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9200000064

第64章 崇 信 弥 笃

第六十四章崇信弥笃

东坡自青年时期习佛,晚年习染渐深,自称「居士」;终生对佛教崇信弥笃。

他的故乡蜀地自唐代以来佛教就甚为盛行。我国第一部官版大藏经,以後中国官方和民间以及高丽、日本刻藏所依据的所谓「蜀版」,就是在宋初刊刻於益州,即当今的四川省CD市。苏轼的父亲苏洵,结交蜀地出身的名僧云门宗圆通居讷和宝月大师惟简,僧传把他列为居讷法嗣。其母程式也笃信佛教,父母去世时,苏轼曾将其生平爱玩遗物施之佛寺。苏轼在「十八阿罗汉颂叙」中,曾记述家中有十八罗汉像,供茶则化为白乳等等。这都可见其家庭中的宗教气氛。苏轼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这是历史上的所罕见的,而苏辙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与苏轼唱酬诗中写道∶「老去在家同出家,楞枷四卷即生涯」;是与哥哥约定,到老了,我们回到老家一同出家,一块诵经度晚年。「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也足见其沉迷佛学之深。苏轼的继室王闰之也学佛,她於熙宁七年(一○七四年)嫁给苏轼,到一○九三年病逝。苏轼在其生日曾取「金光明经」故事,买鱼放生为寿,并作《蝶恋花词》,中有「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之句。她死时有遗言,令其子绘阿弥陀佛像供奉丛林,苏轼请著名画家李龙眠画释迦佛祖及十大弟子像供奉京师,并亲为作《阿弥陀佛赞》,说「此心平处是西方」。苏轼妾朝云也学佛,早年拜於泗上比丘义冲门下。後与苏轼一起到惠州,经常念佛。至绍圣三年(一○九六年)死前弥留时仍诵《金刚经?六如偈》,苏为制铭中有云∶「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悼朝云诗》说∶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後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在家乡苏轼祖坟上,东坡修建了四菩萨阁,供奉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四菩萨像,种植柏树300棵。

可见,东坡家族中有着浓郁的佛教氛围,几代人对佛教都崇信弥笃。

苏轼直接与佛教发生关系,是在二十几岁初入仕任凤翔签判的时候。初习佛於同事王大年。他在《王大年哀辞》中说∶

嘉末,予从事岐下,而太原王君讳彭字大年监府诸军????予始未知佛法,君为言大略,皆推见至隐以自证耳,使人不疑。予之喜佛书,盖自君发之。是说,在凤翔做事的时候,监府诸军王彭信佛,给他讲了佛教的大意,于是,他开始就开始喜欢上研读佛教书籍了。在凤翔东坡的作品最初写到佛教题材的,是嘉一○六一年所写的《凤翔八观》。其中第四首,是描述唐著名雕塑家在凤翔天柱寺所塑维摩诘像的,诗云∶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

这里表现了他对著名的维摩居士的向往。但他理解的维摩诘是一位不惧死亡、身如浮云的「至人」。此後在其一生诗文中,常常写到维摩诘,并常常以之自比,本诗只是个开端而已。

苏轼步入政坛,正是王安石变法从酝酿到开始发动的时期。这位脱颖而出的青年干才与改革派政见不合,不久即被斥出朝。先是熙宁四年(一○七一年)通判杭州。从而使他陷入现实矛盾之中,早就习得的佛教教义最易於在这种苦闷中发生作用。而杭州自吴越以来就是佛教兴盛之地,西湖周围风景优美地区佛寺之众冠於全国,高僧云集。僧人中有不少是很有文化教养的人,与苏轼自然愿意相互结交。苏辙《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游将行赋诗送之》一诗回忆说∶

昔年苏夫子,杖履无不之。

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

麋鹿尽相识,况乃比丘师。

辩、净二老人,精明吐琉璃。

笑言每忘去,蒲褐相依随。

神宗死,王安石变法失败,保守派主政,这就是所谓「元佑更化」时期。苏轼回朝,但遇事不随,又与当政者多龃龉。因此又再次通判杭州。後来他说到「余去杭十六年复来,留二年而去,平日自觉出处老

