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3400000017

第17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6)

[1]五欲八风:泛指一切内外干扰与苦恼。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僧编的《祖堂集》:“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犹如云开日出相似。俱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惑。”

五欲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七及《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别称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为五欲。此五欲能破种种佛事,如箭害身,故以五箭喻之。又,《大智度论》卷十七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

八风

《起信论》主张通过施、戒、忍、进、止观五门发起大乘正信,其施门说“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是使人心动摇的八种障碍物: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合己意或不合己意--利、衰,暗中毁谤或赞誉--毁、誉,当面称赞或讥嘲--称、讥,身心的烦劳或快乐--苦、乐,这八种东西能煽动人心,所以叫“八风”。“八风”大体上可以分为净秽二类。“八风吹不动”,即不为这八种障碍物所左右。

禅宗对“八风”的超越,是建立在般若空观基础上的不二法门式的超越。禅宗认为“八风”最能磨炼性情。《最上乘论》:“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禅宗对“八风不动”的修行境界赞赏有加:“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安耐毁誉,八风不动。”《永嘉集》“对五欲八风,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祖堂集》卷十四《怀海》对“八风不动”的悟境,禅宗创造了很多喻象来加以象征。如:

“无漏岩”:“寒山无漏岩,其岩甚济要。八风吹不动,万古人传妙。”《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八风吹不动,千古镇常安。”《从容录》第十九则禅者常说“八风吹不动天边月”,即是指晶莹如月的本心不为八风所动。黄庭坚《代书寄翠岩新禅师》:“八风吹得动,处处是日用”。则是在寒山子诗后下的一转语,谓虽遇八风,置身其中却不为所染,是更高的超越境界。

“珍宝山”:“八风吹不动者,真是珍宝山也。”(《最上乘论》)

“不系舟”:“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善慧录》卷三)

“盲人视物”:“二六时中,对五欲八风,如盲人视物。”(《续古》卷二《法昌遇》)

“祖灯”:“问:‘如何是祖灯?’师曰:‘八风吹不灭。’”(《传灯》卷二十三《横龙》)

[2]灵山付嘱:佛祖叮咛。佛祖住灵山,因此以灵山代指佛祖。佛祖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本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佛教。

[3]五浊世: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五浊世间。

一,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三,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鬭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命浊。谓往古世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今时人寿转减,百岁者稀,以恶业增故,寿数短促,是名命浊。

五,劫浊。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减动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一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是名劫浊。

[4]平等心:指众生平等,人与佛也平等。平等心是一个舍受的概念。舍受就是指不苦不乐受。在受到二痴根心,舍俱掉举相应一心以及舍俱疑相应一心的作用下,无法产生和悦受以及忧受相应。和这两种心俱行的受就是舍受。平等心是指殊胜的舍心,不会因为偏爱而动摇的心。

论藏注解:舍俱:即使是面对可喜所缘(目标),若生起的是痴根心,该目标的体验则不再是可喜,由此悦受也就不会生起。同样地,当不可喜所缘不被体验为可厌时,忧受也不会生起。再者,当心受到疑或掉举困扰时,它无法对目标下个正面或负面的判断,由此它不能与悦受或忧受相应。基于这些原因,与这两种心俱行的受是舍受(upekkha)。

在巴利圣典里,upekkha一词常用以代表殊胜的舍心或平等心,即不会受到不平等或偏爱动摇的心。然而,在此这一词纯粹用以代表“舍受”,即心不倾向于愉悦或不乐的感受。舍受与感受目标两端的乐受和苦受相反,它以中庸的方式感受目标。由此舍受也称为“不苦不乐受”。

