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8800000031

第31章 源头严格把关杜绝不良因素(2)

人与人交往,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处处争强逞能,不给别人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别人很快就会对他产生反感,将来一起合作共事的结果也可想而知。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话不多;与亲人相处的时候,话也很少。但与朋友在一起时就妙语连珠,如果恰好异性朋友也在时,话就更多了,甚至标新立异,语不惊人死不休,说到得意处,更是手舞足蹈。

为人应力戒表现欲太强。曾国藩所谈的处世禁忌四缄中,第一条就谈到他不喜好夸夸其谈、到处表现自己。另外,曾国藩还说过:“人只要稍微有些才能,就想要表现出来,以显示与别人的不同,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誉的人更是这样。”因此,曾国藩不仅常常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表现欲太强,而且对其同僚下属有这种倾向的人也及时教诲。

曾国藩第二次做两江总督时,李鸿裔投到他的幕下。李鸿裔少年倜傥、不拘小节,曾国藩特别喜欢他,对他像儿子一样。曾国藩的密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

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中有所谓的三圣七贤,都是名噪一时的宋学大家。曾国藩钦敬他们的名声,把他们召纳了过来,安排优越的衣食住行,却没有给他们安排事务和职位。

一天,曾国藩正和李鸿裔在密室内谈话,正巧有客人来到。曾国藩出去迎见客人,留下李鸿裔独自在室中。

李鸿裔随手翻看茶桌上的文本,看到曾国藩幕僚的一首名为《不动心说》的诗。文后边写有这样一段:“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日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日不动。”李鸿裔看到这里,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完,扔下笔就出去了。

曾国藩送走客人后,回到书房看到了新题的文字,叹道:“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立即让左右招呼李鸿裔,可李鸿裔已不在衙署里。曾国藩猜想他可能又去秦淮河玩去了,于是派人拿着令箭到处去找,果然在某歌妓的船中找到了他。

李鸿裔回来后,曾国藩指着他写的文字问:“是你干的吧?”李答:“是。”曾说:“这些人都是些欺世盗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一,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丰厚的待遇,正是靠的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要揭露,使他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他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言语之间可消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隐伏在这里边了。”

李鸿裔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这以后便深深地收敛自己,不敢再大言放肆了。

(2)轻薄之人不可用

人最忌轻薄浮浅,没有内涵。大凡有一定学识或修养的人,都能够沉着稳重,谦谨坦荡。

曾国藩对于轻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说:大凡人品德寡薄,大约有三端最容易触犯:听到别人有恶德败行,听得娓娓不知疲倦,妒忌别人的功业和名声,庆幸别人有灾,高兴别人得祸,这是薄德的一端。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儿子受命于父,这都是有定数的,但有些人不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身居卑位而想尊贵,日夜自我谋划,希图将自己置在高明的地方。就像一块金子,冶炼时自认为是莫邪、干将一类的宝剑了,此是薄德的第二端。胸中包蕴着社会上的清清浊浊、是是非非,但不明确去表示赞成或者反对。这本来是圣人哲人的良苦用心。如果要勉强去分什么黑白,遇事就激动张扬,这便是文士轻薄的习气、娼伶风流的形态。我们这些人不体察就去效仿它,动不动就区别善恶、品评高下,使优秀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勉励,而低劣的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这是薄德的第三端。我现今老了,这三端还要加以防戒。

曾国藩最反对幸灾乐祸、狂傲自大、妄断是非、自以为是的那些人,而他就是自修严谨、更多地看到别人长处的人。他极富怜悯心,当一些有功业名声的人遭了灾难时,即使在他本人也处于戎马倥偬、自身难保的艰难岁月,也绝不会无动于衷,而是尽量给予照顾。

咸丰年间,曾国藩驻守祁门,险象环生,储备极其困乏,这是他一生行军中最艰难的时期。一天,他忽然想起安徽一带多有经学大师遭受战乱,颠沛流离、生死未卜,就派人四处寻找活着的人并给书信,约他们到军中幕府相见;死去的人给他家一些抚恤,并索要死去的人留下的文章保存。

