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1000000012

第12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关于品质(5)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他的学生中山大学胡守为教授曾在中大为他举办过几次纪念会或学术座谈会,不少海内外学者赶来参加,取得了成功。台湾一位参加过会的历史教授在一篇文章写道,在会上,只听到了“伟大”、“伟大”,言外颇有愤愤不平之意,令我难解,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伟大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哪一个人可以任意乱用的。依不佞鄙见,寅恪先生不但在伟大处是伟大的,在琐细末节方面他也是伟大的。现在举出二三事,以概其余。

临财不苟得

《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种教导属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之列。然而,几千年来,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所以老百姓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见此风之普遍,至今尤甚。什么叫“贪污腐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钱。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

青少年时期,寅恪先生家境大概还是富裕的,否则就不会到欧美日等地去留学。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在北京清华园居住教书,工资优厚,可能是他一生中经济情况最辉煌的时期。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南侵。寅恪先生携家带口,播迁流转于香港和大西南诸省之间,寝不安席,食不果腹。他一向身体多病,夫人唐筼女士也同病相怜,三个女儿也间有病者。加之他眼睛又出了毛病,曾赴英国动过手术,亦未好转,终致失明。此事与在越南丢掉两箱重要图书不无关系。寅恪先生这若干年的生活,只有两句俗话“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可以形容于万一。记述他这时期生活的文字颇多。但是,我觉得,表现得最朴素、最真实、最详尽的还是其在致傅斯年的许多封信中(见《陈寅恪集·书信集》,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我在下面的引文,也都出于此书,只写页数、行数,不再写书名)。下面我就根据这一本书,按时间顺序,选取一些材料。

p.33左起第4~5行“不必领中央研究院之薪水。”

P.45左起第5~7行同上

(羡林按:这件事发生在1933年。时先生任清华教授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主任。)

P.52右起第1~2行:“不能到会,不领取川资。”

(羡林按:这件事发生在1936年。与前件事一样,是先生经济情况比较好的时候。)

p.57,1939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任教,借英庚款会二百英镑。“如入境许可证寄来,而路仍可通及能上岸,则自必须去,否则即将此借款不用,依旧奉还。”

p.109,左起第6行:“兄及第一组诸位先生欲赠款,极感,但弟不敢收,必退回,故请不必寄出。”

以上两件事,一在1939年,一在1945年,正是先生极贫困的时候;但是他仍坚决不取不该取之钱,可见先生之耿介。

p.53,右起第4行,先生说:“弟好利而不好名。”这是先生的戏言,他名与利是都不好的。在这方面,寅恪先生是我们的榜样。

上面引的《礼记·曲礼上》中的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为古今仁人志士所遵守。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一些不尽相同的原因,贪污腐化之风,颇有抬头之势。贪污与腐化,虽名异而实同,都与不同形式的“财”有关。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果,最后又必同归于尽,这已经是社会上常见的现象。寅恪先生,一介书生,清廉自持,不该取之财,一文不取。他是我们学术界以及其他各界的一面明镜。

备课

我一生是教书匠,同别的教书匠一样,认为教书备课是天经地义。寅恪先生也是一生教书,但是,对于他的备课,我却在潜意识中有一种想法:他用不着备课。他十几岁时就已遍通经史。其后在许多国家留学,专治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具体地讲,就是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史和佛典翻译问题,等等。有的课程,他已经讲过许多遍。像这样子,他还需要备什么课呢?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子,他对备课依然异常认真。我列举几点资料。

p.28中“陈君学问确是可靠,且时时努力求进,非其他国学教员之身(?)以多教钟点而绝无新发明者同也。”

p.39左起第3行“且一年以来,为清华预备功课几全费去时间精力。”

p.50右起3~4行“在他人,回来即可上课,弟则非休息及预备功课数日不能上课。”

p.51左起第3行“弟虽可于一星期内往返,但事实上因身体疲劳及预备功课之故,非请假两星期不可。”

p.206中“因弟在此所授课有‘佛经翻译’一课,若无大藏则征引无从矣。”

