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8200000018

第18章 生命的意义(2)

人类进化是文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机体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把最原始的文化中的婴儿放到一个高度发达的文化之中,他也会像这个文化中的其他孩子一样发展、成长,因为决定他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文化因素。换句话说,一个月大的婴儿(无论在什么文化条件下)都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精神上成熟;从原始发展阶段起的任何人,要是条件具备的话,都会进化到顶峰,成为一个完人。因此,那种认为原始的、乱伦的以及不通情达理的人是处在一个正常的进化阶段的说法,同认为婴儿同样也处在一个正常的进化阶段的看法不是一回事。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文化的进化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可见,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完全满意的对问题的解答。从一个立场出发,我们可以谈论缺乏精神健康;从另一点来看,我们也可谈及发展进化的早期阶段。不过,这种困难只有在我们对付问题的最一般形式之时,才显得特别大;而当我们一接触到我们时代的具体问题时,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个性化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发展了的成熟个人,才能最有成效地利用自由;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发展自己的理性,以及爱的能力,他便无力承担自由和个性的负担,就会试图逃避自由。退回到扎根于国家、种族的虚幻关系的行动都是心理疾病的表征,因为这种退缩并不与人已经达到的进化状态相一致,还因为,退缩的原因正是病理现象。

无论我们谈论“精神健康”,还是讨论人类的“成熟发展”,我们都应看到,精神健康以及成熟的概念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只有经过考察“人类状况”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必需和需要之后,我们才能获得。因此,我们不能以个人是否“适应”社会为前提来给精神健康下一个定义;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先看社会是否适应人的需要,社会的功能是促进还是阻碍精神健康的发展,然后再根据这一情况来下定义。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全,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社会的结构。健全的社会能拓展人具有的爱人的能力,能促使他创造性地工作,发展他的理性与客观性,以及使其具有基于自己的生产力的经验的自我身份感。不健全的社会则造成人们相互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利用与剥削的工具,剥夺了他的自我身份感,而使他成了顺从、屈服于他人的人,或者变成了一个机器人。社会可以具有两种功能:它可以促进人健康地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进步。实际上,大多数社会都具有这两种功能,问题只是,社会对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怎样。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

对恶魔不能分期付款

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与其说它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人类的主罪有二,其他罪恶均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驱逐出天堂;由于懒散,他们无法回去。也许只有一个主罪:懒散。由于懒散,他们被驱逐;由于懒散,他们回不去。

许多逝者的影子成天只忙于舔死人河的水流,因为它是从我们这儿流去的,仍然含有我们海洋的咸味。出于厌恶,这条河流将水翻腾倒流,把死者们冲回到生命中去。但他们欣喜万分,唱起感恩歌,抚摩着这愤怒的死人河。

从某一点开始便不复存在退路。这一点是能够达到的。人类发展的关键性瞬间是持续不断的。所以那些把以往的一切视为乌有的革命的精神运动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什么都还没有发生过。

——卡夫卡《论罪愆、苦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

有些问题无法回避

人不能没有对自身某种不可摧毁之物的持续不断的信赖而活着,而无论这种不可摧毁之物还是这种信赖都可能长期潜伏在他身上。这种潜伏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对一个自身上帝的信仰。

需要由蛇来居中斡旋:恶魔能诱惑人,但无法变成人。在你与世界的斗争中,你要协助世界。不可欺骗任何人,也不可欺骗世界,隐瞒它的胜利。除了一个精神世界外,别的都不存在,我们谓之感性世界的东西,不过是精神世界中的邪恶而已,而我们谓之恶者,不过是我们永恒发展中的一个瞬间的必然。

以最强烈的光可以使世界解体。在弱的眼睛前面,它会变得坚固,在更弱的眼睛前面,它会长出拳头,在再弱一些的眼睛前面,它会恼羞成怒,并会把敢于注视它的人击得粉碎。

这一切都是骗局:寻求欺骗的最低限度,停留于普遍的程度,寻求最高限度。在第一种情况下,人们想要使善的获取变得过于容易,从而欺骗善;通过给恶提出过于不利的条件而欺骗恶。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人们即使在尘世中生活也不追求善,从而欺骗善。在第三种情况下,人们通过尽可能远远避开善而欺骗善,并由于希望能通过把恶抬高到极限使它无所作为,从而欺骗恶。这么看来,比较可取的是第二种情况,因为无论何种情况下善总是要被欺骗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至少看上去如此,恶没有受到欺骗。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除非我们生来就不受其约束。除了感性世界外,语言只能暗示性地被使用着,而从来不曾哪怕近似于比较性地被使用过,因为它(与感性世界相适应)仅仅与占有及其关系相联系。人们尽可能少说谎,仅仅由于人们尽可能少说谎,而不是由于说谎的机会尽可能地少。

