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6100000015

第15章 禅与身心灵健康(4)

佛说,当一个人开始懂得过心灵的生活,这个人离道很近了;当一个人还是贪著于物质生活沉醉于其中的时候呢?这个人离道尚远。所以我们要从纷扰的世界之中转过身来觉照自己的心。我们看觉悟两个字:觉就是学习的学,下面是看见的见;悟就是竖心边和吾,我的心,学习看见我的心就是觉悟。

《大日经》上说:唐密的一切理论基础就是如实知自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内心的量子物理学家,把自己内心这颗包容宇宙实相的、无限的心打开来,这样就是开悟。所以处理好人与自心的关系就是要能够时时保持觉照、醒悟,并且任何时候要用一种觉醒的观点我们就能够真正醒悟。

不是生活的苦难使我们不快乐,不是生活的压力使我们不快乐,不是配偶使我们不快乐,不是老板使我们不快乐,不是儿女使我们不快乐,而是我们自己的成见、恐惧和对生活的贪瞋习性反应使我们不快乐。

我们总是落入到那些惯性运动之中,总是落入到我们所习惯的那种固有的、狭窄的、有局限的思惟模式之中,所以就产生障碍了,所以就不快乐了,就生烦恼了。因此并不是外在的东西使我们不快乐,而是我们的凡夫心,我们的成见使我们不快乐。所以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而快乐一生的三步法就很简单:第一个就是接受现实。第二个就是观照自身。第三个就是作出与以往不同的反应,心怀慈悲。

作出与以往不同的反应,那怎么做呀?比方说人家骂我,我心里面有怒气,那我怎么作出与以往不同的反应呢?比方说这种食物很好吃,我生起贪念了,那怎么作出不同的反应呢?怎样来心怀慈悲呢?实践的方法就是四个字,我们有一些同修可能知道茶道,茶道里千家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茶道流派之一,他们的茶道其实就四个字:和、敬、清、寂。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用和、敬、清、寂来作为我们实践禅的智慧的方法。“和”是什么呢?和就是柔和的心、柔软的心,平常心,对一切都有一种平等的观点,保持平等心,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道,不要起分别,不要说这个最重要,那个不重要;这个高,那个低。

我们使烦恼通过实践变成智慧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和,就是对烦恼我们要有一个好的观察,再加上一个全新的见解,在我们内心之中点灯,那它就转变成一个全新的智慧,智慧就生起来了,这是和。

“敬”是心存敬意。几乎所有的文明都会说我们要心存敬畏,心存敬意,一切法平等,一切众生平等。烦恼现起就叫业障现前,我们能够超越,这个业障就变为境界,不能超越,境界就变为业障。所以事实上来说,任何境界现起来,我们都要有平等心,都要心存敬意。

我们知道禅门有公案说禅师们互相来斗机锋,一个说:“我将来要做一头牛。”

另一个说:“那我要做牛粪。”

还有一个说:“我要做牛粪里面的那条蛆。”

那其实是什么?也就是说禅师的心中是平等的,他没有认为牛粪就很污浊,而黄金就很高贵,“变大地为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因为禅师是绝对平等的状态之下心存敬意。

“清”是清净心,如实看见自己的心。

“寂”是止息外在的企图和追寻,随时随地保持心的平静,用觉醒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在这个相对的世界之中保持绝对的欢喜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喜无量心就是如此,世界虽然有种种的不平等,在这个极不平等之中保持我们心的绝对平等,在极不自由之中成就我们心的绝对的自由。

为什么?因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样能够止息外在的企图和追寻,所以和、敬、清、寂其实就是佛法里所谓的四智菩提。

“和”是妙观察智,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看待烦恼,烦恼当下就转为智慧,这是妙观察智;“敬”是平等性智;“清”就是成所作智;“寂”是大圆镜智。四智菩提就在其中了。

这是处理好人与自心的关系,懂得用和、敬、清、寂,任何时候我们心中都不会生烦恼心。

如何处理好人与家庭的关系呢?

当然首先我们要平衡,不单单是要关注事业,还要更多地关爱家庭,因为没有家庭的港湾给我们提供心灵的补给和营养的输送,那我们的事业也会遭遇危机。

不过凡夫众生是时时分别执著,网络上面有个笑话说:谈恋爱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你看,俩夫妻越处越糟了,斤斤计较了,怎么这样子啊?这都是凡夫心的分别执著,所以这个世间的离婚率才这么高。世间人不为物质苦,就为情感苦,原因都是因为凡夫心的分别执著,因此我们面对家庭的时候要能够时时付出关爱和真诚。