(羡林按:30年代初,我在清华旁听先生的课听的就是这一门“佛经翻译文学”。上面这一段话是在1938年写的,中间大概已经讲过数次;然而他仍然耿耿于没有《大藏经》,无从征引。仅这一个小例子就足以证明先生备课之认真,对学生之负责。)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虽然有现成的讲义,但上课前仍然必须准备,其目的在于再一次熟悉讲义的内容,使自己的讲授思路条理化,讲来容易生动而有系统。但是,寅恪先生却有更高的要求。上面引的资料中有“新发明”这样的字样,意思就是,在同一门课两次或多次讲授期间,至少要隔上一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可能有新材料出现,新观点产生,这一些都必须反映在讲授中,任何课程都没有万古常新的教条。当年我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时,常听到老学生讲教授的笑话。一位教授夫人对人发牢骚说:“我丈夫教书,从前听者满堂盈室。但是,到了今天,讲义一个字没有改,听者却门可罗雀。”言下忿忿不平,大叹人心之不古。这位教授夫人的重点是“讲义一个字没有改”,她哪里知道,这正是致命之处。

根据我的观察,在清华大学我听过课的教授中,完全不备课的约占百分之七十,稍稍备课者约占百分之二十,情况不明者占百分之十。完全不备课者,情况又各有不同,第一种是有现成的写好的讲义。教授上课堂,一句闲话也不说,立即打开讲义,一字一句地照读下去。下课铃声一响,不管是读到什么地方,一节读完没读完,便立即合上讲义,出门扬长而去。下一堂课再在打住的地方读起。有两位教授在这方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生动深刻,一位是教“莎士比亚”的,讲义用英文写成;一位是教“文学概论”的,讲义是中文写成。我们学生不是听课,而是作听写练习。

第二种是让学生读课本,自己发言极少。我们大一英文,选的课本是英国女作家Jane Austin的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上课时从前排右首起学生依次朗读。读着读着,台上一声“stop!”学生应声stop。台上问:“有问题没有?”最初有一个学生遵命问了一个问题。只听台上一声断喝:“查字典去!”声如河东狮吼,全班愕然。从此学生便噤若寒蝉,不再出声。于是天下太平。教授拿了工资,学生拿了学分,各得其所,猗欤休哉!

第三种是教外语的教员。几乎全是外国人,国籍不同,教学语言则统统是英语。教员按照已经印好的教本照本宣科。教员竟有忘记上次讲课到何处为止者,只好临时问学生,讲课才得以进行。可见这一位教员在登上讲台之一刹那方才进入教员角色,哪里还谈到什么备课!有一位教员,考试时,学生一交卷,他不看内容,立即马上给分数。有一个同学性格黏糊。教员给了他分数,他还站着不走。教员问:“你嫌分数低了,是不是?再给你加上五分。”

以上是西洋文学系的众师相。虽然看起来颇为滑稽,但决无半点妄语。别的系也不能说没有不备课的老师,但决不会这样严重。可是像寅恪先生这样备课的老师,清华园中决难找到第二人。在这一方面,他也是我们的榜样。

不请假

教师上课,有时因事因病请假,是常见的事。但是,陈寅恪先生却把此事看得极重,我先引一点资料。

p.50左起第4~8行:“但此一点犹不甚关重要。别有一点,则弟存于心中尚未告人者,即前年弟发现清华理工学院之教员,全年无请假一点钟者,而文法学院则大不然。彼时弟即觉得此虽小事,无怪乎学生及社会对于文法学院印象之劣,故弟去学年全年未请假一点钟,今年至今亦尚未请一点钟假。其实多上一点钟与少上一点钟毫无关系,不过为当时心中默自誓约(不敢公然言之以示矫激,且开罪他人,此次初以告公也),非有特别缘故必不请假,故常有带病而上课之时也。”

p.64左起第6行~p.65右起第一行:“现已请假一星期未上课(此为“九一八”以来所未有,惟除去至牯岭祝寿一次不计)。(中略)但此点未决定,非俟在此间毫无治疗希望,或绝对不能授课,则不出此。仍欲善始善终,将校课至暑假六月完毕后,始返港也。”

p.71左起第1~2行:“今港大每周只教一二小时,且放假时多,中研评会开会之时正不放假,且又须回港授课,去而复回,仍旋移居内地。”

p.72右起第1~2行:“但因此耽搁港大之功课,似得失未必相偿。”

p.76右起第2行:“因耶稣复活节港大放假无课。”

p.79左起第3行:“近日因上课太劳,不能多看书作文。”

p.82右起第5行:“若不在其假期中往渝,势必缺课太多。”

p.95左起第2行:“故终亦不能不离去,以有契约及学生功课之关系,不得不顾及,待暑假方决定一切也。”

上面,我根据寅恪先生的书信,列举了他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大家当然认为是大事。其实第二三件事,看似琐细,也是大事。这说明了他对学生功课之负责,对教育事业之忠诚。这非大事而何!