一级未被踏得深深凹陷的楼梯台阶,就其自身看,只是木头的一种单调的拼凑。

谁若弃世,他必定爱所有的人。因为他连他们的世界也不要了。于是他就开始考察真正的人的本质是什么,这种本质无非是被人爱。前提是,人们与他的本质是相称的。

如果有谁在这个世界之内爱他人,那么这与在这个世界之内爱自己相比,既非更不正当亦非更正当。剩下的只有一个问题:第一点是否能做到。

只有一个精神世界而没有其他存在这一事实夺去了我们的希望,而给我们以确切性。

我们的艺术是一种被现实照耀得眼花缭乱的存在:那照在退缩的怪脸上的光是真实的,岂有他哉。

逐出天堂就其主要部分而言是永恒的:被逐出天堂虽然已成定局,在尘世生活虽然已不可避免,但尽管如此,过程的永恒性(或照尘欲的说法:过程的永恒的重复)却使我们有可能不仅有一直期望留在天堂中的可能,而且有事实上一直留在那里的可能,不管我们在这里知道还是不知道这一点。

他是地球上一个自由的、有保障的公民,因为他被拴在一根链条上,这根链条的长度够他出入地球上的一切空间,但其长度毕竟是有限的,不容他越出地球边界半步。同样,他也是天空中的一个自由的和有保障的公民,因为他也被拴在一根类似的天空链条上。他想要到地球上去,天空那根链条就会勒紧他的脖子;他想要到天空中去,地球的那根就会勒住他。尽管如此,他拥有一切可能性,他也感觉到这一点;是的,他甚至拒绝把这整个惰性归结于第一次被绑时所犯的一个错误。

他追逐着事实,犹如一个初学滑冰者,而且他无论什么地方都滑,包括禁止滑冰的地方。

有什么比信仰一个家神更为快活!理论上存在一种完美的幸福可能性:相信心中的不可摧毁性,但不去追求它。

不可摧毁性是一体的;每一个人都是它,同时它又为全体所共有,因此人际存在着无与伦比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同一个人的各种认识尽管截然不同,却有着同一个客体,于是又不得不回溯到同一个人心中的种种不同的主观上去。他猛吃着他从自己桌上掉下的残食;这样他虽然有一阵子比谁都饱,但却耽误了吃桌上的东西;于是后来就再没有残食掉下来了。如果天堂中应该被摧毁的东西是可以摧毁的,那么这就木是关键性的,那么我们就是生活在一种错误的信仰之中了。用人类来考验你自己吧,它使怀疑者怀疑,使相信者相信。

——卡夫卡《误入世界》

信仰的疯狂力量

我们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在天堂生活,天堂是为我们的享用而存在的。到如今我们的使命已经改变了;天堂的使命是否也随之而改变呢,没有人说出来。

恶是人的意识在某些特定的过渡状态的散发。它的表象并非感性世界,而是感性世界的恶,这恶在我们的眼里却呈现为感性世界。

自原罪以来,我们认识善与恶的能力基本上是一样的;尽管如此,我们却偏偏在这里寻找我们特殊的长处。但在这种认识的彼岸才开始出现真正的不同。这种相反的表象产生于下述原因:没有人仅仅获得这种认识便满足了,而一定要努力将这种认识付诸实施。但他没有获得这方面的力量,所以他必须摧毁自己,即使要冒风险;摧毁自己后甚至可能会得不到那必要的力量,但对他来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做此最后的尝试(这也是吃认识之禁果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死亡威胁之真谛;也许这也是自然死亡的本来意义)。面临这种尝试时他畏惧了;他宁可退还对善与恶的认识(“原罪”这一概念可追溯到这种恐惧),但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倒退,而只能搅混。为此目的产生了种种动机,整个世界为它们所充斥(甚至整个可见的世界也只不过是想要安宁片刻的人们的一种动机而已)。这是一种伪造认识之事实的尝试,是将认识搞成目的的尝试。

