登陆注册
4687000000023

第23章 内圣外王——把既得的权力经营得更棒(4)

汉军撤走后,隗嚣虽然重占了陇西大部,但实力已遭重创,离失败的日子不远了。建武九年正月,隗嚣在忧愤交加中病死,部下立他的第二个儿子隗纯为王。

这时刘秀采纳来歙的建议,乘对方领导更替之际,再次发兵攻打陇西。来歙、冯异等将领兵沿渭水西进,击破西蜀援军,进围落门(今甘肃武山东北)。到了第二年十月,他们终于攻破落门,新王隗纯举旗投降。

陇西平定后,巴蜀成为刘秀统一大业的最后一个障碍。刘秀再接再厉,决定对公孙述用兵。公孙述凭借东依三峡、北靠巴山的有利地形,据险自守巴蜀多年。刘秀制定了水陆并进、南北夹击、钳攻成都的作战方略。派大将岑彭、大司马吴汉率荆州诸军由长江溯江西进,命大将来歙率陇西诸军出天水,指向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相机南进。

建武十一年春,岑彭军攻克夷陵,突入江关(今四川奉节)。蜀军田戎部退出三峡,入保江州(今四川重庆)。同年六月,北路来歙军击败王元诸部,占领河池、下辨(今甘肃成县),乘胜南进。在公孙述派人暗杀了来歙的情况下,北路汉军改由马成所指挥,继续策应南路主力的行动。

岑彭军进抵江州后,见江州城坚不宜强攻,安排冯骏监视田戎,自己率主力北上,攻占平曲(今合川西北)。公孙述见此情景,急调王元军南下增援,集结重兵于广汉(今四川射洪南)、资中(今四川资阳)一带,保卫成都。又命侯丹率军2万屯守寅石(四川江津境),阻击汉军,策应王元。

岑彭根据敌情变化,也适时调整了部署,分兵两路进击蜀军。一路由臧宫率领,进据平曲上游,攻打蜀军王元、延岑部;主力则由他本人率领,取道江州,溯江西上,攻占黄石,击败侯丹军。接着,倍道兼行,疾驰1000公里,攻克武阳(今四川彭山),并出精骑闪击蜀之腹地广都(今成都南),逼近成都。与此同时,偏师臧宫溯涪江而进,袭击蜀军,歼敌万余,迫使王元部投降,延岑败逃成都。

公孙述当然不甘失败,派人刺杀了岑彭,这使汉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暂时退出武阳。刘秀传令吴汉即接替岑彭统领伐蜀诸军。建武十二年正月,吴汉进抵南安(今四川东山),在鱼腹津(今四川东山北)大败蜀军,继而绕过武阳,攻取广都。其他各路汉军进展也很顺利,冯骏军攻占江州,臧宫军连克涪县(今四川绵阳东)、绵竹(今四川德阳北)、繁(今四川新都西北)、郫(今四川郫县)等城。

吴汉取广都后急于求成,率2万将卒孤军深入,直抵成都城外几公里处立营。公孙述招募敢死之士,攻打吴汉。吴汉受挫,入壁坚守,闭营3日不战,夜间突然撤走,与部下刘尚会合于江南。第二天早晨合力大破蜀军。此后,吴汉与公孙述于广都、成都间交兵多次,汉军屡战屡胜。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吴汉又与臧宫会师于成都近郊。公孙述眼看自己大势尽去,便孤注一掷,做最后一搏,于该月十七日贸然反击汉军,派延岑击臧宫,自率数万人攻吴汉。吴汉以一部迎战蜀军,待其疲惫困顿后,指挥精兵数万突然出击,大破蜀军,公孙述负重伤身亡。至此,刘秀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5.一个人影响一帮人

天地之性,人为贵。

——刘秀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再推崇汉光武帝:“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帝允冠百王也”,“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焉”。东汉初年社会安定、君臣和睦,的确应归功于刘秀重才执法的开明统治。领导者彰显魅力,须从修身开始。有了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以优秀品质影响别人。刘秀的个人魅力对臣属们影响很大。

刘秀立国后的一天,他听说阴丽华的母亲和弟弟被强盗杀害了,非常悲伤,将阴丽华的弟弟封为宣恩侯,又准备给她的哥哥、侍中阴兴也封一个侯。印信绶带都已经摆到了阴兴面前,可他却极力推辞,说自己没有冲锋陷阵的功劳,而阴家的人里已经有好几个人被封爵并赐与土地,这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所以不能接受。刘秀赞叹不已,不再勉强他。

刘秀是一个最会用人、最善于用兵、最能御权的人,他是中国皇帝中学识最高的,并且从小喜爱耕种,他常说“民以食为天”,认为农业是国之根本。由于他勤政爱民,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后来,他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经常饮酒作乐,并动辄对大臣们发火。有一次,母后与他畅饮,借机说,你年轻时对人有礼有节,现在变了。光武帝听到这话,一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治理天下也要依柔道而行。

