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1100000001

第1章 行吟(1)

(第1章)人山乃为仙

——《黄山》画册代序

黄山,云、峰、松……在天地咫尺间缥缈,浩瀚,极尽宇宙之无穷。登临其间,观云海之茫然,拂万壑之松烟,始信人之为沧海之一粟也。故有“始信”峰云云……

然而,人于此间,又超然而脱俗,觉得与宇宙融为一体而产生的满足感,那真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真谛。黄者,黄学,老子之学也。到此间,便会无师自通地顿悟到“无为”的最高境界。黄山,就是形象化了的“老庄”之说;形象化了的“易学”阴阳、五行在这里变幻出无穷无尽不辨真假,若有若无的奇景……叠蟑如“艮”,松峰如“震”,云壑如“兑”,松涛如“巽”;“乾”日出,“坤”重山,“坎”飞泉,“离”云海。好一卷活灵活现的“易经”。卦卦的相生相克,又衍生出六十四卦象,变化莫测。变幻无穷。而黄山阴晴雨雪,春夏秋冬更无穷无尽地变化出人间仙境。一云一峰,一松一石……无不演绎出中国五千年文明对宇宙奥秘多维的思索。

尤其是云海,云朵得了道,无欲无求,成了不浮鹅毛的弱水,那无声的咆哮,那凝固的澎湃,那无依的汹涌,无不体现了一个“虚”,却又是那么慑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旭日的喷薄,所产生的崇高美感,真使人感到宇宙的伟大,人在此间只会自觉渺小,对着太阳的降临,自会汗颜无地。一切一切皆归于“无”。当天空出现了佛光,更是洞烛得人无形可遁。

山,透出仙风道骨,峥嵘如削,这就成了青峰,在云烟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静观着无心出岫的流云;如同人定的老道,那童颜鹤发,那拂尘正是苍松和飞泉。打坐天地间,千古不变地摆着无欲无求的姿态。

松,几百年来,并无所求,餐风饮露,乃得日月之精华,万古长青。偃蹇苍劲,噬石拂云,柔以制刚,是为道之真诠。否则,如此风雨烈日的淬砺,早已化为灰烬,扬弃殆尽了。

黄山,名副其实的“黄”,黄道之山也。到黄山,岂止是赏心悦目,看看好山好水的风景。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在于其顿悟到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第2章)读黄山

黄山,大自然创造出的最杰出的艺术品,天地间陈设,千古不朽,浑然天成的开凿,鬼斧神工的斫錾。大巧若拙的巨石天外飞来。《红楼梦》中补天之后,女蜗所遗。似是一触即发,奔雷滚落,其险也如此,危危乎,然经千年,疾风狂雷亦未能撼其毫厘;精雕细刻的石笋如千笏参天,一竿竿解箨于云霞,滴碧吐翠,云遮雾掩,不尽奇诡。烟霭中的奇峰,更是变化莫测,气象万千。莫不是一个画师一挥如椽之笔,在天幕间即席图画江山。看,山有云而得气势,云因山而有态度。这就更使黄山显出其通灵之气,体现了老庄哲学中“清静无为”。看一片片白云无心出岫,缥缈、深邃,白茫茫的云海悠然飘逸,空灵中隐隐约约可见奇峰突兀。最是迷雾中的始信峰偶尔露出峥嵘。黄山,正如其名,黄者,道也;黄道之山,得道成仙之山。

山上是云雾缭绕,山下是草木萋萋,本已深秋,万壑的松籁,山鸣谷应,澎湃呼啸。细看似是《易经》的“颐”天地自养万物。上为“艮”山也,实;为云遮,虚。下为“震”木也,摇曳于山,上虚下实,“颐”状若呐喊之口,故为草木之啸也。

巉岩峥蝾,凌空危立,又似是“蒙”,上“艮”下“坎”;坎,水也,象征险。此“蒙”卦象形是山有险。“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上之泉终成滔滔江河;君子当效此卦,培育品德。大自然在谆谆教诲,可惜顿悟者颇鲜,悟道者乃羽化登仙矣!

