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7300000027

第27章 对话国内经济学家(2)

一、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将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记者:据我所知,您和在世界银行的同事孜孜以求的事业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您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你们的有关工作吗?

邹恒甫:2000年10月,180个国家元首签署的《千年宣言》概括了世界银行的奋斗目标:

消除饥饿和极度贫困;普及小学教育;消除性别歧视,赋予妇女平等权利;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孕产妇死亡率;消灭艾滋病、疟疾等疾病;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扭转环境资源的耗竭趋势。我们这些研究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言献策,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和极度的不平等,实现社会公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日常工作在于深入研究、比较各国家(地区)在宏观、微观、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性,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以期深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以摆脱贫困和极度的不平等为目标的政策和制度改革。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将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中国近年来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凸现出来。比利时著名公共经济学家帕斯蒂尔和以研究经济增长而闻名的经济学家霍伊特来中国时,对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如此悬殊的不平等感到惊讶。我采访霍伊特时,他对我说:“我看到富有的人,生活得非常舒适,和美国很多富裕的人一样。同时我也看到很多很穷的人,例如农村的农民,和城市的一些居民,过着很简朴而不舒适的生活。一部分人从增长中获益巨大,另一部分人却获益很小。”

中国的不平等真有这么严重吗?

邹恒甫: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正进入了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然而,中国社会的不平现象等也日益明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持续拉大;财富分配上的差距更大,拉开的速度更快,一些人确实富有得让你难以想像,而更多的人 处于赤贫状态;“三农”问题日益尖锐,广大农民生存状态之困顿、农业之薄弱、农村之萧条,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十分突出;农民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生活日益困苦;教育领域的不平等十分悬殊;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不平等越来越难以接受,多数人看不起病;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平等也十分明显,农民完全缺乏养老保险。

前几天,我看到新华社播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至2005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但是,农民失地、收入差距加大、就业、贫困、腐败等引发的七大社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发展,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象,我不用列举出详细的数据和事实。

二、社会公正至少应该包括了四大内容,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向机会最少的那部分人倾斜

记者:关于收入不平等问题,有这样一组数据,根据2004年全国5万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结果,上半年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而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高低收入组人均收入之比为9.5∶1,比去年同期9.1∶1有所扩大。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样呈扩大趋势。我采访过的霍伊特对我说:“我知道这种不平等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令我吃惊的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不平等竟有如此之大。”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难道经济增长真要以巨大的不平等作代价吗?

邹恒甫: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茨涅兹(Kuznet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型经验关系,他认为在收入水平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相伴随;然而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长有助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

最近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是哈佛大学的阿拉西拉(Alesina)和罗德里克(Rodrik)、帕森(Persson)和塔伯里尼(Tabellini)在1994年做出的。他们利用政治经济理论说明收入分配不平等会损害经济增长,他们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然而我们在1998年的模型说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完全可能促进增长,我们运用比他们更全面的数据证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麻省理工学院的福布斯(Forbes)在2000年也得到了与我们相同的结论。我们在2002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可以出现库茨涅兹的倒U型关系,在一些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确实伴随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

尹恒:普林斯顿大学的伯拉布(Benabou)教授总结了1992至1996间对这一问题的13个计量研究,其中9个结论是不平等损害经济增长,而其余4个则相反。可见,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一致的关系,哈佛大学的巴罗教授甚至认为这两者是完全不相干的。仅从加快经济增长率的角度,并不存在实施反对贫困、调节收入不平等政策的充分理由。

记者:以广大民众的角度而论,收入分配显着不平等的确是大多数人群难以接受的现实。

您是怎样认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的呢?您认为社会公正至少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邹恒甫:即使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也绝不能说它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体公民福利的增进才是社会的终极目标。

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单纯经济总量上的扩张即经济增长(Eco?鄄nomicgrowth)必须让位于内涵更为丰富的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鄄ment),后者不仅包括经济质量的提高,全体公民的福利增进也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在福利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如何定义全体公民的福利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充满争论的问题。

在这方面,国际社会和经济理论界逐渐达成共识:社会公正(Equity)是影响全体公民福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根据普遍接受的原则,社会公正至少应该包括了四大内容:

第一,机会均等。每个公民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发展机会。机会均等要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向机会最少的那部分人倾斜,以增加他们的发展机会。例如,教育是影响人们发展机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共政策应该保证穷人也能享受基本的教育。

第二,过程公平。虽然公民的先天禀赋,如身体状况、智力、家庭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但公民利用自己的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回报的过程必须是公平的。人们不能因居住地、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歧视。例如,农村居民必须同城市居民一样,完全平等地参与竞争,同样的付出应该得到同样的回报。

