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6300000030

第30章 德善兼备,仁义宽厚(1)

“仁”是美德之源

“仁”就是“与善仁”,是说水施仁惠于万物而不恃,利万物而不争,万物日用而不知其德。给予万物以上善之仁德,舍身于众生万物,利济群生。仁就是爱,是一种大爱,能从情感上让人愿意追随,深入民心。

一部《论语》,质朴无华,几无修饰,是为孔子日常之中言谈的记录,如果要问《论语》在说什么,一言以蔽之,便是“仁”。

“仁”是一种儒家的生活方式和为人的道德标准。它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寻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

一天,孔子平生最为得意的学生颜回向孔子来请教有关“仁”的问题。

颜回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回说:“请老师进一步讲讲实行仁的要领。”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孔子看来,知晓这些道理,就能做到“仁”

了。进一步来说,所谓“仁”,便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互亲爱而不伤害,相互敬重而不轻薄。这是一种极理想的行为指南,是孔子一生所崇奉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仁”的精华是“善”。人性的善,就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水没有不向下流的,人性没有不善的。儒家亚圣孟子认为,虽然水被拍打一下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也可以用人力将其阻挡令它倒流,但这不是水的本性,就像“恶”不过是外部的形势导致的结果罢了。

天性可以变得善良,可以变得不善良,所以文王、武王得了天下,百姓就爱好善良;幽王、厉王统治了天下,百姓就变得凶暴。

有天性善良的,有天性不善良的,所以以尧为君主,却有象(这样的臣民);以瞽瞍为父亲,却有舜(这样的儿子);以纣为侄儿,并且以他为君主,却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的臣子)。

由此可见仁善的影响力,善是万源之本。

孟子说:“至于说到人天生的性情,那是可以认为是善的,这就是我说的天性善良。至于有人变得不善,不是天性的过错。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耻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

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赠给人们的,是人们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人们不去思考这些罢了。所以说,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有人(同别人比)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他的天性的缘故。《诗经》上说:“上天生养众民,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

仁的行为就是“爱”。著名的经济学家赵靖先生曾说:“在中国国学的思想天空,站在云端上的是四个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董仲舒是儒学大师,朱熹是理学大师,王阳明是心学大师。”他认为,董仲舒是其中真正承先启后、开天辟地的人。董仲舒提出的仁的法则是在爱人,不在爱我。

《春秋繁露》里写道: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能够做到爱其他的诸侯,就能在诸侯中树立权威,成为霸主;能够把爱推广到四海之外,施及天下,那他就是王者;如果只爱自己封地里的人民,虽可保全,却难有大作为;如果只爱自己,那就是自取灭亡。

西周初年,营荡任齐国司寇。司寇在商代和西周初年是王朝的高官,其职责是驱捕盗贼和据法诛戮大臣,等等。

那年,姜太公封到齐国,就问营荡治理齐国的主要原则是什么,营荡说是仁义。

姜太公又问:如何实行仁义?

营荡回答:仁者爱人,义者尊老。

姜太公又问:如何爱人尊老?

营荡说:爱人就是要爱自己的孩子,不要他出力,让他吃好的;尊老,就是要尊重自己家的老人。

姜太公一听气坏了,说:我要用仁义治理国家,你却用仁义来搅乱齐国。

后来,姜太公便把营荡杀了。

姜太公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要推行仁政,必定要把善心施及天下百姓,只爱自己亲人的人怎么可以为政?

《左传》里有一篇文章写“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人用车载经过朝廷,此外还派人刺杀屡次进谏的忠臣赵盾。

晋灵公“不爱人也”,哪有作为君主当有的仁义之心?

社会理想不独为君,不独为民,而是为天下的。中国人的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等外交政策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哲学依据。

仁是一切美德之源,换言之,人身上所体现的每一种美德都是仁的化身。

仁其实并不复杂,它就是人之本心,是一种柔嫩而敏感的情感,比如见到花开会欣喜,听闻流水会动心,灵思一动,便是仁。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说,仁是一种柔嫩笃厚之情,是一种很真挚敦厚充实的样子,是我们所固有的生命发出来的。这种天真纯然是不自觉地从我们身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而我们又不自觉地跟着它的指引去做,唯有这样才能心安。仁者都是听从内心的指引去处事,不需要旁人提出要求,就如同见下雨了便要撑伞一样自然。

汤仁天下,网开一面

商汤是商朝的创建者,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

夏桀荒淫无道,治国无方,引起百姓的不满和怨恨,但大多数人都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这种恨在百姓的心里越积越厚。在这个时候,商的首领汤看到百姓受难,心里十分难受,他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推翻夏桀的统治,带领人们走出痛苦的深渊。

有一天,他正走在小树林里,迎面看到一个人张了一张大网,汤猜到他是在捕鸟。那个人还自夸地说:“天底下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让 我捕更多的鸟吧!”

