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7800000014

第14章 理性、文化与宗教(1)

中国民族老早已经接受了现代世界"人"的观念。中国民族是第一个生在地上的民族;古代中国人的思想眼光,从未超过现实的地上生活,而梦想什么未来的天国。

--梁漱溟

中国文化问题

《民族文化》月刊要出一本中国文化问题专号,编者向我索稿,刚好我在广西大学讲演《中国文化要义》,似乎无法推辞。但我只有腹稿,顺口去讲是可以的,却尚不敢轻于着笔;仓促之间,尤苦无以报命。现在姑且用《中国文化问题》这样一个题目,将心中一些话,请朋友替我记出来,勉强塞责。内容草率处,请编者和读者原谅。

一、谁认识中国文化?

谁认识中国文化?过去的中国人,大约不易于认识。因为他处在局中,又缺乏其他不同文化的对照。在当初那时,围绕着中国的一些邻邦外族,原没有我们的文化高明,我们当然就有一种自大的心理。因而中国人几千年来在被近代西洋文化严重打击之前,一直是为这自大心理所蔽的。到了近百年世界大交通以后,与近代西洋文化见面,有了比较对照,似乎可以引生自觉;但又被它严重打击,茫然无措,陷于过分自馁。直到今日,全国有知识的人,若问他中国文化的短处何在,都能说出许许多多;若问他中国文化的长处何在,则不免口嗫嚅而心踌躇了。他至多说中国文化过去的光荣,过去的价值,然而这有什么意义呢?凡为此自馁心理所蔽的人,一样地无法认识中国文化。想要认识中国文化,必须对于人类过去的历史,未来的前途,能有全盘观测,而寻出中国文化在那里面的位置,庶乎于其长短得失才有个分数。然而此岂易言呢!

以我个人的阅历,似乎外国人(尤其西洋深醇的学者)倒比中国人能认得出中国文化的特异处,能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此其例甚多,且不枚举。至于中国人里面,既不自大,又不自馁,心里较得其平者,非无其人,但多未必能说明其自己所见。虽不能自明其所见,而同他讨论这个问题,是很好的--一定很通达的。这种人的年纪,总要在四十岁以上或其左右。因为他一面得见今日的世界;一面亦赶上看见一点老文化,赶上参加新旧剧烈变化的正好时候。并且在人生欣戚甘苦上多有一些嗜受咀嚼与反省。--这是认识文化所必需,而为年纪在三十以内的人所不容易有的。

年纪在三十岁以内的人,虽不及有许多老当见识,然而如果他寿命长的话,还有好运气在后边。因为历史的演变,今日正好进于一新阶段。这新阶段即自中国抗战开始,而世界第二次大战亦于此发作。由抗战促进了中国人的自觉,并展开了新中国的前途。而世界二次大战则加紧了人类历史的转变与文化改造,可以从侧面助成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中国人今后一天一天将逐渐认出其固有文化的面目,不再"如堕五里雾中",是没有疑问的;今后世界上人都将晓然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在人类文化中的意义,是没有疑问的。

二、怎样认识中国文化?

我们要认识中国文化,从何入手呢?我们不要搬出古书来讲,亦不要从远远历史说起,正不妨从眼前事实来看。眼前的事实,是抗战四年,而中国依然存在。谁都知道敌人是世界强国,其侵略中国,曾有数十年的准备;而我们呢,则有数十年的内乱,教育落后,经济落后,国防军备,几无可言,只在抗战前国家方才表现统一。以此而论,它征服中国,应当是很容易的。想不到四年之久,依然不能解决,这在我们一面,究竟靠着什么?说一句老实话……这全靠我们的家业大,就是国家大。只为中国国家大,尽你敌人战必胜,攻必取,却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来,土地依然甚广,人口依然甚多,资源依然甚富。在敌人已感战线扯得太长,时间拖得过久,力竭精疲,而在我还是可以支撑。试以欧战相比较,大家数数看,欧战不久已亡了多少个国家。有的两三天便亡了,有的几个月便亡了。所有那些亡的国家,其经济政治都比我们进步,却为国小,没有后继,没有退路,便完了。……中国实在太大。平时我们的国大,自己亦不觉得,今天不能不引起注意,因为从这个条件救了我们的命。

