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2800000007

第7章 有理想,才有实践

在栖霞山出家的少年时期,师父志开上人恐怕我不懂发展未来,有一天特别找我过去,说道:“理想是现实之因,现实是理想之果,你要有理想,才能实践你的世界……”我将这段话深记脑海之中,多年后的今天,忆及往事,深深感到这是一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回想童年时什么都不懂,但当我见到庄严宏伟的佛寺道场,及长袍飘逸的出家僧众时,心中便生起将来要出家当和尚的念头,不料这一念后来竟成为事实,如今想来,真是印证了“有理想,才有实践”的道理。

出家之后,受了几年关闭式的丛林教育,有一天居然异想天开,在日记上写着“佛教需要文艺化,佛教需要电影化,佛教需要人间化,佛教需要国际化”,日后当我“实践”稍有成绩的时候,才恍然觉悟到,这一切的一切虽然在当初只是小小的一念,却在自己未来的一生当中,成为“理想”的果实。

为了“实践”佛教文艺化的理想,我从青少年时期即开始在纸上涂鸦,记得第一篇作品是《钞票的话》,我抱着姑且一试的念头投稿,没想到竟然被江苏省在镇江发行的《新江苏报》录用,后来我又接二连三写了许多小品、新诗寄到《新江苏报》,也都获得录用刊载,这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种无上的鼓舞。

及至弱冠来台,虽然当时食不果腹,依然自我勉励,陆续以浅显的白话撰文写稿,《无声息的歌唱》就是在生活最艰困的时候,为向大众介绍佛教法器写下的只纸片字结集所成的书籍。我不但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如《茶花再开的时候》、《真正皈依处》……佛教童话故事《星君仙女下凡尘》……刊登在《人生》、《觉生》等佛教杂志,又尝试撰写长篇小说《玉琳国师》,没想到初试啼声,即蒙受读者欢迎,后来多次改编成剧本,录制成广播剧,在电台播放,拍摄成电影,在剧院演出。其中以数年前勾峰先生改编制作的连续剧《再世情缘》最为轰动,连岛外地区都争相播放。

也因为当初这一念“佛教文艺化”的“理想”,我不知结交了多少文艺界的朋友。像郭嗣汾先生就是我四十年来的文艺老友。为了推动“佛教文艺化”的理念,我曾邀请他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菩提树下的儿女》,广受好评。在我主编的佛教刊物中,也发表了许多像痖弦的新诗、公孙嬿的散文等当代名家的大作。

此外,著名文学家何凡、林海音夫妇也曾多次与我聚餐座谈,而后来的一些作家像应未迟、端木野、陆震廷、姚家彦等人,一直到佛光山开建以后,仍经常与我往来会谈。台湾女作家协会会长刘枋女士尤其喜欢佛光山清幽的环境,曾经来此长住。天主教徒郭晋秀女士等一群女作家则组织合唱团,经常在佛光山重要的集会中献唱。去年我赴美弘法时,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黄美芝率领作家多人,也专程前来邀请我担任该会顾问。当初“佛教文艺化”的这小小一念却让我与岛内外文坛人士广结善缘,实是始料未及之事。

过去在大陆时,由于雅好文艺著作,因此胡适之、林语堂、巴金、鲁迅、老舍、茅盾,乃至冰心、郭沫若、沈从文、许地山等人的诸多作品,我可说是无所不看,至于欧美翻译名著如《战争与和平》、《少年维特的烦恼》、《老人与海》、《浮士德》等,我也多所涉猎。及至来台,像谢冰莹、琼瑶、高扬、徐讦等人的散文、小说,无论是古典的,现代的,我都一一拜读,作为忙里偷闲的一点娱乐,甚至像武侠小说家卧龙生等人,后来与我还成为朋友。我发觉:与他们无论是神交也好,对话也罢,无形中都增广了自己的知识见闻,甚至与经义相证,趣味盎然,对于开拓思维,遣辞用字,助益甚多。

我努力提倡“佛教文艺化”,其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因阅读文艺作品,而在八识田中种下菩提种子。但有些人不明此理,批评我太过重视文艺。回溯历史上的八大山人、石涛、怀素、曼殊等出家僧众,虽然在艺术上具有伟大的成就,却不能列入正统佛教史中,诚为可惜!

其实,胡适之曾称赞《维摩诘经》是世界上最长的白话诗,《华严经》是儒林外史式的小说,其他如《大宝积经》、《百喻经》等,是词句优美的散文,《本生谭》则有类现代的文艺小说,凡此虽是佛法,但在文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

此外,从佛教弘传的历史来看,长行式的散文、重颂式的诗歌、譬喻式的故事、论议式的杂文……二千五百年来,不知度化了多少迷惘的众生。敦煌洞窟中八相成道、《维摩诘经》等图案形式的变文,将佛教文学与艺术相互结合,穿越无垠的时空,也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贡献。古德云:“高山不辞土壤,大海不拣细流。”大家为何独将文艺排除于佛法之外呢?

