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4900000044

第44章 古北口丢失大半,日军开始重炮轰击帽儿山

午后,战况对二十五师越来越不利了。一四五团从龙王峪撤出长城阵地,长城从大关到龙王峪全都让日军占领了。二线阵地齐长城,也让日军占了一大半了。河东村让日军全都占领了。眼下,只有河西村和卧虎山长城在一五〇团手里,南山阵地由一四九团和一五〇共同守着,再就是齐长城南面的几个山头在一四六团手里。一四五团撤下来后,在古北口东关设防。整个古北口已丢了一大半了。

戴安澜把部队安置在东关后,马上赶到二郎庙师部。

杜聿明见戴安澜带伤回来了,没等他报告,忙过来把戴安澜拉到凳子上坐下,问:“安澜,伤得怎么样?”

“不要紧。日军的子弹穿透力强,子弹都出去了。”戴安澜说。

“部队情况如何?”

“能战斗的,不到一个营。我编成了一个营,按师座的命令,现在布防东关。重伤员都运下去了,轻伤员能坚持战斗的,还有一百多人,我编成一个连。撤到村子里。只是弹药都打没了,能不能给我们补充点弹药?”戴安澜说。

“士气怎么样?”

“士气高。官兵都想和小鬼子死拼到底。轻伤的弟兄都是自愿留下来的,都想和小鬼子再干一仗,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戴安澜说。

“安澜带兵有方。我放心。”杜聿明说。

梁恺说:“仗打到这个份儿上,还有士气,不容易。”

“师座,还有什么你尽管说,我们团还能打。”

“你们先休整一下,弹药没有了,后面还没运上来。现在除了一五〇团还有点弹药外,这几个团都是一样。我正在跟军座请示,你先休息一下。”

天要黑的时候,军长回电了。杜聿明从机要参谋手里接过电报,上面写道:“择机撤至南天门阵地布防。增援部队及弹药补给赶往南天门。”他看完后,交给张旅长,张旅长看完了,又传给了梁旅长。最后传到了詹参谋长手里。大家看完了,都看着杜聿明。

杜聿明看看几位,来到地图前,说:“军长让我们撤,但什么时候撤?大家谈一下。”

张旅长说:“最好是天黑后撤下来,这样能减少点伤亡。前面的部队都绞到了一起,根本分不开。只有等天黑了再想办法。”

梁旅长说:“张旅长说得对,只能天黑后撤。但是我们旅的两个团都伤亡过半,弹药也没多少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顶到天黑。”

“参谋长的意见呢?”杜聿明问。

“二位旅长说得有道理。我听师座的。”

“那好,我现在命令,梁旅长马上带师部及两个旅部撤到南天门,构筑阵地,准备补给。想办法让大家吃上顿好饭。那里现在有三个连,少了点。但构筑工事,准备补给,够了。我和张旅长天黑后,组织部队撤出阵地,撤往南天门。具体时间定在6点左右,各团择机撤退,不作具体安排。命令一五〇团留下一个营在南山阵地负责掩护,听师部命令撤出阵地。”

天快黑下来的时候,日军又发动了一轮进攻。

为了使前面和日军绞在一起的部队能撤出战斗,杜聿明安排了最后一次进攻。他集中了全师的弹药,支援到一线阵地上。

日军的进攻原本是想牵制住中央军,不使他们撤退,所以进攻并不猛烈。但日军没想到的是,中央军在这个时候能进行反击。进攻的部队一下就被反击到长城上去了。抓住这个机会,杜聿明命令一四五团、一四六团、一五〇团撤出了阵地,朝南天门撤去。最后撤下来的,是一五〇团在后面掩护的一个营。

杜聿明带师部残余人员退到南天门,已有一些部队退了下来,但退下来的部队一退不可收,不少人甚至想一直撤到石匣镇去。在南天门预备阵地上,仅有师部特务连和先前一四九团的两个连在构筑工事。面对南天门两侧长长的阵地,放上三个连的官兵,这和没人防守几乎没什么两样。

杜聿明看后,和张旅长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师部特务连在南天门设卡,收容部队。师部设在南天门,看收容部队情况再定下一步计划。

