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100000029

第29章 奉献让生活更美好(2)

赵在和搞扶贫助学,口才好,很有“煽动力”。一次,在湘潭县部分干部参加的协调会上,赵在和说起一些贫困学生可怜的生存状态,情动处痛哭失声,在场的干部们也眼泪汪汪的。主要领导不仅马上拍板解决一些问题,还现场组织捐款。还有一次,一个嗜赌的老板一夜输掉32万元。赵在和闻讯找到他说,这些钱可扶助8个大学生完成全部学业,或者帮助53个高中生继续学习,而赌博输掉却产生不了任何效益。算了这笔账,这位老板很受感动,也加入了赵在和的慈善助学队伍。

“别人相信我,把钱交给我,我更要讲诚信”

“别人相信我,把钱交给我,我更要讲诚信。”赵在和说。记者看到,每一笔捐助,他都登录到“学费到位清单”上。这个清单,详细注明学生姓名、学校、捐款单位、金额、送达方式、学校收款日期和证明人。这样的清单,赵在和整整齐齐装订成册,分门别类,有整整几大本。

在一张募捐清单上,详细记录着2006年2月4日赵在和前往湘潭县送达总额 20000元捐款的情况。受助的8名学子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每一笔善款,“运转”全程都有学生、教师亲笔签收,同时注明联系地址和电话。

赵在和不仅“记明白账”,而且严格归纳“慈善档案”。搜集上来的困难学生资料、捐款人资料、往来信件等,分门别类,装订、收藏,只要说到某一时期,一准儿就能查阅到那个时期的资料。即使是同一时期的资料,“文件”也分为两组,一组“待办”,一组“急办”,严谨程度令人叹服。

有账目可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15日,赵在和用劝募来的善款扶助的贫困学生达到471个,金额100余万元。2007年以来,各种善款还在源源不断地经他的手送到贫困学生手中。这些年,赵在和还为这些特困学生家庭送去救济棉被、学习用品、雨具及衣服6000多件。这些数字并不惊人,但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却犹如细针挑土,燕泥筑巢,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

人生七十古来稀,慈善义工不觉老

2006年发生的一些事,对赵在和刺激挺大。一天,他在报上看到对两位公益人物的报道,一是深圳歌手丛飞,10年来把所有的钱拿来资助学生、残疾人等,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生活。但他病重的一年里,曾受他资助完成学业的大学生,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无一人去医院看望他,甚至有人说:“丛飞帮助我是另有所图。”

二是曾在黄继光和邱少云所在部队服役的高健民,20多年资助过13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毕业后,主动与他联系并表示感谢的,还不到10%,发短信、寄贺卡的一个也没有。

类似的事同样也在赵在和身上发生过,亦令他不爽。有个孤儿出身的初中女生,给赵在和打电话说:“赵爷爷,我这个学期的学费,你怎么还没送来?”

赵在和对这通来电的评价是“不礼貌”,“好像我扶助她就是应该的,我又没欠你……我的意思是,送一个是送,送三五个也是送,想凑齐了一起送——我来回一趟,路费就得30块钱呢。”

为了教学生“学会做人”,赵在和制作了一份“协议书”,协议书前面是一篇名为《学会感恩》的文章,后面要求受助学生及家长签字。学生签字内容是:“本人读了《学会感恩》一文后深受教育,一定学会做人,特立此为据。”家长签字内容是:“这确实是学会做人的一些道理,我们家长将精心指导孩子好好领会。”在“协议书”上,赵在和还给自己留下了“代甲方(捐助人)签字”的位置。

赵在和认为,学生不知道感恩,一是素质不行,二是“每天只知道学习书本知识,没有心思感恩,学做人”。

为此,他给每位受助学子都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信、打电话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赵在和的激励下,绝大多数的受助学生遵守了这个约定。11年来,赵在和收到1600多封受助学生的来信,这些信都被他编号存档,有些就挂在他小屋的墙上。