,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他这里所谓「似乐天」,当然包含著两人同喜结交方外、热衷参禅的内容。早在黄州时,他就自号东坡居士。「东坡」这个名字即取自白诗,「东坡居士」则是仿白居易称香山居士而制作的。此後他常常以乐天自比。

和海南。在赴惠途中,过金陵崇因禅院见长老宗袭,院内有新造观音菩萨像,苏前去礼拜并发心愿∶「吾如北归,必将再过此地,当为大士作颂。」後果然於北返时为作《观世音菩萨颂》。又南行经曹溪南华寺,即原来的宝林寺,本是六祖惠能传法之地,作《南华寺》诗。绍圣四年再贬海南,告命到惠州,惠守说其妻曾梦见普光王菩萨僧伽将为其送行,苏轼则以为「前世有缘」。元符三年(一一○○年)北归,再到南华寺,未至前友人苏贤在南华寺相待,苏先寄一诗,有句云∶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

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

这里「眼净」用《维摩经》「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典。又有《追和沈辽顷赠南华诗》∶

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

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材。

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

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

对比起来,他前期写到佛教的诗,往往流露不堪世事压迫以求解脱之感;而到後期,则能以更透脱的禅理来认识世界,看待人生,

作飒然超离之想。

苏轼习佛,与许多文人一样,内容是很庞杂的。他不是一个对理论思辨有兴趣的人,更不是专精义学的理论家。从其诗文经常引为典据的佛经看,他最熟悉的是《维摩》、《圆觉》、《楞枷》诸经以及禅师语录等。他说「久参白足知禅味」,对禅特别表现出兴趣。另外如前所述,他曾研习华严著作。华严宗提倡法界缘起,以为事理无碍,大小等殊,理有包容,相即相入,万事万物都是一真法界的体现,因此互相包含,互相反映,无穷无尽。他的诗中也写到这种观念,例如∶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但净土观念在他身上没有白居易那麽浓重。在他对佛教的理解中,理智的追求占有更大的比重。明显的表现是他有些时候也曾批评

佛教中宣扬的颓废超世和因果报应观点。例如他在居丧期间,应惟简之请,写《中和胜相院记》,其中说∶

佛之道难成,言之使人悲酸愁苦??吾尝究其语矣,大抵务为不可知,设械以应敌,匿形以备败,窘则推堕漾中不可捕捉,如是而已矣。

因此他认为某些佛教宣传是「为愚夫未达者」所设的「荒唐之说」。这指的主要是净土信仰。他在《大悲阁记》中又说∶

至於为佛者亦然,斋戒、持律,讲诵其书而崇饰塔庙,此佛之所以日夜教人者也。而其徒或者以为斋戒、持律不如无心,讲通其书不如无言,崇饰塔庙不如无为。其中无心,其口无言,其身无为,则饱食而嘻而已,是为大以欺佛者也。

这里批评的则是禅宗无言无相之说。他的这种说法与柳宗元对禅宗的批评相似,也是以理性批驳神秘主义。

另一方面他也主张释与儒合。例如在《宸奎阁碑》中他写到怀琏∶

是时北方之为佛者,皆留於名相,囿於因果,以故士之聪明超轶者皆鄙其言,诋为蛮夷下俚之说。琏独指与妙与孔、老合者,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故一时士大夫喜从之游。

又《祭龙井辩才文》说∶

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於其间,禅、律相攻。我见大海,有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虽大法师,自戒定通,律无持破,垢净皆空。讲无辩讷,事理皆融,如不动山,如常撞锺,如一月水,如万窍风。八十一年,生虽有终,遇物而应,施则无穷??。

他称赞怀琏能调和儒与佛、老;对於辩才,则指出其在佛教宗派间取兼容态度,实际是阐扬他整个思想的弘通。根据事理圆融的观

点,不但佛教各宗派,就是儒、佛、道各家都有其价值,共同汇合到一个真理的汪洋大海中。而在儒释二者之间,他以为相反而相

为用,不谋而同。宰官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有无二。所以他对二者都不偏废。他在《答毕仲举书》中说