[5]瞎秃:瞎眼和尚。和尚骂和尚,这是禅师的自省语。

[6]印证:又称证悟,常用参学手段。分自证与他证。

解读

禅师语录云:“各得安乐,故名正法。”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佛法让众生各自归正,所以叫正法。佛法即归正之法,还原之法,守形守意之法。是魂魄归纳法,与让人魂飞魄散之魔法不同,专克之。众生本来安乐,因自性迷失,变得不安乐。明明不苦,自己找苦,平地生苦,所以极苦。苦境还需苦人救,当日迷失走几步,今日回来还是走几步。当日欠人家多少,今日还人家多少。因果报应,毫发不爽。要得众生安乐,先要晓得极苦。极苦转极乐,全在一念之间。善人有善地,心地好,那么境地就好。这是禅师照佛法所示,有益于众生。

禅师开示:东南西北四块田,轮番耕耘,一起收获,就都是向阳宝地,无有纷乱事。

来云,病瘥药除,还他赤子,无事可道。又何有望州亭乌石岭之名也?若论己躬,有甚么事?如人梦醒,返思梦景,原无实事,这里了知还元[1],眼不见眼也。

古宿道,座上无老僧,目前无阇黎[2],有甚么相见?这话似拖泥带水不少,在居士分上首尾一贯,动静如常,岂不闻未出母胎,度人[3]已毕。未开口时说法已周近代。时人不识自心,将粥饭气作禅道传人,如穷子出门,背父逃走,转求转远。

唯有居士脚踏实地,不被物染,从幼至今,无欲无依,了事凡夫,自无寸丝可挂。便与万像[4]为主,借三界为戏场,转识海[5]为性海[6]。这葛藤望居士猛着精彩,把慧剑绝却老朽命根,真报佛恩也。

注释

[1]还元:道家术语,返先天,一气复原。本处借指见性。

[2]阇黎:阇黎,一译作“阇梨”,梵语acarya“阿阇黎(梨)”之省也,意为高僧,也泛指僧人、和尚。

[3]度人:度化人,使之觉悟成佛。

[4]万像:即万象。佛法说一切有情万物的本质是自性,认识自性的基础是真如,也就是意识的最基础点。这里强调的是意识对自我判断,而不是如何看外物。佛法说众生万象都是一体、来源于一的,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而因无明妄想蒙蔽而不能证得。

[5]识海:即欲海。

[6]性海:即真实佛性。因佛性广大,故称性海。《华严经》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华藏玄门,是一真法界的大总持门,毗卢性海,是如来藏心的妙庄严海。就是要祝愿人人成佛,个个得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何谓性海?佛祖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解读

禅师语录云:“未出母胎,度人已毕。”黄檗无念禅师以佛法开示:佛爱众生,众生还没出母胎,就已经得到了超度救赎。佛法奇妙,从因救果,从源清流。救其子必先救其母,养其生必先养其未生。这与世上救赎根本不同。世上救赎是救了又扔,成了又毁,赎了再典当,最后彻底卖光,任人拿去。佛法度人是救彻底。总是从源头下手,故能以其细成其巨,解其难还其易。不在后天打滚,功在先天。如若你知道必得救赎,便知佛言不虚,自此以后当精进,不负所托。这是禅师照佛法真诚开示。

禅师开示:佛母生佛,自己也成佛了,她等于把自己也生出来了,好大因缘!

复潘兵部昭度

蒙赐谕,愧薄世缘,不敢走侍。此件事非夙植德本,莫能担荷。愚见须喷地猛醒,何有待时?今德民化物[1]之际,不落思议,此真无作妙用,无可比。况古谓千圣不传[2],参寻不到[3],聪慧不及,亦是朽衲数十年分疏不下处,此中绝无形名,那有朝闻夕死之说乎?

