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1400000015

第15章 释迦牟尼答长爪问

——悖论之一

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时,有一名叫长爪的修行者来访。长爪说,自己的观点是“一切于我皆不可”。佛陀敏锐地发现其观点包含着逻辑矛盾,便询问道:“那你对自己的观点‘一切于我皆不可’是否认可?”这一句,便把对方问住了。

在因明——印度佛教逻辑学中,有一条立论的原则,就是不能“自语相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不能自相矛盾。

在因明中,“我母是石女”是“自语相违”的一个实例。因明家分析说:既然告诉别人“我母”,明明是说有子女;又说“我母”是不会生育的“石女”,不可能有子女。“自言既已乖反,对敌何所申立?”意思是你自己的立论都自相矛盾,还拿什么去向敌方宣传自己的主张呢?因此立宗——立论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不能自语相违。

“我母是石女”,包含着矛盾,可以说一目了然,立论者不大会去树立这种显然荒谬的供人批判的靶子。在印度佛教因明的著作中,“自语相违”的另一实例是“一切言皆妄”。这句话与长爪的“一切与我皆不可”相类似。没有一定的逻辑修养,恐怕很难洞察其谬。

唐代玄奘译场中担任“证义”的一位叫神泰的高僧评论说:说“一切语皆是妄”的人,你口中这句是实(真)呢,还是妄(假)呢?

如果说是实,那么为什么说一切语皆是妄语呢?如果你口中这句话是妄,那么应承认一切语皆实。

即使你补救一句:“除我口中所语,其余一切语皆是妄”,也无济于事。这时又有第二者听了你这句补救的话之后,指出“你这句补救的话是大实话”。请问,这第二者的话是实,还是妄?

如果说第二者的话是妄,那么就会推出你的补救的话是虚假的;如果第二者的话是实,你又有什么理由说“除我所说”呢?

假定你再补救一句:“除了这个评论我的第二者的话是实以外,其余一切言论统统是假的。”如果这样的话,又会有第三个人接着评论说:“这第二个人说的话也是实话。”这第三个人的话算是假的,还算是真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说是假的,那么说第二个人以及第一个人说的话是真的就不对了;如果第三个人的话是真的,又凭什么说“除我语及此人,其余都虚妄”呢?

神泰的这一连串的推论,除了从“自言是妄”(“一切语皆妄”是虚假的)推出“即应一切语皆实”不合逻辑外,后面的推论都是正确的。因为全称肯定判断“一切语皆妄”与全称否定判断“一切语皆实”是反对判断,可以同假,不能同真。由其中一真可推另一假,但不能由其中一假推出另一真。

按照神泰的推论,第四人、第五人……依此类推,以至无穷。你说“一切语皆妄”是真的,可是“一切语皆妄”本身也是“一切语”中的一句,因此又推出“一切语皆妄”这句话本身是假的。你看到推出了矛盾,作个补救,说什么除我口中之语以外,其余一切都是妄,但这样一来,又会出现无穷多个“例外”,例外也就不成其为例外了。总之,“一切语皆妄”,自语相违,隐藏着矛盾。

我们说,“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凡人皆有死”,“物质不灭”,“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等等。我们要认识世界并且改造世界,就要认识许许多多的“一切”。“一切”怎么样一般都反映着事物的规律,换句话说,无数的规律、定律、定理是以“一切”的形式加以概括的。但是在“一切”中也有例外,当“一切”涉及自身的时候,就要出问题了。

科学史上有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说,他一定能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一切物品都可以被它溶解。爱迪生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大家知道,批评是个好东西,它是解决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之间矛盾的好办法。可是,有人说,批评是不好的,甚至断言一切批评都是要不得的。假定“一切批评都是要不得的”是对的,是真的,那么“一切批评都是要不得的”,本身也是一种批评,自然也在“要不得”之列。

在世界三大逻辑体系的发源地印度、中国和希腊,古代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并研究了悖论这种特殊的逻辑矛盾。

在中国古代的《墨经》中至少提到过三个悖论。其一,“以言为尽悖,悖”。“言尽悖”相当于“一切言皆妄”。墨家明确指出,说“言尽悖”是错误的,错就错在自身。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就有一句话是对的,说“言尽悖”就错了。接下来的分析不好理解。

其二,“非诽者,悖”。“诽,明恶也”,即批评别人的错误。《墨经》认为,反对批评本身就是对别人的一种批评。

其三,“学之无益也,说在诽者”。《墨经》认为,有人主张“学无益”是不对的。你既然主张“学无益”,又教别人学你这“学无益”的知识,岂不自相矛盾?

