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8200000018

第18章 生命的意义(2)

人类进化是文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机体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把最原始的文化中的婴儿放到一个高度发达的文化之中,他也会像这个文化中的其他孩子一样发展、成长,因为决定他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文化因素。换句话说,一个月大的婴儿(无论在什么文化条件下)都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精神上成熟;从原始发展阶段起的任何人,要是条件具备的话,都会进化到顶峰,成为一个完人。因此,那种认为原始的、乱伦的以及不通情达理的人是处在一个正常的进化阶段的说法,同认为婴儿同样也处在一个正常的进化阶段的看法不是一回事。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文化的进化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可见,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完全满意的对问题的解答。从一个立场出发,我们可以谈论缺乏精神健康;从另一点来看,我们也可谈及发展进化的早期阶段。不过,这种困难只有在我们对付问题的最一般形式之时,才显得特别大;而当我们一接触到我们时代的具体问题时,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个性化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发展了的成熟个人,才能最有成效地利用自由;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发展自己的理性,以及爱的能力,他便无力承担自由和个性的负担,就会试图逃避自由。退回到扎根于国家、种族的虚幻关系的行动都是心理疾病的表征,因为这种退缩并不与人已经达到的进化状态相一致,还因为,退缩的原因正是病理现象。

无论我们谈论“精神健康”,还是讨论人类的“成熟发展”,我们都应看到,精神健康以及成熟的概念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只有经过考察“人类状况”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必需和需要之后,我们才能获得。因此,我们不能以个人是否“适应”社会为前提来给精神健康下一个定义;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先看社会是否适应人的需要,社会的功能是促进还是阻碍精神健康的发展,然后再根据这一情况来下定义。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全,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社会的结构。健全的社会能拓展人具有的爱人的能力,能促使他创造性地工作,发展他的理性与客观性,以及使其具有基于自己的生产力的经验的自我身份感。不健全的社会则造成人们相互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利用与剥削的工具,剥夺了他的自我身份感,而使他成了顺从、屈服于他人的人,或者变成了一个机器人。社会可以具有两种功能:它可以促进人健康地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进步。实际上,大多数社会都具有这两种功能,问题只是,社会对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怎样。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

对恶魔不能分期付款

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与其说它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人类的主罪有二,其他罪恶均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驱逐出天堂;由于懒散,他们无法回去。也许只有一个主罪:懒散。由于懒散,他们被驱逐;由于懒散,他们回不去。

许多逝者的影子成天只忙于舔死人河的水流,因为它是从我们这儿流去的,仍然含有我们海洋的咸味。出于厌恶,这条河流将水翻腾倒流,把死者们冲回到生命中去。但他们欣喜万分,唱起感恩歌,抚摩着这愤怒的死人河。

从某一点开始便不复存在退路。这一点是能够达到的。人类发展的关键性瞬间是持续不断的。所以那些把以往的一切视为乌有的革命的精神运动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什么都还没有发生过。

——卡夫卡《论罪愆、苦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

有些问题无法回避

人不能没有对自身某种不可摧毁之物的持续不断的信赖而活着,而无论这种不可摧毁之物还是这种信赖都可能长期潜伏在他身上。这种潜伏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对一个自身上帝的信仰。

需要由蛇来居中斡旋:恶魔能诱惑人,但无法变成人。在你与世界的斗争中,你要协助世界。不可欺骗任何人,也不可欺骗世界,隐瞒它的胜利。除了一个精神世界外,别的都不存在,我们谓之感性世界的东西,不过是精神世界中的邪恶而已,而我们谓之恶者,不过是我们永恒发展中的一个瞬间的必然。