天,黑了下来。

戴团长带着一四五团一些零星部队下来了。

一四六团一位营长也带着一些部队退了下来。

一五〇团张团长带着两个营的部队退了下来。

一四九团的部队一直没有成建制的下来,只有零星的散兵退下来。

统计全师官兵,退到南天门的,能战斗的兵员仅三千多人。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杜聿明调整了部署,师部设在南天门,以南天门为中心进行守备。第七十三旅由戴安澜团长指挥,在南天门右翼防守。第七十五旅由张汉初团长指挥在南天门左翼防守。各部按指定区域调整以后,杜聿明觉得部队已战斗三天,粮弹消耗很快,有的部队已无米下锅。这时电话已从南天门到密云接通了。杜聿明拿起电话,要通了密云的军部。

“军座,我是杜聿明,我师已全部撤至南天门。部队设防完毕,但弹药全部打完了。部队也一天没吃饭了,请军座帮助补给。”时间紧,杜聿明只能实话实说了。

“我这个军长现在成了你的后勤部长了,你不说我也会派人送去的,午后已派五辆卡车送粮食弹药给你们了。马上就快到了。部队还有多少战斗力?”军长徐庭瑶问。

“报告军座,还有三千人左右。全在一线布防。”杜聿明说。

“好。增援你们的二师正在往你们那赶,天亮前一定赶到,一定要守住南天门。这是北平最后一道防线了。第二师去接替你们师的防务后,你们撤下来休整。但一定要给我坚守到天亮。你们师的战斗任务已经完成得很好,为了让更多的部队参加作战,摸摸日军的作战特点和规律,一定要和二师交接好,把情况介绍清楚。”军长徐庭瑶电话里说。

“是。我一定守住南天门。”杜聿明保证道。

放下电话,杜聿明感到一阵轻松。只要弹药和补给到了,凭着南天门的地势,他相信,守住南天门等待援军是有把握的。

这时戴安澜来到了师部。

戴安澜带着残部来到南天门,清点一下部队,包括轻伤员在内,不足千人了。他来到南天门临时师部,见到杜聿明,报告了情况。杜聿明原本就是七十三旅旅长,虽然杜聿明现在是代师长,可是戴安澜还像对旅长一样亲切。

杜聿明说:“能撤下来就好。还有没有成建制的部队没撤下来?”

戴安澜说:“大都不成建制了。我们撤下来的时候,要不是帽儿山观察哨挡了一下子,我们还真的让从干沟绕过来的鬼子给堵在沟里了。”

杜聿明问:“观察哨撤下来了吗?”

戴安澜说:“没有。我们出了东关,他们还在打呢。他们是啥时候弄上四挺机枪的?”

杜聿明说:“现在部队站稳了脚,应派人接他们回来。”说着他回身喊:“侦察参谋,侦察参谋回来了吗?”

这时一位少校跑了过来:“报告,侦察参谋于挺报到。”

杜聿明说:“你立即带特务连一个班,从山东面绕过去,侦察一下日军情况,如有可能,把帽儿山观察哨的几个人接回来。他们是立了大功的。”

于参谋也向杜聿明敬礼:“属下知道了。”

戴安澜说:“等等,让我的两个警卫员也跟着去。想办法把他们接回来。”说着喊来了他的两个警卫员,说:“你们跟着于参谋去,想办法把帽儿山上的兄弟给我接回来。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我的好兄弟。你们要像服从我一样,服从于参谋。”

“是。团座。”两个警卫员立正敬礼。

就在这天的夜里,第二师第四旅郑洞国旅长到达了南天门,接防二十五师阵地。杜聿明带着二十五师到后方休整,再也没回来。

旅团长川原侃少将对于部队午后的进攻,感到十分满意。在太阳要落山的时候,他来到了长城的将军楼上。对中国的万里长城,他早有所闻,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弱国的表现。大日本帝国能隔着浩瀚的大海来到中国,一条长城又算得了什么呢?如今,中国称之为脊梁的长城不是被他踩在脚下了吗?他从望远镜中巡视着前面的战场,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了帽儿山。那上面还在打枪,大批的日军正在朝上面攻击。他一指帽儿山,身边的参谋人员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报告说:“那是中央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的一个阵地,上面大约有一个加强排,四十多人在防守。第十七联队和第三十二联队正在从东西两面进行攻击,已进行了多次攻击,但是上面守军占据有利地形,工事又十分坚固。攻击部队伤亡一百多人。”

