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1400000007

第7章 “毛泽东百年祭”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武大郎是卖什么的?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回答。在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前,很多人说:“这还用问?谁不知道武大郎卖烧饼呢?在电视连续剧《武松》和其他许多戏曲里不都说武大郎卖烧饼吗?”

翻一翻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那上面明明写的是卖“炊饼”,而不是卖烧饼。把卖炊饼说成卖烧饼,那是想当然。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复旦大学的教授在上古代汉语课时就曾认认真真地讲解:“炊饼者,馒头也。”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有的文章考证说,明朝有本书把面食分成三种:煮的面食如切面叫汤饼;蒸笼里蒸出来的叫笼饼,又叫炊饼,就是今天的馒头;炉子上烤出来的面食叫胡饼,也就是烧饼。可见,武大郎卖的是馒头而不是烧饼。《水浒传》电视连续剧播出后,这才成了现代人的常识。

使用一个概念,就要弄明白这个概念的意思,它有哪些含义,适用于哪些对象。从逻辑上来说,就是要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那些事物。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会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它的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所有的人。又如,“语言”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外延是包括汉语在内的世界上的一切语言。

瓜田在《新闻出版报》上撰文指出,1993年年底,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有几家报刊竟先后出现“毛泽东百年祭”字样的文章。作者指出“纪念诞辰百年”不是“百年祭”。

什么是“百年祭”?所谓“百年祭”是指一个人生命终止满百年之后的祭祀。郭沫若先生1944年在延安时曾写过《甲申三百年祭》,是为总结三百年前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而写的。毛泽东主席的“百年祭”应在2076年。如果1993年就搞“百年祭”,意味着1893年生的人于出生之日就被“祭”起来了。这既荒谬也不敬。

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混淆了“诞辰百年”与“百年祭”中的两个“百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谈论他今后的去世往往用委婉语词“百年”,如说“某人百年后怎样”;一个人没有活到百岁,从出生时算起满百年,于是有“纪念诞辰百年”一说,但是在“百年祭”中的“百年”则约定俗成地解释为“去世后百年”。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表达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新民晚报》2005年2月23日A版夜光杯栏目刊载题为《彭文应先生百年祭》的文章,文章说到“看过《彭文应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册》全文”。可见是彭文应先生诞辰已满百年,而不是谢世已经百年。

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去世后,中央电视台一位著名主持人采访毛岸青之子毛新宇,对毛岸青去世表示哀悼说:“家父去世,深表哀悼。”《扬子晚报》说,这一口误“被传遍全世界”。也许是情急之下,央视主持人把“令尊”说成了“家父”。

不了解某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盲目地使用,难免要闹笑话。

山东军阀韩复榘不学无术,又好附庸风雅。据说,有一次他到某大学作演讲,信口开河说:“今天到会的人十分茂盛,敝人实在很感冒,你们都是大学生,懂得七八国的英文,我不懂这些,今天真是鹤立鸡群了。”这是编出来的笑话还是实有其事,笔者无从考证。

“茂盛”指植物长得多而好,怎么能用来形容人呢?“感冒”是疾病,并非表示情绪的概念,纵使算作修辞学上的借代,也是词不达意,它表示“反感”而不是“感动”。“英文”作为语种,世界上只有一种。虽说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大同小异,也不至于有“七八国”之多。这个大老粗既要硬充“谦谦君子”,又以“鹤立鸡群”自诩,真是语无伦次!

你见过会爆炸的副食品吗?也许你会觉得问得很奇怪,会爆炸的东西怎么能成为副食品呢?要知道还真有过专卖这种东西的副食品商店哩!

1956年,在海南岛某城镇,所有店铺都没有字号,一律挂上“副食商品第×门市部”招牌。“副食商品门市部”,顾名思义是卖食品的。顾客们走进副食商店第三门市部,竟是个药铺。走进第二门市部,除了副食品外,还有草帽、木屐、铁丝、炮仗等,是个杂货铺。这种名不副实的招牌,弄得顾客啼笑皆非,也给门市部本身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短文,以纠正这种名不副实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宣传婚事新办时,有的报刊却把“集体婚礼”写成了“集体结婚”,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结婚,是男女两方结为夫妻的行为。婚礼是为这种行为举行的仪式。所谓“集体结婚”有它的特定意义,就是指十几个以至几十个青年男女群居。把“集体婚礼”误写成“集体结婚”,不是与西方某些颓废青年的荒唐行为混为一谈了吗?当时《人民日报》专为此发表读者来信加以纠正。

可是,最近几年“集体结婚”的提法又开始流传起来。某报转载马来西亚一则《五兄弟同时取五姐妹》的消息说,“难得的是五对恋人均赞成集体结婚”。

1994年,上海举办了离婚的集体仪式,可是某文摘报的标题竟然是《闸北区法院举行别开生面的集体离婚》。

报载“集体结婚”的始作俑者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为了变革中国传统的婚嫁仪式,提倡节俭,某报说南京市政府共举办过八届“集团结婚”。