一重一重的山,“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据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黄山成形于冰川期。多少万年以来,黄山一直不朽地存在着。“艮”卦是山的重叠的象形。稳重,静止千古,君子当效之,心静处当静,不作分外之想。无怪乎宋代儒家极力推崇山岳之静。周敦颐曾说:“法华经全卷,可由一艮卦代替。”黄山——一个典型的禁欲形象,一切都在自然之中。静谧、空灵……山自高、松自苍、石自怪、径自幽、花自发、鸟自鸣、泉自流、草自荣……是的,黄山的石,怪且雄;黄山的松,奇且劲;黄山的泉,清且无尘。一切都与世俗无争。在云的世界里以静待动,春去秋来,风花雪月,四时都极尽其美。

我上黄山时,正值深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秋为兑“金”与山上之秋合为“咸”。“咸,君子以虚受人。”老子的哲学,最重一个“虚”,只要能虚,方可看透客观“有”的世界深处,达到更高“无”的境界。黄山缥缈有无之中,隐隐约约,偶尔峥嵘。山色有无中,空灵至极。为人当如是,君子虚心,不可有恃无恐,人的品德自然也如黄山那么美了。

黄山最令人难忘的是劲松。苍劲的松如蟠龙,如蟒蛇,如飞虬,如腾蛟……在悬崖峭壁,咬紧岩石,拂云扶风,千苍万黛,木中之伟丈夫也。“小过”卦可象之,山上之松,形如飞鸟,亦盘旋欲飞。“震”“巽”均为木,“震”亦是雷,山上之雷,声小。所以小有过之。君子当谦恭,克己。山上有松挺立山风,如“渐”。渐长成,挺拔伟岸,无畏天地,山也显得崇高。君子之德渐浙蓄积,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总之,游黄山,岂止怡情山水之间,且是在读一本活生生的《易经》,它形象地向人们展现了“道”的真谛。

大自然创作了如此杰出的艺术瑰宝,按“道”的审美思想,把宁静,空灵,用山石,林泉,云烟,苍松构成这艺术的宏篇巨制。也或许是中国人按照“天”的启示,悟出了这“天人合一”的哲理,从黄山的奇景取得佐证,更丰富“道”的学说。攀上天都峰,当一步一步跨上一千八百级石阶,气喘咻咻,呼吸通天;当扶着铁索走过只有一米多宽的“鲫鱼背”,两旁是万丈深渊,脚底下风起云涌,真令人感到千步登天心的震撼。眼底是云海凝固了的壮阔波澜,排山倒海似的磅礴云天。这时,真正地,透彻地体会了“天人合一”。看看天,会蓦然地感到自己的身躯实在是太渺小了。然而,一览众山小,伸手摘云,吐气如虹,叉会觉得荡气回肠,顶天立地,视五湖如杯,三山如砥,惊觉到人的胸怀又是那么博大闳深。我想,人人都能在游黄山而顿悟,尘嚣的城市会变得如黄山那么的恬淡,人人会自由得像黄山云那么无私无畏。

(第3章)风雨黄山

下了飞机,由屯溪驱车向黄山奔驰。远远望去,黄山是那么的清爽脱俗,简直是一幅巨擘山水画,而笔墨皆出自大自然。山雨欲来,风起云涌,滂然泼来的水墨任由天云涂抹,墨作五色,浓淡得法,挥洒大方,渲染自如,其势取自风向,更觉磅礴。而山间苍莽的松林,翠绿的丛竹,是天公调了石绿,石青,藤黄色,层层的点染,苍郁浑厚而极富亮度,层次分明,光是绿就分翠绿、碧绿、嫩绿、墨绿、青绿、黛绿……就像石绿色也分头绿、二绿、三绿一样。但大自然的神笔却抹得很有油画的效果,惜眼一看就知是中国画的风格。无怪乎历代的大画师都强调“师法自然”“师造化”了,原来大自然本来就是艺术的高峰。

到底是黄山上吹来的风,比起广州城的风要清爽多了,起码不杂有汽车屁的味道。深深的吸一口,要比吃什么生猛海鲜受用多了。在大都市住久了,乍来到这黄道之山,清奇致逸,濯虑涤俗,超脱红尘,充满了仙气,始觉得做人真正的舒服,心境顿然开朗凉净,那清醒新觉,心旷神怡的怄意,莫可名状。只是这风渐渐的飕然生冷,雨哗哗飒然而至矣!抬限望时,高人云霄的山峰悉已隐形,四郊滂澍,白茫茫一片,但也觉得这风雨是高处所蓄,兼有清寒,具巨石沉渊之势,凛凛然横扫四野。车外所见,为烟雨尽断。公路虽是铺得坚固,但亦为奔流冲缺基础,急湍漫溢,淹处只浮断渚,树木飘摇,山石滑坡,华东多水患之地,景况苍凉,神仙地之憾也。

