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1000000015

第15章 我思,故我在(3)

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演绎出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两个分离实体,证明了上帝和外物的存在,在哲学史上确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但是,“我思,故我在”发挥出它的更加耀眼的光芒却是在笛卡尔之后。在笛卡尔之后,“我思,故我在”几乎成为了一条哲学公式。后来的哲学家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他们的哲学代换进“我思,故我在”这一公式中加以演绎。第一个借用“我思,故我在”这一公式的是马勒伯朗士,把自己的哲学观点代换到“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中的还有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康德对笛卡尔的“我思”哲学持有严肃的批判态度,与其相反的是,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对笛卡尔的“我思”哲学大加赞赏。在现代存在主义思潮中,“我思,故我在”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是从批判、改造“我思,故我在”为起点的,例如萨特。

作为笛卡尔哲学体系基础,“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尔的哲学体系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例如,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演绎出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两个分离实体,证明了上帝和外物的存在。在哲学史上确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但是,笛卡尔哲学,或者是“我思,故我在”发挥出它的更加耀眼的光芒却是在笛卡尔之后。例如,有人甚至说,“法国哲学依靠笛卡尔‘我思’已经生活了三个多世纪了。整部现代法国哲学史乃至现代西方哲学史几乎都是在重新解释或从不同角度批判笛卡尔‘我思’哲学中展开的”。可见,笛卡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在笛卡尔之后,“我思,故我在”几乎成为了一条哲学公式。后来的哲学家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他们的哲学代换进“我思,故我在”这一公式中加以演绎。总之,“我思,故我在”和近代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第一个借用“我思,故我在”这一公式的是马勒伯朗士。马勒伯朗士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与笛卡尔一样,马勒伯朗士也是从“我思”这一角度出发,然后从“我思”演绎到“我存在”这一结论的。

当然,马勒伯朗士和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的理解是有区别的。笛卡尔认为,“我思”既是一个直接的认识,并且同时是一个清楚、明晰的认识。我们会以确定的方式知道——我思想,所以我存在。对于我们的心灵来讲,一切清楚、分晰的观念,全都是真的。

但是,马勒伯朗士却认为,“我思”只能达到一种意识。通过“我思”,我们只能把握我们的存在,但并不能把握我们的本质。因为,这种意识虽然是清楚的、明晰的,但不是认识。我们的心灵不仅没有全部理性的观念,而且没有任何观念——甚至心灵自身的观念,我们也并不是直接拥有的。在马勒伯朗士看来,我们的心灵是无能为力的,心灵只有和神相结合才能看到观念,只有在神之中我们才能认识。我们是在上帝之中看一切,认识一切。

很显然,马勒伯朗士就是这样搭起了一座从“我思”通向神、上帝的桥梁。虽然马勒伯朗士的“我思”和笛卡尔所说的“我思”存在这些区别,但是我们还是能很容易地从马勒伯朗士的“我思”哲学中看到笛卡尔哲学的影子。

把自己的哲学观点代换到“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中的还有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我思”哲学在康德哲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康德的“我思”哲学和笛卡尔的“我思”哲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首先,康德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是一种经验的“自我意识”,是主体从自我意识到自己在思维、感知、想象的反省——即主体的自我反省。因此,作为主体的自我反省的“我思”只能是一种自我感觉,这种“自我”是一种个体的感知经验,是一种经验的自我。“经验的自我”是靠不住的,康德认为,“自我意识”应该是一种在逻辑上先于任何确定的思维,而又存在于一切具体的感知、想象、思维意识之中的认识的纯形式,不应该仅仅是“经验的自我”,更应该是“先验的自我”。

其次,康德认为,笛卡尔从“我思”推断“我在”时,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是相分离的。并且,笛卡尔把“我在”中的“我”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正在思想者的“精神实体”。与此相反,康德认为“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从逻辑上讲是不能绝对地分离开来的。康德认为,“自我”是一种伴随对象意识的能动的功能形式,它是先验的、超时空的,不具有任何感情特征,不是感觉直观的对象;再说,任何存在必须具有来自“自在之物”的感情材料,总在时空之内的。所以,我们并不能直接感知“自我”,继而我们也不能从“我思”中推出“我在”的结论。康德由此得出结论,笛卡尔从“我思”推出独立的精神实体“我”的存在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推论。