国家大,在今天固然救了我们的命,但过去亦曾害得我们甚苦。我们过去国家好多年不能统一,未尝不是吃亏国家太大。假若中国只像广西一省大,那不早就统一了吗?试想人多地大,就不易得到一个领袖;一个人在小局面里作领袖,未必即能为大局面的领袖。即令他是能行的,亦要待慢慢养成资望才行。一时没有领袖,便一时不能统一。还有人多地大,则感觉迟钝,知觉不灵。比如从前我在北平,广西内部打得不成样子,我同旁人说,旁人竟茫然不知。又如"九一八"我们失去东北四省,这是比敌国约近两倍大的大地方;除了东北人痛苦着急以外,好许多人对此很漠然或忽忘,仿佛不算是一回事。试问如此麻木不灵,国事如何能好?还有人少则责任分明,不容推诿,人太多其责任心便轻了。一大家人每每不如一小家庭人振作,就是这个缘故。像中国有几万万人则每人所负责任为几万万分之一,各人皆以为还有其他好多人负责,不必靠我。这样国事如何能好?还有一个人纵然热心大局,无奈局面太大,努力一番,不易生何影响,以致减少兴趣,或没有勇气,其结果亦是使国事不易弄好。

"国大"这一桩事实,它给我们很大好处,也给我们很多坏处;能为祸,亦能为福。关系既深且大,所以很值得考虑和追问。中国为什么能这般大?我想这是中国文化结果之一面;要认识中国文化,便可从这里入手研究。在柳贻徵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化史》上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幅员之广,世无其匹,试问前人所以开拓这样大的局面,所以维持这个大局面者,果由何道?第二,中国开化甚早,绵延至今,历史最为悠久;即史籍之富,亦世界未有。试问这又由何道?第三,中国种族复杂,至可惊异,即以汉族言之,所吸收同化者,无虑百数,至今泯然皆相忘。试问其容纳沟通又由何道?我想柳先生指出的三大问题,我们若能求得明白满意的解答,则中国文化的内容要义,不难得到了。

在柳先生指出的问题之外,我还可以指出其更奇怪的一点。就是从上面三个问题看,不能不说中国文化具有非常伟大的力量。但这伟大的力量是什么呢?那是很奇怪的,当我们仔细按下去,又好像没有力量。普通我们晓得有三种力量:一,知识--英国人有句话:"知识即是强力。"但中国人并不以知识见长,因为中国缺乏科学。真确有效用的科学,尚在西洋人。二,经济--这个力量最大,人人皆知。可是中国人并不善于发财,同时并很轻视它,所以老守在农业上;讲到工商业,非其所长。三,军事政治--这个力量之有效,比上两个更易表现;而中国于此亦并不强。尤其代表中国文化的汉族,不以军事见长的。政治能力固不低,却亦偏于消极放任无为,缺乏组织力。因此一面看去中国人的的确确是没有力量,但一面又明明白白有很大的力量。这不是很奇怪吗?你若能对此有圆满的解答时,你一定认识中国文化了。

三、两大问题有待宣白

当真要认识中国文化,必有待于两大问题之宣白。一,中国社会史上文化盘旋不进的问题。二,人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

前一个问题亦就是有些人争论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呢或不是?中国何故总不进于资本社会?前几年所谓中国社会史论战,对此问题费力气不少,并无所宣白。但此问题将来若不能大白于世,则中国文化终是一个谜。我对于此问题虽有一点主见和判断,如:

一、不认中国社会在封建社会资本社会范畴之内,而认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是各走一路,其彼此之差,可作流派观,不可作阶梯观。

二、不认中国是开化早而进步慢,而认中国在末后一两千年已入于盘旋不进状态。中国文化,"与其说迟慢落后,不如说为误入歧途。凡以中国为未进于科学者,昧矣!谬矣!中国已不能进于科学。凡以中国为未进于德谟克拉西者,昧矣!谬矣!中国已不能进于德谟克拉西。同样之理,其以中国未进于资本主义者,昧矣!谬矣!中国已不能进于资本主义",--此为十年前写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中的几句话,亦为二十年前写《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所既有的见解,至今未变。

三、曾指出:此其所以盘旋不进者,盖有一种交相牵掣的形势在内。--具见《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收入全集卷五--编者)。