有人主张“一切判断都是真的”,亚里士多德便进行归谬推论,假定“一切判断都是真的”是真的,又由于“有的判断不是真的”也是判断,从而“有的判断不是真的”也是真的,简而言之,从“一切判断都是真的”推出了“有的判断不是真的”。亚里士多德也批评过反对者主张的“一切判断都是假的”,这句话同因明、《墨经》所批评的“一切言皆妄”、“言尽悖”是完全一样的。

熟悉逻辑的读者都知道,本文提到的自语相违现象(除“我母是石女”以外),都称为悖论。这些悖论都是不完全的悖论。古代对悖论的研究是很粗浅的,这跟悖论本身的形式不完全有关系。在希腊,悖论产生的最早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说:“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这就是著名的“克里特岛人说谎者悖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则他自己(是克里特岛人)便说谎,从而这句话为假;如果这句话为假,则克里特岛人不说谎,而这句话便可为真。读者注意,分号后面的推导是不合逻辑的,我们在前面对神泰的推导作过修正,人们认为,如果将那个克里特岛人的话进一步改为:“我这句话是假的”,那么悖论就完全了。

古希腊人对悖论百思不得其解。据说斯多噶学派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六篇关于“说谎者悖论”的论文,后来都散佚不存。还有位诗人很另类,他瘦得弱不禁风,要在脚上绑上铅块才不至于被风吹跑。为解答这些悖论,他苦思冥想,最终落得个英年早逝。

什么是悖论?从字面上说,悖论是指荒谬的理论或自相矛盾的语句、命题。悖论与一般的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不同的是,它是这样的一类命题,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这类命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命题A,A蕴涵非A,并且非A蕴涵A,A与非A等值。它有如下特点:一是推理的前提明显合理(按常识或直觉都是合理的或可接受的)。二是推理过程合乎逻辑(不是错误推导的结果)。三是推理的结果是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这样的命题的等价式。

由于悖论的捣鬼,现代数学掀起过一场被称为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轩然大波。悖论,成了当代数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

同类推荐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热门推荐
  • 帝国的荣耀

    帝国的荣耀

    新书发布了,仙侠类的,书名《如是观》,很文艺范吧,嘿嘿!书号:3268745。下面是新书的简介:文艺范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很文艺范简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吧,回到现实,普通的简介:一个叫陆压的家伙,修仙求道的故事。
  • 读《红楼梦》学生活

    读《红楼梦》学生活

    有大本事的人和只会奉承拍马的小人的不同之处是,开玩笑管开玩笑,开玩笑是让大家笑得畅快过瘾,但遇到正经事,遇到大事、繁难事,做事要和讲话一样利索干脆。王熙凤就是这样。凤姐在迎接黛玉到来这件事上,她已圆满地表演了全套的唱功和做工,她从大处着手,却懂得小处圆满,处处细小的地方都浸透了做人的智慧。她对黛玉之事如此用心,就因为黛玉是贾母最心疼的女孩。王熙凤的做人处世之道堪为现代领导者的模范。
  • 替身王爷:妖妃有点萌

    替身王爷:妖妃有点萌

    女主她师傅和男主他妈是很无良的一对儿好朋友。男主他妈这辈子就认真且热衷过一件事,就是嫁给男主他爸以及在他爸死后用男主当容器养着准备给他爸转生复活。于是得有个会法术的人看着这容器,像实验记录一样观察容器的情况。但是男主是王爷到了一定年纪婚嫁成了问题,于是女主她师傅就顺理成章的把她卖了去当王妃实际是去保证男主也就是这个转生容器健康成长。
  • 良景易逝

    良景易逝

    出入社会的懵懂学生,在直到那一日遇见的梦想实现为止的奋(ri)斗(chang)故(sheng)事(huo)。
  • 慵懒妻主腹黑夫

    慵懒妻主腹黑夫

    一觉醒来穿越到一个女尊男卑,雌雄颠倒的世界,还能娶到京都三大美男之一做夫人,还有一个想着嫁她的绝美冷酷杀手。这个世界太疯狂,我还是回火星吧。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夜客行

    夜客行

    这是属于一场明朝武林的故事。一代至尊,锦衣玉行。别人都称我是名门正派,说我们是赫赫有名的江湖豪侠。谁又能看见武林的阴暗面。他们最后因为一件衣服把我定位成魔,既然我已成魔,那我就要以魔证道,以青锋剑销去万里河山的耀芒,用七尺之身证天地大道!我就是我,夜天子,花沙!
  • 苏培锦诗文杂抄

    苏培锦诗文杂抄

    本书分为学术篇;寄语篇;人生篇;情谊篇;诗歌篇;电视篇。内容包括:从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语文教学、涓涓春水浇心田、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实验报告、语文教学二题等。
  • 妖孽少侠擒蛮妻

    妖孽少侠擒蛮妻

    豪华游轮上,21世纪顶尖杀手咏絮在自己的婚礼上遭遇暗杀。在临近死亡的那一瞬间,她看见了身为国际高级督察的丈夫慕容轩、嘴边那若隐若现的笑意。这一刻,她知道她遭遇背叛了。风云突变,载着咏絮的绝望,只船翻身于茫茫大海,船上无一生还者。明朝的武林,动荡不定,朝廷奸臣勾结雪山杀手杀尽天下好汉,年少英雄结天下侠客除暴安良。一本生死簿,引入大众的视线......
  • 一缕茶烟

    一缕茶烟

    他不言爱她,却始终与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残忍地看着她沉沦却又将她摆在最特殊的位置。说不清,道不明,得不到的,永远都是爱情。只是到最后,他们各自的选择又是什么。我想写这样一段感情,似是而非,倔强偏执。爱情,从来没有对错,也没有先来后到,有的或许只是,那一刹那,恰逢花开。不是局中人,怎知局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