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8400000015

第15章 先生,慢慢地活

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这是奇怪的联盟:技术的无人性冷漠与出神状态的烈焰。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马卓远是在上海创业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位浙商,他与我的年纪相仿,将近50岁的样子。他的财富和金钱要比我拥有的多得多,只是喝的墨水要比我少得多。

他是因为患上"烦躁症"才来找我的。在"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当中没有"烦躁症"这一名词,我是觉得这一名词用在马卓远身上比较恰当,才故意这样使用的。他来到我的治疗室第一件事是点一根香烟贪婪地抽,抽完一根之后,紧接着又点燃一根。我是研究大脑行为学和脑生物学方面的专家,我明白,过度依赖尼古丁的人往往是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缺损的人,因为多巴胺受体对尼古丁有着一定的亲和力。依赖尼古丁说明此人脑内多巴胺缺损较为严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有两种人最容易吸烟:一种是特别忙碌的人,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另一种是无所事事的人。前者因为拼命,使体内的多巴胺损耗严重,然后用尼古丁来补充,后者是因百无聊赖而在尼古丁中寻找一点可怜的寄托。

懂得神经科学的心理医生就这么厉害,能从一个人小小的行为当中看到大问题。

"你最近的烦躁是不是和压力太大有关?"我先开口问马卓远。

"烦,烦得不得了!烦得什么也不想干,光想发脾气。唉,我怀疑我得了抑郁症了!医生,抑郁症是什么样子?"马卓远说。"你怀疑自己患上抑郁症,那么你眼中的抑郁症是什么样子?"我问。

"不开心,什么也不想干,不干事又急得不行,心里静不下来,老是烦,这是抑郁症吗?我看是。我到网上查过了,抑郁症就是这样。"马卓远说。

"那么,你在什么情况下最烦,或者说什么事最容易让你心烦意乱?"我问。

"闲得无聊的时候。哦,这还有些怪--我一忙起来就不烦了。这是咋回事?"马卓远说。

"你平时是怎样忙的,你能不能具体讲一讲。"我说。

"我是搞建筑的,忙得不得了:建设单位要跑吧?设计单位要跑吧?买地要跑吧?疏通关系要跑吧?工地上要跑吧?银行要跑吧?要宣传、要作广告,媒体要跑吧……还有工作中乱七八糟的事情,具体工作都要你操心,能不忙吗?"接下来,马卓远又给我讲述了他平时忙碌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事。在他讲述他的忙碌时,他显得有些兴奋,脸上泛着成就感带来的喜悦神色。

他谈完之后,我问他是想选择一种复杂的治疗还是一种极为简单的治疗。他问我何为复杂的治疗,何为简单的治疗。我告诉他,说复杂的治疗要变革他的灵魂,让他变成另外一种人,而简单的治疗只需要每天服用几粒土白色的胶囊即可。马卓远表示愿意接受简单的治疗。于是我便将几瓶能改善情绪的药物交在马卓远的手中,并叮嘱他一定要规范服药。

我对马卓远的第一次治疗就这么简单。关于"烦"的思考大约一个月过后,马卓远又来找我了。像第一次一样,他还是驾着他那辆"7字头"的银色宝马豪华轿车。

"王医生,那些药我吃了一个月了,怎么没有用,我还是烦?"马卓远问我。

"你还是烦?你烦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问他。

"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讨厌,周围什么都讨厌。"马卓远说。"你能说出讨厌自己和讨厌周围世界的理由吗?"我问。"没有什么理由,就是觉得讨厌、烦--讨厌自己、烦自己,讨厌一切人,一切事。为什么吃药对我没有用?"马卓远说。"你服用的药是一种能提高5-羟色胺水平的药物。5-羟色胺水平的升高会使人产生安逸感,会将人从狂热状态中解放出来。假如说这种药物对你没有用,那可能证明你的狂热太狂热了,药物对于你的狂热犹如一杯水对于燃烧着的森林,根本无济于事。"我说。

"什么狂热?我并不狂热呀,我是个很内向的人。"马卓远似乎并没有听懂我所说的话,所以才这样问我。

"我所说的"狂热"与内向外向都没有关系。我说的"狂热"是指一种内心状态,即将精神指向一个单一的目标并让精神高负荷运转的一种状态。你也可以用佛教的一个术语来描述这种状态--佛教里称为"痴"。"我说。

