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3400000014

第14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3)

(二)应供(梵arhat),音译阿罗诃,良福田,名应供,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应供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三)正遍知(梵samyak-sam!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遍知(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四)明行足(梵vidya^-caran!a-sam!panna),具三明。名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明行足,明即三明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梵sugata),不还来。名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

(六)世间解(梵loka-vid),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无上士(梵anuttara),无与等。名无上士。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两存之。)世间解者,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也。无上士者,谓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世间解无上士。

(七)调御丈夫(梵purus!a-damya-sa^rathi),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盘,调御丈夫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故号调御丈夫。

(八)天人师,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天人师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九)佛(梵buddha),知三聚,名佛,(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十)世尊(梵bhagavat),具兹十德,名世间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世尊谓以智慧等法,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最初教义。释迦牟尼进入般涅盘后,他的弟子们汇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通过几次结集,形成经、律、论“三藏”。随着佛法传播范围的日益扩大,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关于释迦牟尼基本的教义,后世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但是无论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都同意保存在《阿含经》中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法等,是释迦牟尼最初的教义。

[5]烁迦罗眼:法眼之一。

解读

禅师语录云:“脚踏实地,大用现前。”黄檗无念禅师开示:路走得踏实,巨大作用就出现眼前。正所谓“上天入地,不如脚踏实地”。不要说不能飞不能跳的唐僧没什么用,又能飞又能跳的孙猴子还得师父带。没前途,一身本事就没有用。一旦认清前路脚踏实地前行,凡肉之身的巨大作用就在眼前。做神仙也要踏实。做凡人做得踏实,境界比神仙还高。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找一无用人,安排大用。凡是自诩有本事,有用之人,多半是狂夫,不好收拾。唯有老实和尚方可传衣钵。

复胡侍御催景

接教后,无时不在左右,愧无定力,虚受幻质,无片刻之宁,不得亲领教旨。来云灯不照灯,一不知一,又恐同木石耳。若果真一,万事毕矣。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彼此两无,真体流行,变化莫测,到此总是未发之中,一切名相绝迹无踪矣,才是曹溪印心[1]之客。又譬眼不见眼,门下见得甚明,僧观此意,还只见物,未得真眼。若得真眼,自然无物,何扫之有?所谓仁者被仁碍,智者被智碍,百姓有不知在,总是自己知见立出许多名色,障彼道眼,不得自在耳。又云泯知塞见,若果真省本来无物[2]耳,自聪眼自明用泯塞,作么卤莽?请教不知何如。

注释

[1]曹溪印心:禅宗本传。六祖惠能曾在曹溪传法,故称禅宗心传为曹溪印心。

[2]本来无物:即“本来无一物”的省语,是禅宗顿悟法门。顿悟,佛教术语,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关于顿悟概念,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渐悟指修行过程中必须分为许多阶次,只有长期的甚而累世的努力才能达到证悟成佛。六祖在《坛经》里提出“顿悟”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几方面:

第一“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可见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第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六祖开示自己和其师五祖均为已经顿悟之佛。

解读

禅师语录云:“仁者被仁碍,智者被智碍。”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仁义有时是圈套,智慧有时是苦牢,人所依凭的往往是障碍。仁者之所以是仁者,就在于有仁义。一旦有了仁义,以仁义自居,占据道德高地,成为道德化身,那么他就会想:我是规则制定者,要让规则为我所用,不能让规则成为束缚,这样他就会变得不那么道德,不那么仁义。更有甚者,以仁义杀人,例子太多了。因此禅师说“仁者被仁碍。”就是此意。同样地,智慧让人自夸自傲,人往往在智慧面前栽倒。没智慧时他还能过下去,一旦有了智慧就危险。智慧越高摔得越重。因此禅师说“智者被智碍”。仁与智都是好东西,但不能自己有,要人家来评说,这才是真仁义,真智慧。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用仁来行善,好比用水中拐杖打人,根本就打不着。要用本性行善。不称仁义才是真仁义,不称智慧才是有点小智慧。至于大智慧,那是佛菩萨才有的。我们是求智慧的人,越谦虚越好。如果一定要说智慧,谦虚就是智慧。

复陈少卿石泓

读来教,浑然一纸,世出世之津梁也。果践其行,不惟无许老僧凑泊,虽释老复出,亦只得钳口结舌而已。如是而行,何世不治,何民不化。但出乎无心,物我一体[1],取舍都无[2],洋洋荡荡,浑无拘束,总千游戏场中打场戏球便了,又有何静可忻?何闹可厌?

丈夫之行当如是慷慨,喜则清风朗月,怒则迅雷疾霆,安同庸鄙之流,兢兢业业,谬将此七尺躯,甘作六寸乌纱之奴耶?富贵两字皆系前定[3],希之不来,驱之不去,安排计较亦奚以为?

世出世无两法,既能处世,亦能出世,卷舒天则,醒醒然自不涉梦中,事何假再提?然醒之一字,因梦而言,岂有醒更醒者?如足下是石泓,安用再觅石泓者哉!来云才一休息,辄如死人。第恐未得与死人相似,若真得如死人,个中事毕矣!

