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8400000003

第3章 第一辑(3)

一般人误以为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哈,你们当然错了,这样的人是假圣人,伪君子。

真正的圣人是貌不出众的,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非常地轻松,非常地放松,哪有什么架子?

孔子曾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谦虚地说自己不如老农民,不如老园丁,是一个平民化的圣人。他最喜欢的弟子颜回也是平民,师徒二人彼此相得。

圣人爱生活。

生活出圣人。

孔子在家亲自下厨,切葱做鱼羹。热爱生活,才是活人。

孔子的家是什么样子

颜回居陋巷,孔子则要好些,毕竟是有名望、做过官的人,当老师后又一直享受学生的贡奉,想来房子不会太小,否则很难“申申如”与“天天如”。当然,孔子当初的房子一定没有现在的孔府那样庞大得像宫殿,应是一个集住宅与学堂为一体的大院子。

我想像中孔子的家是这样的:

远远望去,孔子的房子像块大石头方方正正,细看又不是严严实实的,透出了许多亮光,是一片宽敝明亮的树林。

从远方沿伸到孔子家门口的路上印着许多零乱的车马痕迹与人的脚印——光脚丫的脚印,穿各种鞋的脚印,都有,还有一个个很深的小泥洞,那是乡里的老人家柱着拐棍来与孔子说话留下的。道路两旁长着疏疏落落的野草,孔子让它们自由生长,不准儿子孔鲤去锄它。

孔子爱松柏

孔子家门口有两三棵高大的松柏,因为孔子喜欢这种不畏严寒的树木,曾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以松柏自期自励,所以能终身不畏严寒,并且高大如斯。

在众多树木里面,孔子最爱松柏。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此我们假想孔子的家门前有两棵很大的松柏。柏树质材比松树更好,但不及松树好看。孔子把松柏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同时赞美了两种“后凋”的人:一种像柏树一样坚贞,一种像松树一样舒展身躯,荫福后人。松树比柏树死得快,但造福更多,活得也潇洒。

孔子兼有松柏的美德,所以人格高大如斯。

耐住岁寒,才是青松。忍得煎熬,才是大丈夫。冬天过后是春天,苦难之后是幸福。孔子一句老生常谈,使天下人得福。

孔子是个私塾先生

孔子的私学是中国私立大学与官办大学的共同发源,最开始也就是私塾。教私塾是最舒服的一种教书生活,因为很自由、很亲切。中国的学校从私塾到书院,再到大学,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交流。

一进孔子的门就是一个很宽敞的大坝子,里面是一排一排的长条石桌石凳,孔子在这里给学生讲课。露天学习其乐无穷,同时石制的课桌板凳也不怕雨淋,老夫子此举又节约成本,又受学生欢迎,非常不错。夏天还可以在上面躺着乘凉。当孔鲤还是个婴儿时,孔子就抱着婴儿坐在石桌子上教他学说话。

孔子经常下厨

孔子精于美食,是个美食家,又是个大厨师,留下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美食名言。孔子下厨房的次数应该不会少,否则练不出精细的刀功。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孔子当初毅然决定结束周游列国的漫长旅途是因为出门在外没有美食,所以他要回到家里享受鲁国的海鱼大葱以及匏瓜蔬食。在《论语》与《礼记》中有很多处孔子关于美食的精妙论述与美妙譬喻,显然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孔子院子的左右两边是厢房,也就是学生宿舍。斯文点的学生住在东边,以颜回为首;粗鲁一点的学生住西边,以子路为首。东厢房紧挨着厨房,孔子有时来兴趣了亲自下厨,教学生们老子讲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当然也教他讲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当然爱看书

前面院子是学堂,后面院子就是孔子起居的地方。孔子的夫人操劳家务带孩子,孔子在里屋看书。如果有学生进来请教,一定会轻轻的,不是怕打扰,孔子看书时谁也打扰不了,而是畏惧孔子威严。

