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6300000004

第4章 悟道心法(1)

1992年春,在西安召开了“老子思想研讨会”。王力平老师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此论文编入《老子与中华文明》一书,1993年10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文200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发表。

一、原文

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

(一)

老子是世界极少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国内外甚为重视,成果累累。国际一些著名的思想家认为,古老的东方文化和现代科学互相补充,具有优美的平行性。有很多科学家、哲学家、社会有志之士正叩击着这古老东方文化的大门,从中寻求开启宇宙的钥匙,挖掘智慧的宝藏。可在国内,特别是在科技界,关于老子学说的研究,相对说来,反不如国外那样高度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对我国固有的古老的东方文化的研究,应当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老子所著《五千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最有智慧的学说。老子是最先发现“道”的人。他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世界哲学史上,很少有人能达到老子的境界。许多著名思想家到现象界就止步了,只知道相对而不能了解绝对。老子则用他特有的智慧不怕艰难向高峰攀升,最终达到了宇宙的本体——“道”。

(二)

老子的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可见老子之“道”是不可以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的,道不可名,不可说。

老子发现“道”最大的功劳,在于他超出天地万物之外,抽象出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象,无形无质,既不受任何具体事物束缚而独立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复统御天地万物始终。道不可言,然而为了能对它有所理解,又不能不对它加以描述。我们怎样去描述这个道呢?我们把“道”分成三层四种状态。

我们就宇宙形质而论,分为三类或三层、四种状态:

“无形无质”

“无形无质”为上层即最高层次,最高状态,老子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这一章里对“道”的描述,我们称为“无形无质”。对此可作如下引申的理解: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没有发现的、而在这个世界中固有的物质和境界。

2.一种由物质转变为非物质与无物质的能力和能量。如:自从发明了原子能,事实证明了物质可以转变为非物质的能,那么,我们设想,能不能由能力、能量转变为物质呢?能不能用日光(日光是能力)造成物质,能不能用地球、月球、日球的自转、公转、位能来造成物质呢?

3.一种思维、精神所创立的境界。

4.宇宙的空的空间,无用而有用之地。宇宙和物质中的空的空间,是大有可为之地。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同在中层。这种存在状态有阴阳的区别。老子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种种方法发现了物质的存在,但说不出道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物质和境界。

2.人们发现了物质存在,但结构不完整,不成形,而名不可定。

3.人们发现在宇宙中有形而无质的物质和境界。如:思维,思想,温度,日光,地球、月球和日球的自转、公转的轨道和规律。

4.人们发现有物质在人体内外、在物质内外、在宇宙内外运行着,而看不见、摸不着,有物而无象的物质和境界。

5.人们努力探究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物质和新境界。

“有形有质”

“有形有质”为下层。这是常人所说的万物世界。老子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有质”的状态。

1.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能把握住的物质和境界。

2.在这个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和境界。

3.人们用思维、精神所创立,而又能以物质的手段达到的状态和境界。

图式不仅给出了宇宙存在的三层次,还说明了三层次四种形式存在的相互关系及运行路线,这就是“无形无质”一分为二,生出“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相互生化于阴阳二气,相配于五行,而生成万物——“有形有质”的世界。

“有形有质”的万物,再经过气的分化,生化而成“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再升华为“无形无质”的状态。这样运行转动一周,周而复始。统御这生天、生地、生万物的法律就是“道”。老子说:“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物),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说明,气是万物的能源。可以说在这个世界里最大的能源是“气”。宇宙中无氣万物不生,无炁万物不运,无氮万物不定。

氣——宇宙中无人类就有这个气,先天之气。

炁——运行在物质内部之气。

氮——物质向外放射、排出之气。

“道”这么奥妙,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无”“有”又是指“道”的运动方向。“道”由“有形有质”向“无形无质”运动,又由“无形无质”向“有形有质”运动。这样周行复始,有规律不等量、难以预定地在运动着。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三)

我们用图解说明了老子“道”的升华过程和运动方向,把这一过程分成了三层次四种状态。老子又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由老子这一论述,可以把宇宙分为“三界”,使它同三层次四种状态相对应。

“三界”总论为道大。

这“三界”的存在形式和状态,一层高于一层,是老子对万物(包括人类)从精神、思维、思想、品格、人格、性格上的一个划分,它同上图三层次四种存在形式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人的完整的存在应该是从“下三界”上升到“上三界”,再由“上三界”回到“下三界”,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不断地求得新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把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意义和归向说清楚了。