一种信仰好比一把砍头斧,这样重,这样轻。死亡在我们面前,就像挂在教室墙壁上一幅描绘亚历山大战役的画。这一生都要通过我们的行动来使之暗淡或干脆磨灭它。

——卡夫卡《信仰的疯狂力量》

世界的诱惑手段

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的我们的自我折磨。

只有在这里苦难才是苦难。并非那些在这里受难的人在别的地方会由于这种苦难而升腾,而是,在这个世界上被称为苦难的事,在另一个世界上(一成不变,仅仅摆脱了它的反面)是极乐。

关于宇宙的无限宽广和充实的想象是把艰辛的创造自由的自我思索之混合推到极端的结果。

对我们尘世生活短暂性的理由,一度的永恒辩护哪怕只有半分相信,也要比死心塌地相信我们当前的负罪状况令人压抑得多。忍受前一种相信的力量是纯洁的,并完全包容了后者,只有这种力量才是信仰的尺度。

有些人估计,除了那原始大欺骗(可能指亚当、夏娃对上帝的欺骗)外,在每一件事件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小骗局在针对着他们,这好比是:当一出爱情戏在舞台上演出时,女演员除了对她的情人堆起一副虚伪的笑容外,还有一副特别隐蔽的笑容是留给后排座位中完全特定的一个观众的。这可谓“想入非非”了。

关于魔鬼的知识可能是有的,但对魔鬼的信仰却没有,因为再没有比魔鬼更魔鬼的东西了。

罪愆总是公然来临,马上就会被感官抓住的。它归结于它的许多根子,但这些根子并不是非拔出来不可的。

我们周围的一切苦难我们也得去忍受。我们大家并非共有一个身躯,但却共有一个成长过程,它引导我们经历一切痛楚,不论是用这种或那种形式。就像孩子成长中经历生命的一切阶段,直至成为白发老人,直至死亡(而这个阶段从根本上看似乎是那以往的阶段——无论那个阶段是带着需求还是怀着畏惧——所无法接近的),我们同样在成长中经历这个世界的一切苦难(这同人类的关系并不比同我们自己的关系浅)。在这一关系中没有正义的容身之地,但也不容对苦难的惧怕或作为一个功劳来阐述苦难。

你可以避开这个世界的苦难,你完全有这么做的自由,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正是这种回避是你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难。

这个世界的诱惑手段和关于这个世界只是一种过渡的保证符号,实际上是一回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只有这样,这世界才能诱惑我们,同时这也符合真情。可是最糟的是,当我们真的被诱惑之后,便忘记了那个保证,于是发现善将我们引入恶,女人的目光将我们诱到她的床上。

谦卑给予每个人,包括孤独的绝望者以最牢固的人际关系,而且立即生效,当然唯一的前提是,谦卑必须是彻底而持久的。谦卑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它是真正的祈祷语言,同时是崇拜和最牢固的联系。人际关系是祈祷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是进取关系;从祈祷中汲取进取的力量。

难道除了欺骗你还懂得别的什么吗?一旦欺骗消除,你就不能朝那边看了,或者说你会变得呆若木鸡。

——卡夫卡《信仰的疯狂力量》

生命的主人

我们两面同上帝隔开了,原罪把我们与它隔开,生命之树把它与我们隔开。我们之所以有罪,不仅是由于我们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而且也由于我们还没有吃生命之树的果子。有罪的是我们所处的境况,与罪恶无关。生命之树——生命的主人。我们被逐出天堂,但它未被摧毁。被逐出天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幸运,因为,假如我们未被驱逐,也许天堂就必须被摧毁。我们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在天堂生活,天堂是为我们的享用而存在的。如今我们的使命已经改变了,天堂的使命是否也随之而改变呢,没有人说出。上帝说,亚当必将在吃知识之树的果子那天死去。按上帝的说法,吃知识之树的果子的结果是当场死亡,按蛇的说法(至少人们至此还能理解它),其结果则是与上帝比肩。二者都以同样的方式表现为不正确。人没有死,而是变成有死亡的,他们也没有变得与上帝同等,但却获得了成为同等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二者也以同样的方式表现为正确的。不是人死去,而是天堂的人死去,他们没有成为上帝,但是得到了上帝的智慧。

同类推荐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求索

    求索

    形式和内容是相对而言的,既没有绝对的现象也没有绝对的本质。作为物质的任何结构的本质在这一结构中的更深一层的结构之中。依次下去,以至无穷。后者总做为前者的本质,前者总做为后者的现象。
热门推荐
  • 谁是谁的伤