孔子身材高大,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大汉现在成老汉了,更加威严。想像一个威风凛凛的老头子坐在你面前看书,当然没人敢随便打扰。后来关羽学孔子,一样的北方大汉,一样的灯下看书,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尊活神。但关羽太威煞,不如孔子有亲和力。孔子看书时不像关羽一样爱摸胡子,读到会心处常常面带微笑,因此弟子们其实是不怕他的。

孔子的房间很乱,尤其是在他编《诗经》的那一阵子,满桌满地满床满忱都是资料,还到处散放着牛皮绳。牛皮绳是用来系书的,《史记》上说孔子“韦编三绝”,“韦”就是这种牛皮绳。

一般我们看到的孔子画像与孔子塑像都把孔子搞得很矮,其实那完全错了,孔子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山东大汉,或许还不亚于施瓦辛格的身材。

孔子不仅思想很威严,外表形象也很威严。

孔子经常静静地看书,披散头发,非常随意。孔子双肩宽大,从背影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正在对书沉思。高大的人安静时更安静,安静的人更显高大。

静室一灯,万卷一心。

孔子散步像轻功

看书累了,孔子当然就会把书扔在一边,管它是《尚书》还是《周易》。不看书干什么呢?对于老夫子来说,首选的消遗方式当然是散步。

《史记》上讲孔子是个大力士,“力能举北门”,连城门都能举起,可见武功不凡。孔子的弟子子路也是个侠客,后来战死。孔子散步有点像玩气功,走路轻轻的,飘飘欲飞,所以叫“申申如也”。这个“申”就是《庄子》上讲的气功“熊申鸟经”的“申”。“申”就是自由伸展身躯,“熊申鸟经”就是像熊一样大模大样,像鸟儿一样轻盈。

孔子不像大笨熊,却是一只善飞的海燕。山东挨着大海,经常有海燕飞到孔子家来,孔子经常学习海燕的飞行术,所以练成了一身身轻如燕的轻功。

一般人以为孔子很庄严,其实孔子在庄严的同时也很飘逸。圣人带仙气,这是必然的。《论语》上说孔子在家里“申申如也,天天如也”。“申申如”是舒坦,“天天如”就是飘逸。

孔子精于养生之道,散步轻身如飞,我们说他是位散仙野佛也无不可。

孔子偏爱儿子

孔子散步有时在院子里碰见儿子孔鲤,就会问他:“学诗乎?”孔鲤如果说“未也”,孔子就会告诉他:“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退而学诗。

孔子有时又问儿子:“学礼未?”如果孔鲤说“未也”,孔子就会告诉他:“不学礼,无以立”。于是孔鲤退而学礼。

孔子就是这样,在散步时也能告诉人很多道理。不错,这是说教,但只要说得对听听又何妨孔鲤后来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传给了他的儿子子思,子思作《中庸》,将祖父的学问传于世间。子思又收了孟子这个高足,孟子又把孔子的仁义发挥成了一门大丈夫的学问,实在了得。孟子、子思、孔鲤的学问归根结底哪里来?

就来自于孔子的一次散步。那天也许他兴趣好,也许吃稍饱了些,自然就讲得多些,儿子与弟子们都听入神了。老头子讲累了去’睡觉,留下一大群人如痴如醉地在那里整理上课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孔子严格而亲和的家教代代相传,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有文化的大家族一孔氏。一个家庭一直兴盛了二千五百多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兴盛,这在世界上也是个奇迹。我有个朋友孔庆平,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孙。孔庆平学问好,为人好,让人一看就是圣人之后。这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孔子能为人类导师数千年,不是偶然。

孔子爱找人喝酒

再大的圣人也有烦书烦学问的时候,孔子如果烦了,就在家里喝喝酒。孔子酒量颇大,常与子路对饮,曾说自己“唯滔无量”。有时乡邻来了,孔子就与他们对饮。有时鲁国国君来看他,孔子也是招呼他随便坐下对饮。孔子说自己七十岁时“从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是相当随便。

孔子支使弟子跑腿

弟子们常拿好酒好菜来孝敬这老夫子,孔子也常让他们去跑腿,买酱油买盐什么的也都干。“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先生馔”嘛。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将天下苍生都视作圣人之徒,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因此他收的学费不算少,人多嘛,“弟子三干,贤人七十”,还不够他花?又不用上缴国家,夫人应该比苏格拉底的夫人好,不至于时常河东狮吼。

