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6200000018

第18章 禅与生活艺术(1)

前言

【编者按】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甚至已经习惯性地成为了人的一种本能,因为它在我们的生命当中重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它又像一个高傲的公主,不轻易屈尊在你的生活里为你服务,因为如果你不具备它所要求的条件,那你的一生就将在追逐梦境中度过。

生活是一种艺术,掌握这门艺术是你人生能否幸福的关键,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还有人与自心的关系,才有可能成就幸福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性生活,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样卓越的能力,它已经不是世间的小聪明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的是禅的智慧,因为禅的智慧超越一切。

禅的智慧告诉我们,虽然追求幸福是人类文明的出发点,但是要培养感召幸福的心态,要能够随处作主——在生活中觉醒,要转境先转心——随遇而安,要由以人类为中心、榨取大自然的文明转型为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要能够天人合一,要以智慧成就幸福的高度,要转外部动机为内部动机,要以慈悲成就幸福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越来越靠近我们日夜向往中的幸福生活。

面临生活的种种苦难时,古人的洒脱远远超越于今人,那是古人的智慧,现代的人类文明不但没有秉承这种智慧,反而使其以惊人的速度日渐萎缩,在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我们表现出的是空前的自以为是的傲慢和无知,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没有了智慧和慈悲,我们缺乏的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襟怀,而幸福的密码就在那一枝芬芳四溢的玫瑰中显露。

懂得禅的生活艺术的人是心灵自由的、是觉醒在当下的、是不为境界所左右的,是敬畏自然、尊重他人、心无挂碍、慈悲一切的,每个人不可能都拥有禅者的潇洒凌厉,但是我们可以以禅者的智慧为我们生命的标的,以这本大愿法师2011年6月12日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华侨学府—暨南大学管理学院101多功能厅内讲解的禅与生活艺术为我们追求永恒幸福的工具,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留下美好,遗忘悲伤,创造不朽的神奇。

尊敬的诸位善知识:

很高兴今天我们能够在暨南大学再一次相聚,我们在暨大举办过多次的禅文化活动,也讲过《禅与现代生活》、《与心对话禅悟人生》,还有《禅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等等。今天众缘和合,很感恩众多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因此,我们今天能够有缘相聚,又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共同来探讨禅的智慧。

我们现在的承办单位之一曾提出过一个题目,而且我觉得这个题目也非常好,就是“禅与生活艺术——我们离幸福有多远?”。此次想从四个部分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追求幸福是人类文明的出发点

试图解除人生的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寻求更幸福的生活。

但是,什么是幸福呢?怎样才能够获得幸福呢?每个人的回答相信都会各不相同。有些人以事业有成、家财万贯为幸福;有些人以学识渊博为幸福;有些人就会以两情相悦、琴瑟和鸣为幸福;有些人就以身居要职为幸福;有些人就会以健康长寿为幸福……

其实从禅来看,世间所谓的幸福,因为追求的人的内心充满无明,往往都会变成烦恼的发源地、烦恼的根源。有些人以事业有成为幸福,不知道其实这个正是争斗的开始;有些人以生儿育女为幸福,不知道其实这个正是牵挂的开始。并且执著越深,伤害越大。对于感情特别执著的人,失恋就是伤害他的钢刀;对事业特别执著的人,事业的失败就是摧毁他的灭顶之灾。

为什么我们往往追求的是幸福快乐,而得到的反而是烦恼、痛苦呢?为什么幸福变得像天边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呢?

近年以来,西方的“积极心理学”被翻译到中国来,并且受到广泛的关注。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泰勒博士所著的《幸福的方法》、《幸福超越完美》,还有美国有一位塞利格曼博士也著有一本《真实的幸福》等等,都是提醒我们要克服完美主义,运用最优主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那么,两千多年以来,曾经滋润过无数优秀心灵的禅的智慧,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1、要培养感召幸福的心态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在于我们有能够创造快乐的心,快乐是一种内心的感觉,真正使我们快乐的、使我们感到幸福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环境。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创造快乐的心,再好的环境也无法使我们快乐。同样的,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呢?也是在于我们有制造烦恼的心。同样的清风明月,我们在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怡然陶醉;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使我们感到寂寞萧瑟。

可见,培养感召幸福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根本方法,而培养感召幸福的心态应该从认识自己开始。禅宗的祖师就开示我们:“直下承担。”直下承担就是认识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元素组成的,所以身体不是我们自己。而思维也不是自己的,它只是过去心累积的种种知识和观念的运作。那么,除了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思维之外,“我”是什么呢?