学生们的来信充满了对赵在和的敬仰、赞美之词。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信中写道:“可以说,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像您这样,为贫困大学生架起通往梦想桥梁的充满爱心的人士,在全国也屈指可数。”“好人有好报,您为我们这些贫困学子付出这么多,必将健康长寿!”“赵爷爷,我好心疼您。我恳求您有时也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休息,真正享受生活。”“我们占用了您太多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我们衷心希望您留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因为您是我们贫困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这些深情的语句为赵在和撑起一个充满爱意的精神家园。

湘潭市委书记朱少中感慨地说,在很多贫困学生的心中,赵老不仅是“慈善爷爷”,更是一位心灵的导航员。有了这样的良性互动,参与赵在和发动的慈善事业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

人生七十古来稀,慈善义工不觉老。在行善积德中延年益寿,在扶贫助学中乐以忘忧。如今,随着“湖南慈善奖”的获得和媒体的宣传,赵在和的名字广为人知,赵在和的事业逐步拓展。义工赵在和,爱无止境,“吾道不孤”。

大山之子的绿色情怀——王源楠

1999年8月4日,盛夏的北京以火一般的热情迎来了“全国十大绿化标兵”,他们是50年来我国众多绿色英模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和牺牲。

扎根基层40年,忘我工作,默默为林业建设付出全部心血,甚至身患癌症,两次手术也不能挡住他造林绿化脚步的福建省三明市岩前林业站站长王源楠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领奖台。

掌声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对王源楠等十大绿化标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崇高精神的肯定;掌声更激励着他们为推动造林绿化事业的蓬勃开展,为建设祖国秀美山川继续奋斗不已。

默默为林业建设付出全部心血

王源楠是大山的儿子,他生长在闽西北的三明市三元岩前镇的大山深处。儿时,大山给他的记忆是满眼的翠绿,望不到头的林海。

森林养育着山里的人们,但人们并不知道去珍惜它,爱护它。20世纪50年代,苍苍林莽横遭斧伐之灾。小小的岩前就兴建了7个伐木场,上千人上山举斧伐木。短短几年,猿啼鸟鸣的林海不见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满目疮痍的荒山秃岭。眼前的一切深深刺痛了王源楠,1956年金秋时节,抱着绿化荒山,振兴林业的理想,他跨入福建林校的大门,3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便一头扎进大山的怀抱,开始了40年“绿色拓荒者”的生涯。

那时节,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了“全面发展”,贫困就像幽灵一样困扰着农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极提出“国社合作造林”的有效方 案,努力实施绿化计划。当时王源楠在岩前林业站负责技术工作。他借助政府部门广播谈、会议讲、标语贴,大造绿化荒山舆论的机会,狠抓技术管理,使站有林和“国社合作”造林有了较大的发展,植树一片,成林一片。

在实践中,王源楠认识到:前些年为什么年年造林不见林,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苗木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有好苗才能有好树。因此,他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苗圃基地。渔塘溪河套口那5亩苗圃,就是他经过许多周折才争取到的项目。他带人挥汗如雨地移山填谷造苗圃,在那个时代中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试验领地,是何等的不易呀!因此,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苗木的试验上,几乎每天都要到苗圃去观察一番。为了解决移山填谷、垦荒造田资金不足的困难,他一家一户去发动大家义务劳动,参加建立苗圃工作。大山的儿女被他的至诚所感动,组成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向建造苗圃和绿化荒山进军。苗圃里要安装自动喷灌设施,他啃书本,学水力学、电力学,向专业部门请教,掌握了全面安装技术,自己动手安装喷灌。岩前林业站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苗圃的林业站,到目前苗圃已发展到150多亩,成为一年可以为社会提供20多个品种、300多万株苗木的三元区重要的苗木基地之一。

乡镇林业站是林业生产与管理的最基层职能部门,既是保护、发展森林,实施林政管理的工作站,又是普及林业科技的推广站,更是帮助农民兴林致富的服务站。王源楠在出色地完成林政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岩前镇林业发展。在他和林业站同志的带领下,全镇每年平均以新造林8000多亩的速度发展,最多时造林达10000多亩。全镇42万亩有林地林涛阵阵,并提早2年实现荒山绿化;实现连续18年无森林火灾;森林覆盖率达82.7%,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人均拥有林木106立方米,地方财政每年从大森林这“绿色银行”中可以得到1/3甚至一半以上的经济收入,农民人均林业经济年收入达1300元。

