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5900000016

第16章 懂宽容知忍让,得和谐之福报(2)

有一天,寺庙里来了一个送信的人:“一休大师,我家主人刚才去世了,今晚守灵,请大师到时光临,主持丧仪。”

一休接受了邀请,并把那家人的姓名、地址记了下来,以便赴约。

晚间,一休穿了一件日常穿惯的僧衣,来到了那一家。死去的人是远近闻名的富豪,住宅豪华,围墙高大,此时,已经有一长排的人守候在那里迎接尊敬寺庙住持的到来。

一休是个不喜欢修饰的人,他的那件僧衣已经非常旧了,穿在身上实在是很是寒酸,迎接的人又是只闻其名,却从未见其人。他们认为一休大名鼎鼎,必定是一位器宇轩昂、衣着华丽的人。所以,看到站在他们面前只是一个穿着破旧的小和尚,便轻蔑地说:“乞丐僧,你有没有眼珠?这里可不是你随便来的地方,快快滚开!”

一休强按住胸中的怒火,说:“我是一休,是你家现在的主人请我来的。”

那些人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话,将他粗暴地推了出去:“看你这身打扮,就知道你是个冒牌货,快走,再不走我们就不客气了。”

一休也没有和他们争论,只是头也不回地回到了寺庙。过了一会儿,那家现在的主人又派人来催请一休快去。

一休仍然没有说什么,只是换了一件华丽的僧衣,跟着来人又到了那家富豪宅前。这时候,等在两边的人见他衣冠楚楚,连忙都恭敬地低下了头:“请大师到屋里坐!”同时,他们还在窃窃私语:“看,这件僧衣多好,是那么的华丽,一定很珍贵吧!”“听说是天皇送给一休大师的。”

他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一休的僧衣上,根本没看清来的人就是刚才被他们赶走的“乞丐僧”。

可是,一休并没有向屋里走去,而是缓缓说道:“不,我并没有打算进去,刚才我穿了一件破烂的僧衣来,被你们从这里赶走了。现在,我穿了件漂亮的僧衣,你们就郑重地欢迎。和尚虽是同一个,衣服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件。看来,你们所看重的并不是我这个和尚,而是这件僧衣,你们所希望可以来到这里的,也不是我一休,而是一件华丽的衣服,所以我遂你们的心愿,将这件僧衣留下,而不受你们欢迎的我就只有走了。”一休说完,就脱下了天皇御赐的僧衣,把它留在宅里。

所有的人脸都吓白了,他们惊慌失措地跪在地上:“请大师原谅我们有眼不识泰山,万望海涵!”“请大师息怒,原谅我们的无知,请您一定要为我家主人守灵!”

“那,好吧,为了避免你们受罚,我就进去吧!”一休告诫说,“但是,请你们记住,今后绝对不能以一个人的衣服来决定接待的态度。人最重要的,不是他所穿的衣服,而是他的内心!”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佛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实际上更应该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除了有自然的矛盾外,还有人为的矛盾。自然的矛盾不可避免,也容易解决。比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也都是客观存在的,最终通过领导和大家支持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样出现这些问题,但如果得不到领导和大家支持,问题就解决不了,这就是人为的矛盾。人为矛盾并不是必然存在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减少的。这就要用到开头的那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正好说明这个道理。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公道,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当哲学家正陷入这种苦恼之际,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这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的脑袋说:“你既然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有资格去批判上苍的行为吗?”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为人处世的正确选择。但在我们周围,总会有这样一些人,评判别人的事情,常常头头是道,他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可当自己身陷其中,成为当事人,往往就没了标准,一不小心,就犯了相同的错误。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勇往直前。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李广将军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李广也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常言说:“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当我们发现他人犯错误时,也应以宽容之心去对待,去劝导,使那人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不要又是打又是骂的,那样只会让对方心理产生怨恨,那就和我们当初要规劝他的初衷相违了。之所以要多加宽容别人的过失和错误,为的就是给人自新的机会;然而对待自己却要严格,为的是不要让自己产生苟且的心态而一错再错。人与人之间之所以纷争不断,有很多原因是来自于人们遇到事情时,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

感悟

生活中,我们应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减少人为的矛盾,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看待自己要力求严谨,正因为一个人要觉察自己的过失比较困难,因此更应该时时谨慎。但是在劝导他人的时候,则要讲究方式,而且顾及他人感受。

佛陀格言

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杀害、盗窃、邪淫是身体的三大污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背后说人坏话是不道德的

有个着名的已上了年纪的女演员。有一天她微服出行,坐在一辆由汉堡开往法兰克福的火车上,她成了其他旅客谈话的对象。一位太太宣称那个歌星的声音已不如往昔,她的演技也不再令人折服了,她变得臃肿不堪,像只鹅似的。

一位男士听了这些恶言恶语后,微笑道:“太太,您可以直接跟有关者说,因为,碰巧,您所说的那个女演员就坐在您对面。”

那位太太脸色变白,结结巴巴地连声道歉。最后,她找到了一个情有可原的借口,犹如抓到一个救生圈似的:“夫人,我所说有关您的那些蠢话的真正祸首是那个讨厌的日报记者。不幸我受到了他那些猛烈批评的影响。那个家伙实在可恶!”