2600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佛道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可见在我们内心除了妄想执著之外,还有清净的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正是我们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要明心见性,其实也就是见这个存在的本源、见我们的自性。

比如禅宗里面有一个公案,就是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道一禅师的公案。

马祖见到大珠慧海以后就问他:“你从哪里来?”

慧海回答说:“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呢?”

慧海回答说:“我来求佛法。”

马祖就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我这里什么都没有,你来求什么佛法呢?

“自家宝藏抛弃不顾,到处乱跑做什么呢?”

慧海根器也很利,他跟着就追问:“那么请问哪个是我的宝藏呢?”

马祖就说:“现在能够问我的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求呢?”

慧海在马祖道一禅师开示之下,当下就认识了自己。在《灯录》上面就说:“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谢,师事六载。”慧海禅师悟到了佛性,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妄识,但是也没有离开见闻觉知,其实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之性。不是见闻觉知,而是见闻觉知之性,如果你执著于见闻觉知就是错认识神。

正如慧海禅师后来开示所说:“离心求佛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开悟以后又在马祖道一禅师身边执弟子之劳,历炼了六年时间。一方面是侍奉师长,另一方面是悟后起修,长养圣胎,得到师父进一步的点拨和教诲。

云门禅师也曾经有一个偈子说: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

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见闻觉知是我们本体的妙用,我们在眼能见、在耳能听、在脚能行,本体都是指我们的真心,所以说“体用何妨分不分”。我们能够认识自己,要从能见能闻的作用之中去直下承担,但是不能执著于见闻之相。

能够认识自己,才能够有真正的自信,能够真正地与自己存在的本源连接,我们才会有真正的自信。一个在生死苦海之中不得自在的凡夫,一旦能够见自本性,就能够成为笑傲生死、活力无穷的强者。

西方的哲人也认识到这一点,比如爱默生就在他的《论自信》这篇著作里面说:“羡慕是一种无知,模仿是一种自杀,无论好坏,人必须做自己。”另外一位教育家也说:“当一个人希望成为与他本身不同的另外一个人时,没有人会比他更痛苦。”所以科学成就一切,佛法肯定一切。我们首先要有自信心,而这种自信不同于世间所说的自信,它是指我们能够跟我们存在的本源连接以后的这种真正的自信,真正顶天立地的自信。

2、随处作主——在生活中觉醒

我们知道,追求幸福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出发点,而好好过日子是人类文明的立足点,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永恒的幸福是文明的归宿。

脱离了生活,一切文明都不过是塑料花,虽然鲜艳,但是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香气,如果不能够帮助普罗大众改善生活方式、提升生命品质,那么,再精深、再玄妙的理论也都不过是文化的化石,没有生命力啊!不过是在极小范围之内供专门的学者去做研究,不过是文化的化石而已啊!

可见,除了好好地过日子之外,并没有另外的修行之道。我们都会知道,禅宗里面提倡说:搬柴、挑水、穿衣、吃饭都是禅。事实上就是说:好好过日子就是禅,除了这个之外,并没有另外的修行之道。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好好过日子,但是怎样才能够真正好好过日子呢?这个是一个看起来容易,而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六祖惠能大师就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不离世间觉”就是在生活之中觉醒,在一切境界里面,在一切观念里面,在一切情绪里面都能够作主。

“随处作主”是临济宗临济义玄禅师禅法的精髓。在一切境界里面自己能够作主,在一切情绪的波动里面,在一切繁杂、变动的森罗万象里面,在一切的观念里面我们都能够作主。不论成败得失都不会影响他的主体性,任何时候都不会被自己头脑所制造出来的假相的世界所控制,而能够开发出这种穿透烦恼痛苦的智慧力,这就是临济义玄禅师禅法的精髓——随处作主。

真正能够随处作主,我们在生活之中遇到任何的困难,我们人生遇到任何的挫折和障碍,我们都不会看做是干扰,而会看做是照亮内心的盲点、增长智慧的邀请书,使我们能够更完整更真实地体验生活。凡夫的大脑思维总会把自己的对立面看做是矛盾,而有禅的智慧他不会看做是矛盾,而看做是一个互补,让我们更真实更完整地体验生活。

我们也来看一则禅宗的公案,仰山慧寂禅师拜见沩山灵佑禅师的公案。

佑问曰:“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仰山慧寂禅师那时候才刚刚剃度,还只是一个沙弥,没有受比丘戒,没有受三坛大戒,他就去拜见沩山灵佑祖师,沩山灵佑一见他就问:“你是有主沙弥呢?还是无主沙弥呢?”