田子方说:“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家者,未闻有以国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哉!”世界上成大事者都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一种生存哲学,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学会宽容别人,也就懂得了宽容自己。

有一次刘秀外出游猎,到夜间才回城,结果被一个守门官员关在门外,他只得绕道从另一个城门进城。第二天,当刘秀听到那个闭门不开的官员对他游猎过度,将国家社稷置于脑后的指责后,反而赏赐了这个官员。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刘秀以国家利益为重,严于律己,重才执法,使东汉初年出现了不少刚强不阿、执法严明、敢于同皇亲国戚斗争不懈的正直官员。刘秀奖励“强项令”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事例。

“强项令”是指当时以维护法律尊严出名的洛阳令董宣。董宣早年就以捕杀北海(今山东乐昌县)不法豪强公孙丹父子而名震一方。担任洛阳令后,依旧不畏权势,严肃法纪,使洛阳豪族不敢随意犯法作恶。

一次,刘秀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随便杀人,董宣知道后寻机将其抓获正法。湖阳公主国此恼恨董宣,便找弟弟刘秀哭闹,求皇帝替自己作主。刘秀立即召董宣入宫。

董宣虽有性命之忧,却毫无惧色,据理质问他的上司:“陛下以英明中兴汉朝,却纵容奴仆行凶杀人,如此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说罢用头撞柱,以血抗争。刘秀忙拦止,并为之感悟,但为照顾湖阳公主的面子,仍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赔罪来了结此事。董宣却拒不从命,宁折不弯。光武帝只得放董宣回去,事后还重赏董宣,以示褒奖。董宣因此获得“强项令”的美称。

湖阳公主不满刘秀的做法,埋怨道:“陛下贵为天子,难道治服不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刘秀却笑着回答:“正因为我是天子,才不能像做平民的时候那样办事,董宣是个‘强项令’,又无过错,我怎么能随便处治他呢?”

像董宣这样执法如山、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只有遇上刘秀这样的智者才可能发挥作用。

三、清扫权力障碍的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

1.摆平轻视自己的人

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

——玄烨

创业难,守业更难。不少人没过几年,就把从父亲手上继承的事业糟蹋折腾得不像样子,使人们觉得继承者实在没有出息。但是,也有比父亲的事业经营得更好的继承者,或者做得更大更强的继承者。清朝的康熙就是一个。康熙是年号,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康雍乾盛世是他开创的。在整个清朝十二帝中,有三个人去世后被称为“祖”,努尔哈赤是清帝国的奠基人,所以庙号太祖;顺治入关、定鼎燕京、统一中原,所以庙号世祖;玄烨“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所以他死后的庙号也是“祖”。

玄烨皇帝即位时只有8岁。根据顺治皇帝的遗命,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4位大臣辅政,帮他度过少儿期。

鳌拜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逐步晋升为三等昂邦章京(即统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鳌拜同其他将领一起定燕京。清世祖福临考核各级将领的功绩,鳌拜又以忠勤戮力、战功显赫晋为一等,成为公爵。任辅政大臣以后,自视功高,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里。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利用职权扩大占地面积,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他这样搞腐败,还不许别人有看法,谁反对他,他就诬陷人家大逆不道,给处死。

玄烨14岁亲政以后,鳌拜仍把持朝纲,毫不收敛。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久受鳌拜压抑,常怏怏不乐,于是提出辞去辅政大臣之职。他这一举动惹恼了鳌拜。于是鳌拜先声夺人,罗列了苏克萨哈24条罪状,判处他死刑。康熙知道此案是鳌拜伙同他的党羽挟私陷害,坚决不同意。鳌拜竟然卷袖上前,连日厉声上奏,玄烨无奈,只好同意按鳌拜的意思办理。

鳌拜把持朝政,朝中文武官员,尽出自他的门下。他们结党营私,党同伐异,朝中大臣没有一个敢不对鳌拜俯首贴耳的。甚至在朝中议事,大臣们稍有违背鳌拜意思之处,鳌拜当着康熙的面就大声喝斥。

鳌拜的种种擅权恣肆行为,严重地威胁着皇权的稳固。玄烨亲政后,一方面不断给辅政大臣加官晋爵从而稳住局势;另一方面在群臣中采取各种措施树立自己的威信。

鳌拜不甘心退出执掌的权力,和上司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康熙八年,鳌拜托病不朝,要康熙去他家看他。玄烨坦然去了,他的侍卫发现鳌拜神色有变,急奔至鳌拜床前,揭开席子,露出了一柄利刃。玄烨笑道:“刀不离身,是满洲的旧俗,不足以说明他有异心。”玄烨非常机智地将一触即发的斗争化解了,但内心非常紧张,回去后当机立断,下决心要杀掉鳌拜。