谕中谓从疑得悟,读至此不胜感涕,是中果有一字商量,真成套语。佛法原无甚么说个撒手悬崖,亦是剩语。大丈夫岂肯从门入乎?惟内不立知,外不循境,反观朝闻夕死皆戏论也。

注释

[1]德民化物:原为儒家语,指施德政造福于民,借指普度众生。

[2]千圣不传:隐语。意思是千圣不传,只传一人。

[3]参寻不到,聪慧不及:隐语。意思是参不到、悟不出,需要缘分。缘分分两种:一种是自为缘,一种借缘,都靠愿力成就。

解读

禅师语录云:“内不立知,外不循境。”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修行修行,是内修外行。如何内修?内不立知。如何外行?外不循境。什么叫“内不立知”?讲不要在内心立下什么信条、知识,一片空明最好。什么叫“外不循境”?讲不要跟着外部环境走,因循归路,只是一个走失。内不立知(智),好处在于不执着。外不循境,好处在于有主见。一个不执着,一个有主见,看似矛盾,其实统一。内不立知是大知识,外不循境有大环境。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内心一片空明,无有什么信条。这种内心映照出来的行为是合于先天本性的,待人接物只是一个本来样子,并没有附加什么东西。人生不追求附加值,价值就大。

居士与梅长公,乘般若力[1],游戏人间,机调相投,非老朽所能测也。谕云,学道人非具侠骨不能,然谓具侠骨人能学道则可,若谓必侠骨人方可学道,恐执侠不化,终被意气驱逐,难得本体呈露。故世之贵侠骨者,以愈于龌龊、庸腐辈耳,非真侠骨可贵也。况英明特达之士,未必侠骨,又复追踪侠骨,是本体逾失也。

焦太史末路,果是本色,则繁苛尽除,岂不足佳?然与老朽交最久,独泛滥词章,担阁[2]一生,未免内有能是的心,外有所是的法[3],将本色尽情埋没,而反以障本色者为太本色[4],岂谓其器度寻常、少一段侠骨乎恐错认本色矣!

若果到本色田地,透悟[5]两字何处安顿?居士谓三乘教外,更有所发明乎?吾教云,上根利器,一闻便了,尚无有二,何况有三秪缘[6]、利钝不等[7],假设教网[8],涝漉众生,若人猛醒,总皆权喻。长公疏如镌石,倘得居士数语,则又何啻一玉带镇山门也。

令弟聪明根利,笔底尽有仙气,指日当大魁天下,为一代名儒无疑也。

注释

[1]般若力:有觉悟智慧的佛力。

[2]担阁:耽误。

[3]内有能是的心,外有所是的法:借用理学术语,本指以外证内,借指学佛应该内外都放下。

[4]太本色:大本色。

[5]透悟:彻底领悟。

[6]三秪缘:三根本。简称三根。指众生的三种根性,即上根、中根、下根三者,又称利根、中根、钝根。上根指根性优良,速发智解,堪忍难行,能忍妙果者;中根次于上根;下根为最劣者。《法华玄论》卷九云:“能化之佛有三世益物,所化众生有于三根。……就三世分者,若过去久习无所得观,观强而烦恼弱者,于过去值释迦得了悟名为上根。二者于过去习无所得观,观弱而烦恼小强,故值恶知识流浪五趣,乃至渐习善根,今日释迦出世从初出至闻说法华,皆得领悟,名为中根也。若过去习善弱而烦恼强,亦流浪五趣,然后稍习善根感释迦出世,从初生乃至法华,历闻诸教不悟,至涅盘唱灭方得悟解,如此之人名为下根也。”就声闻、缘觉、菩萨三者之优劣而言,声闻是下根,缘觉为中根,菩萨是上根。

