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7200000015

第15章 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

教子心经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自理能力则可有可无,或者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有了。不要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老。不爱惜图书和玩具,乱扔东西,这些陋习看似微不足道,殊不知往往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自理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不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他也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都做不好,这一方面可能会成为影响孩子自信心的一个隐患,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养成事事依靠别人、不愿承担责任的思维惯性。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事业还是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

小刚6岁了,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在家里,他是不折不扣的开心果。小刚别的生活习惯都不错,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怎么也纠正不过来。小刚的玩具特别多,但没有哪一种玩具在他手中能“完好无损”地幸存一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刚的兴趣渐渐转移到了阅读上。但是,他对待图书依旧很“残暴”,一本刚刚买回来的书,没过两天就面目全非。而且,只要小刚在家,家里就会乱得一塌糊涂。东西只要过了他的手,就会面目全非。尤其尴尬的是,小刚到别人家做客,自然也就把这种坏毛病带了去。好多次,弄得大人们很不好意思。因此,父母都不敢轻易带他去串门……

导致孩子养成这些陋习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平时并不注重家的整洁,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当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家长总是帮孩子收拾;当孩子“破坏”玩具和图书的时候,家长并没有严厉地制止;给孩子买的玩具太多了,淘汰的速度太快,孩子自然就不懂得珍惜;家长没有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自己收拾东西,或者提醒孩子要爱护东西等。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懒惰、邋遢,没有整洁的审美观念;对许多事情都会不在乎,根本没有什么责任感;主动做事的能力也不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始无终,孩子也就不懂得什么是“珍惜”。

有什么办法纠正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呢?要纠正这些坏习惯,可以从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房间入手,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洁、有条理。让孩子在简单、整齐、舒适的家中愉快地生活。如果孩子知道父母亲都有乱扔乱放东西的习惯,当父母要求孩子保持整洁、干净时,孩子可能会这样反抗:“你不是也不收拾自己的东西吗?干吗要求我这样做呀!”孩子还没有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时,父母要刻意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远处。自己的东西,包括玩具等,不用的时候应该放回原位。

2.为孩子准备好储存物体的工具

为了让孩子养成能自己收拾东西的好习惯,父母应当为孩子准备好一些储存物体的箱子等物品。要求孩子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在这些箱子里,需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找到。这样做也就为孩子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孩子一定非常感兴趣。

3.从小处着手

孩子还小的时候,自己收拾东西的能力不强,父母可以帮孩子收拾。但可以让孩子帮忙,把扔在地上的东西递一下。一边收拾,一边对孩子说:“以后,这些事情就得你自己做。看好了,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等下一次想玩了,你就知道在什么地方找了。”如果这样的教育坚持不懈,孩子就能慢慢养成习惯,就能知道乱扔东西不好。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已经有了一定的做事能力了,家长就不要再帮孩子收拾东西了。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家长可以站在一边指导。只要孩子愿意自己做了,就要表扬他。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就教导孩子分门别类地把东西收拾好。

4.坚决对孩子说“不”

如果孩子总是不停地扔东西,不要立即帮他捡起来。如果孩子想让家长帮他捡,一定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让他明白,自己扔掉的东西只能自己捡起来。而且,还要严肃地告诉他,这种举动是非常不文明的。

5.抓准时机表扬孩子

当孩子主动把东西放好了,或者能自觉保持房间里的卫生时,家长应该立即大加赞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学会了自己收拾东西。”如果孩子老是改不掉乱扔东西的毛病,不讲究个人卫生,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当孩子老是不知道自己放自己的衣服,坚决不要帮他,等他想穿又找不到时,就可以趁机说:“看吧,这就是你平时没收拾的好处呢!”当他想穿这件衣服时,你就说:“我没有洗它,因为它不在洗衣机里。”然后再帮他一起找,教育他以后多长点记性。