四、判定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具见《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等书。五、以"伦理本位,职业分立"来说明中国社会构造之特殊--具见《乡村建设理论》一书(见全集卷二--编者)。但这些实在不够的很。亡友卢瀚拟著《家族论》一书以阐明中国社会史,颇有价值,惜书未成而身故。我将来能不能替他完成这书,今不敢言。尚盼多有人尽力于此问题的研究,以期此问题有宣白之一日。

后一个问题在学术上是一个更艰深的问题,在认识中国文化上亦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何以说这个问题艰深呢?因现在学术界上似乎对任何一事一物的研究,都比对"人"的研究有头绪有成绩。换句话说,人类今日的知识的确是丰富了。独于自知则不足。以"人"为对象而致其研究的就是心理学;心理学在今日学术中似最幼稚。旁的学术差不多都上了轨道,继续前人的研究,天天在进步中。心理学则前人的研究、每被后人扬弃,不见继续进步之象。而且同时各立门户,派别甚多。甚至此项学问到底应当研究什么(是意识、是行为、或其他)?此项学问到底如何研究法(即方法问题)?尚在莫衷一是。因此除了从生物的研究和从生理的研究得到一些关于"人"的知识外,人类对他自己所知甚少。可见这是一个很深的问题。

何以说这在认识中国文化上是一更根本的问题呢?因为照我所见,中国文化的特征在人类理性开发的早(说见后);而理性则是人类的特征(人类之所以为人类者)。中国古人对于人类文化最大贡献即在认识了人类之所以为人,得以有这种根于人类理性而发育成的文化(惜其发育有所限而不完全)。不过中国古人虽对于人类有甚深的了解,但他缺乏科学哲学的凭藉,却莫能说明。必待今天的学术界(或今后的学术界)使此问题大白于世,然后大家方能从根底上认识中国文化。我从前对于人类心理认识不足,只见得意识是人类生命的工具,不是人类行为的源泉,实为无足重要的一面;重要的在其相反的一面,即无意识不自觉的一面。同时看见克鲁泡特金说互助是动物以至人类的本能;英国罗素提出了冲动,美国麦独孤提出了本能,奥国弗洛德提出了潜意识,诸于此类,好多人正在发挥的意思,与我所见适相投合。于是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杂取诸家之说以为依据,来说明儒家的伦理思想。而不晓得他们多半是与儒家不相容的;他们彼此间也有许多冲突的。总而言之,我对于人类心理认识不足,而儒家却有其心理学,所有孔孟说的许多话,都是或隐或显地指着那个而说,或远或近地根据着那个而说,我当时皆未能发现。民国十一年以后,渐渐悔悟,直到十五年新见解始略略成熟,准备写一本《人心与人生》问世。然迁延至今,仅有腹稿和笔记纲领,未曾属文。我窃自信此书若成,对于这一大问题,是可以有所宣白的。在我这一生,一定要完成这工作。同时仍盼望多有人对此作研究工夫,使这艰深且根本的问题,得以更加宣白。

四、中国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的特征是什么?照我所见,其特征是在人类理性开发的早。何谓理性?通常我们用理性这一词和用理智这一词是无甚分别的;但我在这里则有意将它分开;理智在人类心理上属于知的一面;而理性则属于情的一面。近代西洋人发达了理智,而中国人早早发达了理性。

从前的中国人常爱说"读书明理"一句话。当然在西洋亦有许多书,里面所讲亦有许多理,但是彼此所谓理,却是两回事。中国人读书明理之"理"是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公平信实等类。而西洋书里面所讲多是数理论理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理,我们浑称之曰物理。情理存于主观,而物理则属于客观。人类所以能明白许多情理,由于理性;人类所以能明白许多物理,由于理智。

我常说:"人类之所以可贵,就在他具一副太容易错误的才能",因为动物几乎不会错误了,且亦不负错误责任。人类之错误,亦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方面的错误,一种是行为方面的错误。人类为了第一种错误而发生的纷争及惨祸,远不如为了第二种错误之严重。譬如今天世界大战,追源祸始,其远原盖在西洋人理智方面好奇心发达,使物理上成就极多,而理性方面向上心少所开发(这是先为宗教所蔽,后为功利主义所误),以致情理上涵养不足;尽你第一种错误少,无奈第二种错误多,就不能不陷于人类自己毁灭之中了。对照言之,中国人的好奇心不如西洋,而向上心多所开发,对于第二种错误,时时互以责于人,有时亦内以讼诸己;对于情理的涵养较切,"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殊不见其所失"(引用旧文)。其所偏胜与不足既别为一面,其所食之果,当然亦在另一面。吾人都已知道,不必细说。