当年我在北京读书时,有的教授在四五所大学中兼课,终日乘黄包车奔走于城区中,甚至城内外。每学期必须制定请假计划,轮流在各大学中请假,以示不偏不倚,否则上课时间冲突矣。每月收入多达千元。我辈学生之餐费每月六元,已可吃得很好。拿这些教授跟寅恪先生比,岂非有如天壤吗?因此我才说,寅恪先生在伟大处是伟大的,在细微末节方面也是伟大的。在这两个方面,他都是我们的楷模。

2002年7月7日写完

漫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赠301医院宋守礼大夫

中国是一个最注重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提出了不少的教条。有的明白易行,所以就流行开来。这大大有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

但是有一些教条,提得过于苛细,令人望而却步。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

我们平常常用“好人”和“坏人”这样的词儿。中学读过的伦理学这一门学科好像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最后是一笔糊涂账,只能由个人的理解来决定。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我觉得,在现如今社会上存在的成百上千的职业行当中,最接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标准的是医生。病人到医院里来是想把病治好,大夫的唯一的职责是治好病,这就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打下了基础。

如果我们再把思路放宽,再想得远一点,想到眼前这一群英气勃勃的男女大夫以及护士小姐们当年下决心学医的时候,他们的动机何在?我们医学行道以外的人,当然回答不出来。连他们自己也未必能说得清楚。但是,我认为,倘若拿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两把尺子来衡量一下,则虽不中不远矣。这两句短语所表现的,是极高的人生精神境界,是极高的道德规范,还得加上一点天赋,不是唾手可得的,万不可掉以轻心。

理论易找,事实难寻。其实,事实也并不难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现在坐在我面前的301医院的宋守礼大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标本。

2005年6月29日

同类推荐
  • 海棠依旧

    海棠依旧

    她自己不但有文集问世,而且帮助女子文学社成员出书。一套八卷本的《红鬃马》文集记录了她与文学社成员追求文学之梦的艰辛和成果。斯世斯文,斯人斯魂,实堪敬哉!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毛泽东品书论人

    毛泽东品书论人

    本书主要介绍毛泽东一生中品评史书、谈论人物的心得,这部书展现了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政治领袖和思想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以书为鉴,吸取和运用所读之书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品书论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 帕米尔情歌

    帕米尔情歌

    《帕米尔情歌(卢一萍中短篇小说选)》由卢一萍所著,《帕米尔情歌(卢一萍中短篇小说选)》的作者卢一萍的作品中混合着这个时代最为斑驳和绚烂的色彩。童年记忆、边疆气息、军旅生涯;诗歌、散文、小说,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方向和不同文体的文学实践,正在将他带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温婉的叙事和尖利的疼痛,不仅仅来自于身体的暖味,更来自干一个人内心的原野。卢一萍醉心于叙事形式的实验,也涉笔荒诞、孤独、暴力、性与死亡,但其基本精神取向不是存在主义的,而是以荒诞的叙事形式来实现对生命存在的诗性意义的理想追求。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热门推荐
  • 落魄郡主也种田

    落魄郡主也种田

    乔冬暖上辈子是被卖到柳府的童养媳,一朝重生后才知道自己竟然有个超级离奇的身份~一个拜过天地,入过洞房~却是心狠手辣、喜怒无常;一个青梅竹马,挂肚牵肠~怎奈天不作美、姻缘尽毁~既然拥有至宝时空穿梭器,且看她如何把握自己的今生幸福!
  • 姻缘戒:你是我哪门子姐姐

    姻缘戒:你是我哪门子姐姐

    她本是上帝老儿右手无名指的一滴精血,被用来点化亦正亦邪的白发上仙,他本是一枚具有辟邪功效的黑曜石戒指,本来便于这上仙和精血毫无关系,可奈何上帝老儿将它戴在了右手无名指处,日日与这无名指腻在一块儿,她下凡化作凡人,他被上仙无意间扯落,也跟随而去……一直以为他只是她的弟弟,是被宫家宠着的小霸王,却,当某一天他突然换了姓,换了名,走到她面前口口声声质问,“我们有什么关系?你是我哪门子姐姐?”她慌乱无措,一方面是对他的歉疚,一方面是对未婚夫的深深爱恋。他步步紧逼,她节节后退,当再也无法退却,她愤起反击,却招致最残酷的虐心惩罚……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以为我什么都知道,却也许我最不清楚的就是,我爱你!
  • 贵少惹火:野蛮俏娇妻