为了光大圣教,我决定忠于“理想”,以“实践”来证明一切,所以我接办《觉世》,另创《普门》,成立“佛光出版社”,以雅俗共赏的文字,让佛法走进家庭,深入社会。如今《觉世》每期发行量逾四十万份,《普门》是岛内惟一月有盈余的佛教杂志,“佛光出版社”所出版的佛教图书包括中、英、日、韩等各国文字,多达四百种,并曾多次获奖。凡此成果,不都源于当初那一念小小的“理想”吗?

我生长的年代正逢默片流行,记得十岁左右,曾走上很长的路程,看了一出抗战宣传默片,心中深受影响。及至出家之后,有声电影问世,然而碍于封闭的丛林教育,无法见识到现代化的声光化电,只有从报章杂志上阅读影评,心中对电影的向往日以复加,从而萌生“把佛教故事搬上银幕,将佛教电影化”的想法。

佛学院毕业后,我从宜兴来到南京,在新街口的大华戏院观赏严俊和李丽华主演的“文素臣”,心中深受感动,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现代有声电影。后来,又看了林黛刚出道时主演的第一部片子《小白菜》,剧中小人物的苦难情形引发我心中的共鸣,电影的影响力再一次地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虽说看电影与看书一样,都是正当的嗜好,但出家人喜欢看电影毕竟不能为人所谅解,所以我也自我约束,避免讥嫌。尽管如此,“借电影弘扬佛法”的心愿已深植八识田中。

来到台湾以后,有制片厂表示有意将拙作《释迦牟尼佛传》拍成电影,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真是高兴极了,自忖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尤其想到金国戏院的负责人是我在台北的皈依弟子,那时的兴奋实非笔墨足以形容。但电影上映之后,才发觉剧情根本与原著不符,遑论合乎佛法?但观众哪里晓得个中原因,于是种种的抗议、恐吓接踵而来,我首当其冲,遭到许多无妄之灾。

后来又有人要将我的《玉琳国师》改编搬上银幕,易名为“千金小姐万金和尚”,因为是台语发音,当时我听不懂,也无从了解它的好坏。

过了几年之后,电视逐渐开始普及,电视制作人游娟、林登义等人又将此书改成连续剧,在台视、华视播出时,又因剧情不符原著而招致批评。

虽然历经多少挫折,我依然不灰心,因为“佛教电影化”虽是我五十年前的一念奇想,但也是我终生努力实践的“理想”。像日本片《释迦传》、《鉴真大师》、《空海上人》,韩国片《等身佛》、《大鹏翅鸟》、《元晓大师传》等,将佛教故事透过电影效果深入民间,可说是功德无量。岛内的制片水平逐日提升,应该可以拍出更好的佛教电影供大家观赏,像《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的故事,如果能运用现代的科技效果,将大乘佛教活泼的内涵精神展现在银幕上,必定会比京戏里的“天女散花”还要精彩。此外,若能以历史性的手法拍摄《西游记》,以正面的手法将玄奘大师横渡流沙,西行取经的艰辛困苦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必定能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

多年来,我经常将心中的理念分享给电影界的朋友,可惜至今还未见有人敢勇于一试。尽管当初心中的理想未能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但多年来的努力耕耘,长出一点小花小草,也不能不视为美景的前奏,我对于未来还是充满光明的希望。

我一生中着力最多者,便是将“佛法通俗化”。十五岁时就读的焦山佛学院,有“佛教的北大”之称,当时的老师皆是一时之选,不但佛学素养深厚,社会知识也异常丰富,讲起国文、地理、历史、生物……都是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因此,每次一堂课下来,我就能牢记其中的内容,那时常想,如果佛法也能用类似这种讲法,必定能收到更大效果。

所以,我初来台湾时,虽然在佛学院仍沿用传统的分科、表解来教导学生,然而一旦出去面对大众弘法,我必定走“通俗”路线。

有一天,我在一所寺院听到一位信徒赞叹某人讲经讲得真好,但当别人问起讲些什么内容时,对方却回答:“什么都听不懂,只知讲得很玄很妙。”我闻言自忖:当初佛陀说法的用意本来就是为了利喜众生,如果被后世的佛子讲得让人听不懂,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看看当时的佛教界普遍以赶经忏为主,对于弘法却不重视,遑论说法的内容与方式了。也因为如此,信徒们只知道拜拜、吃素,却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自觉觉他。因此,我更决定要以“通俗化”的方式来弘扬妙谛,设法将现代人的生活点滴和佛法印证融合。