至于轻薄的第二端,曾国藩特别指出其危害:骄傲是最可恶的品行。凡是担任大官职的,都是在这个上垮台的。指挥用兵的人,最应警惕骄傲和懒惰的习气。

至于妄断是非的第三端,他曾规劝有关人士:“阁下昔年短处在尖语快论,机锋四出,以是招谤取尤。今位望日隆,务须尊贤容众,取长舍短,扬善于公庭,而规过于私室,庶几人服其明而感其宽。”也就是说,他主张精明必须与宽容结合,且要以尊重别人为前提。

好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自修心性、戒骄戒躁,同时又能看到员工的长处,勉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千万不要做出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4.庸才不足惜,当弃则弃

每一位管理者都非常清楚,发展企业靠的是才华横溢的人才,而不是碌碌无为的庸才,这就需要管理者果断地作出决断,“该留则留,该弃则弃”。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是一位求贤若渴的人,但他常常感慨自己得不到贤士。在一次黄河泛舟的时候,赵简子站在船头。望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又发起了感慨:“与贤士相处是多么愉快的事情,而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贤士呢?”

这位船夫听后,向赵简子施礼后说道:“小人有几句话想跟大人说,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大人您解除烦恼。珍珠生在海洋,璞玉生在深山,它们虽然没有脚,却会出现在人们的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喜爱的缘故。人们喜爱珍珠玉石,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结果就得到了这些宝物。贤士不仅有脚,而且会主动依附喜爱他们的人。大人您府上之所以没有贤士,是不是因为您不喜欢他们呢?”

赵简子摇了摇头说:“如果我不喜欢贤士,又怎么会为没有贤士而烦忧呢?再说,我招贤纳才的名声早就传得很远。到如今,府上已经有千余门客。我把他们招来后,从来没有慢待过他们。一旦他们对生活有所不满,我就会很快帮他们改善。为了留住他们。我花费了很多心血。难道我的做法不能够证明我对贤士的喜爱吗?”

听了赵简子的解释后,船夫说道:“鸿鹄不仅能够直上云霄,而且可以翱翔千里。它之所以有这样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对健壮的翅膀。不过,鸿鹄除了有翅膀外,身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绒毛。绒毛的多少不会影响鸿鹄的高远之志,但没有了翅膀,鸿鹄便不能够飞翔。如今,大人府中的门客正如同鸿鹄身上的绒毛,他们不过是一些庸才。大人苦苦找寻的贤士便如同鸿鹄的翅膀,他们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如今,大人府中的庸才多了,那些贤士自然认为您喜欢庸才而不喜欢贤士,于是他们不愿意前来。”

赵简子听了船夫指点迷津,顿时茅塞顿开。同样的道理,曾国藩也曾说过,他说:“深识之士不愿牛骥同槽。阳鲚得意,而贤者反掉头去矣。”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人丁兴旺,子侄甚多。同时,曾国藩出身科举,后又中进士,点翰林,还做过主考官,因此,曾国藩的同年同窗和门生、老下属很多。但曾国藩从来没有偏私,始终坚持甄选人才,量才录用,将有才能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将没有才能的人遣送回家。

曾国藩在驻军安庆的时候,不少湖南同乡前来投靠。其中有一位戚姓同乡行李简单,衣服破旧,沉默寡言,一瞧便知道是为生计所迫而投奔军营的穷苦人。曾国藩见到家乡人不免要热情寒暄一番。当曾国藩问起家乡的事情和亲友的情况时,此人回答拘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不过,说到关键处时,他的话语却能切中要害。曾国藩决定先给他一些事情做,考察考察他。

曾国藩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吃饭的时候召集幕客们一起吃。一天,戚某在吃饭时将饭中的一颗米扔了出去。曾国藩看到后,心中有些不满。饭后,他让幕府支出应备银二十两,赠给戚某作为回家的川资。戚某非常不解,无奈之下,只好询问曾国藩的表弟彭杰南,希望彭杰南为自己讲情。

