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800000046

第46章 王为一:坎坷一生艺术不老(2)

事后有人悄悄告诉他,之所以没有开成批判会,是因为“……大家看片时都笑个不停,如果批判时谈到片中某些情节群众都笑起来,那怎么批下去?再说,大家也觉得这片子找不出什么问题,没什么好批的……”王为一听了,哭笑不得。

那正是王为一搞艺术的旺盛期,却在“牛棚”里一猫几年,耽误了多少宝贵的时光啊!

很长一段时间,珠影厂的职工全都下放农村,王为一和第二任妻子乐陶同在一个队里,却不得相见。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最妙的是我住的宿舍跟我老伴住的宿舍相隔不远,她住的是第一栋宿舍,她的床位是靠窗的,坐在床上可以看得见相距十几米的第二栋宿舍。我的宿舍就在第二栋,门口正好斜对着我老伴的窗口,我的床又靠着门口,因此我们时时可以遥遥相望。晚上,望见她床头小灯熄了,就知道她已经入睡了。……”白天也能在劳动中见到面,却不准打招呼更不能说话。

这样咫尺天涯地受煎熬有多么揪心,没有亲历的人恐怕怎么想象都不过分。可王老却用了“最妙”这样一个词,而在和我谈起这一幕时,他超然道:“好玩”。就像俄国大诗人普希金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所言:“……那逝去的一切将变得可爱……”对这种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可爱”,王老和我们都是不会让它再回来的。

被宣布“解放”那天,已经是1971年的除夕,乐陶知道王为一要回来,拖着虚弱的身体做了几个他喜欢吃的菜,摆在门口的破木箱上,夫妻共进晚餐。不时有人经过,王为一不好说什么,妻子老往他碗里夹菜,他的眼里噙着泪,吃着吃着滚进了碗里,又和着饭菜吞进了肚子里。

这时,年近花甲的王为一,还像他当年从新疆的监狱里走出生天一样,胸腔里跳动着的心,依旧年轻,依旧酷爱电影,酷爱喜剧艺术……

5年后,“四人帮”倒台。当电影艺术的春天到来时,王为一再次紧紧拥抱了它。

拥抱电影艺术

在和我们的谈话中,王老对自己的作品说得不多,提起来也是淡淡的,就像是说自己家没有长大的孩子。但恰恰是他迄今为止拍摄的20部电影,最能体现他人生的追求、他艺术的造诣,还有他独特的探索。尤其是其中的六部喜剧片,更是王老萦绕于心的喜剧情结的结晶,他用喜剧针砭时弊,反映生活的真实,让人发笑之余,得到警醒,受到启迪。

王为一早前有多年的话剧舞台表演实践,到他抗战胜利后在史东山导演的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中任副导演,很有些水到渠成的自然。他好学习勤思考,又都是跟的顶尖的老师,进步很快。1949年他在香港南国影业公司任导演,蔡楚生原准备与他合导电影《珠江泪》,谁知突然奉命北上进京,去参加新成立的人民政府的工作,导演任务就交由王为一独自承担。他一点不怯,首先写好印好分镜头本,剧组人手一册,然后开会听大家的意见,最后他提出四点要求:导演看不见导演,演员看不见演员,摄影看不见摄影,美工看不见美工。初听有人不明白,经王为一作了解释便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那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工种都服从剧情和角色的需要,塑造真实自然的艺术形象,而不以个人的喜好和利益来左右工作,以致影响影片的质量。

《珠江泪》描述一对农村夫妇为恶霸所逼,先后逃到广州谋生,最后又回到快要解放的家乡的故事,拍得很真实,播映后得到很高的评价,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

好多年之后,剧组的摄影师见到王为一,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拍片子没有什么理论,从《珠江泪》开始,就有理论了。这位摄影师说的理论,就是王为一的“四个看不见”。

《72家房客》是王为一拍的第一部喜剧片,改编自上海大公滑稽剧团同名舞台剧,因为是用粤语摄制的,又很有广东特色,后来的观众多以为这本来就是广东戏,从中也可见这部片子影响之大。

那是1963年,中央电影局决定:该片由港粤双方拍成粤语片,影片只能在两广(广东、广西)粤语地区以及海外发行,不影响大公剧团在全国各地演出该剧。王为一接受任务后,对原舞台剧本作了比较大的增删,把主要矛盾集中于房东和房客之间逼迁和反逼迁的斗争;在影片的风格上,则用比较朴素的表演来反映生活的真实,让观众笑得自然笑得开心甚至笑得流泪,而不靠缺乏意义的滑稽表演、夸张的形体动作和粗鄙的打骂取闹来博得笑声。用喜剧表现严肃的主题、写实的风格,王为一无疑做了一次有益而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影片在香港和两广上映,十分卖座。

