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8200000012

第12章 友情与幸福(1)

友谊与爱情一样,只有生活在能够与之自然相处,无需做作和谎言的朋友中间,你才会感到愉快。

——莫洛亚《论友谊》

友谊何来?

夫妇与家庭,相继成为一切文明社会的基本元素,这个缘由,我们以前已经加以阐发了。我们说过,它们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是因为那些情操基于强固的本能之上,且能令人超越自私主义而学习爱。

现在我们要来研究一种全然不同的关系,其中智慧与情操驾乎本能之上而且统治了本能。这是维系两个朋友的关系。为何这新的关系亦是社会生活所少不了的呢?难道由本能发生的关系还不够么?难道夫妇与家庭,不能令人在最低限度的冲突之下找到他涉历人生时必不可少的伴侣么?

对于这一点,我们首先当解答的是:大多数人终生不知夫妇生活之能持久。为何他们逃避婚姻呢?多数是并未逃避,只没有遇到而已。我想,这是因为世界上女子较多于男子,故所有的女子在一夫一妻制度之下,不能各各选中一个丈夫。而且,只要一个人,不论男女,心灵和感觉稍稍细腻一些,便不能接受无论何种的婚姻。他对于伴侣的选择,自有他坚决的主见和癖好。有人会说:“但在人生无数的相遇中,竟不能使每个人至少物色到一个使他幸福的对手:这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这却不一定。有些人过着那么幽密的隐遁生活,以至什么也闯不进他们的生活圈。还有些则因偶然的命运置他们于一个性格思想全然不同的环境里之故,只觉得婚姻之弄人与可厌。

且也有并不寻找的人。早岁的受欺,肉体的恐惧,神秘的情意,终使他鄙弃婚姻。要有勇气才能发下这终生的盟誓,跳入婚姻时得如游泳家跳下海去一般。

这勇气却非人人具有。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颇期望结婚,但他们所选择的他或她过着另外一种生活。于是,因了骄傲,因了后悔,因了愿望,他们终生死守着使他们成为孤独的一种情操。以后他们也许会后悔,因为他们虔诚地保守着的回忆已只是纯粹形式上的执拗。“昔日的心绪早已消逝。”但已太晚了。青春已逝,已非情场角逐,互相适应的时代了。我们会阐述夫妇生活之调和怎样的有赖于婉转顺应的柔性。独身者自然而然会变得只配过孤独生活而不能和另一个人过共同生活的人,即是愿望,他亦不能美满地做一个丈夫或妻子了。

对于这一般人,人生必得提供另一种解决方式。他们彻底的孤独生活简直是不近人情的,除了发疯以外,没有人能够忍受;他们在何处才能觅得抗御此种苦难的屏障呢?在幼年的家庭中么?我们已陈述过家庭不能助人作完满的发展,它的优容反阻挠人的努力。一个只靠着家庭的老年独身者,其境况是不难想象的。巴尔扎克在《堂兄弟邦》一书中,即研究这种关系含有多少不安定的、平庸的,有时竟是丑恶的成分。邦终于只靠了朋友而得救。

即是为了那些组织家庭的人,为那个有很好的伴侣的丈夫或妻子,为那些与家庭非常和睦的儿童,为有着1003个爱人的邓·璜也还需要别的东西。我们已看到,家庭啊,爱情啊,都不容我们的思想与情操全部表现出来,凡是我们心中最关切的事情,在家庭和爱情中都不能说。在家庭里,因为我们和它的关系是肉体的,非精神的,人们爱我们也太轻易了;在爱情中,则除了那些懂得从爱情过渡到友谊的人之外,两个相爱的人只是互相扮演着喜剧,各人所扮的角色也太美满了,不容真理的倾吐。这样,儿童、父母、丈夫、妻子、爱人、情妇,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隐藏着多少不说出来的事情;尤其蕴藏着对于家庭,对于婚姻,对于父母,对于儿女的怨艾。