实际上,康德是在批判笛卡尔的“我思”哲学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我思”哲学。虽然我们不能说没有笛卡尔的“我思”哲学就没有康德的“我思”哲学,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笛卡尔的“我思”哲学对康德的“我思”哲学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与康德对笛卡尔的“我思”哲学持有严肃的批判态度相反的是,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却对笛卡尔的“我思”哲学大加赞赏。胡塞尔与笛卡尔有着一样的哲学追求,就是都想为“人类认识找到一个无可置疑的起点,从而使哲学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并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理论基础。”笛卡尔在这一追求的指导下,通过“普遍怀疑”之后,得出一个无可怀疑的东西就是“我思”。笛卡尔认为“我思想”和“我存在”是在同一个层次上,从“我思想”可以直接证明“我存在”,一个思想着的我是存在着的。笛卡尔就把这个“思想着的我”作为无可怀疑的出发点。

作为与笛卡尔具有同样哲学追求的哲学家,胡塞尔对笛卡尔的这种“我思”有着很高的评价。胡塞尔认为,笛卡尔的这种认识是一种对纯粹的意识活动的一种认识。这种回到纯粹意识活动本身是现象学还原的准备阶段。在此基础上,胡塞尔结合自己的现象学研究,对笛卡尔的“我思”进行了一番改造。

最后,胡塞尔在对“我思”哲学的改造中找到了“先验的自我”。胡塞尔说:“先验的自我的结构是:先验自我——我思——所思之物。”从这一结构出发,胡塞尔认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应改为“我思所思之物”。对此,胡塞尔说:“我思(意识活动)总是指向所思之物(意识活动的对象)。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思想就必须有思想的对象,如果没有思想的对象也就没有思想。笛卡尔怀疑对象的存在,而不怀疑思想,这是不合理的。”可见,通过对笛卡尔“我思”哲学的研究,胡塞尔发现的不是一个经验的自我,而是一个先验的自我。最后,胡塞尔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自我的意识相关,并且自我通过我思或意向性建立相关的意识对象。

胡塞尔就是这样把笛卡尔的“我思”改造成“先验的自我”,并以此作为他现象学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世界一切事物的基点。

在现代存在主义思潮中,“我思,故我在”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哲学家的哲学都是从批判、改造“我思,故我在”为起点的。例如存在主义的代表哲学家萨特。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首要目的便是要建立一种以真理为基础的学说。因此,在存在主义研究之初,找到一种绝对真实、无可怀疑的起点便成为存在主义哲学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萨特把自己的哲学出发点归结到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上。萨特说:“主观性应该是哲学的出发点,自然‘我思,故我在’应该是第一真理。”在此基础上,萨特对“我思,故我在”的科学性进行了分析。萨特认为:“在这个实际上,没有一种真理能离开‘我思,故我在’。因为只有借助这个真理,我们才能得到一个绝对真实的自我意识。否则,如果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没有笛卡尔的‘我思’哲学,我们所认识的一切观点都必将成为不确定的或者说是或然性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不确定的学说都必将被人遗忘。因此,我们在描述不确定的学说之前必须要先找到一种确定的绝对的真理作为基础,否则我们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又何谈去描述其他东西呢?”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绝对的真理呢?萨特认为,“真正的绝对的真理应该是最简单的,很容易被人们认识的;绝对的、确定的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人们所接受,为人们所直接把握。那除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还有什么更符合这些特征吗?没有!”

在肯定了笛卡尔“我思”哲学之后,萨特又进一步对笛卡尔的“我思”哲学进行了改造。萨特把笛卡尔的“我思”哲学一分为二:“反省前的我思”和“反省的我思”。实际上,萨特所讲的“反省的我思”,有时是指“指向物的反省意识,即对对象的意识”;有时又是指“指向我的反省意识,即以自我为对象,自己与自己相关的意识”。当然,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些都是被反省的。萨特认为,应该有一个使反省成为可能而本身却不再被反省的意识,这就是“反省前的我思”。实际上,萨特的“反省前的我思”正是他的哲学的出发点。

综上所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对近代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人甚至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是近代哲学的起点。

同类推荐
  •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

    女人成功靠什么?靠长相?靠男人?靠靠山?不,女人成功要靠自己的智慧。本书将为您展现华语媒体中最优秀的女主播柴静、周涛、侯佩岑、朱丹、李艾等20位魅力女主播不同于荧幕前的别样生活,展现她们身上动人的闪光点,带给读者美丽一生的智慧法则和人生启示。
  • 希特勒传