文革结束后,《72家房客》被译制成国语片在全国发行,重见天日。

王为一又开始了他的电影导演工作,虽然已经六十开外,他的创作力仍很旺盛,又陆续导演了《一个美国飞行员》、《三家巷》(上下集)、《阿混新传》(获金鸡奖特别奖)、《异想天开》、《男人的世界》、《不亦乐乎》(获中国人口文化影片一等奖——金爵奖)、《关山月的画与话》(纪录片)、《五福临门》等影片,以及《万元户》、《牡丹亭》等电视剧。

新中国成立后,王为一曾经调往广州筹建珠江电影制片厂,并任厂长,后因珠影厂奉命停办,他又先后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当导演,1958年珠影厂重建,他再次调回广州,却是导演,后兼艺委会主任。他认为干行政工作非己所长,能拍电影最重要。至于多年来担任过不少社会职务,比如省第一、三、五届人大代表,省第二、第六届政协委员,比如全国文代会代表、省电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他视为党和人民的信任,有可担之责,无炫耀之意。

两家合一家

穿着一件白色的中式对襟短袖衣,一条灰色的裤子,脚蹬一双黑色的平底休闲式皮鞋,王老很有风度地微微前倾着身体,几乎不停歇地说了一个半小时,郑阿姨担心他累着,提醒他休息一会儿。王老听了俏皮地一笑,那意思仿佛是“我不累,但夫人的话不可不听”,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他由着我们挑照片,笑眯眯地在旁边走动,过了一会儿再接着讲。

王老是11年前85岁时和郑阿姨结婚的。前去领结婚证时,王老突然想起十六七岁时,一个到家里化缘的老和尚望着他的脸笑道:“你将来一定有贵人相遇,而且是三妻之命”,当时不以为然,只当是无稽之谈,没想到此时果真应验了。都说世事难料,可有时又似乎早已注定。

第一任妻子俞佩珊新疆一别50余年,那位飞行员丈夫牺牲后,她嫁给了一位来中国讲学的美国教授,随后去美国定居。得知消息后王老和她恢复了联系,1996年她曾回广州探望王老,相见甚欢,只是都绝口不提新疆的伤心往事。因为丈夫患病需要照料,一周后她就匆匆赶回了美国。

而就在俞佩珊回国之前三个月,王老的第二任妻子乐陶不幸去世,病来得凶险,王老和她住在同一间病房,日夜陪伴她整整一月,直到她安详逝去。恨离别,王老在妻子还有余温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这一吻,包含了他深深的爱恋、感激和哀伤……50年的夫妻啊,贤惠善良的乐陶跟随王老四处奔波,为了他的电影事业多次搬家,从无怨言;文革最艰难的日子,她默默地持家,养育儿女,从不放弃。日子好过了,她却走了,王老顿觉身心两空。

也就在这时,丈夫已经去世的郑旭走近了王老。他们是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认识的,熟了,王老带回家做客,郑旭和乐陶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乐陶病中和走后,郑旭都来看望,和王老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再加上善解人意的子女从中撮合,王老第三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王老的三女一子和郑阿姨的三个孩子都非常支持父母走到一起,女婿、媳妇和孙儿们也举双手赞成。这一下两家成了一家,平时老俩口和保姆高高兴兴平平静静过小日子,孩子们也常常回来看看。若是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热热闹闹,更添了几分情趣;至于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父母的寿辰或结婚纪念日,子女们总能变着法子策划新活动,搞搞新意思。

2007年王老和郑阿姨结婚十周年庆典,孩子们感其不易,羡其恩爱,称之为金婚。家宴上,儿女孙辈们齐齐举杯,为两位老人庆贺;然后各持一朵红玫瑰,排着队向他们献上鲜花也送上祝福,一张“全家福”更是把这快乐的瞬间定格成永恒。

在郑阿姨眼里,王老这十年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写作,他的所思所写全部与电影有关。陪伴着王老,郑阿姨不仅精心照顾他,还在70多岁时学会了电脑打字,王老的自传就是她按照王老的手稿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想想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小小的书房里,王老在窗边伏案挥笔,时而沉思,时而书写;郑阿姨就坐在他前面,对着电脑舒缓而准确地打字,有时停下来,询问一个不甚明了的词,关切地提醒该休息一下了……窗外有一棵高大繁茂的红棉树,年年岁岁相守,或花满枝头,美丽眩目;或绿叶婆娑,随风起舞。这样的人与自然,这样的和谐美满。