即此作用,便是先贤捷径功夫,但未纯静耳。久久掺炼得去,正好藉此宦迳为题,作自己一篇出生脱死底紧要文章,逐日思,逐日作,一朝打破空劫,疑瓶泻出,一韵天然绝句,了割生平结局,胡敢不称羡。吾邑中又出一员天资现成的享福人[4]也。

注释

[1]物我一体:借用道家语,本指外物与自我合一,混元含化,借指学佛之人打破外相回到本体。

[2]取舍都无:借用道家语,本指处世回归赤子,浑然忘却进取,借指学佛之人放下差别心。

[3]富贵两字皆系前定:即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意思。同于佛家命定之说。佛教提出了十二因缘说。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因缘),并受“命定”的支配,在命定的锁链中人的意志是无能为力的。

[4]享福人:特指有福报的人。

解读

禅师语录云:“因梦而言,岂有醒更醒者?”黄檗无念禅师开示:就梦说梦,永远跳不出梦。没有梦,并且不说,才是真正醒来。佛经是醒世录,学佛求醒转,修禅是唤醒心灵。其中有道。连唤两次叫“呼唤”,“呼”是呼名,“唤”是唤性。一呼一唤,连醒再次才是真正醒转,只醒一次还会睡着,还要做春秋美梦,必须醒再次才能彻底告别无常梦境。连醒再次叫“苏醒”,醒一次叫“苏”,指身体复苏(暗示曾被梦魔戕残捆绑,人睡觉有种被捆绑、定住了的感觉,就是被梦想变成蚕,吐丝自缚),再醒一次叫“醒”,指内心醒来。身醒心也醒,用黄檗无念禅师的话来说就是“醒更醒”。这种“醒更醒”不易得,非得有大力提起不可。在梦中的人陷入太深,必须要生出一枝红莲,才能透出淤泥,否则将闷死在这多情的淤泥中。自性觉醒,谓之莲花。

禅师开示:枕头边上要放一把铁戒尺,每当发现自己睡觉做梦就自己打一下,一直打,一直打,直到醒来。

前因藏经行速,未得尽领教益,昨见公,当此大任于富贵声色,经世出世而两全矣。非大乘根器[1],最上灵苗,岂若是哉!信得率性,一切放下,率到未发处,自然超于言语想相之外,不在人情事变之中,难以形容,难以测度,不落有无,不堕生灭[2],本无向上向下[3]、利害祸福,无地可容矣。

不知性命真窍,原无定相,只因执定己见,伎俩参合,不知才要求妥,即属情见,要明生死源头,只在一念未起处看得破,方省未发之中。消息到此,朝闻夕死之说,了了分明。

注释

[1]大乘根器:激励语,指有学习大乘佛法的根基。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度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盘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称为“小乘”。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宏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大乘教徒把菩萨的修行发放概括为“六度”、“四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们认为这六种方法是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达到涅盘彼岸的通道。“四摄”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具体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认为这是菩萨救度众生时所应遵守的原则和方法。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

大乘佛教在我国得到创造性的发展。东晋时期大乘空宗般若学受到当时玄学的影响,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对般若“性空说”的解释,有“六家七宗”之多。东晋名僧僧肇,着《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评述了各家理论的得失,对以龙树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派的思想作了通俗、准确地阐发。这一学派发展到隋代,形成了以吉藏为代表的“三论宗”(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为所依经典),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中观学(空宗)的思想。而唐初着名学僧玄奘西行求法,回国后大力弘扬无着、世亲的思想,译出《唯识三十论》以及护法、难陀等十家解释“唯识”义的《成唯识论》一书,其大弟子窥基又着《成唯识论述记》等,从而创立了“唯识宗”,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有宗)的思想。陈隋之际形成的“天台宗”和唐代中期创立的“华严宗”,则已不能简单地用原来印度大乘某派的说法予以框范了。因为在他们的理论中,吸收了大乘各学派的说法,以至中国道教、儒家等思想因素,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了。当然,如果就“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所依经典说,可以说空宗色彩稍多些。“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所依经典,则可说有宗色彩稍多些。至于在唐代中期形成的“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则更是为印度佛教所未有,而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他们具有通俗、简明的教理,广泛的融合和适应性,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大乘密教也在中唐时期传入我国,以后主要在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得到发展,流传至今。

[2]不落有无,不堕生灭:即不生不灭之义。不生不灭,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出处为晋王巾《头陁寺碑文》:“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心经:“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落有无,不堕生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佛法的第一义谛而言,一切诸法是无自性的,是性空、平等的。生,无生的实性;灭,无灭的实性,实际上是不生不灭。换言之,证得诸法不生不灭,即是证得佛法的第一义谛。故不生不灭有时被当作真如的法体、解脱的内容,更被视为如来的异名。佛言:“我所说法不生不灭者,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亦不同彼不生无常法。何以故?大慧,诸外道说有实有体性不生不变相,我不如是堕于有无朋党聚中。大慧,我说离有无法,离生住灭相,非有非无,……一切世间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大般涅盘经》卷五:“又解脱者名曰虚无,虚无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虚无,……真解脱者,不生不灭。是故解脱即是如来。如来亦尔,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不坏,非有为法。”故言不生不灭即是解脱。