而凡是不说出来的东西,都能毒害太深藏的心灵,有如包藏在伤口下面的外物能毒害肉体的组织一般。我们需要谈话,需要倾诉,需要保存本来面目,并不像在家庭或爱情中徒在肉体方面的随心所欲,而尤其需要在智慧与精神方面能适心尽意。在向着一个心腹者倾诉的当儿,我们需要澄清秘密的情操与胸中的积愤;这知己将成为我们的顾问,即使他不愿表示意见,也能使这些秘密的怨恨变得较有社会性。因此我们在爱情之外应另有一种关系,在家庭之外应另有一个团体。这另一个团体便是和我们能自由选择一个人的友谊或是和一个现在的或往昔的大师的默契。我们今日所要研究的便是这自由选择的、补充的家庭。

友谊是怎样诞生的呢?关于母爱,我们用不到提出这问题。这种爱是和婴孩一同诞生的,根本是纯粹的本能。关于性爱,答案也似乎不难。一瞥,一触,引起了欲愿和钦佩。“爱始于爱。”最真实的最强烈的爱情是最突兀的。“乳母啊,这青年是谁?如果他已娶妻,我唯有把坟墓当做我的合欢床了。”爱情不靠道德的价值,不靠智慧,甚至也不靠所爱者的美貌。美丽的蒂太妮亚(Titania)曾俯伏在鲍东(Botton)的驴子式的头上。爱情是盲目的,这句平凡的老话毕竟是真理。我们总觉别人的爱情是不可解的。“她在他身上看到些什么呢?”所有的女人对所有的女人都要这样说。但在被不相干的人认为贫瘠的园地上,一种强烈的、压制不住的情操诞生了,因为有欲愿在培养它。

友谊的诞生却迟缓得多。初时,它很易被爱情窒息,有如一棵柔弱的植物容易被旁边的丛树压倒一样。拉·洛希夫谷曾言:“大多数的女人所以不大会被友谊感动,是因为一感到爱情,友谊便显得平淡了之故。”平淡?可不,在友谊的初期,却是明澈得可怕。对于他或她,一个驴子似的头始终是驴子似的头。怎么能依恋驴子似的头呢?在头脑完全明澈的两人中间,既毫无互相吸引的肉体的魅力,怎么能诞生友谊这密切的关系呢?

在有些情形中,这种关系是产生得极自然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所遇到的人赋有难得的优点,而且人家也承认他的优点。因此,友谊颇有如霹雳般突然发生的时候。一瞥、一笑、一顾、一盼,在我们精神上立刻显示出一颗和我们声气相投的灵魂。一件可爱的行为,证实了一颗美丽的心灵。于是,和爱情始于爱情一样,友谊亦始于友谊。在此突兀的友谊中,选中的朋友亦不一定是高人雅士,因为优劣的判断也是相对的。某个少女可以成为另一个少女的心腹,同出,同游,而于第三者却只觉得可厌。如果因为偶然之故,先天配就的和谐居然实现了,友谊便紧接着诞生。

但除了例外,这样的相遇不常能发生持久的关系。婚姻制度帮助爱情使其持久,同样,甫在萌芽中的友谊亦需要一种强制。人心是懒惰的。倘使没有丝毫强制去刺激那甫在萌芽的情操,往往容易毫无理由地为了一些小事而互相感到厌倦。“她翻来覆去唠叨不已……她老是讲那些事情……他是易于生气的……他老是迟到……他可厌,她太会怨叹了……”这便需要强制了,学校、行伍、军队、船上生活、战时将校食堂、小城市里公务员寄膳所。在这一切生活方式中都含有家庭式的强制,而这是有益的。人们必须过着共同生活。这种必须,使人慢慢地会互相了解,终于互相忍受。“人人能因被人认识而得益。”我敢向你们提出这一条定理。

然而偶然发生的友谊并不必然是真正的友谊。亚倍·鲍那有言:“人们因为找不到一个知己,即聊以几个朋友来自慰。”真正的友谊必须经过更严格的选择。蒙丹之于鲍哀茜不但友爱,而且尊重、敬仰。他认为他具有卓越优异的心魂,使他能以心相许。一切男人,一切女子,对于所敬重的人可并不都是如是依恋。有的对于人家的优点感到嫉妒,不想仿效高贵性格的美德,而只注意于吹毛求疵。另有一般,因为怕自己经不起太明澈的心魂的批判,故宁愿和较为宽容的人厮混。