第三,按贡献进行分配。根据每个成员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进行有差别的分配,多努力者应该多回报。

第四,确保基本生存条件。社会必须给每个公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机会,避免一部分公民陷入绝对的贫困和被剥夺状态。这就是说,政府必须调节资源的配置结果和收入分配格局,以维持每个公民最起码的生活标准。

尹恒:社会公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社会公正的以上四个内涵之间可能出现冲突,例如为实现机会均等和避免绝对贫困,必须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这当然会影响过程公平。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其名着《以自由看待发展》(FreedomasProgress)中所指出的,社会公正的具体内容和具体体现取决于每个社会自己的选择,只要社会的决策过程是民主的、每个成员都有表达自己偏好的正式渠道、政治决策机制能够综合进每个公民的意见,社会选择的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

三、经济学绝不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

记者:您所谈及的公平选择和价值判断问题应该是社会学、伦理学中的重大问题,这是不是有点偏离经济学家的主题?

邹恒甫:有人认为经济学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这是对现代经济学的极大误解。

经济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的效用和福利,怎么可能对这些重大问题置之不理呢?纵观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所有伟大的经济学家都始终热切地关注着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大师在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领域的经济分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20世纪30年代,伯格森和萨缪尔森突破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的概念,为在标准的经济分析框架中研究公共选择和社会福利问题开辟了道路;在20世纪40年代,杜森贝里提出了相对消费理论,为对同情、攀比、嫉妒等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的经济学分析提供了经典的分析框架;在20世纪50、60年代,阿罗深入考虑了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的条件;贝克尔对性别、种族歧视和生育、教育决策等人类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分析;在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提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极大极小”社会福利函数,认为社会决策的目标应该是极大化处境最差、最为不幸的那些人的福利,这使得对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成为主流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20世纪70至80年代,阿马蒂亚·森综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分析工具,在诸如不平等、贫困等重大经济领域的分析中回归了伦理的要素。阿马蒂亚·森在社会选择理论和福利经济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研究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最优的关系,深入考察了饥荒、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了诸如人类发展指数等度量社会福利、贫困的影响深远的指标,彻底改变了现代政府抗击饥荒等重大社会问题的方式。

所以说,经济学绝不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

尹恒:经济学家不是冷血动物,经济学更需要人文关怀。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就曾说过经济学家应该有“热情的心灵,冷静的大脑”。面对孩子们渴望求学的眼睛,我们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面对无助地呻吟在街头的病人、面对寒夜里无家可归的老人,谁又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经济学家应该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不!我们看到太多的悲惨,却发现太少的眼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麻木不仁?经济学家有责任呼唤社会良知,有义务为社会公正呐喊。

四、最基本要求是保证每个公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起码的公共服务

记者: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您认为社会公正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邹恒甫:社会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证每个公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起码的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公民发展机会的关键因素,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看,政府的公共支出必须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又是人们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从避免绝对贫困的角度看,政府的公共支出也必须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保证每个公民的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非发展中国家力所不能及,一些低收入国家,例如哥斯达黎加和古巴,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哥斯达黎加一直实施积极的公共医疗计划,人们健康状况的逐步改善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步进行。在古巴,公平的医疗保健是政府最高目标之一,政府把全体公民的健康状况视为自己的关键性业绩指标,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政府甚至要求所有医科院校的新毕业生到农村服务一年。

对于中国而言,保证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所有公民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失业、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并不会超过政府的承受能力。我们可以在一些建设项目上动辄投入数亿、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公共资金,我们可以搞出那么多锦上添花的盛大活动和形象工程,为什么就不可以为孩子上学、百姓看病问题多花点钱?如果大部分人民生活的基本状况都得不到改善,经济增长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建议,中国中央财政应该保证每个公民,包括农村居民,得到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央财政应该保证每个公民,包括农村居民,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中央财政也应该保证每个公民,包括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补助和养老金等基本的社会保障。

五、政府的教育支出至少应该占到总财政支出的1/6

记者:前不久,我采访了比利时著名的公共经济学帕斯蒂尔,他认为,一般来说,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三个方面都应分别保证GDP总额的不少于10%的份额。我想他大概是从发达国家的情况而言的。实事求是地说,您认为,中央财政在教育、医疗、最低生活补助和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怎样的比例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邹恒甫:依据国际上中等偏下的水平,政府的教育支出至少应该占到总财政支出的1/6,按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30%计算(这是在近期比较适当的水平),教育公共支出至少应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应该占到总财政支出的1/6、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政府用于最低生活补助和养老金等基本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也应该占到总财政支出的1/6、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

