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2500000010

第10章 康熙帝国(2)

职权不同:“摄”有代理之意,摄政即代君听政,代行皇权,摄政王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料理国家大事。因此,摄政期间的皇帝谕旨,实际反映的是摄政王的意志,而不是皇帝的命令。辅政大臣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其职能仅为佐理政务,协助幼主处理国家大事。而且,为防止个人专断,在四大臣之间达成了协商一致的原则,它规定“凡欲奏事,共同启奏”,即不许单独谒见皇帝或太皇太后,也不能个人擅自处理政务,必共同协商,请示皇帝或太皇太后,然后以皇帝或太皇太后的名义发布谕旨。因此,辅政时期的皇帝谕旨,虽然也反映了辅政大臣的意见,但这都是在太皇太后和皇帝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的,它在根本上还是反映着太皇太后与皇帝的意志。

总之,摄政王位贵权重,它排斥太皇太后和年幼的皇帝;而辅政大臣则可以有效地防止诸王干政,维护皇权,并使太后能实际上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中去。可见,四大臣辅政体制与亲王摄政比较起来,更加适合太皇太后辅助幼孙登基之需要。

鳌拜擅权

世祖去世时,清朝范围内仍存着两个互相声援的抗清战场,一是郑成功领导的东南战场,一是以李定国为首的西南战场。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国拥立的南明永历政权被清军消灭,永历帝也在昆明被杀,李定国悲痛万分,不久死去,其部下也相继被清军讨平。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又镇压了活动在湖北茅麓山的大顺军余部,农民军将领李来亨牺牲。至此,清朝才最终将大陆上的反抗势力扑灭,进入了百年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在长期的征服战争中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华北地区,满目荒凉的景象;江南一带,到处瓦砾一片。面对这一状况,清朝政府鼓励垦荒,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以解除农民的痛苦。康熙四年(1665年),对遭战争破坏最大的湖广地区“给牛种,听其开垦,三年后起科”。并责令地方官对流亡四川的湖广之人,登记造册,照人数多寡提供帮助,奖励垦殖。对无度牒的僧道,勒令还俗,让其垦荒。经过几年努力,全国田地、山荡、畦地数字有了很大提高,为后来清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大臣还对顺治年间的行政机构作了改革。努尔哈赤时期和皇太极初年,辅佐汗的秘书机构是文馆,又称书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始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并设内务府管理宫内事务,内务府大臣则由皇帝的包衣奴才担任。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仿明代制度,改置宦官十三衙门总管宫内事务。顺治十五年(1658年),参照明代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同时设立翰林院。鉴于宦官在明代的祸国殃民的罪行,四大臣辅政伊始,即于二月革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仅留少数太监以供驱使,对防止宦官干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月,又以世祖章皇帝遗诏发布谕旨,废除内阁及翰林院,重新恢复内三院。这时,清帝取消了大学士入值和票拟之权,由辅臣代为执 行;辅臣必须共同商议票签内容,然后向太后请示,并代幼帝朱批御笔。但代皇帝朱批御笔也为辅臣提供了专权乱政的可能。

辅政初期,四大臣还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幼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辅臣鳌拜自恃功高,渐渐跋扈起来,对爵秩低于自己、而班次却高于自己的苏克萨哈心怀不满,遂利用黄白两旗的旧有矛盾,寻找机会,打击苏克萨哈。

康熙五年(1666年)鳌拜唆使八旗以土地不堪为由,提出更换的要求,送交户部。户部尚书苏纳海认为土地分配已久,且康熙三年(1664年)已有民间土地不许再圈的旨意,遂上疏反对圈换土地,并请将移文驳回。鳌拜假借世祖章皇帝有旨,凡事俱尊太祖、太宗例执行,于四月命镶黄旗从右翼之末移回左翼之首,并为镶黄旗在北京东北的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四县圈拨土地,造成既成事实。秋天,户部尚书苏纳海、侍郎雷虎等率人出发丈量准备圈换的正白旗土地,数千旗民极力声言换地的骚扰之苦,要求立即停止换地。同年十一月,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同时上疏,指出旗民对重新更换圈地极为不满。接到命令后,旗民的土地等着调换,而民地则等着被圈,两下里都闲置不种,造成土地大量荒芜,恳请停止圈地。苏纳海等在丈量圈换土地时,由于镶黄旗章京不肯接受新圈换的土地,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又不肯指出地界,他们只得将主持两旗换地的官员撤回。鳌拜仰仗其在辅臣中的优势,命吏、兵二部将苏、朱、王等革职锁拿,并交刑部议处。康熙五年(1666年)十二月,鳌拜以苏等人不愿迁移、结党抗旨、妄行具奏等罪,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矫旨处以绞刑,家产籍没,并将蓟州、遵化、迁安三地的正白旗土地强行加以圈换。旗员及人民深受其害,有数十万人失业。