也指三无漏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属于二十二根。《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云:“复有三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7]利钝不等:根基与悟性好坏不一样。“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8]教网:宗教枷锁。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谓必侠骨人方可学道,恐执挟不化,终被意气驱逐,难得本体呈露。”黄檗无念禅师开示:学佛者满天下都是,得真道者有几人。学佛最忌三种气:帝王气、才子气、英雄气。帝王因势力强大,自以为在佛之上,学佛往往是做样子,哄天下开心。当然也有真帝王真学佛,雍正就是。这是帝王佛。才子佳人为才情所困,学佛只为逃情,一旦又陷情爱,则视青灯为红灯。当然也有真才子真学佛,东坡就是。这是才子佛。英雄豪杰侠骨柔肠,敢为天下担当,只可惜往往分不清是非,血气所激,往往铸成大错。当然也有真侠士真学佛,谭嗣同就是。学佛君子,从容就义,是罕见的真修。一般人学佛不可沾以上三种气,侠气尤其不可沾。禅师开示:沾了侠气,就会“执侠不化”,指执着于侠义道,不知侠义道上还有更高的道;就会“意气驱逐”,指血气为人,往往激于义愤,不能深谋,不能保全众生,只是逞一时之快,反倒害了众生;就会“难得本体逞露”,指见不到本性。从侠士到暴君,一步而已。荆轲刺秦,以暴刺暴,双方的性质是一样的。佛法是和平法,佛的道是仁道,是善道,佛的心是慈悲心。不逞匹夫之勇,救世才有神勇。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和尚门下有教无类,唯独不收侠士。若有侠士拜门,终成鲁智深,不可招惹。若不收拾狂性,满身本事无非取祸的根本。学佛人往往偏了,多半偏于狠毒,宜戒之。

复喻文学淑余

正悬慕间,得中海书,道足下于学问地中悉具超宗[1],令朽人不胜加额,但不知于世出世法、凡圣位中已入平等三昧否?若证此三昧,我根先灰,不见人相。既绝人我,比量都无。中间自无迷悟、圣凡、同异、颠倒、分别等事,正好与世浮沉,无非自在。亦不妄执此见。若有毫尘不化,即是圣证无明生死株裔,恐他日翻为增上,慢魔[2]撺入,不无干湛。寂海中鼓起波涛,妄构是非,使吾人于内外凡圣等法中,总不自在,先圣诃为蕉芽败种[3]是也。

注释

[1]悉具超宗:在学问上各方面都具有超凡智慧。

[2]慢魔:侮慢魔简称,指怠慢佛法。《大智度论》卷五载,除诸法实相外,其他一切均为魔。《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列举四魔之说,即:(一)五蕴能生起种种苦恼,为夺命之因缘,称为五蕴魔,又作阴魔、蕴魔、五众魔、阴界入魔。(二)能招感从生至死之烦恼,称为烦恼魔。(三)“死”本身称为死魔。(四)障碍解脱生死者,称为天子魔,又作天魔。又四魔加上“罪魔”,则为五魔;四魔加上无常、无我等四颠倒心,则为八魔。

[3]蕉芽败种:禅语。种子已经坏了的芭蕉芽,比喻根基受损,亟待修复。佛经中,释迦牟尼佛经常呵骂阿罗汉,说他们是“焦芽败种”,自私自利,应该向菩萨好好学习。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有毫尘不化,即是圣证。”“圣证”即铁证的意思。黄檗无念禅师与友人探讨佛理,说的是:要化全化,如果有丝毫不化,就是还没有悟道的证明。意在开示:一体全化,不遗分毫。化是度的前番工作,没有化就没有度。所谓“化”就是化解冤孽,将一切化开,该消的消,该留的留,命也归位,运也流通。如水长流,谓之化境。“一体全化”有两层意思:众生一体;作为众生中的一员,身心灵一体,随众生而化。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觉醒,佛经谓之“大化”。大迷大觉,大难大化。相信冥力,始定此生。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坐在尘土中,尘土又变成小尘土,有道者终不化,这才是真修。不变应万变,大化灭小化,佛法从高处猛,岂有不成就。

复中海禅师

接来教,知造诣非昔。读佳韵[1],字字入圣超凡。较诸古今诗偈,更无等者。要谙本分事[2],犹有圣证量在[3],未得拼命一下,不免被圣证魔缚,使自不觉。祖师门中不容是事,若有一毫圣情不尽,即是我见未忘,就中妄立圣凡同异等障。