汤一听,好多的鸟都来到了这个网里,那不是都难逃一死了吗?于是动了恻隐之心,想解救即将面临灾难的鸟儿,他对捕鸟人说:“哎呀,这样太残忍了,你捕那么多的鸟儿,鸟儿会被你捕光的,最后鸟儿就会被你一网打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鸟也是天地间的生灵,跟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

正在这个人不解之际,汤砍断了三面网:“鸟儿啊!鸟儿啊!你们愿往左飞就往左飞,愿往右飞就往右飞,赶紧逃命吧!去回归属于自己的天空,如果你真的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那些鸟儿都逃掉了。

这件事很快被诸侯和部落首领们听到了,他们非常敬佩汤,纷纷说:“商汤一定会是一个好君王,他对飞禽走兽都如此仁慈,对人肯定更加仁爱,以后他也会爱戴百姓的,仁君不仅体现在治理国家上,更应该体现在他的人品上。”

汤有一颗善心,所以他得臣心、得民心。很快,随着汤的声名鹊起,40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后来,汤带领部队打败了夏,建立国家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汤励精图治,国家蒸蒸日上,他给百姓创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

勿以善小而不为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郑国为相数十年,他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

子产宅心仁厚,聪明善良。他济贫并救人于危难,喜欢行善,特别是从不杀生,至今中国的老百姓都非常尊崇他。

一天,一个朋友送给子产几条活鱼。这些鱼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产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兴兴地收下了礼物,然后吩咐仆人:“把这些鱼放到院子里的鱼池里。”

他的仆人很不解地说:“老爷,这种鱼是鲜有的美味,如果将它们放到鱼池 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间小溪那样清澈,鱼肉就会变得松软,味道也就不会那么好了,而且这些鱼在脏脏的鱼池里得不到营养说不定会死去。这是您的朋友送的礼物,您应该马上吃掉它们,一来不辜负朋友的美意,二来还可以补充营养。”

子产笑了:“这里我说了算,照我说的做。我怎么会因为贪图美味就杀掉这些可怜无辜的鱼呢?我是不忍心那样做的,宁可让它们自然死亡,也不让它们死在餐桌上。”

当仆人把鱼倒回池中时,眼见鱼儿悠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不禁感叹说:“你们真幸运啊!如果你们被送给别人,那么现在已经在锅中受煎熬了!”

再以后每当有人赠送活鱼给子产,子产从来不忍心使活生生的鱼受鼎俎烹割痛苦,总是命人把鱼畜养在池塘里,眼见鱼儿悠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会心胸畅适,不禁感叹地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人都需存有善念,心中有善就会觉得生活很充实。子产主张“为政必以德”,孔子称赞他:“有仁爱之德古遗风,敬事长上,体恤百姓。”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一件很小的坏事就去做。生活其实就是由这些小事堆积形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善和小恶会成为日后那些大善和大恶的基础。

奉献善心,造福社会

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见之不禁伤心落泪。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了石缝里。

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楚国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自此屈原勤奋治学,成人后,他的才能被楚王听说,于是被召为官,管理国家大事。他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被后世之人称颂,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

屈原的悲天悯人情怀早已流传千古。他自幼怜悯他人,此乃小爱,乃人之常情的爱;而他后来的爱国情怀,乃大爱。

孟子曾经说:“存其心,养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我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沾俗尘,不染污土。佛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为他人奉献善心,为社会造福祉,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于你。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太宗深知创业的艰难,故生活非常俭朴,甚至禁止在皇宫之中使用金银做装饰品。他也很能够体会百姓的甘苦,处处为百姓着想。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雪,而且这鹅毛大雪下起来没完没了,天气变得十分寒冷。人们都躲在屋里避寒,大街上没有行人。

宋太宗在屋子里,身上披着狐狸皮外套,虽然皇宫已经非常暖和,但寒冷的天气仍然让他浑身发冷,宫外更是天寒地冻。

宋太宗命人端来取暖的火盆,奉上温热的美酒和美味的糕点,以便让自己更暖和一些。他一边烤着火,一边品尝着美酒与糕点,忽然看到院中树上的枯枝随着寒风摇曳,不久就被吹落到了地上。