6.在游戏中学会收拾东西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收拾衣服等的游戏,或者让孩子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还可以让孩子给袜子配对,自己叠内衣内裤。并让孩子辨别哪些衣服是爸爸的,哪些衣服是妈妈的。可以要求孩子把鞋子整齐地放进鞋柜里。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有影响的三个重要元素,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方面缺一不可。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其实不然,家长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家长害怕家务劳动会使孩子分心影响学习,其实这是他们的一个误区。往往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都有帮助家长进行家务劳动的习惯,而一些平时对家务活不闻不问的孩子,学习时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差。这也说明,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并不如一些家长所想的“耽误时间”和“影响学习”,相反,对学习还有促进的作用。

一些年轻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将家务活全部“转包”给小时工或保姆去做,自己不做家务,这种做法其实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很多孩子对于参加家务劳动有着非常高的热情,应该借这种热情,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例如母亲可以和孩子比赛整理房间。

家长无论多么繁忙,都应该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务,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讲究一些教育艺术。比如,母亲可以和孩子分别整理各自的房间,并进行比赛,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母亲最后不妨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从整理房间等家务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日后就可以建立起信心,为养成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家长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不要怕麻烦。即便孩子进行10分钟的家务劳动后家长要花半个小时来“打扫战场”,也应该坚持让孩子锻炼。滴水穿石,日子长了家长就可以体会到孩子的变化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只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小时候,家长代替孩子做了很多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发现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了,成了“懒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关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主张,其中说,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小孩子动手会摧残创造力。

孩子缺乏劳动意识,往往是其成长过程中众多因素促成的。有时候家长的爱也会害了孩子,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曾经扼杀了孩子的劳动萌芽。例如,孩子想擦玻璃时,父母总是会说“别擦了,小心摔着”;孩子想拖地时,父母又说“只要你读好书,其他什么都不要做”……就这样,在善意的拒绝中,孩子习惯成自然,最后不做家务成了理所当然。

当习惯成为自然的时候,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如此懒惰。“把碗洗了,把地扫了,把桌子擦干净……”诸如此类的命令也就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有位看心情再决定干不干活的同学所说:“我妈总是命令我干这个干那个,有时候,明明会干的小事也让她弄得心情不好,不想去做。反正她都骂了,做不做也没什么关系了。”看来,让孩子做点家务也是需要技巧的。

李老师的办法可能对那些为此感到头痛的家长有所启发。

李老师的女儿对做饭很有兴趣,但是不喜欢做别的事情,于是她采取了因势利导的方法,在假期,她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动手做简单的饭菜,等孩子有了成就感之后,再告诉她:“厨房是你自己用过的,要负责收拾干净。吃完饭后,妈妈会把碗筷也洗干净,你也应该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眼里有活了,地脏了会扫扫,吃完饭会把碗筷收拾干净后再回到自己的房间。

延伸阅读

和孩子签订一份家务协议

和孩子达成君子协议,双方共同商量出做家务方案。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定下具体的规矩

你们俩应该商定房间的干净程度,然后让孩子决定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房间的干净与为何要保持房间的干净。圣路易斯儿童医院的心理学家哈特说,你还要规定好如果孩子不执行他那一部分的协议会有什么结果。比如,告诉他,到周末还未放进洗衣篮的脏衣服父母不会给他洗掉。如果孩子因此而穿不上他最喜欢的衣服,他不久就会习惯于使用洗衣篮了。但是,如果他坚持穿他的脏衣服,那就把所有的脏衣服拿走!但是不要洗它们,直到孩子学会了把它们放进洗衣篮为止。

2.教会孩子保持干净

如果你对孩子放任自由,他就会把口香糖纸塞到床底下,把脏衣服堆在地上。一些家务事的技巧,是需要父母传授给孩子的。比如,为何铺床叠被,为何合理安排抽屉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懂得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存放的地方,不管是激光唱片,电脑软件,还是书籍。

3.定下吃东西的规矩

由于食物的碎屑残渣容易引来小虫与其他不受欢迎的访客,这就需要在家里定下规矩,或者是孩子只能在厨房或餐厅吃东西,或者是在其他地方吃了东西需要马上把器具送回厨房。像其他规矩一样,父母也需要确定犯规的后果。