“凡是尚未憎恶人类的人,凡相信人群中还散处着若干伟大的灵魂、若干领袖的人才、若干可爱的心灵,而孜孜不倦地去寻访,且在访着之先便已爱着这些人的人,才配享受友谊。”

对于鲍那氏这种重视心理作用的见解,我愿附加一点。为使人能温柔地爱恋一个人起见,在这被爱者所有的优点之外更加上若干可爱的弱点亦非无益。人们不能彻底爱一个不能有时报以微笑的人。在绝对的完美之中,颇有多少不近人情的成分,令人精神上心灵上感到沮丧。他能令人由钦佩而尊敬,可不能获得友谊,因为他令人丧气,令人胆怯。一个伟大的人物,因为具有某种怪癖而使他近于人情,使我们感到宽弛,这是我们永远感激的。

我们对于友谊之诞生的意见,概括起来是:一个偶然的机缘,一盼,一言,会显示出灵魂与性格的相投。一种可喜的强制,或一种坚决的意志更使这初生的同情逐渐长成以至确定。我们可以到达心心相印的地步的相契,胜于在精神上与外人相契的程度,可远过于骨肉至亲。这是友谊最初的雏形。

友谊的基本要素

此刻,我愿更确切地推究一下,在这伟大的情操——有时竟和最美的爱情相埒的友谊,和更凡俗而不完全的“狎习”之间,究有什么区别。

拉·洛希夫谷说:“所谓友谊,只是一种集团,只是利益的互相调节,礼仪的交换,总而言之,只是自尊心永远想占便宜的交易。”拉·洛希夫谷真是苛刻,或至少他爱自以为苛刻,但他在此所描写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正不是友谊。交易么?不,友谊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求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凡是用得到我们时来寻找我们,而在我们替他尽过了力后便不理我们的人,我们从来不当作朋友看待的。

固然,要发觉利害关系不常是容易的事,因为擅长此种交易的人,手段是很巧妙的。“对于B君夫妇你亲热些罢……”丈夫说。“为什么?”妻子答道,“他们非常可厌,你又用不到他们……”“你真不聪明,”丈夫说,“当他回任部长时我便需要他们了,这是早晚间事,而他对于在野时人家对他的好意,更为感动。”“不错,”妻子表示十分敬佩地说,“这显得更有交情。”的确“这显得更有交情”,但绝不是友谊。在一切社会中,两个能够互相效劳的人有这种交易亦是很自然的。大家互相尊敬,但互相顾忌的时候更多。大家周旋得很好。大家都记着账:“他的勋章,我将颁给他,但他的报纸会让我安静。”

友谊是没有这种计算的。益非两个朋友不能且不该在有机会时互相效劳,但他们对于这种行为,做得那么自然,事后大家都忘掉了,或即使不忘掉,也从不看作重要。你们当记得拉·风丹纳(LaFontaine)贫困时,一个朋友请他住到他家里去,他答道:“好,我去。”一个人是不应当怀疑朋友的。为人效劳之后,当避免觉得虚荣的快感。人的天性,常在看到别人的弱点时,感觉到自己的力强,在最真诚的怜悯之中,更混入一种不可言喻的温情。苛刻的拉·洛夫希谷又言:“在我们最好的友人的厄运之中,我们总找到若干并不可厌的成分。”莫利亚克在《外省》一书中说,我们很愿帮助不幸者,但不喜欢他们依旧保存着客厅里的座钟。

“只要你还是幸福的时光,你可有许多朋友;如果时代变了,你将孤独。”不,我们绝不会在灾患中孤独的。那时不但恶人要表示幸灾乐祸,而那些当初因为你很幸福而不敢亲近你的其他的不幸者,此时亦会走向你,因为你亦遭了不幸,他们觉得与你更迫近了。可怜的雪莱,在还未成名时,较之煊赫一世的拜伦朋友更多。必得要有高尚的心魂,方能做一个共安乐的朋友而心中毫不存着利害观念。