他心中不禁一动,暗想:这么寒冷的天气,连皇宫都如此之冷,汴梁城中的百姓会更冷,那些缺柴少米的百姓,他们的日子要怎么过呢?他们会像这些枯枝一样被寒风吹倒的。太宗越想越揪心,仿佛那些百姓挨饿受冻的场景就在他的面前。

想到这里,他马上下令召府尹进宫,他对府尹说:“如今天寒地冻,城中那些缺衣少食的百姓如何受得了?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我也会吃不好,睡不好。你马上带些衣食和木炭去城中走走看看,帮助那些无法过冬的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府尹领旨,不敢耽搁,马上带领衙役,备好衣食和木炭,来到老百姓们生活的地方,把粮食和木炭送到那些穷人手中,并给有困难的人家都留下足够的东西。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有米做饭,有木炭生火取暖了。

受到救助的百姓都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温暖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于是便有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成语“雪中送炭”也就由此而来。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给人送去木炭取暖,让人感到暖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别人处于极端困难和危险的境地时,给予他帮助。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大家都好的时候,你帮人家一把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心中能够体会他们的不易,出手相助,这才是真正的善行。或许我们没有皇帝那样呼风唤雨的权势,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施与援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遭受挫折,你我的朋友亲人,都有可能正处于等待帮助的困境之中,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仁举的作用

范文程为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开始为后金政权效力,此后侍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帝)四代皇帝。

范文程好读书,颖敏沉毅,他主张以仁为本。皇太极即位后,对范文程很器重,让他随侍左右。1631年,清军招降了守城的明廷官兵,其中已投降的蒙古兵又起叛心,想要杀害他们的将领,事情未果。皇太极震怒之下,想要把那些蒙古兵一律诛杀。

范文程在旁边提醒说:“陛下以武力让他们暂时屈服,他们不真心归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再次叛乱,早将死亡置之度外,陛下杀他们泄了私愤,此事万万不可以做啊!明人不知我大清仁慈,反抗是当然的。陛下若能广施恩德,少杀多惠,仁德于天下,那些蒙古兵自然会体会到陛下的仁德,他们就会放弃报复的心。”

皇太极听了直点头,赦免了那些蒙古人的死罪。这种宽容的态度让那些坚守西山的明军斗志瓦解,范文程单枪匹马去劝他们归顺大清,并以宽容的态度表示,大清以仁为本,不会滥杀无辜的,结果那些明军全都放下了武器。

范文程常向皇太极进谏征服民心之策。他劝皇太极养德修身,教化百姓,推行德政,以仁为本。一国之主能做到宽容,那么全天下都会把这份宽容发扬光大。

宽恕是“仁”的核心,以“仁”为起点,必定会以“和”为终点。然而善行不是只有君王才有权利实施,作为普通老百姓也把“仁”放在首位,共同把善行发扬光大,这才会有一个和谐的集体、和谐的制度,继而创建和谐的社会。

同类推荐
  • 人生谋略与理财高招

    人生谋略与理财高招

    本书是一本可使你一生成功富有的书,书中有不可不学的精彩谋略、起死回生的谋略、抓住机会的谋略、感恩的谋略、改变格局的高招、点石成金的高招、笨人的高招、扭转危局的高招、一块钱赚钱的高招、推销的高招、求职和升职的高招等。
  • 弱点的根本转换

    弱点的根本转换

    现在活着的美国人中,每20人就有一人在某一段时间得过精神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召的美国年轻人中,每6人中就有一人因为精神失常而不能服役。年纪轻轻为什么会精神失常了呢?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
  • 世界越来越狠,但完全可以战胜!

    世界越来越狠,但完全可以战胜!

    本书以强大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为支撑,以丰富的案例、一阵见血的分析揭秘出社会各色狠角色形成的人格因素和社会因素,完整呈现战胜狠角色的实用方法,狠角色都有哪些特征?如何识别身边狠角色?面对狠角色如何占据强大的心理优势?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拒绝被狠角色决定命运?
  • 30不怕40不悔50不憾

    30不怕40不悔50不憾

    20岁时略显稚嫩,但不乏激情和雄心;30岁时充满欲望,但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40岁变得沉稳成熟,更懂得生活的真谛;50岁是人生的转折点,开始走向另一个阶段。如果你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如果你面对问题正不知所措,那么请你马上打开这本《30不怕40不悔50不憾》!
  • 老狐狸的智慧