六、在没有良好的民主监督机制和健全的地方治理的条件下,下级政府官员可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雁过拔毛”

记者:如何保证急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国家给予的福利,在这个问题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邹恒甫:中央政府对穷人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最低生活补助和养老金等基本社会保障 资助必须直接到人,与身份证号、社会福利账号等个人特征挂钩,可以随着人口流动而流动。

在发展中国家,让中央政府的这些福利支出真正惠及穷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些非洲国家对穷人的1美元援助中,最终只有15美分到了穷人手中。应该有制度保证穷人切实得到好处。在这方面秘鲁、捷克等国的“受益证(voucher)”制度值得借鉴。其本质在于避免层层盘剥。在没有良好的民主监督机制和健全的地方治理的条件下,下级政府官员可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雁过拔毛”。

同类推荐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成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研究基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转型、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期,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同时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政府推动。
  • 凤凰涅槃:唐山

    凤凰涅槃:唐山

    唐山,一座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英雄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她-因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东接出入东北隘口、西联京津重地,而成为联接华北、东北的咽喉地和走廊;她,因四季温和、地貌多样、土质肥沃、物产富集,而被称为“京东宝地”;她因人文奇葩而绽放异彩,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穷棒子”精神、“当代愚公”精神、唐山抗震精神,与“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共同熔铸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热门推荐
  • 彼岸花崖:美人倾城

    彼岸花崖:美人倾城

    她是神界公主,而她的国家在她十七岁那年沦陷了。她在逃亡,她能逃过此劫吗?——————“呵呵,美人,这里如何?”“不如何。”——————“小沫,跟我走吧!”“不!”——————“艾沫!你跟不跟本王?!”“不跟!”——————“沫沫,我喜欢你。”“我不值得你喜欢。”——————四位美男追她追到天涯海角,她最后会选择谁?
  • 真心红楼

    真心红楼

    千红本事千红苦,万艳需悼泪万觞。今辈或说知红楼,自心如心莫唐哭。作者在遍览前贤成果基础上细读文本,另辟蹊径,大胆设想,慎密精研,从哲学的高度、史学家的眼光来重构《红楼梦》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众多新的见解。
  • 多彩校园

    多彩校园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唐寅在异界

    唐寅在异界

    他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杀手。而去到了混乱不堪的异界,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的实力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这里,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挥舞手中的武器;在这里,为了生存,他别无选择走上那条属于他自己的王者之路。
  • 重生黄金岁月

    重生黄金岁月

    上苍给了张嘉明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让他在九岁这个节点上重走一遍人生路,当他带着四十年的人生修为回到自己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时,那些尘封于童年记忆中的人和物全都鲜活的浮于眼前,他明白自己是带着领先于同龄人三十年的阅历再次踏入这条人生长河的,他的人生注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 为我逆天有何不可

    为我逆天有何不可

    21世纪的世界顶级杀手‘雪狐’,穿越到千雪国五大家族之一‘南宫家族’的废材六小姐冷紫凝身上。雪狐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天若犯我,我便逆天行’当废材变天才,他们被她的神秘感吸引,最终谁能陪她走向世界顶端,白头偕老。是冷漠的他,是温柔的他,是妖魅的他,还是萌货的他,还是身负秘密的他。
  • 舍我取谁

    舍我取谁

    失去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我就像一片落叶随风飘荡偌大的世界却没有我的安身之所孤独那是一种毒能销魂能蚀骨可谁是我的解药......想拥有全世界,可是,我只是个废柴,我真的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是...我想改变这是我第二次尝试写作,也是第一次网络版图书,这部小说构思了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动笔,浙江此下定决心一定会好好完成,这次的题材是一个孤单,颓废的主人公慢慢成长的故事,涉及到一些异能,科技,希望大家喜欢
  • 帝国的葬礼

    帝国的葬礼

    未来的人类每天都怎么生活,未来的战争还是和现在一样吗?这里有浩瀚如烟的新科技,新发明。来吧,少年,你的小宇宙爆发吧
  • 来自未来的末日危机

    来自未来的末日危机

    楚南被一个自称来自未来的面具女告知,两年之后世界将会被生化病毒完全侵蚀!解除危机的唯一办法竟然是和苦大仇深的表妹搞好关系?搞什么鬼啊!不对,现在要纠结的应该不是这个吧!而是如何才能逃离这个已经被生化病毒侵蚀的城市才对!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