鉴于鳌拜把持朝政,玄烨决定采取欲擒故纵方法铲除鳌拜。他先给鳌拜父子加上“一等公”、“二等公”的封号,接着又加了“太师”、“少师”封号。同时,玄烨以演习摔跤为名,在宫内训练了一批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少年。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的一天,玄烨单独召见鳌拜。鳌拜昂着头走到康熙面前,问:“皇上召臣何事?”玄烨突然怒目圆睁,大声喊:“你知罪么?”话音一落十几个少年蜂拥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把鳌拜打翻在地,然后把他捆了起来。鳌拜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挣脱不出,只好束手就擒,怒气冲冲地问:“臣有何罪?”玄烨忿然道:“你结党营私,妨功害能,罪不胜举,还说无罪!”鳌拜这时才软下来,有所畏惧。

玄烨将最难管的下属鳌拜抓住以后,随即公布了鳌拜的30条罪状,抄没了他的家产,把他给杀了,并将鳌拜的死党全部捉拿归案。由于事出突然,鳌拜集团来不及反叛就被一网打尽了。玄烨铲除鳌拜以后,在政策上又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最终稳固了自己的统治,那些平时没把他这个小小少年放在眼里的文武百官这时方晓得康熙帝的厉害、高明。

2.除掉团队利益的颠覆者

徙藩是朕的本意,难道朕先自己治罪,谢这叛贼?

——玄烨

古人说:“讳莫如深,深则隐。”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一个人如果不摸清对方的底细,随时都可能有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入陷阱。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洞悉对方的情况,并准确地判断其发展趋势,然后才做出决策。

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再次展示了年经的玄烨非凡的才智。“三藩”是投顺清朝后封为藩王的三个明臣的总称,即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现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三藩”拥有重兵,其中以吴三桂权势最重。“三藩”成了年轻的康熙帝的心患。

吴三桂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在云南绞死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后,便镇守云南、贵州。他在云贵地区搜罗党羽,并控制了当地财政税收,掠夺当地资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是附马,他成为吴三桂在朝中的耳目,收集了不少重要情报。

“三藩”势力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天下财富,半耗于三藩”,给清政府带来很大的经费的负担,而且由于拥有兵权,严重威胁着清朝统治的国家安全和统一。为此,玄烨先生于1673年春夏间,作出坚决撤藩的决定,派特使分别赴云南、广东和福建,宣读朝廷撤藩命令,并督促实行。

吴三桂接到撤藩旨意后,很是不满,骂起娘来:“不是老子引清兵入关,能有你们爱新觉罗的今天?老子反了!”吴三桂接到撤藩通知后,于当年11月发动叛乱,发布讨清檄文,宣称要恢复明朝,并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为了笼络民心,他脱下清朝王爵的服饰,换上明朝将军的盔甲,发誓为明朝尽忠。不久,耿精忠、尚之信两个藩王以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人也纷纷起兵响应。于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陕西、四川、甘肃等地都处于乱军纷扰之中。从此,一场长达8年的大叛乱开始了。

玄烨本来就对吴三桂有戒心,早就担心他搞叛乱,现在果然发生了。这年玄烨才20岁,他没有打过仗,深知吴三桂拥有十几万人且又能征惯战,不能不有所焦虑。战争之初,清廷处于不利地位,入关30年的八旗兵过惯了养尊处优的安乐生活,战斗力不强,再加上一开始战线拉得太长,使得朝廷军队节节败退,数月之间,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6省全被叛军占领。战局的失利,使清廷的一些官员主张求和,有的提出重蹈西汉初年景帝杀晁错的历史覆辙;有的提出以长江为界,允许南方政权的存在。

玄烨继承皇位,经营祖宗的事业,遇到这大的麻烦,的确感到头痛,但不久他从紧张中振作起来,作出积极反应,一边冷静地分析形势,指出老百姓是不想国家这样乱下去的,所以人心思定是我们的强有力的取胜因素,一边调兵遣将,围追堵截,坚决抵抗。玄烨制定了重点打击吴三桂的战略,争取其他叛军中立、归降,剿抚并重的政策,对叛军各部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这里有个叛军归降的故事,很有意思。广西将军孙延龄的岳父孔有德很受玄烨器重,孙延龄因攀上孔家这门亲事,升了官,被派遣镇守广西,管辖南藩,禄位与滇、闽、粤三王差不多。老婆孔四贞因她老爸的关系被皇帝封为郡主——待遇仅次于公主——享受朝廷俸禄,她经济上不依靠老公,所以女权意识特别强,对老公早叮嘱晚吩咐,什么好好干,不要辜负皇帝的栽培,什么要注意名声,不要拈花惹草。这让孙延龄感到烦死了,就与老婆顶嘴,夫妻俩一争吵什么话都可能出来,孔四贞说,你凭什么得到现在的地位?理虽是这个理,可孙延龄感到在老婆跟前失去了自尊,难做人。“好吧,你说我沾你家的光,才有今天,老子不要了,自己打天下去。”这下吓坏了四贞女士,她劝告说:“你千万不要做出什么叛清的事,现在清军势如破竹,无力可以阻挡,你叛变必走上绝路!”孙延龄不听老婆的话,杀死广西巡抚,然后把自己的队伍拉到吴三桂那里去了。