到自己学佛的立场∶

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於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为浅陋。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於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这就表示他的学佛,不喜欢那些玄虚之谈,而希望在身心上真能得益。他所说的「浅陋」,正是与现实人生有关联处。他显然不相

信佛教真能让人出世作佛,而希望它对俯仰人世的平凡人有益。这种对待佛教的态度,有相当的理性色彩,也是他能对各家思想学

说取开阔眼界的原因。

苏轼对佛教的这种独特理解,表现在诗作中,也形成了特殊内容。

苏轼之好佛,首先是要求静心。现实世界带给他无数苦闷与烦恼。在佛教中,他学到摆脱这些烦恼的超然态度,可以在一时间跳出矛盾纠缠之外,从而达到心泰神宁。但在许多情况下,他又并没有完全超世入佛,而往往只是在解脱「烦恼障」之後对人世冷眼观察,结果对一切苦难都无所挂碍,无所顾念。他在《海月辩公真赞》中说∶

予通守钱塘时,海月大师惠辩者实在此住,神宇澄穆,不见愠喜而缁素悦服。予固喜从之游。

他每见惠辩,清坐相对,即达到形神俱泰的境界。他在《黄州安国寺记》中又说∶

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後必复作。盖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但往而暮还者,五年於此矣。

这里写出了他入佛寺习佛时的心情。他在那里,与其说是求福,不如说是求清静。在佛寺的清幽环境中焚香默坐,悟得物我双亡

、身心皆空的道理,心境上也就安宁了。这是由於内心反省所得到的安慰。

他有一首《书焦山纶长老壁》诗,写得很有风趣,也透露了对人生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说深得禅机。诗云∶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归来被上下,一夜著无处。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此言虽浅鄙,故自得深趣。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这是「借禅以为诙」的作品。他用一个长鬣人的比喻,生动风趣地表现一种对人生的透脱理解,也说明了禅宗求净心的道理。长鬣人对他的子本来是不以为碍的,但一旦有人提醒,对它有了自觉,反倒不知所措,连觉都睡不好了。这里既说明了不可胶著於外物得失,同时也表现一种为人处世之道。他在诗文中经常写到那种「安心」的境界,如∶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只从半夜安心後,

失却当年觉痛人。未知仰山禅,已就季主卜。安心会自得,助长毋相督。

还有些诗不用「安心」这个词,但意思是相同的。如∶

欲问云公觅心地,要知何处是无还。

这里用《楞严经》∶「我今示汝无所还地。」又如∶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平心。

我心空无物,斯文定何间。

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

他在文章中也多有表现这种心境处,如《大悲阁记》∶

及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镜,人鬼鸟兽杂陈乎吾前,色声香味交遘乎吾体。心虽不起而物无不接,接必有道。即千手之出,千目之运,虽未可得见,而理则具矣。

这里写的是外物不扰於心,以静心观照万物的接物之道。同时在观照中体察物理,这又是用华严法界事理圆融思想来阐述净心。他在惠州建阁曰「思无邪」,并作《思无邪斋铭》,有云∶

东坡居士问法於子由。子由报以佛语曰∶未觉必明,无明明觉。居士欣然有得於孔子之言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夫有思皆邪也,无思则土木也。吾何自得道,其惟有思而无所思乎。於是幅中危坐,终日不言,明目直视而无所见,摄心正念而无所觉,於是得道,乃铭其斋曰思无邪??