川原侃又拿起望远镜,在他的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东西两面的进攻部队都要攻到了烽火台下的崖底,突然一阵密集的手榴弹在崖底爆炸了,崖底下的日军尸体飞了起来。在半腰的部队都趴下了。川原侃大声吼着:“调重炮部队,给我炸平帽儿山。”

日军的重炮部队在三七〇高地上开始向帽儿山炮击了。可是目标太小,上百发炮弹落下去,仅有一两颗在烽火台上爆炸。顶上的碎砖瓦飞起来,打伤了一些正在攻击的日军。炮击的火光,染红了夕阳,太阳就要落山了。川原侃只好下令,围住帽儿山,明天再进行攻击。

王道长自从第二十五师师部撤出后,就带着徒弟们回到了小老爷庙。

大殿右面的房顶让炮弹炸出了一个一米多的窟窿,窗户纸全都炸碎了。几扇窗户破碎得不可收拾了。可是大殿上供奉的关老爷铜像还稳稳地立在那。王道长扶起倒了的香炉、蜡台,拜完了关老爷,点上蜡烛说:“收拾吧。”

院子里的西厢房全都炸塌了,东厢房在城墙边上,没炸坏。他招呼过来一个徒弟,说:“收拾一下,晚上就在这儿住了。”

这时一位徒弟过来说:“师傅,这屋里有一些纸。”

王道长说:“烧了。凡是军队的东西,都烧了。不能烧的,都埋起来,别让日本人得了去。快点去。”

屋里刚收拾得有个样了,一队日军冲了进来。一位日军少佐带着翻译进了大殿。

日军少佐说:“你们是干什么的?”说完他对翻译一晃头。

翻译说:“皇军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王道长说:“你是中国人吗?”

翻译说:“我是中国人啊。”

王道长:“那还用问我吗?”

翻译回头对日军少佐说:“他们是出家人,是道士,和大日本帝国的和尚一样。”

“让他们出去,这里皇军征用了。”少佐说。

翻译说:“道长,这儿皇军征用了。”

王道长说:“这是我们出家人的清静之地,不行。”

翻译说:“道长,识实务吧。对皇军是不能说不行的。”

日军少佐显然看出了王道长的不合作,骂一声:“八嘎。”抽出了军刀。

王道长的徒弟们都围了过来。

屋里屋外的日军都把子弹推上了膛。

这时又有一伙日军进来了,带头的是一位日军中佐。少佐报告说:“报告大队长,这些人不肯合作。”

中佐看了一下六十多岁的王道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你的,是这里的道长。”

王道长说:“我是。”

中佐说:“好的。我们大日本帝国也信奉关公的忠义。好的。”他一挥手,朝少佐说:“师团长命令,不占寺院。”说完,他对王道长一鞠躬,回身带头出去了。

徒弟们围上来说:“日本人也信关老爷?”

“假仁义。”王道长说着,回到了东厢房。

这时一位徒弟进来说:“师父,帽儿山上还在打呢!”

王道长问:“那七个兵还在那守着呢?”

“看样子是。”徒弟说。

王道长说:“他们是让日本人困住了。别的事小,得想法给他们送点吃的上去。”

徒弟说:“可日本人围得水泄不通,过不去。”

王道长叹了口气,又来到大殿,坐在那里开始念经了。

从烽火台上下来,郑连就感到腿脚有些沉,可能是在上面冻的。当他来到火堆边上,接过钱财给他的土豆,还没等往嘴里放,鼻涕不知不觉中流了出来,接着鼻子就不透气了,嗓子也跟着疼了起来,身上一阵冷一阵热。郑连靠着墙,慢慢地坐下。眼前的火渐渐地在他的视线中红成了一片,突然,火亮一下子暗了下来,眼前一片漆黑。

郑连昏了过去。

郑连醒来的时候,身上盖着被,身边是火堆,大哥摸着他的头,说:“醒了。没事,就是让冷风给冒了一下。掐掐就好了。”

大哥在郑连的脖子上找准穴位使劲揪了起来,疼得郑连直叫。

郑连嗓子的肉皮揪得火烧火燎的,可是咽唾沫却不疼了。他点点头说:“好多了。”

大家都躺下了,大哥和赵大柱站岗去了。

赵大柱守在东面,这是唯一可以爬上来人的地方。他说:“大哥,你那绊雷有准吧?刚才可就响了一个。”

“准。我是跟我爹学的,家传的手艺,错不了。我们埋的绊雷,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那比手榴弹准成,一个保一个。别说是小鬼子,就是兔子跑过去,都得响。我年年冬天都跟我爹打猎,没空过手。”

“大哥,你是东北军出来的,你说,东北军想当年进北平的时候,是多么的威风啊!咋才过了这么几年,就这样了呢?”