女演员微笑着答说:“您为什么不直接跟他说呢?碰巧您所议论的那位先生就坐在您身边。”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当你在别人身后说三道四的时候,恰巧那个人正跟在你身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别人坏话显然是一种攻击行为。尽管一说起攻击行为,人们马上会想到暴力等肢体的攻击行为,其实,运用语言中的“说坏话”也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攻击。比起暴力,人们更倾向于频繁地使用“说坏话”这种语言性的攻击武器。

在背后说人坏话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泄愤?还是为破坏别人的形象?无论是哪种做法都往往得不偿失。背后说人坏话是不道德的,而且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在现在社会中,人心叵测,人前奉承背后落井下石的人不计其数,或许这就是一少部分人发泄的一种体现。人前没胆,找个掩耳盗铃的地方,大写特写,认为这是自己惟一的一点权利,无人干涉。不过有这种心理的人,这实在不是一个妙计,这只能说是你自欺欺人。喜欢搬弄是非,挑拨怨仇,到处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都会使自己受害。即使能够伤到别人,那也只是暂时的,却不可能使自己长期受益。所以,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往往得不偿失。

然而,在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那么该怎样去面对在你背后说坏话的人呢?

别人说的话对你来说也是一面镜子,他们说的坏话如果正好是你犯过的错,那么你一定要改正过来,这样才能以一个全新的形象,让身边的人喜欢你;如果他们说的话是毫无根据地乱说,那你也不需要和他们计较,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句话。

感悟

当你在背后说人的时候,很有可能那个人就站在你身后。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别人的坏话,迟早都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去,结果会必然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切不可在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禅机妙语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一见面就说道:“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回答道:“你说说看!”

洞山不客气的说道:“我想要你的眼珠。”

云岩禅师很平静地道:“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道:“我没有眼珠!”

云岩禅师淡淡一笑,说:“要是你有眼珠,如何安置?”

洞山无言以对。

云岩禅师此时才非常严肃的说道:“我想你要的眼珠,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禅师又改变口气道:“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终于忍不住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便对洞山禅师大喝一声道:“你给我出去!”

洞山禅师并不讶异,仍非常诚恳地说道:“出去可以,只是我没有眼珠,看不清前途的道路。”

云岩禅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说道:“这不早就给你了吗?还说什么看不到!”

洞山禅师终于言下省悟。

学会责备自己

似乎谁都有理由去责备别人,但很少有人会责备自己。责备别人,几乎是人的天性,无师自通,而责备自己,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佛说,责备他人其实是一种懦弱,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还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并且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常常责备自己。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可能不会犯错。做错了,能够认识到了,并且用行动来改正就是一种智慧。最可怕的是,人犯了错还理直气壮,不善于责备自己,让自己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以至走上了不归路。

责备自己,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我们不肯认错,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所以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善于总结自己、责备自己的人会把失败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财富。

佛说,责备自己也是一种力量,习惯于责怪他人的人迟早会招致怨恨,一个勇于律己的人才是高尚的,他会因此有包容整个世界的力量,让所有人钦佩其不凡的风度,并乐于与之交往。

学会责备自己,有利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叹:“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人生在世,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在与这些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此起彼伏,各种纠纷和误解时有发生。如何面对这些,怨天尤人和反躬自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习惯怨天尤人,一味责备他人,把责任都推给他人;有的人经常反躬自问,不管自己对错与否,都从自身查找原因,分析教训。结果是,前一种人处理不好与别人的关系,遭到别人的反感和厌恶,有时甚至众叛亲离,落得个形单影只的下场;后一种人往往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宽容,容易与别人和谐相处,时时处处受到大家欢迎。

从前,山上有两座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互相敌视,过得非常痛苦,乙庙的和尚却和睦相处,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非常快乐。

于是,甲庙的主持来请教乙庙的和尚:“你们怎么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乙庙的小和尚说:“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

甲庙的主持正感到疑惑时,忽然一名和尚匆匆从外面归来,走进大厅,不慎摔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扶起他说:“都是我的错,是我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跑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里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和尚则惭愧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来请教的主持看了这一幕便知道了答案。乙庙的和尚正因为大家都有一颗宽容之心,都懂得责备自己,懂得如何去原谅别人,所以他们一直能够和睦相处。

感悟

责备自己,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悟性。在与人的相处中,要学会责备自己。就算别人真有可以谴责之处,过分地责怪也是于事无补的,生气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从自身检讨才是一条惟一可行的道路。常常责备自己的人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谅解,而且还能与他人相处的更融洽,更和谐。

