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1800000013

第13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5)

首先是扩大了赋的题材。不仅描写帝王生活,贵族生活、官僚内幕、古代历史人物等也皆统摄其中,并把目光投向了地方都市。其次,开创了蕴藉迂徐的赋风。他的赋,讽谏说理成分大大加重,没有了西汉中期那股踔厉昂扬、闳放不羁之气,变得典丽深湛,词语蕴藉,从容徐缓,有儒雅之风。再次,炼字遣词奇崛诡丽,铺陈有度。杨雄赋文辞奇诡,人所共知,但奇字怪字多用在描写处,叙事时常用浅显文字。铺陈也不像相如那样烦琐,而是扼要简括,大赋的篇幅较其他诸家精短。

弹琴感文君,颂赋惊汉主

说起司马相如,那真是故事一箩筐!这位蜀中才子、汉赋圣手,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他与大汉天子的奇遇、他作赋时的艰辛等等,都已不再单纯是史书上的记载,而是早已化为诗词中的典故、舞台上的形象、戏剧中的人物,为历代的人们津津乐道。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他年轻时,喜好读书,又学习剑术。司马相如本名犬子,就是阿猫阿狗的意思,随着学识的增加,他十分仰慕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的为人,便改名叫“相如”。曾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实不相如”,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此亦无忌”,联中人名对人名,十分有趣。

四川地理条件特殊,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而险峻的巴山蜀水,又使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种相对隔绝的环境,造就蜀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历史上多有游侠和羽客。

在读书和习剑中度过少年时代之后,司马相如离开家乡,想在京城中大干一番事业。汉代人做官主要有两条路,一是通过“察举”,被地方官看中推荐;另外是“赀选”,就是拿钱买官。相如通过赀选,在汉景帝身边做了“武骑常侍”,一个类似现在的总统保镖的角色。但这远不是他的初衷,而且汉景帝对辞赋等华而不实的东西也不感兴趣,所以,在宫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相如一直很郁闷。就在这个时候,汉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孝王进京,随身带着邹阳、枚乘等一批文人,司马见到这些同类士人很兴奋,梁孝王也十分欣赏相如的才华,于是,相如便借病辞官,随梁孝王去了梁国。司马相如在梁园如鱼得水,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但“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孝王去世,梁园宾客随之作猢狲散。司马相如只好告别生活了八年之久的梁园,回到成都老家。这个时候,他的父母已亡,家境败落,司马相如成了待业青年,不得已只好投奔在临邛做县令的朋友王吉。临邛是成都附近的一个县。

在临邛,相如与卓文君演绎出了名传千古的爱情故事。卓文君是临邛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容貌秀丽,文才出众,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但年仅十七就不幸守寡在家。司马相如早已耳闻这位才貌双全的美人。一次,卓王孙宴请宾客,好不容易把司马相如请到。席间,相如借琴声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卓文君也久仰相如文采,不禁从屏风外偷窥相如。她深懂音乐,司马相如的琴声让她怦然心动,两人一见倾心,当夜,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携手私奔。

这时的司马相如一贫如洗,空有才貌,卓王孙也因女儿败坏门风怒火冲天,不给她一文钱。两人只好将身上还值点钱的东西变卖,回到了临邛,开起了小酒馆。文君每天当垆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佣人一起打杂。卓王孙闻讯,深以为耻,但经不住兄弟、叔伯等的劝说,况且还有骨肉亲情,不得已,分给文君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司马相如夫妇回到成都,过起了富人的生活。“弹琴感文君”,相如与文君的这段浪漫故事,成为后人咏之不尽的风流佳话。