一个多小时后,车子便到了黄山下,只见得树间白雨跳珠,烟雨空濛,浸润千里。须臾,云锁雨霁,依依而洒。黄山虽是不乏松树清泉,只是此时山林尧冥,但闻汩没,万木无声,千峰忽送,烟景万状。又听得水声訇訇,远听似急鼓千槌,循声寻去,乃洪飙奔腾,近听了,则若雷霆万钧,颇感摄魂攫魄的震撼。令人临流却步,心胆俱寒,毛发尽竖……

本来一条挂自崇山的清涧,此时啸聚了千壑的飞泉,势如冲破栏栅的万马,激昂地长嘶着,争先恐后地挤拥奔突,激溅的浪沫,如同扬着卷起的烟尘,居高临下,势不可挡,那垒叠的巨石也不得不低首跪伏在一边,任由这千军万马的洪流在它们的背上践踏而过。黄山的清流一直给人的印象是那么的有涵养,要不就慷慨地引吭高歌,要不就腼腆地浅唱低吟,忽作如此的冲冠一怒,虎啸狮吼,狼奔豕突,一泻千丈,不可收拾。原来黄山不但有雄壮的山,也有豪放的水。大自然不但有美的魅力,当其蓄久积发的能量,喷薄一触,卷起巨澜,竟具有如此威慑的震撼力。

水本为至柔,涓涓之流尚可颓崖穿石,更奈何奔漩飞轮,狂泻腾马的洪流,挟着泥石急转直下,更是翻江倒海,摇撼着巨岩,冲刷崖壁。溪涧两边依然的松茂竹秀,滴着青翠,蓊郁参天;但一经雨洗,群山阵阵苍。望处石壁尧京,云生烟起,如无道径。难道这层层葳蕤的低翠垂碧,点点滴滴,汇集积蓄成势若万马奔腾的山洪,倾泻出山?

不必再上千仞的巅峰,阅读天地间的“大块文章”;也不必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窥伺,等待一丸红日降临人世。在这疑是九天飞落的洪流边,领略黄山雄壮的力度,重新认识黄山的雄奇、壮观。在擂响战鼓一般的山洪边,抬眼黄山之巅的云烟,更令人回肠荡气,激励奋进之心。

黄山,无论是晴是雨,在高在低,观静观动,横看竖看,总是那么气壮河山,那种大义凛然、器宇非凡的风范,那种顶天立地、冷眼世界的气度,那种啸傲烟云、块垒一吐的胸臆,那种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胆量正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

原来这条奔腾的洪流却有诗一般美的名字——桃花溪。须睛日,看桃花流水,潺潺的流水,如鸣筝、如弹琴,尽是诗情画意。幽篁滴翠,庭院索壁垩檐,掩映其间,完全是小桥流水,与世无争的隐士格调。

而现在却拔剑而起,皆因风云突变,万千壮士,跃马横戈,击鼓呐喊,冲锋陷阵,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就是黄山静与动的修养和素质,与长城,与长江,与黄河共天地长存于神州。

(第4章)天都摘云

云呼虹吸上黄山,此去九霄咫尺间;

一怒共工冲千角,青天刺破数峰闲。

这是我在一步一步攀援黄山石径时,口占之七绝。

董老曾有诗题于前:“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前。”天都峰海拔1810米,乃黄山之最奇险处。与莲花峰、光明顶三足鼎立,雄踞群峰之上。其险也,巨石壁立,犹如拔地而矗,擎天而立。

从玉屏楼下来,东方欲晓,群峰潜形,天色瞑蒙,只一抹鱼肚白渐渐地透出微曙,黛云似是才烧着的煤层,只边缘处暗红一线,又渐渐地旺起来,现出红亮。于是看到了青黛的天幕一抹胭脂。莲花峰、天都峰原形毕露,一只硕大的“松鼠”正欲跳过耕云峰,跃上天都峰,这便是“松鼠跳天都”。两块岩石的组合在朦胧中竟是栩栩如生的松鼠。于是又有了“五老上天都”、“仙人指路”、“二仙过桥”……,老天爷真是匠心独运。

一对老人,停停走走,拿着一本黄山导游的书照本宣科,津津乐道这些神奇的故事,指点着这些似是而非的石雕,乐得呵呵一笑,说说笑笑又向着山路走去。我很快地走过他俩老的前头,但也不由得驻足听这两位老人说的故事。居然也随着老人的指点,瞻仰这些巨岩,想象着它真的具有生命,做着千古不变的动作。

