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6300000069

第69章 “和为贵”,诚信做人的准绳(21)

如果我们要明确规定什么是自持和自制,那么,这就是自己给自己立法,并以这种自己为自己颁布的法来自觉地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持与自制力,这便是这一原则的内涵。中庸思想之所以强调“慎独”,因为人往往都是被一些客观的因素和伦理法则所被动约束自己,而不能独自一人、无他人在场监督时也自觉地遵守严格的律条。所以一个人不仅在公共场合、而且在独处时都能够服从某种伦理观念和法律的自我约束,才是了不起的。

不难发现,大凡“守矩”,无非都是出于某一种规则或律令。由于这种规则或律令的要求,我们才决定止步不前,或接受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然而,作为这些规则和律令来说,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便是外在的;一类则是内在的。前者是别人为自己订立的,后者是自己为自己订立的。古人们之所以强调“守矩”多半是出于对外在规则和律令的服从和惧怕。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守矩”则不是那样,它是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之下的“克制自己”,是真正地由衷地出于一种自我本身的需要。

美国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和作家富兰克林在青年时代就为自己立了十几条规定,其中包括节制,即食不过饱,饮酒不醉,沉默寡言,俭朴等等。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一句话:“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时时翻新、有加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一代乐圣贝多芬读到康德的这句话,情不自禁地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并打上三个感叹号:“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我们头上的星空。康德!!!”显然,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敬畏,能自我立法,保存心中的“道德法则”,那么就能够对自己更好地约束,达到“慎独”的境界。

6.如何完善独立的人格

简子曰:“《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立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

欧阳修说:“君子修养品德,内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外要修饰自己的仪表。”苏洵说:“脸脏了不忘擦洗,衣服脏了不忘清洗,这是做人起码的常识。”按照这个常识做人,完成了自我的人格,才能被人看得起。要被人看得起,平时做人要端重,要庄严,要恭敬;不要轻佻,不要苟且,不要散漫。

君子不重则威。人作为万物之灵,能超越自我,成就事业,这都要依靠自己去创建,依靠自己去奋斗。做人如果可以深入观察自己,唤醒自身沉睡的潜能,那么,伟大无比的力量和奇迹将会因此而产生。唤醒潜能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和圣人没有什么不同,圣人和你也没有什么不同;你就是英雄,英雄就是你,英雄和你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你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变化,如生活条件变化,家庭关系变化,职业变化,地位变化,或者受挫遭难,或者伤残,但无论什么情况,都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自尊自敬,自爱自重。陆象山说:“双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这就是自尊自重。陆象山又说:“天下的事情,是每一个人的事情。”这就是自敬自爱。

为人处世力行中庸,并不排斥自尊,没有自尊,与中庸思想只会越来越远。自尊是自我规矩,自我规矩才能自成方圆。自尊不是自我夸大,惟我独尊。自夸的人狂妄,怪异,荒诞。做人要自尊,就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在自己的心中确立这样的信念:天地赋予我的优势并不比别人少一分一毫,别人有的我也有,只要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精进如斯,成功就不会少我一分。做人不能自暴自弃,以致辜负了天赋的才华,辜负了人生的美好。

孔子教导弟子们说:“对人诚敬、有礼,就不会遭到侮辱。”自尊的人,是一个自敬的人。不尊敬自己,如何尊敬别人?如何获得自尊?程颐说:“修养须用敬。”对身体尊敬,就不会怠慢;对慷尊敬,就不会躁动;对行为尊敬,就不会放纵;对事业尊敬,就不会懒惰;对天地鬼神尊敬,就不会疏忽。尊敬也是恭敬,做人处处恭敬,就不会德不立,就不会业不成。

一个心地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一样。一个人的欲念邪恶不端,即使生活在青天白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胆战心惊。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十岁以前过着耕种牧畜的生活,他的父亲名谈,为太史令,“掌握秘籍、职司记载。”博学天文、史事,通晓诸子学术,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熏陶。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诵读古人经书,由于父亲工作之便,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珍贵文化历史资料。二十岁以后,司马迁开始周游各地名山大川,他游历淮河,长江一带,深入乡野,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他到过刘邦起兵的沛县等地,访问过萧何、曹参、樊哙、滕公等人的故家,了解了他们的一些事迹,他登上会稽山,去寻找民间传说已久的禹穴。为了勘察大舜所葬的地方,他又登上九嶷山。他考察过屈原的遗迹,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瞻仰过信陵君门客侯赢曾经看过的夷门。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接近下层人民,了解了人民的疾苦,为后来写《史记》准备了条件。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继续当了太史令。在他42岁时,开始了《史记》的著述。