我发觉:将佛法真理讲得让人听不懂很容易,让人能了解其中的奥义却是十分的困难。尽管如此,为了使大家能得到佛法的受用,我愿意比别人花费更多的心思来准备教材,甚至省吃俭用,购买弘法道具,从黑板到幻灯片,从投影机到电脑字幕,几乎都可以说是开佛教的先例。

自一九七二年开始,二十年当中,我一口气主持了数百场的佛学讲座,从乡村陋巷到展演殿堂,从大专院校到军营,从监狱到工厂,从难民营到体育馆……后来,四百多篇通俗化的讲演稿陆续结集成书,由佛光出版社出版,最近更应大家要求,分编为单行本,每年发行数百万份以上。想当初仅凭一点小小的理想,经过努力实践,得到这么一点点的成绩,虽然不甚满意,但也聊以告慰家师当年的勉励了。

如今我虽已年届七十,仍继续以“通俗化”的方式到处说法,并且每天在华视、中视、台视三家电视台主持弘法节目,像“星云禅话”、“星云说偈”、“星云说喻”……都是借着浅白的言辞来解释繁琐难懂的名相、典故、偈颂、义理。自播出以来,回响不断,其中有意欲轻生的少年感谢我让他重获新生,有貌合神离的夫妇感谢我挽回了他们的婚姻,有失和反目的婆媳感谢我让他们一家重拾美满的生活,有独居失伴的老人感谢我给予他心灵的拄杖……这一切都证明了“理想是因,实践是果”的道理。

一九三八年,太虚大师远赴欧美弘法,并且在各地倡导组织“世界佛学院”及“佛教友谊会”,但终以后继无人、经费缺乏,而未能克尽其功。年少的我由报章杂志中获知此事时,虽已是走入历史的陈年旧闻,但仍在心中引起无比的震撼,“佛教需要国际化”的理想也因此深植脑海,成为我永世奋斗的目标。

一九六三年,我第一次出访,随着台湾佛教会访问团到东南亚国家访问,由于担任该团的秘书兼发言人,所以有很多机会和当地的政要或佛教团体的主要干部谈话。记得在马来西亚,邱宝光居士和我初次见面时提到:在新、马一带有许许多多佛教青年不会说中国话,却会说很漂亮的英文,假使能有通晓英语的法师常在槟城弘法,一定会有更多的知识青年皈依佛教,最后他表示很希望台湾的大德法师能前来领导他们学习大乘佛法。我听了以后,感慨万千,世间有多少人渴望着法水的滋润,而身为僧伽的我们却偏安一隅,寄佛偷生,真是何其惭愧啊!

来到印度,尼赫鲁总理接见我们时,说道:“印度是佛陀的祖国,佛教崇尚和平,向世界宣扬佛教的和平主义,是我们佛子都应有的责任。”我心中为之一振,这不正是我多年以前的心愿吗?尼赫鲁不愧为一国之元首,能勇于发此谠论。

一九七六年,美国两百周年纪念,我组团赴美访问,并视察当地佛教的发展,后来又多次应邀赴欧美等地弘法,我发觉藏传、南传、日本、越南等地的佛教,或由于战争逃难,或随着移民而登陆西方,虽有弘法热忱,但大多缺乏国际宏观,因此组织散漫,无法充分发挥整体的功能。所以,一九七八年,在因缘具足之下,我于美国成立“国际佛教促进会”,随即筹建西来寺,作为国际弘法的第一个据点,其后更以此为基础,相继在美洲、欧洲、澳洲、非洲、大洋洲,甚至回过头来在日、韩、马、菲等亚洲各地建设不下百座佛教道场及事业组织,以健全的僧团作为弘法利生的坚实后盾。

一九九二年开始,我又在世界各地成立“国际佛光会”,以凝聚在家信徒的力量为主,与佛光山各别分院并驾齐驱,期能如人之两臂,鸟之两翼,借着僧信合作,将佛法的光明照耀寰宇。而今已有百余个协会,可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佛光人。他们在全球各地,有的以讲经弘法,有的以文教度众,有的以慈善利生,有的以修持安民,大家奉献己力,造福人群。如今有人说我宿植善因,也有人说我法缘殊胜,其实什么是宿因?什么是法缘?当初我一无所有,如果没有“佛教国际化”的“理想”作为动能,就没有陆续的“实践”工作,当然也就没有这番成果了。

俗谓:“没有天生的释迦,没有现成的弥勒。”佛道难成,但释迦牟尼佛以利济众生为愿力,就能够在五浊恶世成就佛道;弥勒菩萨在燃灯佛时是一个贪着利养的人,但也凭着十大善愿,在世间渐修善根,而于未来次第成佛。所以,佛门里有一句话说:“愿不虚发。”愿,就是一种理想,“有理想,才有实践”,两者相辅相成,才有丰硕的收成。

(一九九七年四月)

