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9200000011

第11章 游 刃 有 余

第十一章游刃有余

中国封建社会,在隋炀帝之前。靠‘恩荫’和‘举荐’选拔官吏。所谓‘恩荫’就是家中一人做官或有功,子孙也受其荫护而做官;举荐,更是官官相护,相互推荐,这样形成的结果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换而言之,当官的,世世做官;务农的,代代种地,难以进入‘公务员’系列。暴君隋炀帝虽说是劣迹斑斑,甚至可以说罪恶罄竹难书;但至少有一件事,即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还是值得称道的。它彻底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不平等现象,实现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考试合格,人人有均等的机会成为国家官员,进入国家‘公务员’系列。无论如何,这在当时确有积极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从隋炀帝时代起,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止,全国共考出进士约十万名;举人约百万名。‘学而优则仕’,进士、举人成为这一时期国家官员——公务员系列的最主要来源。

到了‘重文抑武’的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国家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即皇帝亲自主持的国家考试。

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朝廷也是想杜绝百年为患的‘朋党之争’。殿试后分三甲放榜。

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历代各朝纷纷仿效,以后遂成定制。

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两年不定。到了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按照张方平知府的建议,苏轼、苏这两兄弟这两匹宝马良驹,就别瞎耽误工夫再参加州里的乡试了;直接带上推荐信去京城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父子三人从西蜀CD出发,经旱路,骑马,坐车,步行,经两个多月路途的车马劳顿,于嘉佑元年(1056年)三月,到达东京汴梁。住进了安国寺。当时的寺庙,也如今日,也得想办法搞点副业养活僧人。因为寺院内比较安静,适于读书备考,考生大都喜欢住到这里。适应考期需要,寺庙干脆把僧人平时的澡堂隔成方格,一床一桌一盏灯,专给考生租用,因为各地来的考生多,倒也赚了不少钱。

学子们考试的地方叫‘号舍’,五尺长,四尺宽,八尺高,一人一床一考桌。几十个‘号舍’连成一长溜,像一条长巷,称‘号巷’。禁卫森严。考生要在里面考三天,确是三天痛苦的煎熬。

三天考试,考生们要交出的试卷是:诗、赋、论各一篇,时务策五道,帖论语十段。诗赋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基础和文采;策论,是当年的考试要点,要考察的是考生的思维和从政能力,是录取的主要参考。考生在统一发的选址试卷上填写了姓名、年龄、籍贯、家庭等基本情况后,,统一贴封,称为‘密封卷’。主考官欧阳修当年出的策论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出自《尚书。大禹谟》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意思是刑法有疑问,应当从轻;赏赐有疑问,应该从众,这就算忠厚的极致了。要求有理有据地论述刑罚和奖赏的尺度。题目一出,忙坏了众考生,有人主张‘重赏’;有人主张‘严打’;还有人写道:这好办。就像大人对孩子,乖乖听话的,赏给两块糖吃;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竹板子屁股上使劲打,让他长点记性。立论真是五花八门,论述也是千奇百怪。那么,让我们仔细看看,实际的‘高考状元’苏轼是如何交出这张最满意答案的?他写道: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咱们试把苏轼的这篇大作翻译成现代汉语:

远在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圣贤时代,他们是那么真挚地牵挂着百姓、深深地关切着人民;而且用长者的君子风度来对待天下人。如果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在奖赏他之外,还用歌曲去歌唱他、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端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下去,继续做好事;如果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在处罚他之后,又哀怜和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种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广泛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谨慎地使用刑法。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古书上说,“奖赏的时候,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国家的恩泽;处罚的时候,遇有可疑者,则从应处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帝当政的时候,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犯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的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秦楚地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至了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如果愤怒,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奇异的法术吗?他不过是恰当适时地应喜则喜,应怒则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在严厉,责人贵在宽厚。根据它褒奖和贬责的大意来制定赏罚,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高考状元’苏轼的这篇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井然有序,逻辑性很强。最后推导出的结论是:“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说,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到了极至啊!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平易、明白、流畅。

阅卷官梅尧臣一见此卷,便大加推许,要求主考官欧阳修将其录为第一。欧阳修看了也十分赞赏,极力推崇,赞赏有加。认为,文章理论精当,推论井然有序,结论精辟,文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地好文章恐怕只有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才能写得出来。心想:写此文者,舍曾巩其谁?本意是想给个第一名;转念又想:曾巩毕竟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别让别人说闲话,再扯到“朋党”之中去,干脆大笔一挥,给了个第二名。当年,为了绝对公平,不但要密封试卷;而且,设有誊录院,考生试卷要有该院书吏一分一分重新誊写,主考官们看到的是这份誊写后的副本,使之也无法从笔迹辨认考生。欧阳修为了避嫌,把实际上是苏轼的出色考卷,误认为是门生曾巩的,给了第二名;而把后面该是第二名的的建安才子章衡拔成第一名。打开密封卷一看那份最出色的试卷,原来是苏轼!