"但是我的情况和你说的恰恰相反:我一紧张反而不烦了,一闲起来就烦。"马卓远说。

"你并没有认识到一点--是紧张制造了烦,紧张一停止,烦就冒出来,是先有紧张再有烦呀!"我说。

"我真的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是闲得慌,不是忙得慌!"马卓远说。"你听着啊!我是说你平时处在"崩耗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是不容易感受到烦躁的。但当你解除"崩耗状态"时,你的烦躁就暴露出来。这种情况和吸食尼古丁相似,吸食尼古丁的人在吸食尼古丁时不会体验到焦虑,但当戒断尼古丁时,一下子就变得焦虑起来。这说明什么?不是说明戒断尼古丁造成了焦虑,而是说明尼古丁掩盖了焦虑,将掩盖焦虑的尼古丁戒掉之后,焦虑就露了出来。"我说。我的话说得如此明白,但马卓远还是表示他不明白我的话。我感觉到他并不是不明白我的话,而是不愿意接受我的观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马卓远的谈话差不多演变成一种争论。他带着情绪反复给我强调,烦是闲出来的,要排除烦,就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只有不断忙碌,才能有效地遏制住烦。我很清楚,无论什么成就都能使人变得骄傲起来。成就的好处可能不在成就本身,而在于可以使获得成就的人内心发生一种变化。什么变化呢?那就是掩盖了他们原有的自卑感,使他们由自卑变成偏执和自傲。

马卓远离开我的治疗室之后,我陷入对"烦"字的思考之中。在国际通用的心理学工具书中几乎找不到对"烦"字的解释,大部分工具书只有对"dysphoria"(烦躁)的解释,认为"dysphoria"是一种不适当的情感,与焦虑不安有某种关系,它的对立面是"euphoria"。而我则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这说明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心理学家对"烦"字作过成熟的思考。在西语当中,"euphoria"当"欣快"讲,它的对立面应该是不欣快,而不欣快有多种多样的情绪状态,如抑郁、烦恼、恐惧、暴躁均属于不欣快状态,怎么能说"dysphoria"的对立面是"euphoria"呢?我认为"烦"字的核心症状,或者说它的本质是"乱",是分裂,是不统一,所以我们常常会说"我心里很乱,很烦"。所谓的乱,实际上是指某种东西被击碎,被搅浑,失去了原有的内在完整性。那么,这种内在的完整性是什么呢?我相信就是内在的宁静。有内在的宁静才会有内在的完整和内在的深远。事实上,越是深的东西越是宁静的,海浪只会在海面翻涌,海底永远不会有波浪激荡的场面。思考到这里,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烦"的源头,我认为"烦"是没有沉下去的结果,是浮躁的效果。浮躁必然会产生烦躁。

那么浮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捷克伟大的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比心理学家更为睿智地发现了浮躁产生的根源。他认为,浮躁不仅仅是媚俗的结果,而且是现代人所创造的速度的结果。

疯狂的速度马卓远离开我的治疗室后,我相信他不会再来找我了,因为我们第二次约谈是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的。然而,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多月,马卓远第三次来到我的治疗室。

"王医生,问题很严重,我不仅经常烦,而且最近还出现了失眠、头痛。这可怎么办?"马卓远说。

"你为什么这么久才来找我?我以为你不会再来找我了。"我有意这样问马卓远。

"哎呀,我老实告诉你,我在找你治疗之前便找过好多心理医生。那次从你这儿走了之后我也去找过两三个心理医生,我觉得他们说话太离谱了,你说话还有那么一点点道理,所以我又来找你了。"马卓远说。

"你觉得我说的哪一句话有一点点道理?"我问。

"烦和忙有关,与工作压力有关。我现在体验到这一点了。"马卓远说。

"你是怎么体验到这一点的呢?"我问。

"我发现,当我闲下来的时候,我的心并没有闲下来,我的心一直在想东想西,想得比忙的时候还多,想得越多心里越烦。因为烦,现在开始失眠了。"马卓远说。

"那么,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我问。

"肯定是工作!我担心国家政策会变,担心经济形势会恶化,担心承包不到工程,担心公司效益下滑,担心工地上出事,担心工程质量……唉,要考虑的事实在太多太多!"马卓远说。

"我有一个要求,不知你愿不愿意答应?"我说。

"什么要求,你尽管说吧,只要对我的治疗有利,我一定会答应。"马卓远说。

"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我明天陪你一天--不,是跟你一天。你可以按你原先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计划行事,不必做任何变动,我只是想在旁边观察你。"我说。