    老狐狸的智慧

    本书通过生活中的一些说话、做事艺术来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处事交际技巧,使你能够拨开迷雾斡旋人际场,让你轻松撕去面纱驾乘友情风。
热门推荐
  • 婉仪传

    婉仪传

    出身平凡的翰林府小姐庄婉仪,一朝被大将军岳连铮看上。成为人人羡慕的一品夫人。谁料新婚之夜他远赴战场,随后战死沙场。庄婉仪被暗恋岳连铮的四弟媳各种欺压,最后毒杀为岳连铮陪葬。死而复生的庄婉仪,下定决心不再任人欺凌。笼络,出身尊贵的嫂嫂。打脸,放肆恶毒的弟媳。与神秘的庶子结为盟友。勇夺管家大权之后,庄婉仪弃若敝履,振臂一呼——本小姐要改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童年不再来

    童年不再来

    没有异能和穿越,没有英雄和美女,这只是一个70后的充满黑色幽默的普通的童年生活。如果你也有此经历,看了这篇小文,会觉得心头有只小猫爪子在不住地挠,很解痒,很舒服,忍不住会心地微笑,然后突然抓破皮了,里面的忧伤冒出来,然后有些疼。美丽而又懵懂的时光逝去了,像爷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一样,不再回来。我在写关于我奶奶的故事时会嚎啕大哭,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人生艰辛,人人都在忙于明天的生计,没有时间为逝者叹息或者悼念,甚至没有时间为尚在人世的长辈打个电话;人生短暂,转眼百年,浮躁的人生更是如此,但是世人仍旧浮躁。如果我是你,在艰苦谋生之余,我会留下点时间和空间尽情享受童年时代的阳光和鹅卵石。
  • 天下最贱配偶

    天下最贱配偶

    时隶:这大齐,仔细数来也就只有我敢收了你,你还有什么不乐意的?白濡:卧槽,你个贱蹄子,分明是你想染指我哦。众人:你们两个实打实皆黑心的,赶紧在一起,别祸害天下了!跪求!时隶、白濡:看看这些人,明明是嫉妒我们的恩爱。嘴巴上说着不要,身体倒是很诚实地祝福我们嘛。众人呕血。
  • TFBOYS之恋爱

    TFBOYS之恋爱

    在一个盛夏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和他相遇了,都说年少时的遇见是人生最美好的恋爱,他们的爱情注定有不完美的事情发生,而一次次的不信任,使他们找到了爱情的真谛。他对她的宠爱,她对他的信任,依靠。珍惜守护着爱情的他们,又会坚持到最后吗想要知道结果,那就看TFBOYS之恋爱吧(但这是我的处女作,写前面的时候很生疏,所以前面写得很不好,后面就不会了,希望大家可以坚持看下去,谢谢)
  • EXO之你是我的梦

    EXO之你是我的梦

    感谢在最美的时光遇见最好的你们,在L们心里,你们是永远的12个人。EXO,WEAREONE
  • 不可不知的欧洲100所名校

    不可不知的欧洲100所名校

    本书从历史等其他角度发掘欧洲每一所名校的创立,同时传播了这些一流大学的教育精神。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来介绍名校的各自特色,让广大读者了解欧洲名校的情况,让国内的大学可以吸收经验,同时为学生出国留学铺一条捷径。
  • 肥猫笔记

    肥猫笔记

    安逸,人如其名,过着自己所向往的安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由于一个小小的意外,拥有了变身成猫的能力。“一感到羞耻就变身?这就算了,我还能接受……”“可是为喵老是有母猫盯着我看啊!还有那只公猫,不许盯着我菊花看!”
  • 虫族异世纪

    虫族异世纪

    即使拥有控制异星虫族的能力,林钟的世界仍然崩坏不止。逃离家园,来到一个新天地,却意外的发现,这里也并不是乐园。创造与征服,对抗与毁灭,在林钟的手下,虫族所开创的,新的世纪到来了
  •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这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不会上网的孩子将会被社会抛弃,这已经是个事实。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也可以“削”去孩子的学习时间、 导致感染“病毒”。因此,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不能过分夸大负面或者依赖“秘方”让孩子完全与网隔绝,“堵浪截流”不如“因势利导”。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找到一种既能让孩子积极地漫游在“网络的世界”涉取知识,又能杀“病毒”于身外的法宝,我想本书将会给孩子、家长、社会充当这种“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