4.控制乱扔东西

“你的孩子必须知道公用部位与私人地方的差别,他也许可以把自己的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但是他不可以把家里其他地方弄得一塌糊涂。”儿童心理学家塔里柯博士说,孩子应该把他在厨房、起居室与走廊留下的脏东西收拾干净。如果孩子不干,告诉孩子不这么做就会失去使用这些公用部位的权利。

5.一个月至少帮孩子打扫一次

你大概需要时不时地帮孩子打扫一下房间,打扫之前应该通知孩子一声。

同类推荐
  • 常青藤教子课

    常青藤教子课

    《常青藤教子课》收集了8所常青藤高校的“训子箴言”,详细地为您解释常青藤的“训子课程”,帮您培养一个受常青藤高校欢迎的孩子。也许,下一个常青藤的录取名额就会是您的孩子。
  • 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

    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

    对德国妈妈来说: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德式教养的铁律!此书以一个华人家庭在德国的生活与育子经验做为主轴,以简明的生活故事说明一个远嫁德国的妈妈,因为受到了德国教养观的冲击,进而省思中国人的教养观念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而我们又可以从德国的教养观念中获得什么启发。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冲动的惩罚

    冲动的惩罚

    本书以23位少女自诉“第一次”为主题,主要描写23位少女是如何奉献自己的“第一次”而偷食了禁果,每位少女的经历都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让人不得不看,本书是青少年教育最好的现实教材。
  •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本书告诉妈妈:和女孩相比,男孩将来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面临的竞争也许会更激烈。因此,无论男孩的家庭多富足,男孩也要穷着养。男孩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激发出无限潜能,变得自信、自强、自立,从而担当重任。穷养不是吝啬、打骂以及惩罚,而是给他足够的磨砺以及发展空间。可以说,穷养的着眼点,是给儿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是给妈妈一些教育上的建议,要根据男孩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从而让儿子在习惯、品格、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热门推荐
  • EXO的绝恋

    EXO的绝恋

    当红女星遇上EXO,一个富有家世背景的她,遇上他,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快来期待吧~
  • 续灯正统目录

    续灯正统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君宠

    君宠

    上一世,她以为良人狼子野心才害得她命丧黄泉;重活一世,她才明白良人乃良人是她看不穿。
  •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前世,父亲后母杀她亲母,骗股权,弑祖父,合谋让自己尸沉海底,重生,她转身一变,回学堂,她是倒数第一全校差等生,回家里,她是刁蛮任性,胆大妄为的大小姐,在外面,她是天真无邪,惹人怜爱的柔弱少女,看你们如何接招!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青云仙侠记

    青云仙侠记

    身世可怜的少年,谱写一部仙侠传奇。我哭,谁与我共劝慰?我笑,谁与我共开怀我悲,当如何对你们。我痴,谁解我心结?倘若我恨,我当如何??人活着有些事,做了就要承担责任,我不悔
  • 盗墓笔记续——鬼玺终极

    盗墓笔记续——鬼玺终极

    神秘女子现身,张家势力到底有多大?隐藏多年的上官家族,为何突然现身?难道是终极到了吗?
  •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本书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领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了一些案例,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陪你到青春最后

    陪你到青春最后

    记忆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修改。当你欣喜若狂之时,偶尔的马脚会将你突然惊醒。这时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记忆并不等于真相。
  • 三重江湖风云录

    三重江湖风云录

    一个小小的镖局,在新生儿降生的那天惨遭灭门。穆简书初生便被魔教暗器所伤,将终生为其所困。在他颠沛流离、艰难成长的路上,遇到了他祖上结识的神秘部族墨门,通过他们,少年穆简书逐渐探索到了江湖的秘密,并一步步查明当年穆家灭门的真相。然而,禁锢在他身上的魔教暗器,却不停的一点一滴的吞噬着他的魂魄,报仇之事,看似遥不可及……
  • 军花灿烂——令狐东方

    军花灿烂——令狐东方

    东方不败和令狐冲谈恋爱?任盈盈嫉妒成魔?校园,网游,军婚,一起来!现代版《笑傲江湖》,乐天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