“不一样了。是不一样了。当年,那是大帅活着的时候,整个东北,是大帅一个人说了算。什么汤大虎,吴大舌头,张作相,杨督军,还有那些师长、旅长的,哪个不是全听大帅的。哪个不是吃张家饭的,靠着大帅当的官。就是日本人,也怕大帅,要是不把大帅炸死了,他小日本进得了东北吗?大帅可不管你东京政府、南京政府还是北京政府的,谁占了他的地盘,他就跟谁拼命。弟兄们立了功,他是大把地往出撒大洋。弟兄们谁不卖命啊!”

“那这些人就不看着老帅的面子,帮助少帅?”

“要是没有老帅的面子,少帅能当上司令吗?要是当不上司令,能当上中央的副总司令吗?可这个面子有多大,那就是人心隔肚皮了。少帅拿这些东北军的老人儿,也没法子。他们都有自己的部队,有自己的地盘。少帅奈何不了他们。远的不说,这个汤大虎,就是一个。把一个热河省都丢了,可少帅只能发个通缉令,算是要个面子。谁能抓住,谁敢去抓呀?他手里还有几万军队呢!少帅也是没法子的事儿。东北是他的根,是他的家,他能不想收复东北吗?没法子的事儿。他妈了巴子的。”

“那少帅也够难受的。”

“要不少帅能沾上毒品吗?就说撤下去的一一二师,那是张作相的部队,东北老人都叫他辅帅,张师长就是他的公子。别人谁有这么大胆子,谁能管得了?当年少帅的位子,还是张作相让出来的,多大个情啊!”

“战场上逃跑,多大个事呀,我说他们咋不怕军法呢。原来是有个好爹呀!”

“谁说不是。”

看着山下的日军围着篝火,大哥说:“老二,不能让小鬼子这样消闲,也得让他们知道咱们是爷台。”大哥说的爷台,是一句东北土匪用的黑话,慢慢的老百姓也用了。那意思就是有本事,惹不起。

“是得让他知道知道,别让他养足了精神,成了爷台。”

大哥说:“也得让小鬼子尝尝啥叫挨冻,知道铁红了不能用手摸。”说着他提着机枪选在了东南角一个箭垛,架好了机枪,瞄准了篝火边上的小鬼子就是几个点射“哒哒、哒、哒”。

枪声一响,围在篝火边上的小鬼子忙朝四下里跑。大哥看小鬼子跑起来,一个扫射,把机枪里的子弹全都打光了。打完了,他收起了机枪,躲在了墙垛后面。

大哥把一个弹夹打完了,引来了小鬼子一阵疯狂的报复性射击。可是打了一阵子,小鬼子也知道,这只能多浪费些子弹,根本不解决问题。但日军并没有进攻,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围住山上的人不冲下来就行。

同类推荐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3年中篇小说卷。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
  •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考古专业大学生蔡子安突然得到了一笔巨额遗产,原来被谋杀的蔡氏集团的董事长蔡建波正是他从未见过的父亲。而刺杀蔡建波的凶器竟然是一把青铜古剑!一把公元前5世纪的古剑怎么会出现在血案现场?刺客究竟是何方神圣?从一次被袭击开始,蔡子安踏上了解开父亲遇刺之谜的征程,然而这条路艰辛且漫长。蔡子安带着自己的朋友王琼等人,很快发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线索,原来兴华党、莫干行会、日本魂组这些神秘组织与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真相伴随着危险渐渐剥离出来,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蔡子安的妈妈静妃是兴华党的七大堂主之一!
  • 声息2

    声息2

    记忆可以剥离出心底的温暖,让一个女孩的歌声只剩悲凉。多年前的一场火灾,一场空难,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女孩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继承权,也失去了容貌。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最爱的人报仇,她不惜亲手埋葬过去的自己,整容,改名,叫季明樱,与另一个女孩柳溪川搭档成立了少女组合SEAL,踏上了演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音乐才能迅速走红。
  • 高危渗透