为了念好“山水田”经,王源椭积极参与组建林业股东会,向荒山要效益。

他不遗余力地深入乡村搞调查,跋山涉水搞规划,为林农的经济发展做导向工作。40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每天早上7点钟来到林业站安排各项工作,一直到晚上才回到家。岩前林业站从破庙建站,白手起家,如今已建设成为拥有1.1万亩站有林、1000多亩果园、150多亩苗圃、400亩1000多种珍稀树木园、4000多亩200多种竹类的林、农、副、工、贸相结合的经济实体;成为拥有200多万元固定资产、年收入几十万元、站有林活立木价值达数千万元、主伐时可超亿元的全国一流林业站。王源楠就像一粒绿色松子,飘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起伏的大山,苍茫的林海,广袤的大地,有如此钟情于绿色事业的儿女,何愁山乡不富,何愁林业不兴!

建立公开透明的林业站

权力腐蚀人。哪里有权力,腐败的阴影也必然跟到哪里。小小的基层林业站承担着执行林业法规,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重任。因此,王源楠的手里也有不小权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人所共知的真理。对于这个真理的认识,王源楠却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深刻。那还得从岩前林业站第一任站长说起。20世纪60年代初,创业时期的岩前林业站只有3个人,站长夫妇和技术员王源楠。老站长是个13岁投身革命的老干部,随军南下解放了福建后来到三明参加工业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曾任副县长的老干部被下放到林业站当站长,老站长的妻子任林业站会计兼出纳。当年王源楠感到站长对他不信任,大事小事总把他支开。后来他才明白,站长夫妻为的是摆脱监督以便暗箱操作,短短两年多竟贪污公款4万多元。当时,4万多元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案发后老站长被枪毙,老站长的妻子则被判10年徒刑。此事给年轻的王源楠以极大的心灵震撼。他发誓:要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决不为名利所累。1987年,他就任站长后的第一天起就把建立公开透明的林业站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为他坚信,在阳光下,一切腐败的病毒都难以生存。

公开透明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公开造林抚育检查验收,换来了10多年岩前镇林业更新抚育的高质量;森林采伐管理的公开透明,既方便了群众,又保护了资源,还根绝了腐败,10多年来,岩前林业站没有发生过与森林采伐有关的腐败案件。财务公开的好处则更多,对外公开林业站每年的育林基金和造林更新费收支情况,使得林农反映强烈的造林更新费拖欠问题得以解决;对内公开财务收支,全站职工心里都有一本账,从根本上杜绝了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等不廉行为,使广大职工以站为家,自觉自愿厉行节约。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人想方设法谋取私利。如林农来批自用材时,故意拖着不办,或找借口不肯办等,王源楠最恨这种做法,要求手下人,来找林业站办事的人一到马上办理手续。一次,一位林农反映林业站有位职工办事拖拉,有索要好处的苗头。王源楠立即在全站职工大会上对此事做了严肃批评,并表示不能再有此类事发生。有几次遇到下班了,来办事的人才到站里,找不到经办人就找王源楠。他立即叫经办人返回站里,办好手续才能回家吃饭。

对权力的监督,王源楠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创新,那就是跳出权力,监督权力。他将有关林政执法的大小权力,分解给副站长和有关人员,自己则在权力之外客观公正地监督执法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林业站上马了大大小小一系列工程,2900平方米的林业站大楼、7层楼高的森林防火了望塔,还有一些采伐、造林工程等,对于这些滋生腐败的高发部位,王源楠的做法还是公开透明。一切建设项目项项招标,反复比较,一分一厘地精打细算。但工程队心服口服,都愿意到岩前林业站干,因为他们从来不用担心王源楠会故意为难以谋取利益。站里雇用一些民工来营林,有几个外地民工,已在站里打工15年,他们说:“我们宁愿在老王这里每天挣20元工资,也不愿到别地方挣40元,因为在这里挣钱一分是一分,实打实,不用请客送礼。”廉洁奉公、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是王源楠始终奉行的人生准则。有好多次抓到违章采伐和运输木材的人,当事者掏出几百元塞给王源楠,求他高抬贵手,放过一码。他总是铁青着脸拒收,押着他们到林业站按章罚款,就是熟人朋友也一样不留情面。