仰山就回答说:“有主沙弥。”

进一步沩山灵佑又问:“主在什么处?”就是你是有主吗?那么主在什么地方呢?主在什么处呢?

仰山回答说:“师从西过东立。”仰山慧寂就从西边右绕到东边站立在沩山灵祐禅师的身边。

“佑知是异人,便垂开示。”也就是说沩山灵佑禅师知道仰山慧寂这个沙弥根器与众不同,就为他开示说法,而且事实上之后师徒两个就开创了禅宗里面重要的宗派——沩仰宗。

其实沩山灵佑一开始就问说:“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呢?”这是一个语带双关的问题,表面上是问:“你有没有剃度师啊?”有剃度师就是有主沙弥了。实际上他是问:“你有没有悟到那个不生不灭、不可言说的本体呢?你能不能够你的生命由自己作主、作自己的主人翁呢?”禅宗最注重的就是这个,就是要有主体性,不被一切环境所转,不被一切所控制,悟到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

沩山灵佑虽然还只是一个沙弥,但是他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也是语带双关来回答:“我是有主沙弥。”一方面是说:“沩山灵佑禅师您就是我的师父,就是我的主。”另一方面也是表示自己能够随处作主。

这是第一个回合,仰山慧寂回答得很圆满。但是沩山灵佑还不放心,因为禅宗里面的机锋,你到底悟得有没有透彻,还要进一步来勘察、来考验,所以他又进一步来考问:“主在什么处?”你是有主沙弥,主在什么地方呢?

这又是一个难关。一方面仰山慧寂不能够用手指着沩山说:“您就是我的主。”不能这样回答,如果这么回答,那就只是懂得表面的意思;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够否定沩山灵佑是自己的老师,是自己的主。其实这是一个难题,如果在凡夫的思辨之中。

仰山慧寂因为是真正有悟处,所以他马上非常圆融巧妙地回答了沩山灵佑的问题。他用行动来回答,他从西面右绕沩山灵佑的法座,右绕一圈站到东边去了。一方面是肯定沩山灵佑禅师是他的老师,是他的主;另一方面也是用自己的行为来表示自己已经能够随处作主,已经对禅有一个入处。

这是讲追求幸福是人类文明的出发点。

觉照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成就幸福的物质生活

1、转境先转心——随遇而安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说:“智者修心不修境,愚人修境不修心。”我们遇到任何环境的时候,如果不顺利,有障碍,都要境不转心转。正如德国的文豪歌德所说:“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朝你哭。”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因为看法不一样,所以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我们看苏轼这首词《定风波》,这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冈的时候,有一天路遇风雨所写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词的上阙其实是指自己在风雨之中能够从容淡定。

下阙更加描绘了他超然物外,连风雨之念都没有了,能够从容面对人世间沉浮荣辱的潇洒旷达的人生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他写《定风波》这种词牌的词写了很多。苏轼后来流放岭南又流放到海南,之后又被召回京,然后在翰林院供职。他的一位好友王定国也是从岭南被召回京,两人相见以后,故友重逢都很喜悦,王定国就让他的侍妾,一个叫做柔奴的女子来劝酒。

苏轼就问柔奴说:“你的家人都在京师,你孤身一人随主人在岭南住了那么久,这些年是够辛苦的吧?”

柔奴就很安静地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了以后觉得非常震撼,一个弱女子却能够有这样潇洒超然的心境,马上提笔就写了一首《定风波》,来表示赞许。

在词的下阙中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可见,随遇而安就是在任何遭遇里面都能够安祥自在,事实上外在的环境是我们心境的显现,我们的内心是安祥的,外境也不能够伤害我们,不能够干扰我们,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内心是贪瞋痴,贪婪、愤怒种种情绪,外境也就会伤害我们。

佛经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小寓言。

同类推荐
  •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

    社会上最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服他人、能领导团队走向成功的人。约翰·洛克菲勒说过:“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够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到,每个人都会为这种本领付出许多的钱。”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些能够善用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平添数不尽的助益,并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和内涵,抓住机遇,赢得成功。
  • 沟通技能的训练

    沟通技能的训练

    本书对现代社会中各种组织、小团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了准确的定位和分析,使我们真正感受到沟通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意义,并且向我们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沟通中所碰到的困难和障碍的方案。
  •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本书阐述了一种李开复认为可以导向成功的思维方式,还收录了一些李开复在给学生的回信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
  •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最伟大的励志书