以最强烈的光可以使世界解体。在弱的眼睛前面,它会变得坚固,在更弱的眼睛前面,它会长出拳头,在再弱一些的眼睛前面,它会恼羞成怒,并会把敢于注视它的人击得粉碎。

这一切都是骗局:寻求欺骗的最低限度,停留于普遍的程度,寻求最高限度。在第一种情况下,人们想要使善的获取变得过于容易,从而欺骗善;通过给恶提出过于不利的条件而欺骗恶。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人们即使在尘世中生活也不追求善,从而欺骗善。在第三种情况下,人们通过尽可能远远避开善而欺骗善,并由于希望能通过把恶抬高到极限使它无所作为,从而欺骗恶。这么看来,比较可取的是第二种情况,因为无论何种情况下善总是要被欺骗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至少看上去如此,恶没有受到欺骗。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除非我们生来就不受其约束。除了感性世界外,语言只能暗示性地被使用着,而从来不曾哪怕近似于比较性地被使用过,因为它(与感性世界相适应)仅仅与占有及其关系相联系。人们尽可能少说谎,仅仅由于人们尽可能少说谎,而不是由于说谎的机会尽可能地少。

一级未被踏得深深凹陷的楼梯台阶,就其自身看,只是木头的一种单调的拼凑。

谁若弃世,他必定爱所有的人。因为他连他们的世界也不要了。于是他就开始考察真正的人的本质是什么,这种本质无非是被人爱。前提是,人们与他的本质是相称的。

如果有谁在这个世界之内爱他人,那么这与在这个世界之内爱自己相比,既非更不正当亦非更正当。剩下的只有一个问题:第一点是否能做到。

只有一个精神世界而没有其他存在这一事实夺去了我们的希望,而给我们以确切性。

我们的艺术是一种被现实照耀得眼花缭乱的存在:那照在退缩的怪脸上的光是真实的,岂有他哉。

逐出天堂就其主要部分而言是永恒的:被逐出天堂虽然已成定局,在尘世生活虽然已不可避免,但尽管如此,过程的永恒性(或照尘欲的说法:过程的永恒的重复)却使我们有可能不仅有一直期望留在天堂中的可能,而且有事实上一直留在那里的可能,不管我们在这里知道还是不知道这一点。

他是地球上一个自由的、有保障的公民,因为他被拴在一根链条上,这根链条的长度够他出入地球上的一切空间,但其长度毕竟是有限的,不容他越出地球边界半步。同样,他也是天空中的一个自由的和有保障的公民,因为他也被拴在一根类似的天空链条上。他想要到地球上去,天空那根链条就会勒紧他的脖子;他想要到天空中去,地球的那根就会勒住他。尽管如此,他拥有一切可能性,他也感觉到这一点;是的,他甚至拒绝把这整个惰性归结于第一次被绑时所犯的一个错误。

他追逐着事实,犹如一个初学滑冰者,而且他无论什么地方都滑,包括禁止滑冰的地方。

有什么比信仰一个家神更为快活!理论上存在一种完美的幸福可能性:相信心中的不可摧毁性,但不去追求它。

不可摧毁性是一体的;每一个人都是它,同时它又为全体所共有,因此人际存在着无与伦比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同一个人的各种认识尽管截然不同,却有着同一个客体,于是又不得不回溯到同一个人心中的种种不同的主观上去。他猛吃着他从自己桌上掉下的残食;这样他虽然有一阵子比谁都饱,但却耽误了吃桌上的东西;于是后来就再没有残食掉下来了。如果天堂中应该被摧毁的东西是可以摧毁的,那么这就木是关键性的,那么我们就是生活在一种错误的信仰之中了。用人类来考验你自己吧,它使怀疑者怀疑,使相信者相信。

——卡夫卡《误入世界》

信仰的疯狂力量

我们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在天堂生活,天堂是为我们的享用而存在的。到如今我们的使命已经改变了;天堂的使命是否也随之而改变呢,没有人说出来。

恶是人的意识在某些特定的过渡状态的散发。它的表象并非感性世界,而是感性世界的恶,这恶在我们的眼里却呈现为感性世界。

自原罪以来,我们认识善与恶的能力基本上是一样的;尽管如此,我们却偏偏在这里寻找我们特殊的长处。但在这种认识的彼岸才开始出现真正的不同。这种相反的表象产生于下述原因:没有人仅仅获得这种认识便满足了,而一定要努力将这种认识付诸实施。但他没有获得这方面的力量,所以他必须摧毁自己,即使要冒风险;摧毁自己后甚至可能会得不到那必要的力量,但对他来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做此最后的尝试(这也是吃认识之禁果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死亡威胁之真谛;也许这也是自然死亡的本来意义)。面临这种尝试时他畏惧了;他宁可退还对善与恶的认识(“原罪”这一概念可追溯到这种恐惧),但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倒退,而只能搅混。为此目的产生了种种动机,整个世界为它们所充斥(甚至整个可见的世界也只不过是想要安宁片刻的人们的一种动机而已)。这是一种伪造认识之事实的尝试,是将认识搞成目的的尝试。