如此读者可以明白,中国儒家可称为理性主义,但与欧洲大陆派的理性主义非一事。我今用理性一词,既专有所指,与通常理性理智混用者不同,故不得不分别对照以说明之如上。

所谓中国人理性开发的早,又何谓呢?盖人类固是理性的动物,而理性之在人类,却要渐次开发的。就个体生命说,理性的开发要随年龄和身体发育生理与心理成熟而来;就社会生命说,便是要慢慢随着经济的进步及其他文化条件而开展的。所谓理性在中国社会开发的早,即因其时候尚不到,条件尚不够,而理性竟得很大的开发。说他开发早,倒不是称扬颂美的话,而是确指其不合时宜。

以上将何谓理性,何谓理性开发的早,都解释了。至于何以说人类理性开发的早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则现在不能讲,必待将来写成专书。现在我只将此结论说给大家,并请大家注意。你要认识中国文化,必须求得中国文化特征之所在。所谓特征,是说其他文化所缺乏或不显著的,而在中国文化里却处处见出来,即从这一点上得以说明中国文化的一切。凡不能把握这一点的人,则中国文化一词,在他口里只是一句空话而已,或者其中包罗许许多多事物而没有一贯的意义。

五、中国本位文化问题

前几年上海有十教授提出中国本位文化的主张。其宣言原文今不在手边,其大意是说:中国人要建造中国本位的文化,不能一切随着旁人走而失掉自己。此其用心,不能算错,而实不必要的。我怕大家误听了他们的话,并且误以为我是同情他们的,所以要在此略为辩明几句。

同类推荐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马斯洛的智慧

    马斯洛的智慧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 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不定期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热门推荐
  • 御极师

    御极师

    想扮猪吃虎却被人看穿实力?想逃脱追杀却被高手察觉?想干掉仇人却差一丝功力打不过?……不要急,这些我都可以替你解决!——————御极师江小宝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古剑奇谭之魔龙食天

    古剑奇谭之魔龙食天

    杨易屌丝一枚,穿越《古剑奇谭》真实世界变成了屠苏,却意外得到齐天大圣般的本领,古代美女多怎么办?欧阳少恭,为了报复天庭,寻找天,地,玄,黄四块龙鳞,复活上古魔龙,天地浩劫一触即发,在魔龙面前再强大的神仙,也不过一只蝼蚁,笑看屌丝如何拯救天下苍生…
  • 传奇霸主

    传奇霸主

    回忆曾经的热血传奇,回忆那与兄弟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纪念那时PK的狂热、打到装备的兴奋和因为传奇而联系到一起的友情。
  •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本书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叙述了大量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从中总结出应对人生困难的办法,包括调整心态、如何发现身边的机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等等,故事通俗,内涵丰富,对人多有启发。尤其在当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如何渡过经济的寒冬”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 傲娇甜妻哪里逃

    傲娇甜妻哪里逃

    五年前,她因恨逃避,因爱犯错;五年后,知晓真相,她重拾心底挚爱,爱情却没在原地等她。他冷漠,增添的风流多情独独吝啬于她。她洒脱,决然闯入他的生活,为爱一博。有大叔爱的萝莉像个宝,幸福享不了;没大叔爱的萝莉是棵草,幸福哪里找?!
  • 海洋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海洋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技术更新,知识爆炸,信息扩张……一系列代表着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感到在巨大的社会进步面前人类自身的局限。作为人类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青少年朋友,在对现有书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充满着对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无限渴望。人类的智慧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正放射出耀眼光芒,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引导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朋友了解人类最新文明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将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工作。
  • 邪帝抢亲:皇后等等朕

    邪帝抢亲:皇后等等朕

    一时穿越,变成美女;嫁入皇宫,化妆丑女;皇上不弃
  • 军事家成长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些军事家的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雪花掠过的夏天》

    《雪花掠过的夏天》

    一年的成长,却只有三个月来体会了么。呵呵,就是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