因此,无利害观念成为朋友的要素之一,能够帮助人的朋友,应当猜透对方的思虑,在他尚未开口之前就助他。“从趣味和尊敬方面去看待朋友是甜蜜的,但从利害方面去结交他们便显得难堪,这无疑是干求了。”那么,当他们需要我们尽力时,我们预先料到他们的需要而免得他们请求了罢。财富与权力,其唯一的、真实的可爱处,或许即在我们能运用它们来使人喜欢这一点上。

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真的么?”你会问,“然而,我颇有些朋友为我并不敬重而确很爱好的,敬与爱当然不同,且我对他们亦老实说我不敬重他们。”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尤其是不曾参透实际的思想。实在我们都有一般朋友,我们对他们常常说出难堪的真理,且没有这种真诚也算不得真正的友谊。但有些批评,在别人说来会使我们动怒而在朋友说来我们能够忍受,这原因岂非是我们知道在批评之外,他们在许多更重要的地方敬重我们么?所谓敬重,并非说他们觉得我们“有德”,也不是说他们认为我们聪明。这是更错杂的一种情操。把我们的优点和缺点都考量过了之后,他们才选择我们,且爱我们甚于他人。

唯有尊敬方能产生真诚,这是应当明白的要点。凡是爱我们、赞赏我们的人所加之于我们的,我们都能忍受,因为我们能接受他的责备而不丧失自信(万一丧失了这自信,我们便生活不下去)。著作家中间的美满的友谊,也就靠这种混合的情操维持。蒲伊莱(LouisBouilhert)对于弗罗贝作最严酷的批评,可不损伤他的尊严,因为他把弗罗贝当作大师,弗罗贝亦应知道这点。但我们得提防另一种“真诚的朋友”,他们的真诚只使我们丧气,他们的顾虑只使我们提防人家说我们的坏话,而对于好的方面似乎聋了一般全听不见。也得提防多疑的朋友,我们对他的敬爱,他不能一次明白了便永远明白,也不懂得人生是艰辛的,人是受着意气支配的,他老是观察我们,把我们的情操、烦躁、脾气的表现都当做有意义的征象。多疑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好朋友。友谊需要整个的信任:或全盘信任,或全盘不信任。如果要把信心不断地分析、校准、弥缝、恢复,那么,信心只能加增人生的爱的苦恼,而绝不能获得爱所产生的力量和帮助……但若信心误用了又怎样呢?也没有关系。我宁愿被一个虚伪的朋友欺弄,而不愿猜疑一个真正的朋友。

毫无保留的信任是否亦含有倾诉全部心腹的意思?我想不如此不能算真正的友谊。我们说过,交友目的之一,在于把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操在社会生活中回复原状。如果朋友所尊敬的不是我们实在的“我”,而是一个虚幻的“我”,那么这种尊敬于我们还有什么价值?只要两个人在谈话时找不到回忆的线索,谈话便继续不下去。只要你往深入探测,触到了心底的隐秘,它便会如泉水般飞涌出来。在枯索的谈话中忽然触及了这清新的内容,确是最大的愉快。只是,机密的倾吐不容易承当。要有极大的机警方能保守住别人的心腹之言。在谈话中,掘发大家所不知道的机密在人前炫耀,是很易发生的事。当自己的心底搜索不出什么时,人们会试把难得的秘闻来打动人。于是,人家的秘密被泄露了,即使他实在并不想泄露。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热门推荐
  • 神魔录

    神魔录

    所有的一切都是梦境,只要我冲破梦境,就是你梦魔尊者陨落的时刻!记住没有人能困住我萧逸尘!
  •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

    本书是明代最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精选集,形式上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长篇巨作,不用耗费长时间阅览;在内容方面也摆脱历史演义或者《西游记》之类的神话夸衍、牛鬼蛇神。总体来说,更着重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全书四十篇故事,大都在述说各种世态人情及悲欢离合的奇特境遇。藉由惊奇而不失真的实际人生事件,让读者在惊叹感慨之余,从中体会生活的经验教训,获取生存的智慧,领悟人生哲理,陶冶美善品格。简言之,《今古奇观(青少版)》的价值:一是具有伦常教化的意义,二是常中出奇的艺术境界。读来不但令人感到贴近生活,趣味洋溢,而且还具有劝俗导愚的功能。
  • 沙丁鱼罐头