一种信仰好比一把砍头斧,这样重,这样轻。死亡在我们面前,就像挂在教室墙壁上一幅描绘亚历山大战役的画。这一生都要通过我们的行动来使之暗淡或干脆磨灭它。

——卡夫卡《信仰的疯狂力量》

世界的诱惑手段

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的我们的自我折磨。

只有在这里苦难才是苦难。并非那些在这里受难的人在别的地方会由于这种苦难而升腾,而是,在这个世界上被称为苦难的事,在另一个世界上(一成不变,仅仅摆脱了它的反面)是极乐。

关于宇宙的无限宽广和充实的想象是把艰辛的创造自由的自我思索之混合推到极端的结果。

对我们尘世生活短暂性的理由,一度的永恒辩护哪怕只有半分相信,也要比死心塌地相信我们当前的负罪状况令人压抑得多。忍受前一种相信的力量是纯洁的,并完全包容了后者,只有这种力量才是信仰的尺度。

有些人估计,除了那原始大欺骗(可能指亚当、夏娃对上帝的欺骗)外,在每一件事件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小骗局在针对着他们,这好比是:当一出爱情戏在舞台上演出时,女演员除了对她的情人堆起一副虚伪的笑容外,还有一副特别隐蔽的笑容是留给后排座位中完全特定的一个观众的。这可谓“想入非非”了。

关于魔鬼的知识可能是有的,但对魔鬼的信仰却没有,因为再没有比魔鬼更魔鬼的东西了。

罪愆总是公然来临,马上就会被感官抓住的。它归结于它的许多根子,但这些根子并不是非拔出来不可的。

我们周围的一切苦难我们也得去忍受。我们大家并非共有一个身躯,但却共有一个成长过程,它引导我们经历一切痛楚,不论是用这种或那种形式。就像孩子成长中经历生命的一切阶段,直至成为白发老人,直至死亡(而这个阶段从根本上看似乎是那以往的阶段——无论那个阶段是带着需求还是怀着畏惧——所无法接近的),我们同样在成长中经历这个世界的一切苦难(这同人类的关系并不比同我们自己的关系浅)。在这一关系中没有正义的容身之地,但也不容对苦难的惧怕或作为一个功劳来阐述苦难。

你可以避开这个世界的苦难,你完全有这么做的自由,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正是这种回避是你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难。

这个世界的诱惑手段和关于这个世界只是一种过渡的保证符号,实际上是一回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只有这样,这世界才能诱惑我们,同时这也符合真情。可是最糟的是,当我们真的被诱惑之后,便忘记了那个保证,于是发现善将我们引入恶,女人的目光将我们诱到她的床上。

谦卑给予每个人,包括孤独的绝望者以最牢固的人际关系,而且立即生效,当然唯一的前提是,谦卑必须是彻底而持久的。谦卑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它是真正的祈祷语言,同时是崇拜和最牢固的联系。人际关系是祈祷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是进取关系;从祈祷中汲取进取的力量。

难道除了欺骗你还懂得别的什么吗?一旦欺骗消除,你就不能朝那边看了,或者说你会变得呆若木鸡。

——卡夫卡《信仰的疯狂力量》

生命的主人

我们两面同上帝隔开了,原罪把我们与它隔开,生命之树把它与我们隔开。我们之所以有罪,不仅是由于我们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而且也由于我们还没有吃生命之树的果子。有罪的是我们所处的境况,与罪恶无关。生命之树——生命的主人。我们被逐出天堂,但它未被摧毁。被逐出天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幸运,因为,假如我们未被驱逐,也许天堂就必须被摧毁。我们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在天堂生活,天堂是为我们的享用而存在的。如今我们的使命已经改变了,天堂的使命是否也随之而改变呢,没有人说出。上帝说,亚当必将在吃知识之树的果子那天死去。按上帝的说法,吃知识之树的果子的结果是当场死亡,按蛇的说法(至少人们至此还能理解它),其结果则是与上帝比肩。二者都以同样的方式表现为不正确。人没有死,而是变成有死亡的,他们也没有变得与上帝同等,但却获得了成为同等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二者也以同样的方式表现为正确的。不是人死去,而是天堂的人死去,他们没有成为上帝,但是得到了上帝的智慧。