“征婚”不等于“结婚”,本来是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可是,有位19岁的农村男青年在某杂志上发表“征婚启事”,没料到引来当头棒喝。有篇文章批评说:“不管这个小伙子各方面的条件如何出众,替他觅妻子却实在要不得”,因为“我国现行婚姻法明文规定了男性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不得低于22周岁”。类似的批评早已有之。端木昌撰文《征婚不等于结婚》,标题就点明了“征婚”与“结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婚姻法规定了结婚年龄,而没有规定征婚年龄,19岁的男青年征婚虽说早了点,但与违法还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

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混用“发现”与“发明”的错误曾经不少见。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欧洲人早一千多年发明了圆周率。”圆周率是客观存在的数,它是不能“发明”的,用“发现”就准确了。

关于“发现”与“发明”,还有个鲁迅嘲笑论敌的故事。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曾批判一班“最恨科学”而又“好讲鬼话”的人。他们故意捣乱,把科学东拉西扯,羼进鬼话,弄得是非不明,使科学也带了妖气。他们说:“精神能影响于血液,昔日科希博士发明霍乱(虎力拉)病菌,有某某二位博士反对之,取其所培养之病菌,一口吞入,而竟不病。”

鲁迅揭露他们连基本的事实也搞错了:是“发现”而非“发明”了真霍乱菌的科希,为了证明别人发现的是假菌,而毫不畏惧地把对方的菌吞了。鲁迅还特地指出,“查出了前人未知的事物叫发现,创出了前人未知的器具和方法叫发明”。鲁迅通过阐明概念的内涵,嘲讽了论敌的无知可笑。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互对对方有所规定,一定的内涵有一定的外延与之相应,因为只有具有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才属于这一概念的外延。反过来也可说概念的外延也决定了概念的内涵,因为内涵是外延所指的事物所共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同类推荐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中国禁忌风俗

    中国禁忌风俗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禁忌风俗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蔚为壮观起来。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热门推荐
  • 绝世仙王

    绝世仙王

    小龙套人物,一夜之间咸鱼翻身,你们一个个都给我洗光光等着,抢绝世天才的气运,夺大反派的功法宝贝,与天仙美女作伴,认天地圣主当小弟!
  • 穿越之仙剑缘

    穿越之仙剑缘

    苦逼学生穿越间,仙侠异世闯云天。化为盖世奇侠缘,缘起缘灭弹指间。佳人依依难断念,救人不让芳香散。心愿已了永长眠,精彩皆在此书现。遵循原著善修缮,不凡仙剑永结缘。
  • 最强脉神

    最强脉神

    那年皇城外来了一名男子,他说他叫书生。那年潍城外来了一名少年,他说他叫长歌。多年以前,书生从这里走出,以剑指天下,震慑四国。多年以后,长歌从这里走出,以剑伐天下,震慑境外。
  • 妃起一脚,王爷靠边站
  • 豪门霸宠:总裁的天才小娇妻

    豪门霸宠:总裁的天才小娇妻

    宋笙是个孤儿,靠着好心人的资助才一路跳级念完大学,本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却遭到了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刚毕业就失业+失恋,宋笙觉得自己的人生大概只能永远和灰暗相伴。不过幸好,遇到了江誉。控制整个城市经济命脉的王者,也是一直默默资助她的那个好心人。多年以后,已是集团总裁夫人的宋笙问江誉:“当初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啊?”江誉:“养了多年的白菜让猪给拱了我已经很生气了,更可气的是,那头猪拱完就跑了!”宋笙:“……所以你是在跟猪较劲吗?!”江誉:“不,我是心疼你这颗小白菜。”
  • 明天的早晨

    明天的早晨

    近几年来,我游转于粤北的山区和粤西的红土地的时间较多。原因是想实现一个心愿: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摇笔杆子的光临,相对地比起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少了。于是不自量力,趁还能走动的时光,用一支秃笔去反映他们变化的轨迹,算是发挥余热吧。也偶然去一下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虽是飞车看花,也可作为自己写作的参照系数。到了这些发达地区,却使我清醒起来,常常自我告诫,不要陷于小农经济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否则,作为所反映的东西,不但不能促进现实的发展,相反,很可能宣扬了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思想,那就终生内疚了。
  • 在线戏诸侯

    在线戏诸侯

    11C智能化达60%以上,由超级智能猪脑控制。国战——全息网游。当四国已初具雏形,烽火连天,各路英雄在战场上血腥厮杀时。。。小九才慢悠悠的爬上新手村准备耕田。啥米?村长大人要去大城市发展?啥米?我要领着这一群浩浩荡荡的11C去安家落户?啥米?。。。我就是个新手啊,谁来救我。。。女主聪明却懒散,生活上有点小白,男主多多。
  • 嫡女自谋

    嫡女自谋

    白太尉位高权重,人人巴结。可背后里,嫡庶不分的太尉府却是京城上流圈子鄙夷的对象。作为太尉府唯一的嫡出小姐,白九面对不拘小节又无情冷硬的爹爹,再看看力大无穷却是个白痴的弟弟,只好自己努力。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初二那年

    初二那年

    女主初二的生活~这一年她经历好多,经历了第一次恋爱(虽然只是暗恋),第一次被人伤的痛不欲生,但在其中还有几个好朋友与她相伴……第一次写!希望给大家一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