每天,王老都要看报看电视,有什么好文章,他还要剪下来编辑成册,作为电影喜剧创作的素材。去年,王老完成了一个电影剧本,是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戏剧、电影界的人物和事件为原型的,他认为留下真实的历史,引发思考和借鉴,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时机成熟,王老希望能搬上银幕;还有一个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我国喜剧电影的发展,现在愿意拍喜剧片的人不多,有大建树的更少,王老以为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乏重视。喜剧是观众爱看的,凭这一点就值得电影人去做。最近南方电视台拍摄的喜剧电视剧《新72家房客》,聘请王老当顾问,他就很认真地看了,这是拍喜剧电视的很好的实践,哪怕是尝试也可贵。

到底是“知父莫如女”,王笛说:“爸爸是最幸福的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人爱,有人照顾,有人陪伴”,当然,王笛还知道,爸爸之所以有这份福气,也因为他是个满心装着电影的人,不计较钱财,不贪图名利,不稀罕做官,一辈子活得单纯、坦诚,做自己的工作,不变地爱着电影,而且,也全心地爱着他的妻子、儿女。

王老告诉我:“对中国电影,我抱着希望,我还在做努力”。

——这决不是对我一个人说的,这是一位电影导演跨越世纪的宣言,这是一位智慧长者满怀信心的预测,这是一位慈善老人爱国为民的心愿。

同类推荐
  • 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本书包括: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唐前史传文学中人性的展现、唐前史传与民间文学等内容。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时传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时传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逝,享年60岁。
热门推荐
  • 这一生,只为爱而活

    这一生,只为爱而活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以贫富贵贱而改变,不以个人喜好厌恶而取舍,这就是亲情。本书精选的一个个温暖心灵的亲情故事,是每个人对家的深情回忆。你能感受浓浓的亲情、对父母的深深谢意、对父母的愧疚,或者有太多来不及说的话……
  • 华严镜灯章

    华严镜灯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主凶猛:陆少的神秘娇妻

    金主凶猛:陆少的神秘娇妻

    他是全球知名企业陆氏总裁,不近女色,她因身中情蛊而他被迫成为解药,哪曾想,一碰成瘾,从此,万劫不复——第一次见面,他压她在地毯,各种非礼胡摸乱碰——第二次见面,她被他撞倒在地身边,即将吃干抹尽时,却触发了体内神秘的因子……他杀伐果断、冷血无情,却偏偏对她宠妻入骨。“老公,我有点饿了,你说我们吃什么好?”“吃你。”“……”“老公,我想买件新睡衣,你说买什么款式的好?”“不穿最好。”“……”她怒吼:“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某男直接把她压在床上,“听说你喜欢我,财大....器粗?”
  • 启明星的指引

    启明星的指引

    在黑暗中,有人踽踽独行,唯一能指明道路的,只有头上的启明星,告诉她光明即将来临,当太阳照耀到大地时,启明星也就消失了……
  • 御天神剑录

    御天神剑录

    一次冒险的入山采药,使林浩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弟弟。面对着亲人和朋友的失望,林浩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和自责之中……然而,就在他决心离开之时,一次无情地屠杀却意外降临到了自己所生长的村落。是救,还是不救?林浩看了看手臂上的黑色蛇印,脑中犹豫了片刻,毅然选择了激活魔能,化身成魔……
  • 网游之冰火战歌

    网游之冰火战歌

    这是一个平凡小子,抱得美人、取得成功的现实逆袭故事。这是一个极品菜鸟,获得友情,赢得天下的游戏争霸故事。且看主角如何在这冰与火的世界中,谱写一首壮丽的战歌。
  • 冰封天下

    冰封天下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穷其一生,只是管中窥豹。强者之路,坎坷道远,舍弃三生,我当峰临天下。
  • 简单爱

    简单爱

    他和她相识在白衣飘飘的年代,相伴着走过恋恋风尘的青葱岁月。原本以为爱可以永远这么单纯没有悲哀,却一次又一次彼此伤害。流泪、狂乱、心碎过后,只有你知道我的迷惘,只有你才是我最真的爱。
  • 王爷,臣妾要翻天

    王爷,臣妾要翻天

    白光闪过,一切都飞回了错过的曾经。一句誓言,执着了太多的情爱。他说,汐儿,下一世,只要遇见你,我就会让你爱上我。她说,轩,下一世,不管你在哪,我都要遇见你,让你爱上我。命运又塑造了怎样的故事????
  • 佛说造像量度经

    佛说造像量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