同类推荐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热门推荐
  • 二货宠妻:邪王的小米虫

    二货宠妻:邪王的小米虫

    她说:“女儿在世,当掌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今生只娶不嫁!(?>?<?)”她,一席红装,掌握‘天下’权,一双红眸,倾尽天下。他说:“追妻之法,卖得了(liao)萌,刷得了(liao)卡,耍得了(liao)帅,装成无赖!”他,一席玄衣,坐卧“美人”榻,一双黑眸,倾尽天下……
  • 乱世血凰:失忆公主很倾城

    乱世血凰:失忆公主很倾城

    “九儿,我便挑明了说吧。我可赋你情深,也会予你一世恩宠,为你戴上那凤冠霞帔,送你坐上那万千女子梦寐以求的位置,但我却不会为了你放弃了这锦绣山河。这样的恩宠,你要,还是不要?”“我叶桢虽只生作了一介女流,却也最是看不起为了美人而空负江山之人。父皇曾说,为帝者,最忌讳的,便是情之一字。我叶桢堪不透,所以这皇位,就算父皇曾经捧到我面前,我亦不曾取。但倘若有人为了江山而负了我,虽知晓那人做的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我却依旧会生了那怨怼之情。我便是这样,口口声声说着世俗女子的缺点,自己却又沦为了那一类人。这样的我,你要,还是不要?”
  • 全真清规

    全真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桃园飘絮

    桃园飘絮

    只是在这一场复仇的计划之中,她爱上了那个狂妄自大,冷酷无情的绑架她的仇人。她全身的伤痛都是拜他复仇所赐,几次爱恨纠结的匆匆错过,再也已经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在仇恨与爱情之间,他们都做了怎样的选择?
  • 星空裂痕.

    星空裂痕.

    在这乱世之中,没有人能够纤尘不染的活着。
  • 月落浅音

    月落浅音

    世间男子皆为毒物,碰不得也近不得。这是她姨娘时常告诫她的话。无奈世间万物抵不过一个缘字,该来的终究是避不了。她原是隐居于桃林内的兔子精,一场雷劫却让她意外掉入红尘纷争。兴许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为了那个他,她情愿冒死逆天。奈何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过是过眼云烟。她心心念念为他,换来的却只是一句人妖殊途,将她推向万丈深渊……
  • 豪门boss缠妻成瘾

    豪门boss缠妻成瘾

    “哪怕是强的,恨我也好,这辈子休想逃出我的手心。”在她倒在血泊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快疯了……“我说过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许离开我的身边,死也不行!“他哭了,为了这个女人再次流泪了,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但是她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让他着魔。“爱上你我无怨无悔!看到你的眼泪我觉得我好幸福!“她躺在他温暖的怀里,笑着离开,就像是一颗陨落的流星……
  • 少年心理师II

    少年心理师II

    平静的晨曦之晨,先是被笃信末日将至的嗜睡男孩打破,接着闯进诊所的武警更直接将心理师莫晓乙定罪为军火贩子。来不及等待救援的莫晓乙,被秘密关押到号称“只进不出”的第六监狱,可是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意料——他的狱友不只是“特殊人才”,还都患有怪癖之症。因为好友莫晓乙被诬入狱而火冒三丈、追随而来的周大警监周觉,却将催化这场“疾病”。他们在狱中连续遭遇挑衅和暗杀,事态的发展完全脱离了控制……
  • 《剑武星河》

    《剑武星河》

    一柄断剑,蕴含怎样的玄机。星河大陆又藏有什么惊世秘密。且看主角为您一一解答。
  • 情成追忆

    情成追忆

    独臂揽乾坤,棋中藏玄机。莫愁前无路,游刃于天地。这便是大渝三岁小孩也会唱的诗,此诗写得即为以暴虐残忍而闻名遐迩的铮王。一朝穿越,家门不幸,竟撞上了这只妖孽,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