更可贵的是他还不畏权贵,正气凛然。有一次,一个包工头要承包站里几百立方米的木材砍伐工程,按规定要交10万元育林基金。包工头找到区里一位分管副区长说情,要求少交点钱。王源楠毫不客气地对副区长说:“做人要讲原则,制度决不能更改,少交一分钱就别想承包这个采伐工程。”副区长也只能支持他。

公开透明,带出了一支高效廉洁的队伍,岩前林业站的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先后被三明市政府授予“文明建设单位”称号,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系统精神文明示范窗口”,还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林业站建设先进单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身为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王源楠深知这句话的分量。为了使一度遭受破坏变成荒山秃岭的故乡大山重新披上绿装,他数十春秋如一日潜心科研,靠知识的力量终于使岩前的山山水水重现绿意。

同类推荐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层次生产力的发展局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首先是开发创新能力的差距,也就是创新的差距。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最有力的“武器”。历史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这样记忆最有效

    这样记忆最有效

    本书是《这样学习最有效》的姊妹篇,继承其特色,摈弃教条,直接从学习实例入手,向你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简单易学的记忆方法:百闻不如一见图像记忆——如同复制“白日梦”,任你想像、发挥。借力使力不费力联想记忆——利用熟悉的事物连接信息,省时又省力。有头有尾不忘记连锁记忆——两两相连,顺序不乱,完美记忆从此开始。有凭有据容易记挂钩记忆——运用形、音挂钩,记忆准确无误。各就各位真好记定位记忆——身体名单挂钩资料,随时随地不忘记。再也不用背数字转码法——用一幅图像搞定一串数字,开启记忆密码。
  • 企业概论

    企业概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党和政府西部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对地处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只有抓住机遇,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不负历史使命,也才能取得自身更大的发展。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热门推荐
  • 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框架讲稿

    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框架讲稿

    本书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等16个要素构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框架;以影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因素和控制要素两个维度确定财务控制模式;财务系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的方式等内容。
  • 马氏诊所

    马氏诊所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青春的爱恋

    青春的爱恋

    一个从未相识的女子,竟然会爱上主角,还莫名其妙的谈上了恋爱......
  • 异术世界

    异术世界

    一个夜晚,因为去学校而幸免于难的主角任宇,获得继续活下去的机会。而如今的地球已经变得死寂一般。人类消失,新一代统治者降临,来到地球寻找物件。但是地球随着这一群人的到来可以获得一种能力,而能力属性可以根据自身来选取。于是,一场异能者之间的较量开始。且看主角如何斗破苍穹,挽救地球。寻找伙伴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 神界人间

    神界人间

    当所有人把他逼上绝路,当自己爱的人相继死在面前,当这一生变得生无可恋之时,他,一念成魔,一双没有污垢的桃花眼,染上嗜血杀戮的火光,这人间将会成为他最爱人的陪葬品。死算什么,即使赔上这世间万物,我也要换回她一缕魂魄。总是千年,万年留在这暗无生机的神界,我也要等她回来。且看一介凡夫风子天是如何逆转成为独霸世间的神尊。
  •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责任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超越能力的素质……
  • 嘉靖以来首辅传

    嘉靖以来首辅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化六道

    生化六道

    龙恩新书《绝代狂神》。在人命如草芥、食物比黄金的末日中。甚至一块面包,就能让昔日高高在上的女明星,乖乖躺下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而当别人在这末日之中,为了一口食物在拼命时,罗富却搂着漂亮美眉,吃着罐头肉,上演了活脱脱的一幕“屌丝的逆袭”。
  • 张开成功双翼(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张开成功双翼(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本书主要阐述如何以下成功技巧:做人为本,以德立身处世;既方且园,外柔内刚游刃有余;自我砥砺,开发心中的宝藏;好学不倦,知识让人更有力量;张扬个性、塑造良好形象;培养气质,展示迷人的风度;竞争胜出,打拼职场事业有成;广结善缘,赢得广阔的人脉资源;口才致胜:口吐莲花妙语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