经皇上殿试钦定,状元是建安章衡,探花是眉山苏轼。本来应该是第三名的曾巩,仍居榜眼;欧阳修的自信也没错,曾巩的成绩的确也名列前茅。本来应该是第二名探花的章衡赚了个便宜,叫欧阳修避嫌,点了状元;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同榜中了进士。

这次省试,对苏轼、苏辙哥儿俩来说,由于基础扎实,训练有素,高智商充分发挥,这次省试,犹如包公解牛,游刃有余。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杜撰了一个典故,难倒了阅卷官尧梅臣、主考官欧阳修。这则典故是:“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是说,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此典故出自何处?尧梅臣搜断枯肠,百思不得其解。就去问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也不知道。哥儿俩双双中了进士,苏洵带领俩儿子去回拜恩师欧阳修。

欧阳修问苏轼:“你文中典故出自何处?”

答曰:“并无经典出处,实为晚生杜撰。”

“啊,是你所杜撰?!”欧阳修大惊。

“以圣帝尧的仁厚、圣明,他这么说也自然是意料中事。”苏轼从容不迫地回答。

欧阳修略加思忖,拍手赞道:“妙哉,妙哉!你真是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活学活用,创意思维!”梅尧臣也以为:“用得恰当就好,何必一定要有出处?!”

苏东坡正是:

随心用典难考官,

任意挥洒创新意。

在反封建文化为中心的“五四“运动中。把八股文、科举制,做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奋力把它砸烂。可是也不尽然,古文到了苏轼这里,反而有了创新、赋予了新的创意。遇到欧阳修,那算是苏轼走大运了。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盟主,极力反对五代以来的辞藻华丽、艰深奇诡、晦涩难懂、空洞无物的浮躁文风;极力推崇韩愈明白通常、言之有物、实实在在、文以载道的朴实文风。这正是苏轼的一贯文风。正是这样,才让苏轼在这次省试中得以,

又潇洒了一把!

欧阳修把苏轼的文章及来信反复读了几遍惊叹道:“读苏轼的文章,使人不觉大汗淋漓,痛快,痛快!老夫我理当让开路,让他出人头地!”这便是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欧阳修曾对儿子说:“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果然,在欧阳修死后数十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朝野内外,人们谈论的都是苏轼,确无人再热议欧阳修了。从来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李杜文章代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自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时说,人生有四大得意: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苏轼、苏辙哥儿俩双双金榜题名,苏家三父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二子金榜题名,前程似锦,闲来无事,爷仨逛逛京都,权作消遣。北宋时代的四京是: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东京汴梁当时是世界第一大都会,是大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七朝古都,千年梦华。人口过百万,当时欧洲最大城市人口不过十几万。汴梁内城七里,外城周长50余里。人文荟萃,都市繁华,商业兴盛,餐饮发达。市内酒楼林立,大酒店叫正店,有72家;小酒店称‘脚店’,约近万家。最大的是樊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酒店了。苏洵高兴了,爷仨也去享受了一把。酒足饭饱之后,绕石径,过虹桥,穿行街市间,登临楼阁上,听曲艺,看皮影,观斗鸡……。蓦然回首,园门旗幌迎风飘扬,择端手托画卷;放眼远观,汴河蜿蜒,楼宇鳞次。城外是深十余丈的护城河,两旁种着高大的杨柳,城墙刷成粉红色。城内的大道两旁种植着柳树和榆树,夹道成荫。城外小桥流水,杨柳拂面;城内区楼台烟雨,繁华冷艳。看一看官瓷,听一听盘鼓,在愉悦中尽情享受大宋京都风情。御街向南去,有一些小吃店,像张家酒店、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等等,有时兴之所至,爷儿仨,也到小吃店打打牙祭,特别吃些野味。有很多野生动物,今天没有了。我们随便看看当时的菜谱吧:爊肉、干脯、貛儿、野狐、肉脯、梅鹿、家鹅、野鸡、野兔肚肺、鳝鱼包子、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须脑子肉……,别垂涎三尺了,今天都吃不上了。总之,爷儿仨这几天是大饱口福。吃完了,爷儿仨去听大鼓书、看字画、赏古玩,或登上汴河游艇,赏赏沿岸风光。《水浒传》开篇有首邵雍的诗: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鸳花无限日高眠。正是千年前北宋京都汴梁生活的真实写照。

爷儿仨酒饱饭足,逛遍京都,心情舒畅,倍感惬意。正是:

金榜题名日,

春风得意时!