不要认为我结婚之前我们沟通好了,以后就一劳永逸,不需要再去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系好两个人的关系。这是错误的观点,很多丈夫有这么一个错误观点。那么女众呢?妻子也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她就认为既然是老夫老妻了,我的需要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了。她就不表达,然而对方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裂痕就越来越深。其实这都是因为不能活在当下,一直活在成见之中。

佛陀在《玉耶女经》之中说:上等的夫妻关系是能够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中等的夫妻关系不能互相欣赏,但是能够互相理解,知道在那种心智模式下他一定会这么想,所以我能够理解他的行为;再次一等的夫妻关系就是连理解都很困难。觉得夫妻之间相处久了,相互的缺点都是纤毫毕现,都知道了,所以有时候觉得这个人做事真是不可理喻。很奇怪,不能理解了,但是怎么样?因为有一个情感基础还能够互相包容。

因此,如果不能够互相欣赏,就起码要能够互相包容。还有就是不能互相欣赏,就要能够理解。不能互相理解起码要能做到互相包容,如果连包容也做不到的话,那事实上来说,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容易给我们造成非常深的伤害,因为人是执著的。

所以我们要能够运用禅的智慧,打破成见,少用记忆力,多用想象力;少用批评,多用鼓励。互相欣赏、互相理解和包容去看待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不要被自己的成见所局限,要尝试着用全新的观点去认识他们,家庭就能够和谐幸福。

如何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呢?

处理好人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就是要有诚信和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人立足于社会之中,无非就是做人与做事,事实上都有做人的三项法则。社会上无论你在任何部门、单位,任何机构之中、任何团体之中,你要与大众和谐相处,一定要注意这三个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使人接受你。如果他不接受你,你再有才华也白搭了。第二法则是要让人喜欢你、欣赏你。第三个法则就是要使人离不开你。

这是做人的三项法则——使人接受你、欢喜你、离不开你。

做事的三项法则就是: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这是我们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从禅的角度来说基本的法则。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原则是做精神世界的富翁,不要浪费物力,要过环保的生活,通过智慧的开显来品尝生活的甜美,领悟身心不二、身土不二、自他不二,处处当下都是极乐净土。正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之中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为我所用就浩瀚无穷,不需要占有,内心就能够无所住,无所著。任运坦荡当然就没有心理压力,所以更进一步就能够成就心理健康。

我们知道了要处理好人与自心的关系、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成就心理健康以后,更进一步要想究竟、彻底地成就究竟的心理健康是要能够提升我们的心智模式,要从凡夫的这种心智模式之中超越出来,达至圣者的心智模式,就需要确立信仰内核,因为有信仰的人最富贵,具道德的人最安乐;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

禅悟人生的目标体系就是成就生命价值的最大化,那就是什么?顿悟成佛。我们从凡夫通过禅的智慧乃至于可以成佛,你说世间的东西有哪样达至不了呢?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人生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大部分人一辈子劳劳碌碌都是为了追逐物质生活的丰富,让自己和家人朋友生活得更好一点。

第二种,更上一等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它已经超越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贪著,而是希望能够自我实现,自己的潜能能够发挥出来,能够在各个领域之中有造诣、有建树,在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能够留下自己的足迹,但是还有烦恼,还有生死的烦恼,没有了生脱死的把握。

第三种,更上一层楼就是灵性生活的解脱。像那些开悟的禅师一样,任何时候都是快乐无忧的。因此,放下回归当下本自具足的智慧就是佛。你不要认为说那个禅师的境界很难达至,不晓得要修行多少年。其实你只要领悟禅的智慧,真肯放下,当下即是。为什么?因为佛其实就是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全体彰显出来,所以看破放下,活在当下,不要因为外部自我而淹没内部自我,要有弹性的生命。

我们现代的人生命越来越没有弹性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过多地追求外部的自我,外部的自我都是由于内在的欲望而呈现的,其实就是我们一直说外在的东西。比方说外在的物质财富、外在的名誉、外在的学术地位、外在的好的配偶、家庭等等。一个人的外部自我越强化,负担就越重,心理压力就越大,生命的弹性就越来越小了。

这种外部自我淹没内部自我的情况,佛教之中佛陀有一个很妙的比喻:“如蛇吞其尾”。一条蛇吞下自己的尾巴,那就怎么样?就形成一个圆圈,对不对?形成一个圆圈它就一直吞一直吞,然后怎么样?这个圆圈越来越小,最后就没有了。那其实就是什么?蛇越努力去吞下自己的尾巴,死亡就越快速了。

同类推荐
  • 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使我们的人生不是那么顺利,有的人便在逆境中自甘沉沦或者自怨自艾;有的人却能够发奋图强,走向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面对苦难时的心态,越脆弱的心越容易堕入深渊不可自拔,而坚强乐观的心永远不会被打垮。正确面对苦难,它能激发愤懑、提供慰藉;它使人生之路满布荆棘,也使我们学会独立。本书以最励志、最精彩的故事来讲述苦难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苦也好,难也罢,美好的生活来自逆境中的抗争。接受苦难、利用苦难才是大智大勇的强者。
  • 隐忍力