    谁是谁的伤

    她命运坎坷,遇上他,好像一切都离了轨道。他想给她温暖,却变成伤害,想给她自由,却变成放纵。家庭的破碎,让他如何再次面对深爱的她?在这欲望的都市,他们单纯的爱情被世俗牵扯不断。
  • 花美男很值钱

    花美男很值钱

    南清学院最悲剧的女主角是谁?没错,非倒霉鬼羽臻艾莫属!她不但被男友劈`腿,写个《美少年观察日记》还被人抓住了小辫孑!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偏偏是文学社的宇宙超级腹黑鬼—华染音!天知道在他绝美的皮囊下,安了一颗怎样的心?不小心成为他的“奴隶”,每天提着砖头追车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可是当他宣布她是自己的“专属物”时,为什么她的内心忍不住悸动?看可爱腹黑美少年如何征服假面元气少女,超甜蜜的恋爱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哦!
  • 离别之苦

    离别之苦

    爱这个理由。并不能使所有不道的事都变得合理化。曾经我是你的爱,但现在呢,悄然淡去,然后消失不见。不要拿一个人的往事,去怀疑一个人的本质。“敢问君心里可有魇?”“我的心仅能装一人...”便是你。
  • 天涯眀月心

    天涯眀月心

    剑——划破了长天,将黑夜撕裂,鸿图霸业,天下沉眠。血——染红了枯叶,将目光遮掩,江湖杀戮,何时能消散?人,江湖人,带着恩怨的江湖人。听,声音,兵戎交结的声音。看,血,鲜血。草木上滴着鲜血,一颗,一颗的像红珍珠一样。一路的逃亡,一路的厮杀。血染红了草木,恩怨遍布了江湖。尸体堆积了山野,血水汇成了小河。在湘黔桂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日也西斜,像一个红灯笼一样,悬挂在天边。夕阳西下,一青衣老者,面对七个武林一流的上乘高手。老者也是衣裳破碎,血染胸襟,头发凌乱,面色苍白。
  • 炎龙侠

    炎龙侠

    炎龙战士,天地勇士,行走在各个平行空间的地球,以保卫地球为己任,朝着强者的方向越行越远。我虽然长得像是奥特曼,但是我要比奥特曼帅,我虽然生于上古时代,但是我重生于现在,我的能力很强大,所以我要为我要保护的人战斗,谁敢来惹我,定要他灰飞烟灭。二日同空,有金乌现世,我捉。狐妖害人,有少女蒙难,我杀。超神学院,有女神降临,我泡。
  •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作品以诗一样的笔触,记录、描写了中国目前最大的、自农村涌向城市的漂泊人群中,一个大学毕业的知识人员的生活中的所遇、所感,抒写着其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美丽诗性与浪漫情怀。
  • 千域巅峰

    千域巅峰

    天下三千域,无尽广阔。神剑宗、魔兽谷、鬼煞门、云浮天宫……宗门林立,豪强并起。巅峰强者第一人,他叫童明。(已完结)
  • 初恋.等待

    初恋.等待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在16岁的时候他被JYP星探发现去当了练习生,而她等了他三年,三年后他回来了,可是他只呆了不到一个月,甚至连面都没有来得及见,他就回去了……“林在范,你就那么不在乎我吗?为什么回来都不见我,也不告诉我,如果不是莫希,我也不会知道!”转过身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 最强妖孽

    最强妖孽

    异世大仙‘叶凡’,重生都市,成为了一名高三学生。神识一出,超级计算机跪了;纯阳仙体,打不死的小强哭了;霸道仙术,灭尽万般诸佛。学霸?给我提鞋都不配。泡妞?如果不是绝世美女请不要来打扰我。帮派大哥?千万不要在我面前装逼,不然你会死的很有节奏感。反角:“没有你,地球照样转。”叶凡:“老子就让你看看地球不转是什么情景。”
  • 恩公小男神:我是你的花仙姐姐

    恩公小男神:我是你的花仙姐姐

    为了报答他前世的救命之恩,身为大学女生的花妖混进了他的家,成为了他眼睛里的神仙姐姐。然而,自己的恩公俊美无比,简直就是小男神啊!唉,这可如何是好?自己是来修仙的,不是来恋爱的呀!可是有一天,恩公小男神说:“姐姐,我好像喜欢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