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替李陵辩冤而遭大祸,司马迁在狱中受到奇耻大辱,本想“引决自裁”,但为了完成他不朽的著述,才“隐忍苟活”下来,狱中他想起以前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时,曾推衍出《周易》的卦爻。他想起了孔子在陈、蔡二国遭了困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江南而赋《离骚》,双目失明的鲁史官左丘明编撰《国语》,双脚受了重刑的孙膑忍着巨大的痛楚而作《兵法》。这一切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在狱中他效法这些不朽的名家,发愤而作,为了完成自己的宏伟心愿,只能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终于在公元前92年,他以极大的毅力和雄深雅健的文笔,完成了这部53万多字宏伟的历史巨著——《史记》,不久,他即去世。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说明了一个人心地如果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的狱中,过着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也像站在万里晴空的天下一样,能做出顶天立地的事来。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观念邪恶不端,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只能终日战战兢兢,无所作为。

7.让自重意识始终处于觉醒状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三省,作为儒家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作为对自己言行的严格要求,自觉地反省自己,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就能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为人谋而不忠乎”。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为朋友谋事,还是谋其他事,事情不论巨细,只有全力以赴,怀着一份一心想把事情办好的忠诚,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进一步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要讲奉献精神。一个人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最终有所收获。春天种豆,秋天却想得瓜,世间怎会有如此美事?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人云:“黄金万两容易得,人生知己最难求”,是指知音难觅,不过,寻觅知己还是在于自己。与人交往,只有做到诚实无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传不习乎”,一个人从老师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有经过持之以恒、反复不断地复习和实践,方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东西,从中获益。要么只是徒一“书橱”而已。

孔门弟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强调的是自觉性。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具备了不断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逐渐走向完美。这里提到了反省的三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一个男人的所有方面:其一,对待事业是否敬业;其二,与人交往是否诚信,虽然文字上是说“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但我们可以扩大到与人交往的范围,其三,是否能温故知新,这一点与前面的“学而时习之不以说乎”是相呼应的。

一个人如果能具备反省的能力,就自然会变得谦虚不傲慢,变得彬彬有礼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时也就能善于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自然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盲从。因此,我以为,一个人是否具备反省能力,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曾参此段语录,可以看作是对“学而时习之”一段之“唯”。孔子讲“学而时习”之“悦”,曾参“唯”以“传不习乎?”孔子讲“朋来”之“乐”,曾参“唯”以“朋交”之“信”。孔子讲“人不知”之“不愠”,曾参“唯”以“为人谋”之“忠”。仅从这两段的语录做比较,曾参的境界也显然没有孔子高。

曾参的此段话,还是拘于道德境界的。拘于道德境界,就不能达成儒家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就体会不到孔子所说的“悦”、“乐”。

曾参这里所讲的,恰恰是儒家道德实践重要的方法,即内省式的体验。内省、反省、扪心自问,说的是人的道德行为本身是自做主宰的。内省“传不习乎”,不是说习与不习有关乎老师之责骂,而是习与不习有关乎反省后的“心安”与“心不安”。心安,则理得,老师之责骂与否干我何事。孔子所讲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义正在于此。倒是在这一点上,曾参之“唯”,有其不可多得处。

8.背地里不做亏心事

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与凤翔邢尚书书》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孟子是以“天爵”藐视“人爵”的思想家,他认为,道德人格是乐的真正主体,离开主体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所谓乐是不存在的。“仰不愧”、“俯不怍”之乐,完全是一种个体人格的自我写照,他所说的“大丈夫”精神,就是指此而言的。

道德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特点。我们的传统中有泛道德主义和泛政治主义的倾向,前者导致对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后者则使政治淹没了道德。这两种倾向应特别注意加以克服。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一方面遵循知识论的规律,遵循人们的道德品质和心理成熟的规律。

另一方面,还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遵循心性论的规律,用中西方文化来滋润生命。我们的教育资源中最好的东西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做人之道和修养理论,但在我们的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中却忽视了这个基础,使概念化、理论化的教育内容成了空中阁楼,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道德教育体系中成了稀缺资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儒家“为天地立心”的基点是在处理好个人志与气的关系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生命融入到整个民族和社会国家的命运之中,为国家为民族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李嘉诚先生曾经说,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东西,却很少受伤,反倒是眼睛好好的人,动动就跌跤或撞倒东西。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进,脚步稳重,精神贯注,像这么稳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伤或挫折,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颇值得引以为鉴。前途莫测,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