彭杰南向曾国藩提起了这件事,曾国藩对他说:“这个老乡不地道,庄稼人在吃饭时将一颗稻粒扔掉,不应该啊。自己又不是出生在富豪之家,从庄稼地里来到军营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难道就变成这个样子?我担心他贪图享乐,吃不了军营的苦,反为我带来麻烦。”

彭杰南说:“这算不上大过错,也许他怕人笑话才这样做的,您可以再找些事情给他做,再试试他。”

曾国藩喜欢吃新鲜蔬菜,自己弄了一个菜园。他让戚某主管菜园。戚某经过上次的事情后变得勤勉自励,每天和佣耕的人一起辛勤劳动,从早到晚不做片刻休息。曾国藩通过一年多的暗察,发现他善于和别人通力合作,而且始终不渝,于是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将他召回,给予重任。戚某感恩戴德,更加勤勉办事、恪尽职守,最终从乡下农夫变成了官至观察使的人。

曾国藩进京赶考时,家境拮据。他的五舅变卖家产,为曾国藩凑足盘缠。曾国藩对五舅十分感激,念念不忘他的恩德。在朝为官后,曾国藩每年都要寄回银两接济依然贫困的五舅,报答五舅当年对他的恩德。

1861年,曾国藩打下安庆后,特地把五舅接到安庆住了一段时间。五舅过世后,他的独生儿子前来投奔已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曾国藩自然给予照顾。然而这位表弟既没有才学又懒惰散漫,难以成事,不仅如此,他还总爱以总督的表弟自居,狂妄傲慢。曾国藩认定这位表弟是不堪造就之才,尽管五舅生前对他有恩,还是委婉而坚决地劝说表弟还乡。

企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也应该采取曾国藩的这种做法,一定不要把庸才留在企业中。

要砍倒一棵大树,最好的办法是先有一把好斧头。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提高公司效益,必须要有一批人才。否则,仅凭着一批庸才是不能够促进公司快速发展的,严重的还会导致公司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因此,把好人才关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把好人才关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清除公司内部的庸才。庸才不仅指那些在公司中破坏团结的坏分子,还包括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员工。有句话说得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庸才本身不仅对提高公司效益没有什么帮助,而且会影响周边的员工。如果公司不能将庸才清除,团队的和谐和工作激情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清除了庸才,不仅对那些有不良企图的员工有警示作用,而且会让其他员工心理平衡,不再埋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有效促进了团队的和谐,增强员工的斗志。

清除公司内部的庸才势在必行。不过,在清除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

公司A是一家大公司,有好几个部门。该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各个部门经理考核一次,无能者自然会被调职或解职。在一次考核中,销售部门的王经理被调走,一位姓刘的中年人接替了他的位置。该部门的各个员工顿时对这位经理产生了兴趣,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能耐。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刘经理并没有采取任何举动。每天早上,他都面带微笑地来上班,边走边与员工打招呼,然后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除了在开例会的时候简明扼要地向员工分配任务外,他很少和员工在一起。

很快,一个季度过去了。刘经理不再沉默,他以快刀斩乱麻的速度将公司中的坏分子、无能的人扫地出门。其看人之准、行动之快让包括被开除的人在内的所有员工感到惊讶。清除了公司中的坏分子后,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他们相信,跟着这样一位主管做事,是大有奔头的。最终,这个部门上下一心,创下了令公司满意的业绩。