汉武帝继位后,相如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帝雅好辞赋,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时,只恨不能与其同生一个时代,倾慕至极,等搞明白他就是治下臣民时,便急忙将相如召至京城,成为身边的近臣。元光五年(前130),司马相如曾两次奉汉武帝命出使巴蜀,对开发西南地区,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从西南回来后,有人告发他出使时曾受人财物,因而被免官,但不久又复为郎。由于这件事,他意识到为官的风险、仕途的艰难,便称病闲居在家。晚年,任文园令,这是管理汉文帝陵园的闲职。后因病免官,居住在茂陵。在茂陵,风流成性的司马相如又看中了一位“茂陵女”,想娶进家,结果惹得卓文君大怒,作了一首《白头咏》表示自己的决绝之心,相如读后只好作罢。元狩五年(前118),病死家中。他病时,汉武帝派人去茂陵搬取他的藏书,但只发现了有关封禅的遗札,武帝看后十分惊讶。没几年,汉武帝便进行了封禅之礼。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文学成就以赋最高,有“赋圣”之称,据载有作品29篇,今存6篇,即《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美人赋》和《长门赋》。其中,《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创立了汉大赋的基本模式,后世将其与司马迁相提并论,有“汉代文章两司马”之说。

《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内容前后连贯,实是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史记》和《汉书》都引作一篇,称《天子游猎赋》,但萧统编《文选》时分为两篇,所以也有人认为是两篇。把它们看做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篇,更为合理一些,《子虚赋》作于相如在梁孝王处为宾客时,而《上林赋》作于汉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距10年。

汉武帝对《子虚赋》早就十分着迷,等见了相如之后,不住地称赞,司马相如告诉武帝,《子虚赋》不过是写诸侯之事,不足观,要写天子游 猎之事,作《上林赋》。司马相如作赋确实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据说,他写这两篇作品时,心情闲散,和身外的事物不再发生关系,他挥洒天地万物,铺叙古今人事,时而精神恍惚,好像睡着了一样,时而又忽然惊醒,精神振奋,接着写,用了100天才完成。

《子虚赋》、《上林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个人物,全文即由他们的对话构成。子虚,就是虚言;乌有先生,就是没有此事;亡是公,就是无此人。《子虚赋》前半部分由子虚、乌有先生的对话开始,楚国使臣子虚出使到齐国,齐王发出全部车骑,举行大规模的田猎,意在夸耀齐国的气魄。猎罢,子虚访乌有先生,并夸耀当日之事,亡是公当时也在场。在子虚看来,齐王在接待他的过程中流露出大国的自豪和炫耀,无异是对自己国家和君主的轻慢,于是,便向齐王盛夸楚国云梦之大、山川之美、物产之富,中间侈言楚王游猎云梦之乐事,借以傲视齐国。赋的后半部分,是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评,指责子虚“彰君恶,伤私义”。乌有先生认为,辽阔的地域、丰富的物产以及对物质享受的追求,都无法同君主的道德修养相提并论,不值得称道,接着,又极力夸称齐国的山海方物远胜于楚,想在气势上压倒楚国。

《上林赋》紧承《子虚赋》,写亡是公听了子虚和乌有先生的对话后,很不以为然,批评他们二人和楚、齐二君都有违诸侯之礼:

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接着,亡是公极力铺叙天子上林苑的巨丽、天子游猎的无比壮阔的场面,压倒楚、齐,使子虚、乌有倾心折服,以此表明诸侯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然后,“曲终奏雅”,写天子认识到“此太奢侈”,转而改弦更张,体恤百姓,彰显其严于律己的英明。

这两篇赋以游猎为题材,对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作了极其夸张的描写。在赋的末尾,采用了让汉天子享乐之后反躬自省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惩奢劝俭的用意。前后两部分,主题统一,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国的统一。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及对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反映了汉人高蹈扬厉的精神和自信的心态。

从结构上看,二赋结构宏大,想象丰富,描写场面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如《子虚赋》描写云梦大泽说: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巍郁,隆崇嵂蟀;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陁,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埘,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琘昆吾,瑊功玄厉,硬石碔硖。其东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藭菖蒲,茳蓠蘪芜,诸柘巴苴。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阤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这一段文字,从上到下、从高到低,又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将其山、其土、其石、其树等等写了一个遍,极尽铺排之事。二赋所描绘出的“赋迹”,生动地体现了司马相如所说的“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赋家之心”。

语言上,辞采富丽,诡谲多姿,表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凡是能够增强描写效果的辞藻都用上了,语句因此显得特别铺饰、华丽。这与司马相如自身的文字功底也不无关系,他着有《凡将篇》,是当时有名的字书,所以在作赋时,能调动大量的词汇,对描写对象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句式有三言、四言,也有七言,交错互用,整齐中不乏变化,富有节奏感、韵律感。