李嘉诚对下属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人们凡事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该进则进,不该进就要退。人生的舞台是旋转的,不定的,我们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路,走好每一步,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为人处世,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一个美国游客到泰国曼谷旅行,在货摊上看见了一种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3件后就问价钱。女商贩回答是每件100铢。美国游客还价80铢,费尽口舌讲了半天,女商贩就是不同意降价,她说:“我每卖出100铢,才能从老板那里得到10铢。如果价格降到80铢,我什么也得不到。”

美国游客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他对女商贩说:“这样吧,你卖给我60铢一个,每件纪念品我额外给你20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钱。你我双方都得到好处,行吗?”

美国游客以为这位泰国女商贩会马上答应,但只见她连连摇头。见此情景,美国游客又补充了一句:“别担心,你老板不会知道的。”

女商贩听了这话,看着美国游客,更加坚决地摇头说:“佛会知道。”

美国游客一时哑然。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钓鱼一样,设了一个诱饵,但女商贩并不上钩,关键在于她深深懂得:商人必须讲究商业道德,正经钱可赚,昧心钱不可得;别人能瞒得住,但良心不可欺。

做人处事的道理和经商的道理是相通的。“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前一句话几乎包含了各种层面的人生活动,比如做官、种田、经商、打工等等;后一句则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无论处于何种人生情境,无论是别人知道还是别人不知道,做人都要珍视“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必须保持个人品德的纯洁无瑕。

利用别人不知道而欺骗别人是一种最大的不道德。《后汉书》中记载了一则“杨震四知”的故事。东汉时期,杨震奉命出任东莱太守,中途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是由杨震推荐上来的。这天晚上,王密拿着10斤黄金来拜见杨震,并献上黄金以感谢他往日的提拔。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黑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为了不做对不起他的事,在行动之前,要审查自己的良心,是不是缺失了。在行动中,让良心起调整和监督作用;在行动后,良心对行动的后果进行评价和反省。“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记住曾国藩这句话,对你做人处世大有益处。你无愧于人,对方自然对你信任,你何愁不被人接纳与认可呢?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反而,如果瞒着人做了亏心事,虽然得到了便宜,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境界的倒退。

9.一经发现过错就要勇于改正

过,则勿惮改。

——《论语》

同类推荐
  • 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不知还未出门便要小心——游而无方、行李过重、心里没数、不留后路……都是陷阱;想来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却不知恋人间平等相处才是最妙——随意拍照、胡乱赞美、过于腻歪、打拼过度都可能葬送你的甜蜜;为了表示尊重而刻意早到,可却看到了不该看的反而失礼;为了显示勤奋而每晚加班,却被认为是能力不够,智商缺电……刘墉用幽默的故事将这个斑斓的社会剖析给你看,用父亲的情怀开出一剂剂或辛辣或酸辣或硬辣或甜辣的青春处方,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带到年轻读者——你的眼前。
  • 从推销员到华人首富

    从推销员到华人首富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商学理念和管理法则,揭秘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管理心得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在内容安排上,每章节前均有李嘉诚的原话为点睛,节后有凝练的智慧总结。
  •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的灵魂都可以自由的飞翔。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奢华的生活,如美味佳肴、锦衣华服、别墅豪宅等等,那么他拥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力,其灵魂也只能匍匐而行。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德高望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奉献社会,那么他的灵魂会在不断地自我实现中直立行走。如果一个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执著的追求、睿智的思想和持久的行动力,那么他的灵魂就会在一次次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中升华,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 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类人

    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类人

    其实,命运一直藏匿在每个人的思想里。许多人之所以无法走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不是由于他们天生的条件比别人差的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将这个阴影纸龙咬破,更是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 自警录

    自警录

    本书是新渡户稻造的人生指南名著。在这部书中,新渡户稻造一如既往地使用内敛自警的写法,沉人到了心灵的褶皱,对那些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包括两性、职业生涯、恐惧和坚强、诽谤、社交、内心独立、人生的成败判断等等,作了纵深的剖析。
热门推荐
  • 爱的悄然触发