天都峰,仰面望上去,企足延颈也望不及其项背,只闻云深处隐隐传来人声。石径陡峭,斜上云端,幸有铁链可援,手足并用,才可攀登。呼哧呼哧,气喘如牛,呼吸通天。抬头望,白云生处,松石欲飞;惊回首,天高地迥、松涛呼啸。人在其间惊魂慑魄。或许我有轻微的畏高症?不过,我在船厂当钳工,爬上十多米的桅杆顶四处并无依傍,也未有如此紧张。千丈峭壁,下临无地,我想,如果“投以木瓜”也不知何日才会落到地上。下面云遮雾掩,深不可测。将爬上顶峰之时,铺设的石阶也尽,再没有泥土。全是实实在在的大块巨石。巨石状如巨兽腹背,无可攀附。最险要数“鲫鱼背”。

“天桥”隐于白云浮腾之处,蟠虬似的怪松从石隙挣出,挺拔云端,在悬崖峭壁施展身手。我真敬佩这些松树的生命力。然而,就在“猿猱欲度愁攀拔”连飞鸟也难以落脚的斧削的巉岩,松树竟可扎根。遥想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四,徐霞客走上了天都峰。他是“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耸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至1937年怀宁吴玉刚等几名石工在这“手足无可着处”的陡壁上打进一根又一根的钢钎,在石壁上凿出一级一级的蹬道,他们爬上了“鲫鱼背”,此处1770米商,长约10米,宽仅0.6米,纯石无土,两侧是千仞绝壁,下面云海浮动,风吹雾涌,人在此处,顿觉天旋地转,不能自持,十分惊险。可以想象这些石工开凿是如何艰险。

我心惊胆颤地跨过了“鲫鱼背”。站在天都之绝顶,只觉得黄山千峰尽皆伏于脚下,独莲花峰与抗。天风呼呼啸于耳畔,风起云涌,云海澎湃,波澜壮阔。天都之巅有松有柏,如臂而曲立,挺拔纵横,摇曳苍翠而拂云,其姿如猛虬,张牙舞爪,昂首而斗天。我很感振奋,全然忘却了刚才的惊惧,流云在我面前飘忽,伸手可采。一时间豪情奔涌,高吭一呼,回荡于万壑,遏云流音,清远不绝。

过去登上天都,还得从原路折回。直至1984年7月1日浙江温岭石工队长朱士连,人称“大胡子”,也是用钢钎开凿了天都峰南麓至半山寺。现在下山不必再循老路,更可看到沿途的天然奇景,我想,真正征服黄山的不是我,而是徐霞客、吴玉刚及“大胡子”。据说,再早还有在天都峰上高歌“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的唐代岛云和尚。我能登上天都峰不过是借助吴玉刚及“大胡子”所开凿的蹬道,再神气也神气不过他们。就说吟诗,也有岛云和尚《登天都》在前。

就在下山道上,我发觉前头坐在树下小憩的竟是上山时所遇的那对老人。俩人正凑在一起翻看那本黄山导游书,读着天都峰下“童子拜观音”的神话。还煞有介事地争论着。我不禁赫然。在这对老人前,我也神气不起来。不过,我终也算得上登上千都峰者千万分之一员。

(第5章)黄山松

少年时学画,尤爱黎雄才写的山水,特别是他写松,苍黛之间犹显遒劲。凡报刊载的,书店卖的画片,我都收集,爱不释手,每每临摹,惜乎未得其什一。道理很简单,未亲身体验过,未见过这些真正的劲松。

这次黄山一行,这才亲身体验到了苍松之劲,在乎云峰之间,一株一株,一千一千皆有黎大师的笔意。其浓淡、敷色、皴擦、运笔、渲染……皆出自然,妙于天成。无怪乎许多画家的作品多钤“师造化…”“取法自然”等闲章。

尤其挺立在绝壁、悬崖、峰巅上的苍松,其根如蟒、如蜥,搅缠着,争相噬咬,破其坚而吮吸大山之精髓,得日月之精华乃啸傲于烟云,顽干古根似是铜皮铁骨久经淬砺,极尽刚强,破石惊天,横空出世,似苍龙从石中进出,欲搏九霄。其枝更为鳞爪,汹汹而舞,似有震怒之吼,山呼谷应,其叶如针,千簇万簇,团团轮轮,苍翠欲滴,似碧云翠霞凝于山峰……