孔子是个快乐的大富翁

因此孔子在家里是非常滋润的,名字虽然叫教书匠,其实是个大富翁,我们或许应该恭称一声“孔员外”。

我们这个孔员外当然是个大善人,凡是有人求他都有求必应,又敢收留江湖流亡之徒,如子路就曾经是个在外面混的人。孔子的做法有点像宋江,又有点像柴进,但孔子从不谋反,因为他已经是“帝王”了,当时的人,谁有他自在?

孔子修养高深,从大丞相到流亡国外,再回乡当教书匠,最后以富人之身颐养天年,得以善终,是个高人,会享受的人。周游列国很辛苦,所以后来他就安享晚年,补偿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人出门就是上宾,回家就是贤主,当然家居清闲,非常快乐。

孔子回到鲁国后就再也没去别的地方,有钱又有闲,专心研究古文化,十分相得,所以家居自在,“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孔子论友谊犒劳人生

朋友有三爽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还在另一处说:“德不孤,必有邻。”都道出了人生一大境界,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

人生有千爽万爽,最爽的一件就是与朋友在一起。具体而言,其爽有三:

一是自己高兴。见了朋友与其说高兴他,不如说是高兴自己。借朋友而高兴,因朋友而更高兴。

二是高兴朋友。好朋友如春风,春风一吹柳舞花也舞。作为柳的他,与作为花的我同沐春风,兼有摇摆之姿,滟滟之态。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就是这个意思。

三是高兴全世界。好友聚会之时,天地有情,人生有意,全世界都眉花眼笑,让可爱的人更可爱,让可恶的人也不再那么可恶。

与朋友在一起有如此三爽,孔夫子忍不住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哪是问句,分明是一句赞叹,一句由衷的肺腑之言。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人为什么死得早,死得快?因为他不爽呀。人一爽命就长,而一个人是不够爽的,为了避免孤独死,我们必须合群,与朋友在一起,选择一种富含亲合力的生活。

鲁迅明白了要爽靠大家

鲁迅当年失意,独居北京,孤独得要死,他住的地方我去看过,是个狭窄的小院,小院外面长了两株枣树。鲁迅名著《野草》中的名篇《秋夜》就是写这两棵枣树的,鲁迅写道: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说话与孔子一样,爱讲大白话。那么这话什么意思呢?原来鲁迅从这两株枣树悟出了一个宝贵的人生道理。鲁迅当时孤独得要死,天天看,天天看,有一天忽然看见原来墙外的枣树是两株,而不是一株。

一株枣树构成生命,两株枣树相映成趣,构成希望。

鲁迅从这两株枣树身上看到了希望,明白了人要合群,不要自我孤独,于是不久就把老妻老母从老家接来了,又广交朋友,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就是“鲁迅的枣树”给我们的宝贵启迪,其核心要义为:

人不能自己找孤独,树都要与树在一起,人肯定要过群体生活才爽。

耶稣与佛陀同意孔子的说法

耶稣当年因为先知约翰的接引,在旷野大彻大悟,毅然抛弃了原来要学犹太教士苦修终生的做法,重新回到人群中,为人们宣讲上帝的爱心与旨意,很快赢得了一大片信徒。

也许有人要反驳我,佛陀当初在菩提树下那一悟,当时就他一个人,这又当作何解释?

这是因为:

一、佛陀当时已达到圆满境界,天地万物都是他的朋友。用中国的话说,佛陀当时“天人合一”,怎么能说是一个人呢?