现在我们就人的思维而论“三界”。

下三界:人、事、物

同类推荐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包罗万象,蕴含丰富的各门学科知识,该书以问答形式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类了《古兰经》中涉及的历史故事、山川河流、天文历法、动植物、工农业、商业贸易、社会关系等,有助于读者了解、认知和研究《古兰经》。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热门推荐
  • 浅凉

    浅凉

    苏浅知道,最终会变成那样,不怪张梦,也不怪木凌和宋馨,只怪他们太年轻,经不得大风大浪。离开的时候,苏浅已经不想知道真相了,也许以后的哪一天她会回到这里,但现在,她只想离开。少年人总是太过自以为是,就算做错事,也强迫自己不后悔。在成长以后,才发现,当初只要稍稍不那么自以为是一点点,很多事都可以有一个好的发展。
  • 跨越地狱的尽头

    跨越地狱的尽头

    数千年前,在这片大地上,贪婪与欲望还有疾病,让正义与邪魔展开争斗,衍变成一场诅咒浩劫,留下一个个人间孽境被永恒封印。孽境有数不清的财富,让探险者们挺身无惧踏上寻宝之路,可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个死亡陷阱。
  •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精品数十篇。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本书是关于讲述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辩论准备阶段、辩论进攻战术的运用、辩论中的防守战术、辩论中的临场应变、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辩论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辩论中的逻辑技巧七个方面的内容。
  • 花心娘子戏萌夫

    花心娘子戏萌夫

    魏国奸相终于喜得嫡女,千宠万爱却养成风流如公子的性子。他是先皇后嫡亲血脉,陛下千依百顺却自请外迁离京。她是倾国倾城俏红妆,他是貌比潘安美萧郎。可是……陛下亲笔赐婚不能逃吗?“父皇,儿臣是您亲生的吗!”不用闹新房,已经鸡飞蛋打……
  • 首席大人,宝贝不认你

    首席大人,宝贝不认你

    一场车祸、一个谎言、两个破碎的家庭……他,带着如海深的仇恨,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金融帝国。她,怀着登上林肯中心的巨大梦想在温室中幸福成长。一次偶然的相遇,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血海深仇、挚爱迷情到底该如何选择。与此同时,一个巨大的阴谋开始酝酿,慢慢笼罩两人,经历生死的两人是否能战胜心中阴霾?
  • 吾名白露

    吾名白露

    她,原为北国皇女,名白露,却因一场意外幼时进入21世纪被培养为杀手,记忆全无。机缘巧合,重穿越回北国,重为皇女,名白露…重点是追杀她的敌人也穿了,等等,他救了他的命居然原本就应该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王爷,居然幼时和自己一样的遭遇!孽缘啊真是孽缘!偶遇魔君,却一眼万年,逆世而行,纵你为魔君我也相随!
  • 末世歌之光珍调

    末世歌之光珍调

    一次出游紫禁城,竟与自己的前世邂逅?!梦回那个传奇的年代,见证一段乱世绝恋。拥笔轻书,百年之后,我依旧还记得你哦——那年春天,花开正好。御花园前,石头记畔,你轻轻的一回眸:“三生三世,缘起缘灭,我只在乎这一世,与你相见。”——文案
  • 妖王绝宠:魔女傲天下

    妖王绝宠:魔女傲天下

    十八岁生日那天,本来应该是她一个人过的,她的朋友送个了她一条看起来很复古很漂亮的手链,她朋友说:“它是一条很有灵性的手链哦!你看他是不是很漂亮呢……”她离奇穿越,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不喜欢她,只有他义无反顾的陪着她,直到……他说:“我愿用我的生命.来换你一世平静”“我愿意在你身边,永远地陪着你,不需要你有多喜欢我、只要我爱你就够了”“傻瓜,别哭了。你不是说我是‘祸害’吗!“祸害"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死,要知道,“祸害”可是遗千年。”他只做她一个人的妖孽。。。他让她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气息、第一次感受到害怕、害怕他就这样死去……
  • 房间之内 欲望之外

    房间之内 欲望之外

    爱是一定要伤人,被人伤的,因为要深入地去爱。如何透彻骨髓呢?非得尖锐不可,扎进去钻进去,才能告诉臫告诉对方,我是投而入之的。在我的小说里,女孩子了玩摇滚的吉他手,一见钟情。他说她傻。他没有钱、没有户口、没有文凭。他说你为什么要喜欢我?但她被他的音乐感动了。背后是黄浦江灰色的天空。他说我会离开,因为爱。她不懂,但她还是点头。他们在一起过了一年,男孩果真离开了,在都是节日的冬天。他说,我要擦肩而过的爱情。爱过了一个人,身上就有了烙印,磨之不去。这就是我所经历过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