"行行行,这个并不难。你今天晚上就可以和我走。"马卓远说。我收拾了一下工作用的书籍、笔记簿和一些彩笔,便随马卓远一道去上海了。

以下是我跟随马卓远整整三十六个小时的记录:

当日:马卓远晚上23:40回宾馆,0:50睡觉。其中洗澡用了20分钟,看资料用了大约40分钟。

次日:马卓远大约在5:50起床。起床后去张家港商谈塔机租用事宜。整个路途用了2小时20分钟。商务谈判用了一个小时。他的早餐是在车上吃的。早餐很简单:一块面包,一袋酸奶,一瓶矿泉水。午餐是对方提供的,用餐时间是中午12点。用餐费时一小时半。用过午餐后,马卓远马不停蹄地往上海返。约在下午3点半返回公司。他15:40半开始接待各种各样的人,一直接待到17:50。之后,他又匆匆忙忙去某单位面见一位据说有一定实权的人物,并和这个人物共进晚餐。用晚餐的时间是18:40,用完晚餐的时间是20:46。用完晚餐后,他返回办公室处理公司事务,直到深夜23:25才回家。在这一天时间里,马卓远的手机响了98次,他和别人通了53次,通电话的时间总长度约为210分钟。

这就是马卓远,一个高速运转的马卓远。像他这种高速运转的企业家(当然也包括其他成功者或想成功的人)在中国还有多少呢?我不得不说,这种生存方式是多么疯狂,它是一种不被人们认识的疯狂。疯狂是一种内部分裂状态,在这种状态当中,人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的真实性,也不容易清醒地意识到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只能产生一种破碎感和浑浊感。为什么在高速运转中人会失去真实感?你只要做一个实验便明白:你伏在摩托车的龙头上,开足马力,在公路上飞驰。此时,你绝对不会回忆过去动人的故事,也不会为未来做计划,你也不可能产生思想,也不会产生审美的意识,你只能觉得自己在速度中,和速度捆绑在一起,你已经置身于时间之外,你进入一种绝对的专注状态,专注到忘了自己,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朋友,只有速度和你要奔向的目标。

忙碌的人都是这样的,人生被简化成"速度和目标"。中间的一切都被省略了。为什么忙碌的人没有回味人生的余地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忙碌的人最常说的话就是"哎哟,都忙死了,都不知道忙些啥!"或是"哎哟,我太忙了,除了忙还是忙。"这不正是对没有内容只有速度的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吗?

扼死虚无的人生目标速度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推动旋转的动力存在,二是吸引旋转的目标存在。这两个东西是有关联的。目标诱发着动力,目标越大越强,它所诱发的动力越大越强。举个例子:一个人看到不远处放着一百万元,他肯定会不顾一切地飞奔过去,抢这一百万元。而一个人看到不远处放着一角钱,他肯定不会不顾一切地去抢这一角钱,他也许会站在那儿不动,只是望望而已,也许调头就走,根本不把这一角钱当回事。他至多慢悠悠走过去,俯身将它捡起来,整个过程显得无足轻重。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马卓远吧。像所有将财富的积累作为人生惟一目标的人一样,马卓远也将财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就等于拥有了实在的安全、实在的荣耀、实在的幸福、实在的权利、实在的影响力。由于这一幻念看起来非常真实,所以,他便不顾一切地朝它飞奔、跳跃、爬行、攀登,直至完全被它迷惑。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争夺财富的斗争中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这一斗争本身会使你高速旋转,会使你在高速旋转中迷失得支离破碎,无踪无影。思想家JamsReid说得好:"追求财富的斗争会使你的灵魂之火熄灭。"因为我对浮躁、烦躁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做过深刻地思考,所以在接下来对马卓远的治疗当中,我便找到了一个"靶点"。这个"靶点"是不是一定要让马卓远放弃手头的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活动呢?绝对不是这样,这不是我的治疗目标,马卓远也绝不会听这一套。我治疗的目标是"不要让财富和金钱进入马卓远的心灵,主宰他的心灵"。