[3]本无向上向下:即不分贵贱,普度众生。普度众生,佛教语。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普度众生指超度所有的生命,脱离苦海,登上彼岸。普度众生不是佛来普度众生,而是众生普度众生。

解读

禅师语录云:“要明生死源头,只在一念未起处。”黄檗无念禅师开示:要从没有生死的时候了解生死,人不可能从生死中解脱生死。正如:要从没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不要从有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如果从有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解决者本身也成了问题。这个世界是荒唐的,小问题看似解决了,马上演变成大问题。小麻烦不见了,谁知出现大麻烦。有时不解决还好,稳住,不要与魔鬼互动。佛学之所以高明,不在于他能解决现实问题,而在于他告诉你什么是没有问题。当你明白什么是没有问题,那么自己就会找到消除问题的办法。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把一切问题授给我,其实还是一样糟。没有更糟,只有一样糟。因此不怕问题多,不怕问题大,就怕不知问题根源。人处世上注定是苦,注定是罪,不累不麻烦是不可能的,因此坦然面对一切,用自性的力量苏醒,善中得和谐,真中得超然。

复李司徒梦白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放下:快乐之道

    放下:快乐之道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放下,要放下!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穿越乞丐当土匪——爹你被我承包了

    穿越乞丐当土匪——爹你被我承包了

    初来乍到,凌霏站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45度望天作忧伤状'老天,你他喵的玩儿我呢,想我18岁大好女青年,在家乖乖女,学校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善良人,为毛我拉个屎也穿了,'虽然穿越神马的很潮很时尚,但是谁会想来啊,这也就算了,那穿什么不好,穿一饿死的乞丐身上,你妹啊!等等那个人为什么这样看我,啊我的包子,还来!我要回家5555
  • 男孩女孩都爱看的王子公主故事(王子卷)

    男孩女孩都爱看的王子公主故事(王子卷)

    男孩小时候都会有个王子梦,希望自己像王子一样正义勇敢智慧。本书收集了若干篇王子童话故事,大部分是中外名家名作,也包括部分民间童话。这些动听的王子故事,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它告诉我们小读者,要想获得自己的幸福,不仅需要渊博的书本知识,更要拥有善良诚实、勤劳朴素、仁爱宽容、聪明能干、自立自强的美好心灵与性格。
  • 三国1:桃园结义

    三国1:桃园结义

    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至尊战神

    至尊战神

    屹立在战斗之颠的战士亦为战神,拥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战斗技巧,以傲世之态俯视整个世界。拉起自己的队伍,占几座岛屿,利用超前的科技,打造出一代新型机铠,以制造战争为乐事,以操控世界走向为目的。手握机铠战刀,斩杀眼前所有敌人,他不是无敌,只是一代至尊战神。
  • 任正非谈商录

    任正非谈商录

    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它就像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而其最大的财富就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经验,让很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趋之若鹜。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总之,它可以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成长经验。
  • 恩怨情仇:还是爱上你

    恩怨情仇:还是爱上你

    这个故事讲的比较久远,是上一代的恩怨,在加上下一代的纠结故事,京尚红与爱丽芬这对夫妻孕有一子,在有第二个女儿的时候意外受伤,失去女儿的痛让他们接近崩溃,但是后来在孤儿院收养一女儿,没想到她竟然在长大后与儿子相爱。。。。
  • 私营公司领导9大管理之道

    私营公司领导9大管理之道

    本书引进国外公司管理的先进理念,同时有针对性地就一些问题进行了实战分析,注重以生动的例子说明理论,读后能学,学后能用。其目的是希望私营公司领导,能够结合实际,从中大幅度强化自己的管理之道,把公司带入到一个市场竞争中的“奔跑状态”——赢得高效的胜局!
  • 天网

    天网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紫澜雅韵罗兰海

    紫澜雅韵罗兰海

    紫澜学校开学季,各种乌龙事件不断地发生,夏清浅因一次被陷害的事件而对学校的禁地产生兴趣。在探究禁地时,夏清浅与学生会长林晨日久生情,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了。正当两人再无比幸福时,第三者的出现使夏清浅和林晨二人不得不分开。夏清浅很伤心,只好将心思放在侦查禁地上。经过夏清浅不懈的探查,禁地所隐藏的秘密的谜底出来了,那是夏清浅与林晨,甚至于任何人都万万想不到的……
  • 当铺诡事

    当铺诡事

    当铺也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收的,有的时候收下的便是一个大危险。一块极品老坑种,将我卷入一段未知的领域,随后麻烦便源源不断的找来。想逃却完全逃脱不开,这是偶然还是阴谋?请让我翻开已经泛黄的记事本,缓缓向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