圈地事件打破了四大臣协同一致的原则,朝内百官惴惴不安,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亲政。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鳌拜乘机打算提高自己的地位与职权,代替已故的索尼,获取启奏与批理奏疏之权。康熙见鳌拜愈加跋扈,四大臣辅政体制已无法发挥作用,遂以辅臣屡行陈奏为由,奏请太皇太后允许,私下里拟好了诏旨,于七月初七那天颁布,并举行亲政大典。此时鳌拜党羽已经形成,其势力在上三旗中占有绝对优势,鳌拜已控制了镶黄旗,正黄旗随声附和。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凭一己之力无法与鳌拜竞争,遂于七月十二请求辞职。鳌拜乘 机以不愿归政、妄蓄异心等罪名,打算处死苏克萨哈。康熙知鳌拜等怨苏克萨哈经常与其争论是非,仇恨甚深,欲置之于死地,遂坚持不允所请。鳌拜竟攘臂上前,连续几日来向康熙帝奏请,最后仍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

鳌拜在除掉苏克萨哈后,朝中已无人敢反对他,于是更加跋扈。如有人自行启奏,他必加斥骂;于皇上面前,凡事不依例进奏,多以旧时疏稿呈览,逼勒依允;甚至对皇帝的旨意也公然反抗,拒绝履行。鳌拜党羽马迩赛死后康熙明令不准赐谥,而鳌拜却根本不听,仍行赐谥。在鳌拜支持下,其党羽亦敢怠慢皇上,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智擒鳌拜

鳌拜结党妄行,专擅朝政,不仅威胁到皇权,而且也损害了百官的利益,引起君臣的强烈愤慨。康熙七年(1668年)九月,内秘书院尚书熊赐履上疏,以天下治乱系宰相一语,暗指鳌拜擅政,国家前途堪忧。康熙认为,鳌拜身居要职,且党羽遍布内外,如果直接发布谕旨,捉拿鳌拜,恐怕会引起事变。于是康熙从侍卫及拜唐阿中选出忠实而又有力者,以练习“扑击之戏”为名义,让他们组成善扑营。同时康熙采取各种手段削弱鳌拜势力,他的党羽巴哈、苏尔马、绰克托、济世等人被派往外地。在做了精心准备之后,康熙召鳌拜进宫,命令善扑营将鳌拜擒下,与鳌拜一起被捉的有遏必隆及一等侍卫阿南达等。

铲除鳌拜集团牵涉到中央权力更迭的大事,这中间的关系极为复杂。而康熙帝仅用10天,即宣布了对鳌拜等人的处置,表明康熙帝对铲除鳌拜做了精心准备。谕旨里也没有任何报复的内容,法外施仁,区别对待,体现了极高的政策水平:第一,对立有不少战功的鳌拜处以拘禁,其兄赵布太、子那摩佛亦从宽免死拘禁。第二,遏必隆系开国勋臣额亦都与和硕公主之子,因而“免其重罪”,数月之后,又“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第三,对鳌拜罪应加诛的死党,除谕旨中所列已处死之班布尔善等7人之外,九月,又将工部尚书都统济世及内秘书院学士吴格塞处以绞刑。仅这9人被处死,较原议大大减少。第四,本为同党,宽宥免死,从轻发落。如吹捧鳌拜为“圣人”的一等侍卫阿南达,仅处 以革职、鞭一百。另外还有免罪仍留原任者,如山陕总督莫洛、山西巡抚阿塔、陕西巡抚白清额。第五,内外满汉文武官员,因惧鳌拜权势或想从中谋利而党附鳌拜的人,都免于处罚,而且言而有信。鳌拜家人供出,总督白秉真、原任巡抚张自德、尚书龚鼎孳等,都曾嘱托他向鳌拜行贿。康熙帝于六月初七谕旨指出:

“此等嘱托行贿者尚多,非止伊等。朕已有谕旨,将内外各官苟图幸进作弊者,俱从宽免。今供出各官,亦俱从宽免罪。”康熙缩小处罚面,制止了无限制的牵连,有利于稳定朝中政局。此外,为受鳌拜迫害致死、革职、降级者平反昭雪。

已故之苏克萨哈等人,由其后人承袭其爵位与世职。此案的处理,很能收买人心,表明年轻的康熙帝日趋成熟。

康熙帝铲除鳌拜之后,将大权独揽,开始了他的“乾纲独断”的统治。从此之后,皇帝亲自批阅奏折,从不假手他人代为书谕。康熙年老之后,仍坚持这一原则,右手患病不能写字,宁可用左手执笔批旨,亦“断不假手于人”。从鳌拜专权事件中康熙得出一个教训:“自亲政以来,断不许人怀挟私仇,互相陷害,是以三四十年间,无大臣互相攻击之事”。鳌拜专政柄之时,曾把持议政王大臣会议,所议之事尚未起奏,结果即为外人所知,出现不断泄露的事情。康熙亲政后,对议政王大臣会议严加整顿。他规定:“其诸王贝勒之长史、闲散议政大臣,俱着停其议政;以后凡会议时,诸王、贝勒、大臣,务须慎密,勿致泄漏。”康熙还针对鳌拜当权时形成的“交通在内近侍、使令人员妄行干求,或潜为援引,或畏威趋奉”等不正之风,郑重宣布:“朕处理事务的宗旨是对那些奸诈阴险谗媚之人严加惩处,选拔任用那些忠诚而有才德之人。以后如有不遵禁例,仍前干求趋奉者,定行从重治罪,决不饶恕。”这里当然包括禁止私通太皇太后身边近侍,妄图通过太后以干涉朝中大事者。

康熙帝在短短十余天里,便不动声色地将把持朝政数年、为恶多端的鳌拜势力迅速铲除,并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显得有节有度,充分显示了他的聪明才干和大智大勇。他以异乎寻常的政治才能将局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鳌拜集团的垮台使人们心头的忧虑一扫而去。人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年轻的康熙在政治上的成熟与处理政务的老练。

在处理了鳌拜及其党羽后,康熙立即发出诏旨,为苏克萨哈平反昭雪,发还其家产,恢复其爵位,由其幼子继承。对于已成事实的黄白两旗的换地一案,不再做调整。但由此而掀起的圈占民田狂潮,如不加制止,只会加剧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康熙帝于六月便下令:“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以圈者,悉令给还。”“至于旗民无地亦难资生,以古北口等边外空地,拨给耕种。”清入关后持续了26年之久的圈地弊政寿终正寝了。随后在七月“圈换”案中被冤杀的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也被昭雪,分别追谥并荫其子入国子监。在此案中牵连受处分的其他官员也都撤消了对他们的处罚,并官复原职。

平反积案时,康熙帝也十分留心处理朝中事务。但他毕竟年轻,取消大臣辅政,使得康熙帝事无大小都得亲自处理,这无疑使他的压力大增。设立一个协调的辅政机构,辅佐自己处理好朝内外国家大事已成为必需。

清朝入关初年,满洲的宗室贵族、八旗大臣在决定国家重大事务方面仍具有不小的权力。这是清入关前近30年,由努尔哈赤、皇太极执政时期逐渐形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一直在发挥作用的结果;当然也与顺治帝、康熙帝两代君主都是冲龄继位而不能处理政事有关系。不属常设的制度性机构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君主对大权的独揽,因此,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月,顺治帝将原有职掌逐渐扩大的内三院参照明朝制度改为内阁,在内阁办事的官员都称为大学士,内阁便具有了国家政权最高中枢机构的功能。但顺治帝一死,四辅臣立即又把内阁改为内三院。因此,直到鳌拜集团被铲除,辅佐帝王行之有效地处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在清王朝一直未能建立起来。它极大地影响了专制帝王的独裁统治。