以下是我和马卓远第三次约谈时的谈话摘要:"马先生,你现在明白是什么让你忙碌奔波,烦躁不安吗?"我问。"赚钱,为了赚更多的钱。"马卓远说。

"好的,你能明白这一点就好。那我问你,你需要赚多少钱才肯罢手?"我问。

"四五个亿。"马卓远说。

"为什么是四五个亿,而不是四五百亿,不是四五百万,四五十万呢?这四五亿的标准是从哪儿来的?"我问。

"内心想的,是心中的一个奋斗目标。四五个亿似乎才算是有钱人。"马卓远说。

"这就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四五个亿,这个数字已牢固地进入你的心灵,牢固地统治你的心灵,使你的心灵拼命地为它服务,于是你的心灵便反抗了,烦躁不安正是你心灵反抗的效果和征象。如果你的心灵不反抗,不以烦躁表现它的不满,那么就证明你的心已经死亡了。从这个层面讲,烦燥倒不一定是件坏事,它证明了你的心灵还活着,还有重新展示它力量和丰富性的可能。"我说。

"那你是让我放弃我的事业,不让我赚钱了?"马卓远问。

"赚钱从来就不够资格称作"事业",赚钱仅仅是一种事情,与鸟儿啄食和鼠类积存食物一样。"事业"是有精神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事。我不是不让你赚钱,而是让你虚化、模糊化赚钱的目标,虚化、模糊化赚钱的数字。"我说。

"为什么要虚化赚钱的目标,这怎么能虚化呢,目标就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啊?!"马卓远问。

"因为财富和钱本身是虚无的,或者说它们本质上是虚无的。"我说。

"为什么说财富和钱是虚无的,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马卓远问我。

"想想你--还有和你一样的人是怎么虚无地活着,你就一切都明白了。当然,我会给你时间让你思考这一问题,你现在不需要认同我的观点,也不需要拒绝我的观点。"我说。

感谢上帝,马卓远并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人,他向我表示,他愿意思考我与众不同的观点。让生命体验"慢"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理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利用他的小说艺术对"快"和"慢"作了最为深刻的分析和思考。他认为,悠闲的生活是"凝视仁慈上帝的窗户"。悠闲的人从不会厌倦悠闲,因为悠闲是一种甜美。而忙碌的人总有一天会厌倦忙碌,因为忙碌从来不是甜美。

我关于"慢"的思考基本上是受米兰·昆德拉启示的。我觉得,慢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是用心灵去感受的过程。举个例子,你骑着一匹马从美丽的草原上飞驰而过,这和你走过美丽的草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只有速度,少有体验,而后者没有"快的速度",却有更多的体验。没有体验的人生是虚妄的人生,苍白而毫无意义的人生。

我根据自己对慢的理解,打算让马卓远亲自体验几次慢的心理效果。

我的第一次安排是让马卓远到乡下去,找一片幽静的农田,然后从农田的小径上慢慢地走过去。

马卓远接受我的治疗的时间正好是早春,春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了。马卓远根据我的治疗要求回了一次台州老家。一周后,他从台州回到上海,将一首他创作的诗交给我,并说这首诗是他此次漫步田野的感受。

诗是这样写的:

风梳岸柳绿,雨润油菜黄。江南春先到,妩媚在池塘。莫道一潭小,云山俱入抱。人心本是潭,清静自做仙。

真是好诗,好境界!我问马卓远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一首诗。马卓远对我说,他在幽静的田间小径上慢慢行走时,找回了丢失的灵感,他体验到在清静状态下的美感。

仅有一次体验是不够的,过去了三个月,即将进入六月中旬,我让马卓远再去一次天山牧场体验一番。

马卓远依照我的安排只身去了新疆。两周过后,他从新疆回来,整个人被新疆强烈的日光晒成古铜色。马卓远一见我便连连感谢我为他安排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体验。他对我说,天山牧场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它的特色--静、美。他还告诉我说,人若要体验到人生美好的东西,就必须将脚步放慢,慢到静的程度,匆匆忙忙的人生是没有美感的人生。我问他还会不会将赚够四五个亿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了,他告诉我,说他不会再为自己确立任何数量化的人生目标了,他但求每天过的丰富、清静就行了。

再次感谢上帝,马卓远终于清醒了,他终于接受了"慢"。

同类推荐
  •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文学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描摹,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艺术表现和思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之窗。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一座宝库,她时贯古今,地连八方,浩如烟海,璀灿辉煌;在这里不是珍藏着一颗珍珠,而是各民族珍珠美玉的荟萃,踏入这座殿堂,你的面前会出现无数个新的领域,你可以从此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等也会透过纸缝,活跃在你的面前。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教育。文学也是人学,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阐述人生的道理,有的甚至有着深刻的见解,虽处异国异地,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启迪,爱到教育。·
  • 给女孩的第一本社交处世书