这里所谓「有思而无所思」,深得佛家「中道」三昧。有思指无邪之思,就是後面所谓「正念」,而无所思指不为外界所干扰。他要这样做到外轻内顺,即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以此了解生理,则内心自然平静了。而把佛法的「正道」与孔子的「思无邪」相统一,正是他统合儒释的表现。苏轼《阿弥陀佛颂》说∶「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

有一天苏东坡就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前生是和尚,而且,还就是杭州本地的和尚!西湖旁葛岭下的寿星院,就是自己上辈子吃斋念佛的地方。

第一次游寿星院,苏东坡一进寺门就愣住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笼罩了他。那种滋味,很熟悉很亲切,又很朦胧很空动。

苏东坡相信前世今生,相信时空就在今天,就在寿星院门口交错,他指着前方的台阶对陪伴同游的朋友说:“杭州我是第一次来,这儿更从未到过,但眼前所见,似曾相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这儿到忏堂应该是九十二级台阶。”

朋友不信,马上过去数,果然一级不差。

阳光斑斑点点洒满在石阶上,苏东坡一级级慢慢走上去,就像踩着一段段古老而久远、熟悉而恍惚的往事。

阳光灿烂,青苔幽幽,阴阳重叠的石级,印满了前生未了的梦。

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苏东坡找到了自己,往事在他的头脑里越来越清晰,平面图一样的清晰。

寿星院不大,苏东坡就站在台阶上随手指来,这儿是此君轩,这儿是寒碧轩,那儿是明远堂,那儿是雨奇堂,这边是饭堂那边是宿舍……十三间房屋一间不漏,就连哪儿有棵树,哪儿有堆石,都一一标出。

雨奇堂!

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不知道“雨奇堂”这个名字是什么时侯才有的,就当它是在苏东坡的诗句出现之前,这一冥冥之中注定了的千古名句,让这个前生的故事愈加的迷幻神奇。

无意中发现了前生所在地,苏东坡对寿星院立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他索性在这儿建了他的一处办公室。苏东坡每次到寿星院来皆如同还家,盘桓多时,久久不去。

苏东坡去世后,关于他的故事越传越神,有个老和尚说自己年轻时是寿星院的小和尚,夏天经常看到苏东坡一个人光着脚上山,到寺里借一个竹躺椅,在附近的竹林选个凉风习习的好地方,脱去长衫和小褂,光着膀子睡大觉。

老和尚说他看到苏东坡背上长有七颗黑痣,排列起来就像北斗七星一样,这证明苏东坡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不过在人间偶住而已。

同类推荐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 梦染千年

    梦染千年

    林昆莫名其妙的得到一个神秘的挂坠,几年后,他在一个雷暴天气中被带到一片山林中,遇到一个人自称是典韦,顿时以为自己穿越了,准备将就着过下去……可是乱世讨生活不容易,找了个老丈人还是个古代雷锋,弄的他要养一大家子,没奈何,出来卖艺混钱吧!卖着卖着,就将自己给陷进去,手下的英雄好汉越来越多,事业也越来越大,这仇人的数量和身份也嗖嗖的往上加,到最后竟然发现,自己咱就把刘备,曹操,孙权的戏份都给夺了咧?这是怎么说的,还叫三国吗?
  • 初唐第一猛将

    初唐第一猛将

    我愿以手中七尺长枪,荡尽天下……李恪,已经是封无可封,李治改封李恪为逍遥王并且世袭罔替,他麾下的部队为忠勇护国军……
  • 历代官制(中国文化史丛书)

    历代官制(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转世大唐坐江山

    转世大唐坐江山

    转世大唐为李世民执掌大唐天下,得遇隋唐英雄传奇人物,亲眼目睹古代战争的残酷。登基以后平国乱、治后宫、伐敌国,体会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道理;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才知道同胞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和帝王家的险恶,一次次体会到一国之君的酸甜苦辣,明争暗斗的江湖险恶。
热门推荐
  • 陀罗门

    陀罗门

    什么六界众生?什么轮回转世?纷纷扰扰,镜花水月……总有痴人妄图纵横六界,总有痴人迷见六道轮回……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界之中又有怎样的纷争往事?昆仑五派究竟被何人算计?铸龙神石又落入何人之手?随着无字神碑的现世,连接六界的咒印通道是否会被打开?随着各方势力的粉墨登场,一场亘古绝今的六界之战一触即发……戏说今古,扁舟一叶!一切精彩,尽在《陀罗门》!
  • 雏雀:贵门少女