康熙九年(1670年)八月,康熙帝下令把内三院重又改成内阁,一并依顺治十五年例,大学士分兼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阁(文渊阁、东阁)衔,并兼各部尚书,学士都兼侍郎。从此,内阁便逐渐发展成为清王朝的权力中枢,但并不完善。满汉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侍读等官同阁办事,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

除此而外,鳌拜专权时对汉族人及汉官的歧视与迫害政策被废去,放纵贪官污吏、政府中玩忽职守、互相推诿等弊端也一一开始整顿。大清国开始了由乱入治的新时期。

名家回眸

康熙帝玄烨的文治武功不管是历史学家还是民间百姓都有谈之不尽的话题。康熙帝八岁即位,十三岁亲政,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漠北抗沙俄,他将从先辈手中继承下来的江山又重新打造了一番,走了一条超乎于任何常人的艰巨路程。康熙帝在位61年,是清朝乃至中国封建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他也是可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相比的杰出帝王之一。

透过沧桑的历史看,康熙与顺治登基后的状况基本相同,但是为什么同样的开始而铸造出不同的人生呢?导致这样不同的结局与其所处的环境及外界其他因素关系密切,但是最终决定他们成败的因素还是他们自身。

正如清史研究教授张妍、牛贯杰所说,决定康熙优良品质和卓越才能的基础,是他在汉文化氛围中,自信为“天子”、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

对于康熙帝的贡献阎崇年先生是这样评价的:康熙作为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清朝前六代皇帝中承上启下,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初生牛犊不怕虎——平定三藩之乱

除掉权臣鳌拜之后,康熙帝作出了撤三藩的决定,并且在乾清宫殿内的大柱上写下了三件必须解决的事情,第一件就是——三藩。所谓三藩是指顺治年间清廷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后由其子精忠袭爵)。当时他们率清军南下,对于击败农民军及南明政权,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但他们的权势也随之恶性膨胀,至康熙初年,三藩已成为事实上的割据势力,严重危害着国家的统一。

同类推荐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大秦盛衰四十年:破译大秦帝国密码

    大秦盛衰四十年:破译大秦帝国密码

    大秦帝国,一个神秘的王朝: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建封王朝;它有着亘古未有的辽阔疆士;它奠定了延续十五个封建王朝或时代的统治基础;然而就在短短四十年间,大秦帝国经历了从崛起到灭亡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辉煌而又短命的王朝?它的主人、一代大帝秦始皇又为何给后世留下了种种难解的谜团……
  • 三国之风起云涌

    三国之风起云涌

    在群雄争霸的乱世,主人公利用机缘巧合以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从弱小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天下归一
  • 印度社会述论

    印度社会述论

    本书是系统阐述印度古代-当代社会演变、社会各领域状况的专著。书中对于各方关注的十分复杂的印度的文化、宗教、民族、种姓、语言、人口、阶级、溅民等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深入剖析。
  • 历史上的小故事

    历史上的小故事

    读历史,品人生。本书搜集了世界历史上各大历史事件,和民间英雄的传奇故事(二战时,有一次在火车的一节包厢里坐了四个人.一个老太太,一个漂亮的姑娘,一个德国军官,一个波兰人.火车穿越隧道时,车厢里一片黑暗,突然响了一声亲嘴的动静,接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车从隧道里钻出来后,只见德国军官脸上有五道红印,尴尬的坐在那里,四个人谁也没说话.老太太想:这个德国人太不象话,趁黑欺侮那个姑娘,活该!漂亮姑娘想:这个德国人不怀好意,一定是想亲我,却亲到老太太,真是活该.德国军官想:这个波兰人胆子真大,亲了那个姑娘,躲的倒快,害我替他挨了一巴掌.波兰人想:我亲了一下自己的手)
热门推荐
  • 妙手奇医

    妙手奇医

    小镇上的安小兵,本来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但是一番奇遇,让他获得了盖世无双的医术。学医术、练武术,都市谁为王,数我为第一,花丛中穿过,片叶不沾身。
  • 鬼道成仙