二、佛陀当时就坐在菩提树下,佛陀的菩提树与鲁迅的枣树一样,都足以让有慧心慧眼的人唤醒慧力,当下就觉悟。

三、就算佛陀当时在一片没天没地没万物的空无之境中,他还有自己作朋友,他看自己就像看一道门,一扇窗户,里面外面都是世界,足以觉醒来者。

事实上佛陀觉悟后也像耶稣离开了旷野一样,他离开了菩提树,回到人群中传道。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有幸看到的诸多传世宝典。

孔子与佛陀、耶稣都是觉悟过的新人类,在孔子看来,生命太简单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觉悟寻找回快乐。

觉悟从哪里来?觉悟从旷野来,从菩提树下来。

快乐从哪里来?快乐从人群中来。

在此,快乐是一个成全觉悟、实现觉悟的过程,因此,没有快乐就没有真正的觉悟。

她会到来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讲与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觉悟,从而大家都快乐。

孔子在此处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另一处还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都在讲快乐并不遥远,它会自动呈现,主动呈现。有的事情看起来好缥缈,其实只要诚心寻求,自然会实现。

从前有个人喜欢一个女孩子,把她当成古典文学中的女神来顶礼崇拜。他爱她而她不知,仿佛鸿雁飞过秋水而秋水不知,于是不能不感到苦闷与绝望。但他永不放弃,一直去讨好这个女孩子,终于有一天女神翩然来到了他的身边,鸿雁得以嬉戏秋水,两情相悦。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你坐在悬崖边上时,看见朋友向你走来。

自己种的葡萄才甜

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曾问过一位种葡萄的人,一棵树上有多少果实?那位种葡萄的人答不出来。

阿那哈斯告诉他说:至少有三种。一种是快乐,一种是痛苦,一种是糊涂。

更想种出快乐的葡萄,我们就要做快乐的园丁。那位种葡萄的人连自己种的是什么葡萄都不知道,肯定品尝不出葡萄真正的滋味。

人生好简单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有句传世名言: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钟”就是钟爱,“我辈”就是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我的情爱我所爱,这正是我们该做的事,正是我们的人生。竹林七贤放浪形骸,孔子温柔敦厚,其人生主旨都一样,都是快乐主义者。

太简单了,太美了,太好了,原来人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寻找回快乐。

寻找回快乐就是寻找回自我,就是寻找回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同样地,到远方去看朋友,不亦乐乎!

主动一些会更好

人生总是充满期待,期待落空就会失望,期待实现就会高兴。为了自己实现期待,就不要去等,而要主动去找朋友。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同时也在说:“到远方去看朋友,不亦乐乎。”

远方并不远,它就在眼前。人生有很多爽事,最爽的一件就是与朋友在一起,因为人天生厌恶孤独,喜欢过群居的生活。而群居并不是生活在一起。而是一种来自远方的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悠然自得的独处也是群居,因为这时我们心中有朋友,以天地万物为至友,以自己为老友,所以独处也不孤独。

等待使朋友成为朋友。

等待而不出现使朋友成为回忆。

有等待有出现使朋友不仅仅是朋友。

同类推荐
  • 三五万元当老板

    三五万元当老板

    本书所描述的这数十个创业者便称得上是“小小企业家”。尽管他们的创业资本仅为区区的三五万元,尽管他们现在的店铺在城市中还微不足道。可是,他们创业的起点离彼得·德鲁克的要求却并不远了:他们研究了市场,发现了全新的消费空间,并形成了独特的经营内容和技巧。也就是说,他们的创业开始于一次创新。在“创业家精神”里面,创新是最重要的“考量之尺”。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市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资本的创新,那么,它的经营者就当然不算是企业家,即使他们建立的是所谓的新企业,或者说从事的是比快餐店更先进的高科技企业。
  • 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终日的忙碌让人们变得疲惫,错过了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其实,不急躁和善于慢下来的人才是最聪明的智者。本书就是一本告诉读者如何慢慢生活的心灵指南,学习如何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的现实中从容地生活,一步步地进步,一步步地获得幸福。
  •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本书从影响人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立意高远、内容深刻。不但对习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还与生活中的案例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借鉴性。
  • 人生智慧故事

    人生智慧故事

    本书辑录了中国最具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精华,精选了西方最为经典、实用的人生智慧故事。归纳总结出低调、忍耐、自信、放下、糊涂、舍得、感恩、包容、珍惜和以退为进等人生大智慧。只要你悟透了其中的道理,并娴熟地运用其中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就一定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属于你的人生,明智而从容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问题,顺利而快速地走向成功和幸福。
  • 品格决定成功