    沙丁鱼罐头

    小说从一个少年的视角看村里的最后两个知青,主要的落脚点就是在“性”上,政治反而退而其次,这对于今天80后90后乃至更多后的孩子看来那是不可思议的,这怎么可能成为一代人思考的纠结点呢,事实上真正经历过的那代人是有真切的感受的,尤其是在闭塞的农村,“性”是考量复杂社会关系中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一个维度。
  • 那时的我们

    那时的我们

    张慕凌生于80年代上海,家境贫寒,心比天高。嫉妒漂亮孤傲的舒凝,喜欢含蓄儒雅的韩哲,年少的她以为一切都能自己掌控。象牙塔中,遇到风流倜傥的老师邱宗民,他爱她吗?还是有何秘密?在光明与黑暗的起落间,终发现,人生轨迹不全由自己,是非本不泾渭分明,要得到这些,必会付出那些。答案,源于内心;而真相,但留人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世女御医

    倾世女御医

    她生来一副天眼可辩鬼魅。她生来一双巧手,可杀人于无形。曾经艳名在外的顾三小姐一夜暴毙。一杯鸠酒,万鬼噬心,每月子时必然毒发,皆是二姐顾语兰施与她身。此乃蚀骨之痛。当年她全府因冤被杀,除了她无一生还。皆出自那大兴新帝之口,颜相之手。此乃灭族之恨。侥幸不死,重获新生,旁人从她身上拿走什么,她便立誓在旁人身上十倍奉还什么。发誓此心只为自己而生,毁掉那人江山,掏空那人权势,她眼睛眨都不眨。他许她权贵,却要她真心。真心?她的字典里,从来不曾有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浮生月

    浮生月

    顾小清生为苏杭顾府的凡人大小姐,十三岁生辰时因一场大火而没了家,幸而得救于高人,被授以武功。小清行于江湖,无意中卷入寒玉杯的传说中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从此在世上的恩怨情仇中再无退路……
  • 下一站·法国南部

    下一站·法国南部

    在如今,“法式”这个词仿佛就是浪漫、考究甚至于艺术的代名词,法式建筑、法式大餐、法式热吻等等都令人神往,而在法国南部,那一片围绕着地中海的广袤天地,终年气候温和明媚,还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地中海文化。“下一站”系列书系《下一站?法国南部》选择了最世文化最豪华阵容的五巨头——郭敬明、落落、笛安、安东尼、恒殊,带你走进那两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他们担纲旅行中的贴身导游记录,分享被誉为“法国人私藏的度假天堂”的迷人魅力!
  • 莫问天道

    莫问天道

    不明不白来到异世,司马鸣以一个凡人的身体,依靠一本九页账本,冲破凡人无法修仙的壁垒,走上修仙之路!
  • 兼职驱鬼师

    兼职驱鬼师

    现代都市,光怪陆离,古老职业的捉鬼术士隐匿其中。燕向沙是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兼职驱鬼师,靠着从老爹手中讹来的法宝吊儿郎当混迹都市。一次诡异的梦境,带出一段前世今生的恩怨。被困封印中两千年的女鬼殊镜为何找上他?所谓的封印又在何处?两千年前燕家少主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 写字楼生存法则

    写字楼生存法则

    在人造丛林的写字楼中,分布着形态万千的贸易公司、企业集团和各种组织机构……这里是各种人才荟萃之地,也是名、权、利互相交织并激烈竞争的地方。这里,人际关系最复杂,也最有挥洒的空间。在此处,人这种超级动“物”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殚精竭虑地去“竞”争。在这里与树木丛林一样,奉行的是竞争主义,存在的是森严的等级,表演的是弱者被强者控制的人生戏剧。但与树木丛林中的野生动物群毕竟有所不同,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是最擅长于学习、模仿、变化的智慧动物。人会适应、利用、改善周围的人与物,因而各种位置、角色关系会随之发生转移。于是也就有了了解、学习、适应、利用写字楼丛林各式各样的人物和法则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