    爱的悄然触发

    我有一个喜欢的人,他是我的青梅竹马,他从小就被很多人包围着,而我,就是很多人中的一个,他是光芒万丈的王子,而我只是角落里的灰姑娘,我喜欢他啊,虽然,他不喜欢我。—夏沐言我心中一直住着一个人,她呆呆的,有时候甚至有点傻,但是,我就喜欢这样的她,喜欢她一直跟我的身边,喜欢看她生气的时候大声叫我名字的样子,喜欢她撒娇的样子,总而言之,只要是她,我都喜欢,因为,他是我心中住着的那个人。—吴亦凡其实,看到她第一眼的时候,我已经被她迷住了,尽管她不是很漂亮,但是她比任何一个人都善良,都要真诚,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喜欢她,是她的魅力?还是她会为别人想得多一些,却一直不知道怎么照顾好自己。—朴灿烈
  • 九阳天决

    九阳天决

    十年练气,一朝筑基,筑灵台,养金丹,元婴问道,斩灵合道。一为数之始,九为数之极。以九阳为名,欲焚天。以天火为名,欲斩天。九天十地,唯我独尊。世间最霸道的功法。成就世间最霸道的至尊。已有百万字小说(器王炼天)完本,品质保障,欢迎收藏。
  • 毒后重生之我欲天下

    毒后重生之我欲天下

    她从没想过,会有一个男人爱她如此之深,舍弃高贵的血统、王位,当了她一世的走狗,日日守护,却不曾越矩轻薄。更没有想过,当她被废打入冷宫,一剑死在皇帝剑下,这个男人,会舍弃自己,将她的魂魄送回二十年前,让她复活。炮灰毒皇后重回十二岁,从此不再奢望薄情帝王爱,只想珍惜那个男人,谋权篡位,一统江山,结束乱世,重写历史!
  • 惑君心,盛世绝宠

    惑君心,盛世绝宠

    淡定,优雅,与世无争。燕国将军府二小姐,年芳十八,待字闺中。燕国君主轩辕灏许她一生尊荣母仪天下之后位,她不愿。商国太子商君于许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之誓言,她拒绝。幽国摄政王幽予胥柔情似水一颗赤子之心只为她,她不要。她说,她愿意成为任何一朵红梅,唯独不愿意成为他掌心那一朵。其实,她要的不过是风雨同舟的一个可以依靠的臂膀,何须誓言,何须承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不小心嫁了总裁

    一不小心嫁了总裁

    “你的学费,你母亲的医药费,我都包了,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和我结婚!”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全江滨市最有钱有权身价上亿的男人出现在她面前,递给她一枚戒指。结婚三年,他从不碰她,却给了她全市女人都羡慕的浪漫温情。生理期时给她喝红糖水,商场试衣给她最贵最新款!还有每月一打的天价生活费!直到——那个和她长得一模一样的高贵女人出现,赵瞳心才如梦初醒!她不过只是个冒牌货!可是为什么,在她下定决心想要离开之际,他霸道的把她扣在怀中,黯哑低声,“抱歉,我靳正庭这辈子永远都不会放开我最心爱的女人,如果你要走,带我一起!”她,“……”
  •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一反传统影评的正儿八经和教条主义,致力于反传统,反权威,反装逼……虽然言辞犀利,吐槽满点,娱乐性强,但其实结构严谨,观点鲜明,从不胡说八道,仿佛进入某种境界,看似另类,却直指电影本质。
  • 无丧区

    无丧区

    “我叫刘念,想到无丧区,跟我走吧!”世界各地爆发未知病毒,丧尸之灾席卷全球,各类精英汇聚一地,开辟无丧区,以期这里可以成为人类最终的避难所,可惜生存之路如此艰难,又有多少人可以成为最终的幸存者。这里没有异能或者超能力,只有一群在末世中拼死求生的普通人……
  • 最爱不是最后

    最爱不是最后

    你知道什么是续女博士后的第四类人吗?那就是我,一个33岁,未婚的单身女人。可那又怎么样?我的苦难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曹睿,外表、学历、工作都无懈可击的男人,马上就要成为我的门面。还有你,Alex,我男人的情人,让我们和平共处吧。
  • 乱穿之御宅无双

    乱穿之御宅无双

    讲的是一个宅男为了爱与和平与来自各个世界的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雾)中二大发的脑洞之作,三分钟人设,五分钟剧情,内含无数瞎瘠薄展开与各种神tm,阅读时请注意脚下,因为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进雷区(笑)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机构,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