同类推荐
  • 疯狂原始人

    疯狂原始人

    【废话都在后边,前边的几章还成。如果耐心足够,建议看下08卷首语】人兽大战不得不进行,疯狂与血腥之战不得不进行,猛男与悍妞之战不得不进行。因为这是蒙昧的蛮荒时代疯狂原始人与疯狂巨兽们之间,有你没我的生存之战。不疯狂就不能活下去,不血腥就无法取得胜利。
  • 三国江东梦之情

    三国江东梦之情

    乱世是什么?是熊熊燃烧的周瑜赤壁之火?还是诸葛亮的北伐悲歌?带着21世纪的思想回到封建腐朽的乱世,又能改变什么?乱世争雄,成就名将!背后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代价。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大好青年,若是生在21世纪定会安稳一生,平安终老!讨论群:102429208
  • 地主少爷

    地主少爷

    穿越后,我的理想是成一名财主家的少爷,带上一群奴才上街调戏颇有姿色的良家……
  • 江湖有道

    江湖有道

    有的人一生为国,却无名而终。有的人徇私舞弊,却风光无限。天地不仁,成败无道。那是因为公道在人心,有人就有江湖,江湖不比人生。人生无常,但江湖有道。
  • 国际紫白盘

    国际紫白盘

    民国初期,北京护国寺的和尚汝峰,法明等人行侠仗义。游历江湖颇有履历。汝峰、法明带领僧众与当时在中国各地猖獗一时的日本黑龙会特务及日本关东军特务等危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恶势力,进行过生死斗争。
热门推荐
  • 疯狂手镯

    疯狂手镯

    人生就像一个梦剧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幕放映的是悲剧,还是喜剧!
  • 和你共度的一切

    和你共度的一切

    一个在北方长大的女生,迫于高考政策,必须要回到南方上高中高考,由南北方差异等等引起的一系列故事。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又有周围众人的不理解,还有沉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各方面的困难接踵而至,她沦陷了,拼命想逃脱现实世界。直到高二的时候遇上年轻的善解人意的男老师,她才慢慢开始改变,并将情感寄托在了他身上。最终她战胜了自己,也离开了他。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错爱

    都市错爱

    懂乌云的密布,懂阳光的温柔,懂狂风的残酷,懂时钟的节奏,但却不懂这世界浓缩的态度。更加不明白青春到底散落在了哪一处……
  • 玩转爱恋ABC

    玩转爱恋ABC

    她遇上了邪魅花心的他,既然是自己先动的心,那就不要犹豫,想尽一切办法将这棵帅草揽入怀中。帅哥,你是喜欢A计划还是B计划,实在不喜欢,咱们还有C计划!
  • 守护甜心之雨天的泪水

    守护甜心之雨天的泪水

    一秒之前还是朋友。,一秒过后确变成敌人,这是为什么?友谊如同玻璃一摔就破,希望你们知道真相的那一天不要后悔你们当初是选择。
  • 梦源界

    梦源界

    一戒一界,一戒掌一界。一珠一源,一珠衍一源。得一戒掌一界,持一珠衍一源。异世重生,君王再现。亮剑梦界,罢免为王。
  • 超能女王在未来

    超能女王在未来

    宅女穿越未来该肿么破?在线等着急!没事儿,咱有先天元素体质,升级、撩美男样样不耽误,分分钟秒杀那些世家子弟……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重生的灵魂,看她如何迎风而上,逆天升级,走上人生巅峰!
  • 巫荒涉世

    巫荒涉世

    破碎天幕,浮云纷乱错度,光芒四散奔逃。繁华俗世,几度轮回,是记忆的重叠,亦或是命运的恶意。
  • 再娶冷宫皇妃:仙惜惑颜

    再娶冷宫皇妃:仙惜惑颜

    轻抚着自己的脸颊,却感觉这并非是自己的脸,原本丝质的触感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却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眉头微微皱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起身,走到水边,附身看去:“啊——”这根本不是原来的的脸!这……这是雪妃的脸。手微微地颤抖着,透过窗户看见御花园里那抹明黄色的身影以及那个拥有自己样貌的那个女人,瑟瑟发抖。她自穿越以来就没有这么紧张过,以前的冷静、睿智她一直保持着,可是,自己的脸为何会变成这样?来自后现代的她绝对不相信有这样荒谬的事情,换脸游戏?!这只不过是魔术师的障眼法罢了,但是,不知道为何,这触感如此真实,若是面具,应该可以扯下,却不知为何,怎么也拽不下来。她明显地看见那个女人妖媚地对她一笑,是在宣告她的失败。她从一个被皇帝抛弃的女人又一次一跃成为了当宠的皇后——楚瑶惜,但是,只是披着她的脸而已。手紧紧地握了起来。她不会冲上前去,直接质问,因为她知道,若自己如此莽撞指不定会被当成疯子处斩。她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重头再来,利用雪妃这个身份,慢慢地爬上去,等到自己平步青云之时,再点明真相。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重新保养这脸,直到自己绚丽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