    隐忍力

    本书用诸多实例与心理学常识告诉读者,如何在浮躁的当下保持淡定、厚积薄发,成就自我;如何以退为进、由弱转强,伺机爆发;如何在蛰伏期迅速成长,练就强大的心理素质;如何做好人生规划,漂亮胜出等等,可以帮助你将“隐忍力”转变为成功的助力,收获人生最美的果实。本书可谓最适合东方人阅读的成功哲学,是一本集心理学之大成的终极自我提升术!
  • 像比尔盖茨那样思考

    像比尔盖茨那样思考

    遇到问题,不妨换一个方式去思考,这句话在生活中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以榜样为榜样,激励人们开拓进取,迈向成功。
  • 脱稿演讲的要点及技巧

    脱稿演讲的要点及技巧

    本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了脱稿演讲的常识、要点和技巧。要想扔掉演讲稿,真正做到手中无稿、心中有稿,就需要灵活掌握演讲流程每个环节的核心策略。本书将脱稿演讲的所有环节,从开场白设计、内容梳理、听众定位、语言驾驭、肢体配合、突发事件处理、演讲收尾等进行了序列式指导教学,可以帮助需要提升演讲技能的领导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身演讲能力的质性飞越。对于广大领导干部、经常参加公众活动的政界、商界、企事业单位人士而言,本书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读物。
  •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以格言汇集了爱比克泰德一生的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独到的智慧,相信这本小册子能让读者在当今这个混沌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读者将从中分享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人生、幸福、待人处世的感悟与教诲。
热门推荐
  • 世界如此纠结,你要内心强悍

    世界如此纠结,你要内心强悍

    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首先要让心灵达到一定的高度,即人们需要以一颗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人生,正如儒家经典《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正如王阳明所劝诫的:放松你的心,使你充盈的“天理”立刻就会出现在眼前。
  • 星火大道

    星火大道

    白云无边,清风长眠。广袤的位面,一个人,一杆枪,九天鼎,十二星耀,天显神通。(一天3-10更,不定时更新。)
  • 守护甜心之唯恋梦谭

    守护甜心之唯恋梦谭

    唯梦党快来,几梦党慎入,因为几梦会吐血的
  • 圣域.紫宸

    圣域.紫宸

    他穿越到异界被神秘少女所救,遇见一只逗比,碰见了同穿越到异界的动漫迷,冷酷的萝莉校长、残缺不堪的帝都、分裂的紫宸帝国、圣域、魔族……八百年前他开启了一场巨大的浩劫,八百年后他又回来寻找他失去的东西。花开花又落,我们终会消失,可谁又知道,哪些能够不朽?
  • 末世逆流

    末世逆流

    末世中,退代表着死。化作逆流,击溃所有阻拦道路的困难。我,只想活下去。
  • 魔幻游戏

    魔幻游戏

    雷雨之动满盈,天地漏……异界妖魔,蜂拥而至,人间藏。设局布阵,关卡重重。英雄志,冲关越卡,斩妖除魔!势必,升最强,无人敌!统御万军,收复宇内,万世咸宁!(玄幻+都市+游戏+RM跑男+N次方)
  • 摄影实用小百科(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摄影实用小百科(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摄影实用小百科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摄影实用小百科
  •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最是那一撇嘴的“坏笑”,引起观众抑制不住的大笑。这位“邻居大妈的儿子”,总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出并不简单的道理”,他甚至把自己的“结巴”和“尴尬”保留在播出带中。这就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本书从崔永元在节目中、记者采访中的精彩对话,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警句妙语着眼,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幽默法宝,让读者从他的高超口才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百年出,风流忆千载,他们都是俗世间的神。效之,不神也仙。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力求从立体的角度,即正史为主、野史笔记为辅,再加上文人视角,来解读史上又代表性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现象,透射某种规律或规则,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及通俗性于一体。陈雄的笔端机智且人性化,他的视角能跳出常态,不同流俗,他以体贴心体已心审历代才子才女们,使他们不再古板冷冰,犹如走回历史现场。
  • 狂徒

    狂徒

    “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放弃!”叶云因练功走火入魔只剩三年寿命,为求一枚续命丹,青梅竹马被迫订婚他人……偶获神秘小钟,让他重燃斗志,誓要夺回心爱女人!天不逢时,便逆天争命!地不给利,也要踏碎仇家门庭!人心叵测,那就狂杀四方而扬名!他的信念只有一个,“女人,现在是我保护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