同类推荐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本书用最唯美、最诗意的文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还原她一生的起起落落与悲欢离合,讲述她几段情缘的始终,以及在感情路上,她如何巧妙维护、理性取舍。愿她的智慧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坚强,在爱的路上不离不弃。
  •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自幼喜爱书法的宦门子弟,厌弃贵族的争斗,潜心研习书法,最终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古今行书的始祖。他有着经世治国的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解,是当时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可留给历史的却只有一个“书圣”的称号。本书讲述了王羲之从宦门子弟到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生的坎坷际遇,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代“书圣”的另面人生。
  •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热门推荐
  • 凡人仙女

    凡人仙女

    姐妹情深,几世轮回,解救七妹!人间再遇,共度美好一生!轮回后本是一世平凡!七位公主人间再遇,打破平凡!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不过是美若天仙,又如何能与真正的天庭公主相比!看七位公主如何闯荡人间!(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大主宰之路

    大主宰之路

    叶武天一个无父无母的逆天之子,在遭遇世俗冷眼之后,开始了他的大主宰之路。
  • 垂钓

    垂钓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至尊神师

    至尊神师

    无良相师易明深受五弊三缺的折磨,有钱不能花,有妞不能泡,朋友不能交,孤苦伶仃凄惨的活着。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个神秘法宝,自此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铁口直断,一卦千金。脚踏狂少,刀劈贪官,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由此引出一段令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神仙故事。
  • 危情时代

    危情时代

    一场婚姻,一个家庭,一个战场,当我们的婚姻走到尽头时,你可知道,婚礼那天你柔情的宣言,你就像一节脱轨的火车,越走越远,而我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站牌,伤心的站在原地,为了那个温暖家庭,我用着女人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努力经营着,而身为丈夫的你,却醉生梦死,投进另一个温柔乡,我的眼中越来越朦胧,你终于走出了我的视线,这场落败婚姻,你对我的伤害,却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
  • 眼·颜

    眼·颜

    一场火灾,让她噩梦连连,是刺激过度还是确有此事?不惜一切将知己从屌丝逆袭为S高第一男神,只为了他能配得上他心中的“天使”转学生的到来,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宣传栏丑闻、敌人的示好、厕所里被泼冷水差点触电而死……一切阴谋才刚刚拉开序幕。神秘魔术师暗中相助,才让她一次又一次逃过致命危险。爱情困局,她又该何去何从……
  • 福临天下之蝶舞清宫

    福临天下之蝶舞清宫

    她是大清的皇后,人家说她是灾星转世,可是她夫君顺治皇帝就不信了,朕乃万圣之尊还怕区区一颗灾星?他说,今后心中只有皇后,不再宠妃……可是她一直与董鄂妃的并存着,显然她也不是他唯一的皇后……她说,你若不来,青丝谁挽?他说,待你长发及腰,就铺十里红妆……可是等待她的却是一碗堕胎药……他说,你喝了它,朕可以原谅你……她说,臣妾觉得鹤顶红的滋味,都比它好喝……他说,你若想好了,朕陪你……他阴沉森冷的脸上,带着隐忍的怒气,掐住她的颈喉,残酷的唇角,缓缓勾起,咬字含冰:“看来皇后根本不用朕保护。”
  • 双叶

    双叶

    她们可以算是双生子,又不算是,因为姐姐是由妹妹的DNA制造成的人造人,破产的落魄,之后是父母的双亡,在最落魄的时候,一个男人向她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又把她们推入无尽的黑暗!【场景一:“你是第一个不迷恋我美貌的人。”某男对某女说。某女默!】【场景二:某男吻完某女后,某女大叫混蛋!某男淡淡说:“既然,你认为我是混蛋,那么,我就在混蛋一次吧。”说完,又吻了上去!】【场景三:“我不爱你啊”某女说。“我爱你就足够了。”某男说。“······”某女。】这是一个姐姐保护妹妹的故事。
  • 用人中的心理学

    用人中的心理学

    本书采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围绕如何正确用人这个主题,论述了发现人才、认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及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 洪恩灵济真君七政星灯仪

    洪恩灵济真君七政星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