    高危渗透

    生化制药业龙头“江南生化”雨夜发生枪击案,技术总监郑长丰惨遭杀害,现场留下半张绝密技术图纸。身后留下市值上亿的江南生化期权五百万股,成为江南生化竞争对手蓝天生物与东方生化竞相争夺的目标……
热门推荐
  • 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马铃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马铃薯优良品种,马铃薯种薯脱毒及种薯生产,马铃薯脱毒薯露地高产栽培.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本书内容丰富系统,技术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学习应用,亦可供植保技术人员、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和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黯魂紫芒

    黯魂紫芒

    “我不是天才,天才这个词,与我的距离极其遥远,我不奢望成为天才,只想做为‘人’,生活在世界上。”——雲
  • 明恋521天

    明恋521天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长得真奶奶的帅?”回答苏桥笙的是一片沉默,她苏桥笙是谁,典型的打不死小强,“要不你做我男朋友吧?”对面男生问声皱眉,突然起身,走到前台付了咖啡的前离开了“卧槽?就这样走了?!”②“他是谁”顾梓挑挑眉,语气带着一丝酸菜的味道“这是我学长!怎么样,帅吧!”苏桥笙咧开嘴一笑,仿佛说的这男人和他有什么密切关系很骄傲似得,丝毫没有注意身后的男人一张黑里透黑的俊脸,“嗯回到床上我会告诉你,你老公帅还是这个小白脸帅…”③“梁萧怡,老娘告诉你!别打顾梓的注意!他是老娘的!”苏桥笙一手抓住梁萧怡的领子,望着她红了眼眶的双眸,“滚!”女追男爽文,女主霸气毒舌,男主腹黑忠犬无限yy坑!
  • 迷途羊羔入狼口

    迷途羊羔入狼口

    “我姓薄,名荷,不叫丫头!”薄荷撅着嘴冲着一位大哥哥说到。“呵,你还蛮有趣的,拿着这个水晶铃铛,我会回来找你的。”轻轻勾起薄荷的下巴,那一双邪魅的眼睛盯着薄荷,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吧。。。。。。“淳景,人家来了呢。”一位女子穿着火辣的衣服,出现在了季淳景的眼帘。“薄荷,我终于找到你了!”环抱着薄荷的腰,情不自禁的吻上了薄荷,在床/上扭动着腰枝。“薄荷,我会守护你一辈子,不离不弃!”“滚,我告诉你,再碰薄荷一下我就会让你碎石万断!”季淳景指着眼前的女子说着“淳景,你还是不肯相信我么?”眼前的这位清纯的女子,低着头走出了医院,而病床上的女人却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 罗布泊档案

    罗布泊档案

    某年某月某日,我们一行十一人怀着各自的心情与目的杀入罗布泊。自此,一个全新而诡异的世界向我们打开。神秘的罗布泊,是生命禁区,在卫星照片上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耳朵,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耳”,传说中的沙民、复制人以及双鱼玉佩是否真的存在,是否一直在冥冥中悄然行使着他们的职责,左右和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活呢?第一季:迷失地,第二季:武威城,第三季:镜花水月……这是一个属于右心人的世界!大幕已拉开,大梦谁先觉呢!
  • 长征中的红小鬼7

    长征中的红小鬼7

    每当看到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风中迎风飘扬时,我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丝感动。哦,鲜红的五星红旗为什么红得那么耀眼,扣人心弦?那是因为五星红旗是由以身许国的黄继光,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中华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他们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忠心报国的精神随着鲜血一起融入了国旗中!当然在烈士的庞大队伍中,也是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红军们,他们虽小,可也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弱小生命。
  • 票号鼻祖雷履泰

    票号鼻祖雷履泰

    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中国票号创始人。出身经商世家的雷履泰,虽遭家道衰落,但一颗高傲而永不言败的心始终在苦苦追寻着某种希冀,虽然不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朱陶公的经商之道也可孜孜追求,无奈在“有钱方为贵”的世界里实难施展才华。
  • 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够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
  •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分为生活小发明、学习工具小发明、科技小发明和玩具游戏小发明4个版块,每个版块都分为Ⅰ和Ⅱ两部分,Ⅰ主要介绍一些由于涉及专利而不便于介绍制作步骤的获奖发明的思路、简要过程和特点,这些小发明的作者都是中小学的学生;Ⅱ主要介绍一些广泛流传的小发明的思路和详细制作方法。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玄要篇

    玄要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