    鬼道成仙

    常言说:人,乃万物之灵长。但,生老病死,福祸双齐,都是大自然之规律。无论你生前为善人,为恶人,都要下地狱,入轮回,得转生。只不过你生前的所作所为,换来的是投胎转世后的因果,或为猪狗、为牛羊,或为皇亲国戚、为达官贵人……命运使然。又言:大千世界,无穷无尽,无所不生,无所不灭。一沙一世界,一草一生灵,宇宙空间断断续续,或平行,或交错……都逃不出规则的约束。人间界,神界,仙界,佛界,冥界等各有其精彩之处,而我们的故事便是从这“冥界”开始说起。
  • 重生之绝色公主

    重生之绝色公主

    她是端木家的千金小姐,但因為姐妹和未婚夫的背叛,被姐妹和未婚夫的下毒而死。死后醒來,发现自己回到十年前,这一世,她绝对不会喜欢上他。而因为她的重生,她发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并且拥有了异能。
  • 三分管理,七分领导

    三分管理,七分领导

    世纪的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的方法和技能,也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或实践的一种优雅而精妙的艺术。如果非要给这门艺术加上一个皇冠的话,那么,《三分管理七分领导:打造卓越领导力的13堂课》将给您三个启示:1.领导力能完成更多管理科学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2.具有领导魅力的人拥有优秀人才的追随:3.管理者需要授权,而领导者跟职位没有关系。如果您想摆脱刻板的管理者形象,成为一个形象鲜活、拥有更多追随者的魅力领导,请您将《三分管理七分领导:打造卓越领导力的13堂课》作为您的智囊宝典。
  • 爆宠狂妃:王爷,别太猛

    爆宠狂妃:王爷,别太猛

    “记住我名字,因为这一生,你都将摆脱不了!”初识,他优雅又强势的宣布,可是这小丫头却极为不乖,顶着个哑巴的身份都能四处拈花惹草,别人引的是蝴蝶,她专门招蜜蜂,还都是一个个强大又难碰的情敌,他索性来个霸王硬上弓,“今天我要定你了!”她冷冷的瞥他一眼,“发*情期?看清楚了,我还没十五岁!”他呵呵一笑,整个人扑了上来,“没事没事,看起来虽然不怎么样,摸起来还是不错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一婢女

    第一婢女

    "若不是那年初遇,人比桃花,她不会一见倾心,再见终身误。若不是经年思慕,物是人非,她不会错认他人,伤人终伤己。若不是积年仇恨,蒙蔽双眼,她不会深陷权势,不争不罢休。新贵与旧臣争权夺利,王权之争,身不由己。长袖善舞的明媚女子,独占他所有温柔,她看在眼里。她嫁衣染红天涯,他依旧剑指天下。直到见骨见血,她也只有一句:“如果是他宁愿是我。”若不是那一日的流光恍了她的眼,若不是那一次转身那么决绝,她可能永远都不会醒悟:他不是她的良人,是主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绝色鬼医:汐倾天下

    绝色鬼医:汐倾天下

    一朝穿越,废柴?草包?还附带各种骂名?最终被自己的贴身婢女害死!笑看身怀绝世医术,身边围绕一堆神兽的她,如何笑傲天下!“毒既可害人亦可救人,世间还没有我解不了的毒,救不了的人。”她眉眼间都是狂傲和不羁。“只要你要,只要我有,纵使是性命,弃了又如何?”他爱她入骨。“我木汐这辈子就没有哭过!但是你,你成功了,你成功的让我为你流了眼泪,所以,你回来好不好?你只要回来了,我就和你成亲。君墨,你回来啊!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好不好”“汐儿,我君墨今生非你不娶。为汝是吾心头之珠,融吾之血,割舍不得。”他,为了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负了天下只为搏她一笑。她,为了他,受尽万世轮回,只为换他重生。
  • 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 戴尔·卡耐基全传

    戴尔·卡耐基全传

    他生于贫苦农家,却积极乐观向上;他经常遭人嘲笑,却勇于挑战自我;他初涉职场举步维艰,却能得到老板的赏识重用;他曾腼腆自卑,却成享誉世界的演讲人。他是谁?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读透卡耐基这个人,学习他的演讲、推销、为人处世艺术!本书讲述了从草根少年到享誉世界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