在庆功宴上,有一位员工问刘经理:“您刚来的时候,并没有与我们有过多的沟通。那么,您是如何找出公司中的那些人的呢?”这问题也是很多员工想知道的。

刘经理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富人买了一幢带有花园的房子。他搬进去的时候正好是春天,在雨水和阳光的滋润下,花园中充满了绿色。富人是一位爱花之人,为了使花园中能够有鲜花的美丽和芳香,他拿起了铲子,将原来的绿色植物全部清除,然后播种了一些花籽。不久后的一天这幢房子原来的户主拜访富人,想问问他在这里住得舒不舒适。在富人的陪同下,这位户主来到了花园。刚走进花园,他便大吃一惊:“我种下的红牡丹和黑玫瑰怎么不见了?”富人这才明白,自己将花园中的珍贵植物全当作杂草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刘经理说到:“我可不愿意像那个富人那样,虽然铲除了杂草,但也将名贵的花一并除去了。为此,我静观默察,仔细了解你们每个人。要知道,一个人的本性是难以掩饰的,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暴露出来。当我充分了解所有的员工后,时机已成熟。于是,我便很快将公司中的坏分子、无能的人铲除了。你们都是我们公司的名贵花朵,真心地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我们能够同心协力,使我们部门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刘经理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清除庸才需要时间,不能够急于求成。否则,要么将为公司出力的有用人才残酷扼杀,要么不能将公司中的庸才清除殆尽。清除庸才,正如同清除稻田中的稗草。由于稗草的形态与禾稻惊人相似,以至于农民根本无法识别,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稗草与禾稻共同享用肥沃的土壤和养分。到了后来,禾稻抽穗了,沉甸甸的稻粒压弯了它的头,但稗草却因为毫无负担而高昂着头,比禾稻高出许多。这时候,农民们开始动手了。他们来到田间,轻而易举地将稗草拔除,而不会误拔禾稻。

企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管理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将对企业毫无价值的庸才“剔除”出企业。

5.宁缺人才,不要奴才

通常奴才只会为主人的享乐着想,人才则会为主人的事业着想。如果主人只知道贪图享乐,人才总有一天会失望而去,留下的全是奴才。所以,优秀的管理者会驱逐奴才,想尽一切办法将人才汇集在身边。

春秋中期,楚国国君楚共王在位时,楚晋两军在鄢陵展开激战。由于两军实力相当,尽管连战几天,仍难以分出胜负。楚共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在战争中受了重伤,无法指挥将士作战,准备把统帅楚军的重担交给大将军司马子反。

司马子反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他有一个忠心耿耿的仆人。正因为这位仆人对他的关爱和体贴,使他丢了性命。

同类推荐
  • 团队制胜:打造高效能团队的关键力量

    团队制胜:打造高效能团队的关键力量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组建一支高效团队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硬仗。是领导的首要任务。能否让队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是衡量这场人才之仗胜负的关键。《团队制胜:打造高效能团队的力量》为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驾护航。
  • 领导九略

    领导九略

    《领导九略》就成功领导者的智谋和胆略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分析,共归纳出成功领导者制胜必备的九大智谋和胆略。即修身之功,识人之眼,用人之道,管人之招,沟通之法,激励之术,授权之方,决策之智,奖惩之策,这九大智谋和胆略对大多数领导者而言,似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其实内中大有学问,虽为每位领导者所常闻,却未必为每位领导者所践行;虽为每位领导者所常用,却未必为每位领导者所深玩。举凡成功而卓越的领导者都是这九大智谋和胆略的觉悟者、精修者和践行者。
  • 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这是一本站在世界管理前沿对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进行精深研究的书。这是一本对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所谓管理“潜规则”的产生根源和博弈运行进行深入思考的书。这是一本为各类管理工作者释难解惑的书。作者从大处着眼,由细处人手,以浅显易懂的文笔,向我们揭示了中外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向繁荣时突然崩溃的道理,以及管理的基本理念、规律和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丰富的管理史料、大量的中外管理经典案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引人入胜的文字表述,不仅让阅读本书成为获取知识、学习管理的过程,同时也启迪我们在企业管理、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中深入思考,改进管理,争取成功。
  • 千万别要结果

    千万别要结果

    正如作者自己高呼的那样:“没有结果,都是扯淡!” 在当今社会,没有结果的个人,没有结果的企业,再怎么将自己鼓吹得天花乱坠,终究也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结果?到底什么是结果?如何获得结果?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著名系统建设管理专家,卓越演说家周士人先生在《千万别要结果》一书中,直面员工、企业、领导者、团队、客户等群体,从创造力,驾驭力,策划力,合作,竞争,精神等各方面详细生动地指导如何获得优质完美的结果,给所有渴望成功的个体、团体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 靠团队取胜