同类推荐
  • 台州有意思

    台州有意思

    台州是个怎样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小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间略微差异的水土养出了个性十分不同的台州人。台州人的N种生活表情都那么有意思!不信?来翻翻这本书,保准能让你乐个开怀,还能让你更了解台州,这个南国大地上与众不同的城市。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希腊,是传说中天神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的故乡,也是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是天地间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故乡,也是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故乡;是绝色美人海伦的故乡,也是千古诗人荷马的故乡;是科学和民主的故乡,也是现代文明的故乡。
热门推荐
  • 青涩何物

    青涩何物

    是亲吻猩红的芳唇,还是额角的发丝?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生硬的一吻,其实是毫无知觉的。四年大学,四年青涩,一群对校园生活苛求质感的人们冥冥中聚到了一起。有兄弟情深,也有男女之情,从相聚到别离,他/她们经受了不计其数的或欢愉、或痛苦的事情。爱我所爱,并不在乎是否依然相伴;交我挚友,只在乎是否曾经真挚的付出过。是的,这是一个关于青涩的故事,写给都曾年轻过或者当下年轻的人儿。
  • 羁绊已千年

    羁绊已千年

    青鸾未灭,残梦还乱,九重天上,终换你一颗真心。初回夜阑,凤舞九天,奈何桥边,终得你一世相伴。你不知,沧海桑田两难全。我宁愿,情到深处终未寻。狼王的守护,她能否发现?
  • 听说爱情的那些年

    听说爱情的那些年

    我得文采并不好,可我还是想把这段感情分享出来。
  • 千面妆

    千面妆

    太古时期,神女祖黛以云芝玉精魄,鸿蒙七星莲为材料,耗时九千九百九十九日夜,炼制天地第一神器“玲珑玉面”。神女祖黛不拘世俗,对火暗神君表达爱意,并将玲珑玉面割爱相赠。火暗神君被神女祖黛所感,与之结为连理。十万年后,却用玲珑玉面杀死神女祖黛,坐拥天下。时光轮转,神女神君早已不知所踪,玲珑玉面几经辗转,逐渐被人传为诅咒。得之者,皆被所爱之人背叛,堕无间地狱!
  • 超时空演义

    超时空演义

    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新创时间流小说,精彩呈现!
  • 明伦汇编皇极典帝统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帝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骸

    龙骸

    许多大喊一声的同时,已然侧身翻滚到离身边最近的一棵树后,与此同时,一支利箭飞速地擦着他的衣角而过,钉在了许多身后那个没来的及做出任何动作的弓手脖子上,溅出一篷血花。
  • 穿越——休夫王妃闹翻天

    穿越——休夫王妃闹翻天

    被爱情友情同时背叛的云裳儿死后穿越到一个架空王朝,成为不受宠的王妃。王爷老公辱骂她、毒打她、虐待她。因为她霸占着他心爱女子的位置。王府的姬妾陷害她、嘲笑她、侮辱她。因为她霸占着正妃的位置。王府的丫鬟小厮们都看不起她。因为她在王府的地位还不如他们。云裳儿坚强的活了下来,并且成功的休了夫。恢复单身后的她活的风生水起,桃花处处开。可,王爷老公后悔了。她走后才发现爱的是她。娶回家的心爱女子实则是一个心肠歹毒的蛇蝎美人。看着她这么受欢迎,他害怕了,无论如何她都是他的。追妻,一定要把她追回来。可她,不愿意回头了。因为错过就是错过了。她最终情归何处。他最后能否追回她。他们最后又能否赢得她的芳心。这文休夫后才是真正的精彩处,嘿嘿!卖个关子。
  • 首席的复仇情人

    首席的复仇情人

    一个被大佬情人抛弃的年轻女大学生,强行忍着屈辱的眼前的泪水和满怀的仇恨,离开了它曾热爱过的男人和那个城市...怀着身孕傍上了香港大佬...凭借着自已聪慧的经商理念,准确的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几年后,她重新踏上了那片土地,开启了她那有些意想不到的复仇...
  • 罡龙撕天

    罡龙撕天

    武极大陆是一片广阔大陆,人们以武为尊,追求武学巅峰。武铭是武极大陆天武王朝天青镇武家三少,不料武家被灭,大哥二哥也被追兵杀死,武铭背负仇恨踏上了武学道路,最终消除仇恨,成为一代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