    给女孩的第一本社交处世书

    其实社交与处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家相夫教子,就要学会应该怎样与家人进行平等而有效的沟通;在外工作,就要学会怎样与同事或者上下级相处。除非你生活在真空里,否则你就不可避免会与人接触,因此掌握社交与处世的方式方法就成了生存的必需。
  • 咸也好,淡也好

    咸也好,淡也好

    本书以“小故事”(或精品美文或寓言说理)+“咸淡指数”+“咸言淡语”的形式,演绎生活中的咸与淡,而在这咸与淡中你还可以品尝出种种不同的滋味,它们就是每天与我们常见却往往又擦肩而过的种种生活哲理。它们始终高扬着人性的温情,同时又带给我们最为睿智的思考。
  •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如果你的人生事业屡遭挫折,自己又不知道障碍在哪里,你将从本书中获得答案;如果你目前正值春风得意,好运连连,那么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更会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将更上一层楼。《做事做人枕边书大全集(超值金版)》为你的奋斗之路铺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书中的一招一式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 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幽默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直接和别人的情绪联结。它可以像润滑油一样,润滑人际关系。诙谐幽默可以说是人们在社交场上所穿的最漂亮服饰,用幽默代替沉默,绝对可以化解尴尬或对立的气氛。一个有智慧的人,当不小心出糗时,面对粗鲁的言行挑衅时,或是在自己不感兴趣发言的问题上,通常不会选择沉默,而是会用极出色的幽默来代替沉默,化解僵滞的氛围。本书以翔实的案例为读者展示了幽默是如何化解沉默的,读后让人有所顿悟,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新的书籍。那么,一名经济史学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技术是关于如何获得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和服务,即,它是关于生产制造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野,并非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在于“富国比穷国的钱更多”,而在于富国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 处世交友恰到好处

    处世交友恰到好处

    儒家文化的宗旨是“中庸之为道”。“恰到好处”与“中庸”又不是一种意思。“中庸”只是“恰到好处”的处世方法之一,如果在不该“中庸”的时候也“中庸”,对不该回避的问题也取“中庸”态度,就不恰当了,就不是恰到好处了!这么说,大概您已明白这部书的精神。恰到好处,就是此一时,非彼一时,惯于捕捉变化之机,以达到目的。
  • 食来食往

    食来食往

    苦逼穿越成孩儿他娘,老公失忆变成腹黑男。什么?居然还弄出个未婚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误惹腹黑陆少

    误惹腹黑陆少

    她有个曾经的爱人,至今念念不忘。他亲眼目睹父亲被母亲害死,从此断情绝爱。所以,他们的婚姻只是契约,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感情会朝着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等她死心塌地的爱上,却看到他和别的女人........
  •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司法制度;周朝司法制度;秦汉司法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司法制度;隋唐司法制度;宋、辽、西夏、金司法制度;元、明、清司法制度。
  • 灵龙宝剑

    灵龙宝剑

    一柄千年古剑“寒冰剑“会引来怎样的江湖风波?世人只知世上有柄神器,名曰:灵龙宝剑!
  • 重生1978年

    重生1978年

    付春华是付家老二,还是女孩。上有被父母溺爱只爱自己的长兄,下有被父母送人、让养父母教得面目全非的弟弟和小十几岁的娇娇小妹。又因为是奶奶带大,从小就不得父母疼爱,性子既懦弱又倔强。这样的性子导致了婚姻的不幸,两次婚姻留给她的都是伤痛。到妈妈临终的时候,她才知道对她总是横眉冷对的妈妈,其实在心里一直是爱她的。后来她无意中得到的一颗凤眼菩提子,居然是一个神秘的空间。这让付春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没想到一觉醒来,却是回到了十岁,还跟着奶奶在老家的时候。看她这一世如何利用空间,找回自信,重获父母的爱,惩治极品亲戚,寻觅到一世真爱!新书“女配的新生”已经上传,请新老书友们能去捧捧场!有推荐票的都投到新书那边吧!新书宝宝需要亲们的关心和爱护啊!
  • 若是年华,无悔无怨

    若是年华,无悔无怨

    只是一个悲伤的小故事,读起来也没有高潮,也没有太波澜的情节。
  • 碎梦花开

    碎梦花开

    一场偶遇,一场错过,下一世再遇见,你是否能认出我?
  • 四婶

    四婶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