    人生离不开故事,生活更少不了故事。不同的经历为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总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借鉴,故事中的智慧让我们瞬间开悟,故事中的道理让我们明白人生。本书是一部用故事鼓舞人心、奋发向上的著作。希望您轻松的阅读当中,为自己点燃了一盏心灵的明灯。
  •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谎言有时是有益无害的。但是,说谎要讲原则,仃尺度,切不可事事说谎,处处说谎,那样自会付出代价。 说实话要讲技巧,不懂变通,直来直去,赤裸裸的大实话最容易伤害他人。会说话的人不会直话直说,他们善于以迂代直,或委婉,或间接,或含蓄,曲径通幽地把实话说出口。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一定要把握好说实话的分寸。
热门推荐
  • 夏夜雪:石上花

    夏夜雪:石上花

    上一次,为了救她,轻轻一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次,他要活着,活着保护她。可夏夜发现自己错啦,想后悔啊,晚了。因为要保护龙忆雪这首富白庄的千金小魔女,就是算有超能力都不够用啊!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上辈子,因为爷奶将苏敏爸妈上缴的钱偷偷贴补给了养了儿子的二叔家里,苏敏一家子只能蜗居在村子里的老房子里,父亲更是因为没钱治病而早早的离开人世。意外而亡的苏敏重生在了自己十三岁的时候。这辈子,父亲还没有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母亲也是健健康康的,这个家还完整。这辈子,苏敏决定,一定要改变家人的命运,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 阴阳鬼探

    阴阳鬼探

    世上独一无二的店铺——鬼事专门店,世上独一无二的职业——鬼事传人。所谓鬼事,只是针对鬼而言,无论鬼生病受伤、遭鬼欺负以及在人世间受到的一切冤屈,全部包办。生人勿进!
  • 神魔药师

    神魔药师

    世界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句话对何宇面对的一切而言最恰当不过。好吧,各种故事里才有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还都来找我麻烦?如果你们真有心理准备的话就来吧。
  • 娘子天上来

    娘子天上来

    21世纪人称"黑桃A"杀手宋笑笑,一次任务意外撞见自己男票背叛自己,一怒之下杀了那对狗男女,却意外穿越。一声"娘子",一个拥抱眼,一双饱含思念带着雾气的桃花眼,让以为不在有感情的宋笑笑就此沦陷。当他消失觉得呼吸困难时,她知道她爱上了这双眼爱上了这双眼的主人。“傅君墨你个浑淡,为什么要在我爱上你的时候消失,最好别让我找到你。”眼泪伴着笑声落下。再次相见她亦有一对可爱儿女。看看我们的笑笑怎么种田,寻夫吧!交流群:243820632
  • 闯进娱乐圈

    闯进娱乐圈

    重生异时空,带系统玩转娱乐,这才是真正的上流社会!——娱乐圈书友群:136620747
  • 总有一个人,温暖你远方

    总有一个人,温暖你远方

    迷茫·不畏将来。人生是没有答案的,我们都是边寻找边学习着生活。青春·告别与寻找。我遇见了未曾预料的烟花,与未曾预料到的告别。那些想要说出口的喜欢和我的眼泪,请一起淹没在森户海岸。行走·慢品时光。一段什么都不用担心的时光,一座不担心浪费生命与时间的小镇。邂逅·都是想象。似乎有些事情,存在在你想象里的才是最好的。梦想·拼尽全力。即使我们都在担心未来,悼念过去,每个人都在如此拼命地活着,拼命地向前奔跑着。爱情·终于等到你。在全世界与我为敌时,你说会跟我站在一起。远方·美好将至。你所坚信的、一直努力的东西总有天会来到你身边,在最好的时刻。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强势归来,吴镇宇、黄磊、曹格、陆毅、杨威分别带着他们的宝贝Feynman、多多、Joe、Grace、贝儿、杨阳洋登上真人秀的舞台。全新的冒险与全新的体验,却送来久违的欢乐与美好的记忆!更多感动瞬间尽收书中,寓教于乐,一本全家可以阅读的亲子图书。
  • 小店淘金大全集

    小店淘金大全集

    本书讲述了一个个店主的成功创业故事,从中揭示其创业灵感、经营艺术、经验教训等,然后深入总结其行业特点和市场前景,为后来进入者助力支招。
  • 像蜗牛一样生活

    像蜗牛一样生活

    蜗牛其实并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它们喜欢躲在树木繁茂的湿润山谷中,像隐士一般安静地生活。其实,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在恋爱、工作方面就像蜗牛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很脆弱,我们要和蜗牛一样,坚强的往上爬,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