同类推荐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 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 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 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 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 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 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 ,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断河与王座

    断河与王座

    仲夏而遇谷玄,盛世顿衰,灰飞破灭。七大王朝的军队都已刀剑在手,铠甲上身,最高级别的王朝战争,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黑暗和绝望。楚王朝的废黜世子,却成为了最顶尖修武门派的一名贡民。他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在这个乱世里,他是举起荣耀的旗帜,还是淹没在茫茫众生中哭泣?被封禁了千年的力量借着一个人归来,这个世界最深处的秘密,也开始一层一层地剥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很多人都认为我懦弱,可他们都不知道,那是因为我不忍释放出心中的野兽。”项赢坐在王座上,他的目光深沉,望着远处的那条断河。
  • 你就是自己的公司

    你就是自己的公司

    本书从工作、思想、责任、竞争力、品牌、客户资源、财务等方面告诉我们,公司经营的这几个要素正是人生规划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只有这些方面做到位了,公司的经营才正常,人生的发展才更有前景。
  • 大网游时代

    大网游时代

    战乱的年代,人类失去了家园,游戏成为了人类的第二世界。如今,乃大网游时代。带着前世觉醒的力量和血海的深仇忘尘回到了十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游戏世界,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逆天改命!
  • 吃货之我入江湖

    吃货之我入江湖

    “那个娃娃好可爱。”一女子犯了母爱,作花痴状。“现已加入烟雨楼豪华午餐.....”这是一群来自地狱的吃货,他们遇兽食兽、遇禽食禽、遇人食人。
  • 绝世魔尊

    绝世魔尊

    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道?正道的人杀我全家,邪道的人屡次救我,叫我该入什么道?
  • 屠戮三界

    屠戮三界

    修仙修魔皆为逆天,渡劫成仙乃与天道妥协,一心向魔依旧逆天而行。身上罪孽之光透彻天地,死,魂飞魄散!活,天道难容!天道弄人心中怒难平,唯有痛快杀!杀!杀!杀得那天道也要绕我万里行!
  • 灵能者纪事

    灵能者纪事

    洪荒大陆,人烟稀少,花木稀疏。狂风卷着暴雨在空中纵横,地上,兵刃声却不绝于耳。龙翔九天,湍急的水流从巨龙口中奔涌而出,在大陆上恣意蔓延,冲击着黄帝的军队。
  • 都市最狂少

    都市最狂少

    从秘境逃出的楚阳偶获宝物黄金树,桀骜不驯的他为了摆脱神秘组织的控制,走在一条披荆斩棘的路上,在这条路上,有妖娆妩媚的美女,有隐藏在黑暗世界的黑客,有喜欢飙车的大小姐,更有一频一笑都吸引无数人的绝世女神;在这条路上,楚阳遇到各种各样的刁难,而楚阳却一路前行,一路打脸,用拳头征服世界,用魅力征服美女!
  • 三更桃花鼓

    三更桃花鼓

    小桃的故事,从一个江南上午明媚的阳光开始。她的一生,就系在了那个温润清凉的公子身上。从渡女,到舞姬,到名动金陵的官妓,她不在乎做什么,只要离他更近一点,更近一点。她不在乎自己是做他的侍婢,妾侍,女人,还是工具。她只是不明白,温润如他,为什么心那么凉,怎么也暖不过来?桃花流年,零落三千,到最后,连她都忘了,到底是爱着他,还是爱着爱他的滋味。南唐烟雨,江南池阁,三更鼓后,他的心,终于疼了-----
  • 祥龙演义

    祥龙演义

    看观音的弟子如何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救出黄泉生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