《子虚赋》、《上林赋》长达3500多字,这两篇天才之作,不仅是司马相如的进身之阶、成名之本,使其赢得了天子的赏识,而且标志着大赋的成熟,是一代文学汉赋的代表作,在汉赋发展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它以华丽的辞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奠定了汉赋的基本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两汉及后世一些描写京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如杨雄的《甘泉赋》、《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皆取式于此,但在规模气势上又始终难以超越它。杨雄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

同类推荐
  • 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通过传说、历史典故、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各地遗留婚俗等方面对婚俗文化加以解读,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生动却又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中华婚俗文化风情画卷。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本书试图从美国社会的现实、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理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今日美国的一些风貌。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成长电影》为私人电影典藏系列之一,主要收集了一些经典电影,共收录了100部未成年电影。
热门推荐
  • 沐纪

    沐纪

    一个少年,为了一句诺言,为了一个信念,什么?对手是穿越而来?仇人是转世而来?……我只知道,我有要守护的人,谁也拦不住我。
  • 火浴江山

    火浴江山

    冰与火,祭奠了谁的江山;血与泪,铭刻了谁的墓碑。天下乱,群雄起,腐朽帝国分崩离析,新的世界应运而生。我信奉义和,我将火浴江山,怒誓涅槃。
  • 逆天轻狂四小姐

    逆天轻狂四小姐

    未婚夫背叛,一朝穿越唐门废材四小姐!21世纪金牌特工+顶尖药剂师,与背叛自己的未婚夫同归于尽双双落海,心死之际,岂料一朝穿越成了天玄大陆唐门废材四小姐……他,大陆顶尖高手四王殿下,冷魅霸道强势外加腹黑,却唯独对她情有独钟,誓不放手……两人斗智斗勇,她退他追,她停他进,反正死皮赖脸力求携手并肩,开挂打怪,逆天轻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叱咤神州

    叱咤神州

    宋朝,一个最好的时代,儒学复兴,经济繁荣,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宋朝,一个最糟糕的年代,每年输金纳绢数十万计,以求与辽、金“结为兄弟之国”乞求不再南侵,以维护自己腐败的统治……如今,这一切都因一名解放军退役小军官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变。且看他如何汇集民众,创建一支威武之师,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枪指广袤大地,叱咤神州风云,复中华浩气,红旗所指所向披靡,用血与火铸就了中华民族奋勇崛起的民族之魂!
  • 兵猴传奇

    兵猴传奇

    沈石溪总能设计出出人意料的情节,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极具传奇色彩。类似的情节设计是非常体现作者功力的,只有不一般的设计才会吸引读者,而沈石溪擅长此道。他总能设计出“陡峭”的情节,这是他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第二大特点是情绪饱满、爱憎分明。动物小说本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生命意识,即通过动物的故事,体现生命价值、意义和追求。
  • 玉藻

    玉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界武帝

    七界武帝

    千万年前,天地崩裂,世界七分。千万年后,一个来自地球的灵魂,附身为萧家少主,修炼至尊魂诀,觉醒武魂之王,掀动七界风云!斩万马,破千军,踏累累尸山,过漫漫血海,登九天之巅,傲视苍茫大地,谁与争锋?
  • 成长的最终目标

    成长的最终目标

    在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关于人的疾病和健康的新概念。这种心理学令人激动,并富于惊人的可能性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实质上是生物基础的内部本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内部本性是“自然的”、内在的。特定的,而且在某种有限的意义上说,它是不能改变的,或是没有在改变。
  • 苏香门府

    苏香门府

    胆小怯懦的纪灵实际上是个深藏不露的高高手,她潜伏在苏府里平静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突然有一天,她发现有秘密的不止她一个,苏二小姐才是那个深藏不露的真正高手高高手。
  • 鬼魅天女

    鬼魅天女

    天女是个什么东西?能吃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很好,她和众多女主角一样,非常幸运的穿越了。她鬼畜邪魅,狂傲冷淡,有着吸引所有人的魅力,只是,为什么她却这么无动于衷?只是,为什么她遇到的人都这么优秀,优秀到她嫉妒得发狂?[永远携带着一颗狂傲炙热的心写每一本小说,见证吾之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