佛陀格言

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执着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用赞美照亮他人和自己

佛说,赞美他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的心灵。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赞美往往会激发听者的自豪和骄傲感,从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从而融洽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美好的心境。一位名人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注意满足他人的这种渴望,多赞美别人。如果说,批评与鼓励都是催人上进,激人发奋的手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适当的奖励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赞美是对人们精神的激励和心理的疏导,能为其展示光明的前途,调动其工作热情和树立信心。

同类推荐
  • 在浮世

    在浮世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浮世》(丰润心灵的人生小语)人处浮世不浮躁,身临乱象不乱心,是一种精神境界。人之根本问题,是迷失本性,无所依托。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俗世,透过种种现象,来阐释佛法的本质——既是出世解脱,也是活在当下;其作品文字隽永,深入心灵,意蕴深长。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热门推荐
  • 九转莲花经

    九转莲花经

    一颗鸿蒙遗珠,一位太古寿佛,转生异界,会掀起怎样的乾坤,……………………
  • 全民小镇之辣主麻仆

    全民小镇之辣主麻仆

    长相清纯漂亮的杨青彤却有着泼辣搞怪的性格,让那些想要追她的男生们都望而却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桃花小镇。在这里攻城掠地、指点江山,一副女王的气势。不知道这个节奏会给她带来桃花运还是桃花劫,总之,她的爱情宣言就是:做一个桃花大侠,让菊花怪哭去吧!~书友群:16836012。
  • 土行无疆

    土行无疆

    这是属行修的世界,瑰丽壮观的行术如魔法般在天地间无限绽放。属行修,吸纳灵气与自身结合形成属行修力,基础五行,金木水火土,奇异属行,风雷冰暗等。夏凡,行修门派夕落山一名卑微的记名小土修,凭借机缘巧合下得到的神秘功法,他可以沟通土地,汲取力量,可以遁地,潜踪隐匿,倍道而行,还可以吞噬地脉,使功法晋级,提高资质。先天不足,后天补之,从此,立足大地,土行无疆。——————诸君可随我战否?!
  • 武者纪元

    武者纪元

    重回十年之前,回到2016年儿童节之前,回到元气风暴爆发之前,回到末世之前!元气风暴致使全球大多数的动物异变,变得嗜血,变得强大。虽没有丧尸,但一座座城市,一个个乡村,一栋栋房屋在异兽的冲击下支离破碎,尽管反应迅速的建立了一座座安全区,但人口却是依旧减少了30多亿,一半还多。重生十年之前,是展望未来?还是重蹈过去?
  • 静下来,幸福就来

    静下来,幸福就来

    这是一本关注读者心理的心灵慰藉书。从静心与幸福的关系的角度启迪读者的心灵,从淡定、放下、超脱、幸福等十二个方面讲述如何静心,帮助人们在忙碌中重享内心的平静,收获人生的幸福。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适用。
  • 双心圣主

    双心圣主

    上古之战后,世上再无神魔,看似和平的日子持续了数万年。数万年后,象征神魔之力的五方神玺终是于神辉大陆破土而出,重新掀起了大陆的种族之争。且看因黄金龙甲穿越异界的华夏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掌御天地,气动八荒。
  • 神师录

    神师录

    “你看,又一个纪元要开始了。”无尽虚空之中,一个青年指着前方道。话语中,轰的一声,一道道光芒迅速的扩散开,开始照亮这片寂静的虚空,这一片虚空之中,刹那间有了些许生机。青年忽的笑了起来:“宇宙初开,先天神灵自中而生,这一次神师之责,就由你来担当如何?”“老师,你……”中年男子意外的抬起头来。“天若有情天亦老,我是真的倦了,这也给你吧。”青年男子淡然笑道,时空扭曲,一个黑暗的空间打开了,那里中的空间无边无际,但里面却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样物品,一个案桌,一个香炉,一本书,青年伸手一抓,就见这空间迅速的缩小……
  • 孩战

    孩战

    生还是不生?生一个还是生两个?孩子怎么带?老人怎么养?摆在八零后独生子女面前的问题越来越多,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能应付的过来吗?他们能否在成长的道路上独立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且看80后独生子女讲述独生子女的成长故事。
  • 美女的近身高手

    美女的近身高手

    手界的王者回归都市,阴差阳错成了美女总裁的近身保镖,于是,史上最牛叉的近身高手诞生了!
  • 冰雪公主的冰山王子

    冰雪公主的冰山王子

    三位转学生打破了王子们的生活,渐渐地他们发现爱上了她们,独孤雨冰的性格冷若冰霜引起了欧阳宸的兴趣,慕容灵惜的出现打破了上官澈的花花世界,南宫萦筱的活泼打动了司徒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