    雏雀:贵门少女

    一位聪颖少女。在她看似纯洁,美好,幸福的世界里,混沌的存在于爱情,亲情及个人梦想所编织的一张华丽金丝网下的高贵生活!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爆笑田园:风华小农女

    爆笑田园:风华小农女

    【正文已完结,大家放心观看】农业研究院天才研究生在漫长的研究中猝死,醒来天地已变,她成了村里最穷的农户叶家最懒的一个女儿。爹娘懦弱,妹妹年纪尚小,一家人就是村里众所周知的一个笑柄。但,这有何惧,她有的是资本,有的是胆识,且看她如何利用二十一世纪的学识,矫正乡亲们三观,反击那些欺辱她家的人。农女臭名变美名,嫁不出的懒女变村花,玩转田园,引无数村草尽折腰。
  • 扑倒师傅

    扑倒师傅

    【师傅:丫的!你到底还想不想升级了!【徒弟:不想。【师傅:那你到底还想不想混了?!【徒弟:不想。【师傅:嘿嘿,好啊不如我们……【徒弟:好。【师傅:真的?!不许反悔!来来!赶紧把这师徒关系解除了!【徒弟:急什么,除非你做我老婆。【师傅:……温馨提醒:这是键盘,不是全息。作者留言:开新书了,求推荐票票~偶尔小爆发~看票票数量,打赏等等综合情况,再斟酌一下然后顺理成章的爆发了……
  • 时光向左,幸福向右

    时光向左,幸福向右

    《时光向左,幸福向右》主要讲的是音符是音乐家的灵魂,每一首自创的乐曲背后,都有一段常人难以理解的故事;每一个艺术家的成功里,都包含着很多人的支持与付出,甚至亲人的眼泪与生命。华人小提琴演奏家杨志经历了失去亲爱的弟弟,失去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失去爱情,失去生活的信心……种种生活磨难,加上对弟弟杨宇之死的愧疚,“疯了”。怎样唤醒一个艺术家的灵魂,怎样救赎一个闪耀的小提琴天才——杨志的母亲用自己泣血的母爱得到了儿子什么样的回报?视杨志为亲兄弟的徐子昂联合丁晴睛、陶子烟与杨志的父亲怎么唤醒杨志迷夹的灵魂?杨志的磨难如何滋养他的音乐素养,故事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内的悠扬琴声开始穿越。
  • 我妻一笑很倾城

    我妻一笑很倾城

    一个平凡屌丝的网游世界奋斗史,狗血的穿越,睁眼醒来,居然成了碰瓷儿?叶苏凉:大哥,我这么可耐,你就收留我吧,我是上不得厅堂,下不得厨房,打不过小三,也斗不过流氓,不过,我还可以暖床啊,亲!容光:......叶苏凉双手护胸:你干嘛?容光:暖床
  • 人生哲理储蓄罐

    人生哲理储蓄罐

    一个哲理,就是人生中的一枚金币,这枚金币可能是快乐、幸福、爱心、宽容,或是勇气、斗志、经验、教训,等等。人生储存了多少哲理,就是储存了多少财富。这些永远不会失去,他们能真正使你由平庸变得杰出,由平凡变得卓越。读一个故事,想真正领悟其中的哲理,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知情节;第二遍,要知道理;第三遍,要知运用。使自己辩是非,明事理,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 天雾追魂录

    天雾追魂录

    鬼道大师来到现代,发现修仙道竟然落寞成了二三流角色,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且鬼道竟然被拆解过了,不得已只能从养鬼、筑器、炼符,强化等等乱七八糟,甚至当了黑客,才一步步带领修仙道重登荣誉巅峰。(写的比较慢,偶尔断更,十万字后会慢慢加快更新速度)
  • 烈马雄骨

    烈马雄骨

    现代人经常遐想古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状态,比如那些泯灭的行当:刽子手、行脚商、宦官宫女、酒倌屠儿、内四门的僧道丐偷、外四门的盗刑相马、上九流的医杂法墨、下九流的戏贼巫娼,那一个个似近非远的古老行业,在千年岁月里,沉积出多少的悲欢离合?本书的一个个民间传说,为你揭开那些古老行当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