    贵少惹火:野蛮俏娇妻

    别人碰见帅哥总是很浪漫滴,可为何到了我这里却倒大霉了呢?正当我在电梯里对着手机咆哮道:“颜如玉,不,如花姑娘!我跟你说NN次了,我跟那个鼻涕虫的关系,比旺仔牛奶还要纯白,比长白山矿泉水更要纯净。”OH!mygod!停电了吗?当我一头雾水的时候,身旁传来一道邪魅的声音:“小姐,你的河东狮吼都能将电梯给震停了。”等我好不容易从电梯‘逃’出来,走到酒店门口时,OH!myladygaga!天气预报不是说今晚月朗风清,适合奸情的吗?身旁又传来邪魅的声音:“小姐,需要我送你一程吗?”但车开在半路的时候却爆胎了!身旁再一次传来邪魅的声音:“小姐,请问你尊姓大名?”我已经无语问苍天了。
  • 恶魔女阁下

    恶魔女阁下

    父母去国外旅游,抛下女主,因误进男厕所,引起的一场误会,面对两个兄弟,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青春校园+商业场+微黑道~~~冥谨慧第八部小说强势登陆!此部小说是《校草为校花的华丽蜕变》续集,第二部名称《校花和校草的恋爱未央》!重要通知:不好意思各位,更新时间改变了!从4月份的第二周开始更改为每周六,周日中午12点更新!!每周更新的三章改为两章,这样我才能勉强保证不断更,敬请各位读者理解!(定时发布,望各位读者仍不离不弃,我便死更到底!)
  • 暗黑破坏神之血与火

    暗黑破坏神之血与火

    在这个遍布恐惧的世界中;在这个魔法与力量的结界中;一个意外闯入暗黑世界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只要杀掉头领级怪物,就能获得它们的能力。大菠萝如何?宰了你我就是大菠萝!暗黑世界我做主!PS1:作为主角,光环会有,YY也会有,同时力争将一个完整的暗黑体系呈现在读者眼前。PS2:这本书保证会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暗黑故事。PS3:作为新人,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谢谢!开个群:52251740(喜欢本书的请加)
  • 文艺探谜

    文艺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夏风不过相思江

    夏风不过相思江

    她是明星的私生女,从一出生就被送去贫民窟寄养,她从小就懂得隐忍而活。直到养母去世,弟弟入狱,她才懂得,坚强是唯一的出路。她为了他远离故乡,被囚禁他乡,被迫整容,终于有机会逃回国,再次见到他,而他,已经是别人的未婚夫。夏筝,你的思念,终究吹不过相思江。八年后,你带着秘密归来,他还在不在。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打劫天下

    打劫天下

    最高巅峰之上,若隐若现着一道萧索而孤寂的身影。云雾飘渺之间,常有世人隐约听到这样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咏唱:吾身为天地之门,逍遥一生,红颜无数。驰骋天下而无一合之敌,生有三恨:一恨不能劫尽所有美女之心;二恨不能劫下天地之身;三恨不能劫取万物之仁!呜呼哀哉……世人传言,那是一代枭雄之叹息,而这里,就是一个枭雄的传奇。经商家庭的独子,在家族遭变后,背负长辈的殷勤嘱托,携带着导致家族衰败,却未探明功用的重宝闯荡江湖,一个名叫童山的家伙的一生。————————————————————灵药有木有?木有;装备有木有?也木有;软妹子有木有?这……木有。走,跟哥打劫去,很快就神马都有了!
  • 四圣门系列虎啸

    四圣门系列虎啸

    川蜀少年杨天,自小在酒馆长大,却不知隐世于酒馆的父母乃昔日侠客,时逢宋王朝在贾似道手上极度腐朽衰落,江湖变得混乱,川蜀除了四大门阀之一的凌虎堂外,便是唐门最强。凌虎堂和唐门为夺川蜀第一门派,征伐算计不断,杨天因父母恩怨卷入凌虎堂争斗,自小恨凌虎堂入骨,入唐门而报仇,殊不知昔日仇人却是亲人,今日恩人反是当年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