    靠团队取胜

    《靠团队取胜》多方位、全角度的向人们阐述如何利用团队去获取成功,每个人需要为团队建设做些什么,什么样的团队是受欢迎的,以及如何培育团队精神。这《靠团队取胜》要告诉人们的就是,一个如果不依靠团队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如果不依靠团队将举步维艰。这《靠团队取胜》适合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阅读;希望这《靠团队取胜》能为增强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的团队精神提供些许帮助。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地精终结者

    网游之地精终结者

    金手指一般不停可以拿出超级武器的地精玩家,我就是地精,我就是巨龙,我就是地精终结者。
  • 乐邦遗稿

    乐邦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总裁的逗比小宠妻

    霸道总裁的逗比小宠妻

    她八岁,便没了爸爸和妈妈,看着爸爸无情地抛弃自己,妈妈为了救自己躺在血泊里,她被抛弃了,被迫无奈住在外婆家。虽然妈妈叫她不要恨她那所谓的爸爸,但她是真么也忍不住恨那所谓的父亲。当知道那个父亲已经结婚了,还生了个女儿,她是忍不住在心中种下了仇恨,是无法抹去的伤。当他出现,原本一直在演戏的她是忍不住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人人说他是高冷总裁,可是她不那么认为,因为他腹黑又坑爹,而且傲娇。
  • 有个坏蛋喜欢你

    有个坏蛋喜欢你

    他永远都是那样高冷,对她却无比贴心。为了和她在一起,他冲破了重重阻碍。只是命运的安排,他们今生不能在一起。如果有轮回,我要变成一个坏蛋,谁敢把你从我身边夺走,我就要他好看!
  • 夫君,饶命啊

    夫君,饶命啊

    我是音乐学院的校花,却被一只男鬼缠上。不仅要给他洗衣做饭,还要给他铺床叠被,甚至还要给他生孩子...
  • 修真大叔天道萝莉

    修真大叔天道萝莉

    铁面之下是黑发黑瞳的中年人,他的眼光是来自深渊最底层的黑暗,他身上有着最邪恶的诅咒,最叛逆的思想,最恶劣的品德……老者倚靠在壁炉旁,给子孙轻轻讲述那个男人的传说……
  • 血祭欢颜

    血祭欢颜

    曾经,她当他是全部皇上赐婚她远嫁南启国,他为了她据理力争,最后篡位夺权。她以为幸福开始了,却不想是一切灾难的开始。他背叛了她,将她全家流放。因为仇恨,她在屈辱中生存,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这个男人,曾经是她的噩梦,却时时刻刻的保护她。当她以为日子可以这样继续的时候,他再一次用一道圣旨,夺走了她的骨肉。这时,她终于知道,所谓仇恨可以这样入骨。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 千金之谜

    千金之谜

    吃货?逗逼?自信?骄傲?聪明?勇敢?励志?这些通通跟女主角没有关系!!这个说话唯唯诺诺的女孩,不聪明,不斤斤计较,不惹是生非。可是偏偏在这个与平等挂不上勾的学院生活,偏偏在这里爱上了一个人,也是因为这样,让她遇到了许多人许多事,也让她看清了自己。或许她只是一介平民,又或许她身上有着惊天的秘密。好奇就看看~
  • 亚历山大四世

    亚历山大四世

    主人公是一位来自21世纪的青年,一心沉醉在历史长河中,在一次到锡瓦绿洲的旅行中遇见阿蒙神显灵,主人公穿越到了公元前317年的继业者战争时期,并附身到了亚历山大大帝与罗克珊娜之子亚历山大四世的身上。从此,主人公利用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不凡的智慧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先后打败了实力最强大的安提柯,再降服了野心勃勃的托勒密,进而击败了宿敌卡山德。然后挥军与崛起的旃陀罗笈多决战,使刚刚兴起的孔雀王朝迅速灭亡。最后主人公开始完成亚历山大大帝临死前就拟定的政策,率领他的庞大军队横扫阿拉伯及整个地中海沿岸各国。本文虽是架空小说,但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除了被主人公所改变的历史格局之外,里面的人物和事件都尽量贴近史实,读者可以从文中看到公元前4世纪比较真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元素。该书绝不会太监,无论反响如何,我都会认真写下去。亚历山大四世QQ群:22684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