    品格决定成功

    本书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为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热门推荐
  • 怪盗KING和侦探QUEEN2

    怪盗KING和侦探QUEEN2

    天才怪盗KlNG在圣罗兰贵族学院下了预告信——将要取走学校的七彩水晶。侦探社社长云璎珞和小跟班Q得知消息后。打算缉捕KING。可是——不幸的是,他们不但没抓到KING,连水晶也被KING偷走了。他们俩被同样是来缉捕KING的学生会会长殷月辉误认为是KING的同谋,不但侦探社被封了,云璎珞还差点被赶出学校。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云璎珞发誓一定要亲手缉捕KlNG!而为了找回水晶的殷月辉也发誓,要亲手缉捕KlNG!两人成了竞争对手。
  • 狂蟒之灾

    狂蟒之灾

    当一次意外重生,我变成了一条蛇,为了报前世之仇,却引来了一次次的灭顶之灾,我才知道,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 凤舞天下:朝歌夜弦梦依稀

    凤舞天下:朝歌夜弦梦依稀

    美男都是用来欣赏的,这是大公主容昭华的从小的想法,但是如果遇到一个闷骚又腹黑的白莲男子,而且就这样吃定了她,这要怎么办?当公主遇上冷情腹黑的邻国质子,江山之争,皇位之争,如何见招拆招……片段一:“你就是慕容清,长得真好看,以后我会一直保护你,不会让你受他们的欺负的。”当年的花前月下,只为了博“美人”一笑,穿着紫衣的小姑娘扬着嘴角,痛的呲牙咧嘴的笑着。片段二:“我知道你爱他,可是我只要这样看着你,就已经满足……”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鲁滨逊漂流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鲁滨逊漂流记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美女变帅哥:捡快冰山回家去

    美女变帅哥:捡快冰山回家去

    “啊,你要去上男校?!!”一栋别墅里传来了吼叫声。“对,我,蓝颜,要女扮男装上男校去!”蓝颜使劲点头说道。……“小不点,你确定我会和你交往?我不是同性恋唉~”某冰山一脸‘我很感兴趣’的表情。“我确定,因为我是女的!!!我会用我的魅力把你捡回家的!!”“好啊,等你把你的魅力显示出来了再说吧。”某冰山转过身留给某女一个潇洒的背影……
  • 灵幻驱魔人

    灵幻驱魔人

    三教九流,妖魔鬼怪,布衣神算,十人九骗,炫丽的手段,简单的结束,现在社会杜绝封建迷信,事实上该有的还是会有,该存在的仍会存在!
  • 大学毕业以来的真实经历

    大学毕业以来的真实经历

    这本小说包含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珍贵经验和血泪教训。张三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因为专业能力不足,辗转多地,找工作,换工作,最终考上事业单位,工作稳定下来。不甘于平庸的他,之后又谋划着下海经商、创办企业,走出一条坎坷曲折的传奇之路。这是一个从没有梦想,到热血沸腾,最终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
  • 我也喜欢那年你喜欢的我

    我也喜欢那年你喜欢的我

    爱在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蔓延,海风吹过的夏天,有你我的约定,十年不长不短,我等你,在下一个转角处,邂逅与你的爱情故事
  • 薄情少主追爱100天

    薄情少主追爱100天

    【大宠小虐】爱她,宠她,把她捧上天,让人人羡慕的人是他。伤她,弃她,把她打进地狱,让人人辱骂的人也是他。他说,“歌儿,从今以后我不会让你伤一分心,流半滴泪。谁若敢胆伤你分毫,我一定让他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怎知,他才是那个伤她最深的人。他婚礼上,她挺着大肚子,红着眼眶,问他为什么,他却说,“我什么都可以给你,但除了名分。”
  • 网游之大蛇无双

    网游之大蛇无双

    一个热爱蛇的人,拥有蛇一般的冷静,狐狸一般的狡猾。混迹于网游界之中,不断的杀戳,享受着杀戳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