同类推荐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焕辛》

    《焕辛》

    世界混乱,三界崩塌。族人展开激战。。。。
  • 灵异鬼瞳

    灵异鬼瞳

    一个平凡的少年在遇到一个捉鬼少女的时候,他的生活变的不在平凡,一次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下,他的右眼住进了一位鬼王,而为了生存,鬼王不得不借用他的能力给这个平凡的少年。
  •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影响无数人一生的名人轶事,指引无数人成功的职场智慧。一篇篇美文如同职场里吹过的一阵清风,为你带来清新、振奋的空气,为你消解工作中的困惑,让你明了工作的真正内涵,彰显真正的价值。一个梦想、一种热爱、一种坚持、一种淡然……优秀之花、优秀之叶在夜以继日的滋润中开出绚烂的果实,金灿辉煌。
  • 苍碧之瞳

    苍碧之瞳

    这是一个关于冒险团的故事。拥有全大陆罕见碧蓝双瞳的菜鸟魔法师,冒失却身负巨大秘密的可爱团长,威严又让人信赖的毒舌副团长,更有老好人大叔,移动冰山和自恋小鬼。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大陆,他们的事迹将成为吟游诗人的最爱。“我们的相遇绝不是偶然,那一定是命中注定。”*************************这是旒苏的第二本书了大家可在养肥前先收藏希望大家喜欢~
  • 美男痴狂:魔界妖娆

    美男痴狂:魔界妖娆

    她本是被人辱骂,全无灵性的野孩子。然而当人们眼中的蠢材,一朝之间成为各大势力拉拢的天才少女,这个世界便真的玄幻了。魔性爆发,她冷冽逼人,肆意张狂。爱我所爱,恨我所恨,绝美容颜在独立特行,别具一格的行为下化为妖娆媚骨的毒,从此引得九州雷动,美男痴狂。谪仙美男如宇文斌,凛然刚猛如秦飞,洒脱放荡如东方龙,邪虐阴寒如东方旭,无不对她痴心不悔,只求美人一顾。张狂如她,注定一经出世,便要翻江倒海,搅动天下风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玉面麒麟之何以安流年

    玉面麒麟之何以安流年

    和义兄以行骗谋生的男装少女化名程青霓,龙凤颠倒所为之事并非如花木兰替父从军那般简单——她重拾记忆,却被迫卷进一场朝野阴谋,要以一己之力查明十三年前冤案的真相。然而待真相被层层剥开之时,她面对的又是更加匪夷所思的状况。和程青霓解惑之路交缠的三名男子,一个是背负秘密使命的官宦子弟,另一个是醉心武学的鲁莽青年,更有那生长于沙场的野心皇子。而对于爱情的选择,恰恰和冤案的真相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直到有一天程青霓发现,所谓重拾的记忆,不过是又一场骗局的开端,而所珍爱的众人当中,有人竟然是这场骗局的始作俑者......面对这一切阴差阳错却又阴谋重重的爱恨情仇,她又将何去何从?
  • 做局

    做局

    并购、重组、改制、上市……在财经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些字眼,原本代表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理性思辨与务实抉择,却一度被扭曲成为部分公司做秀……
  • 重生之邪王霸宠小毒妃

    重生之邪王霸宠小毒妃

    她是左相家的嫡长女,却在怀着孩子准备迎接幸福的时候,被那人和她的亲妹妹用极致的手段侮辱致死。这还不算,临死前她才知道,她的母亲,哥哥以及外祖一大家子,竟都是死于面前的两人之手,甚至连她十年不孕,也不过是两人精心计划的结果!她死不瞑目,泣血发誓,若有来世,即便是化作厉鬼,她也会找到这对狗男女,要让他们也尝尝这生不如死的滋味。重生十五岁,她步步算计,只为保护自己的亲人。她以为,这一生都只会与仇恨相伴,却不想那人偏偏闯进她的世界。他花名在外,实际身份却深不可测。邪魅、冰冷、狂傲、傲娇,喜欢他的人排着队可以绕京城三圈……他却唯独对她穷追不舍……
  • 帝姬嫡女

    帝姬嫡女

    前世她是世界顶级雇佣兵。这世,她很傻,也很丑,偏偏却是上北国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再次睁眼,却是国破家亡之时,而元凶尽是她的夫君。她是左西国太师弃女,丑陋,懦弱,是她的标志。数月后,她机智,狂妄,彪悍,只因她已不再是‘她’!她不想要挣什么,可所有的麻烦的找上了她。唯有他,英雄救美,甜言蜜语,温柔至极。直到他的利刃淹没在她的身体之中,她才知道,他的爱从何而来!
  • 神奇宝贝之小光恋爱

    神奇宝贝之小光恋爱

    一个现实世界的少年喜欢上了神奇宝贝世界的小光,在小光妈妈妈的帮助下来到了新的世界,和小光小智一行人开始了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