    希特勒传

    本书结合大量真实档案和图片,讲述了一个四处流浪的艺术家如何变成铁血无情的大独裁者的故事。作者分析了希特勒的人格特征,概述了纳粹第三帝国的兴亡,是迄今关于这段历史最简明扼要的论述。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小通信兵,是如何成为独断专行的暴君的?又是如何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军事联盟的领导人,并且保有这个位置长达五年之久的?我们该如何解释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的支持和爱戴?他是一个身体虚弱的语言巨人,还是一个沉溺于对过往伟大帝国幻想中的异想者,或是一个过于偏执、自我无限膨胀、做事毫不顾及后果的疯子?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本文主要内容为黄立贵的故事、郭刚琳的故事、曾贤生的故事、胡觉三的故事、赵崇德的故事等。
  •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本书记叙了世界上第一辆木炭汽车发明过程及其发明人的传奇人生。包括脱颖而出、异国求学、初展才华、大展宏图等章节。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商业教父

    重生之商业教父

    多少次午夜梦回,想要做回那懵懂少年?多少次举目望天,看到那过往的无数遗憾?前世的遗憾,利用今生脑中的记忆一一弥补,初恋,白领,明星,尽皆在赵天的手掌之间。饱览一幅幅商业与智谋、正义与邪恶、商场与权利的画卷;感悟金钱的魅力,对于爱情和事业,权利和金钱,赵天到底要作何选择?一切惊喜和热血,尽在《重生之商业教父》,让你从新体验一段从无到有的创业激情,一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惊喜!
  • 凤兮何当归

    凤兮何当归

    第一世梨树下,他斜倚靠在树枝,闲闲的吹着玉萧。枝叶繁华,清风微醺,雪白飞舞,若即若离,悠扬起伏的萧声...那是她做过最美的梦了!梦终究还是醒了!第二世,她破壳而出,瞪着大眼看着盘成一圈孵蛋状的青龙……”……你是娘亲。””咳咳,我一睁眼你就在这里了,我也不知道谁是你娘亲……”五百年的相知,相伴,相守,最终抵不过卿上饶的一个招手,她与他牵手离去,青衣相伴,白衣飘飘……莫问漫漫路远何处去,红衣相伴飘白衣。第三世再聚首,看尽世间浮沉,她淡然一笑,你是不是以为只要你招招手,我就该感激涕零……三世情缘什么的,真是够了!凤兮凤兮,漫漫红尘,何当归……
  • 黄金手

    黄金手

    被斩断了双手,被打碎的牙齿,被切掉了嘴唇,陈卓的胆小和怯懦换来了他没有未来的未来!被丢进救生舱的那一刻,他心里唯一的愿望就是活下去!胆小被他征服,怯懦被他打败,有了这双黄金手臂,让他在这乱世中为了身边的亲人朋友有了挣扎下去的资本!
  • 佛说木槵经

    佛说木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田园弃女很嚣张

    田园弃女很嚣张

    新文【将门娇女:帝尊溺宠小毒妃】求宠~她是现代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天之骄女,却被一架飞机送回了千百年前。破屋烂墙,缺衣少食?看她一双素手扭转乾坤,发家致富。相公冷落?她强行上位;姑姐陷害?她将计就计!庶母凶狠?一巴掌甩过去:“能动手的,老娘从来不吵吵!”
  • 神眼少女

    神眼少女

    与妖为伍,与人成群;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扬善除恶挥写地域风情;拥有神之眼便能勘破世间万物,世间百态;平凡的高中生活,艰辛的除妖之路。
  • 用人格开启成功之门

    用人格开启成功之门

    人格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人格魅力就是一种独立于外貌和才能之外的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是一种导引,是一种震撼,让人向往。人格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由浅入深地阐述了人格对人生的重大意义,从人格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入手,介绍了人格与生活、人格与情感、人格与事业的关系,以及人格在社会中的影响地位等内容。
  •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是《广州日报》颇受关注和好评的“国学版”近两年所刊文章的精选结集。全书通过大量的历史素材,还原古代名人轶事的真实生活面貌;从财经管理、职场人事、情感心理等方面入手,探究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背面所隐藏的原汁原味,解读其间的意味深长。
  • 盛夏如曦

    盛夏如曦

    在她的心里,世界永远是暖暖的。如阳光般明亮的安如曦,用她的善良,寂静又美妙的气场,给予身边每一个人恰当的梦境。她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叫你逃离那聒噪压抑的世界。灵魂的温床若是如此,便要随她一同,天涯海角。
  • 神之赌

    神之赌

    我本小民,奈何神赌,天为棋盘,我却为子。不甘,不愿,奈何不允,于是,想挣脱棋盘。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