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9500000013

第13章 婚姻与事业(2)

达尔文在用进化论说明所有生物的历史发展时,对当时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状况也进行了对比,并预见到他的理论肯定会遇到激烈的反对。为了弄清进化的原因,达尔文认为必须研究生物的适应性以及生物的性质、构成和本能。如果这个设想成功,他想在他的面前将会展现出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极其广阔的前景,它将导致对本能、遗传、智力遗传以及整个形而上学的研究,它将导致对杂交、再生、变化原因的详细考察,以便了解人类从何处起源和向何处发展,什么情况有助于杂交,什么情况妨碍杂交--能够导致变化规律的发现,而这种规律会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指导人类的认识。

1838年上半年,在剑桥亨斯罗那里,达尔文认识了教阿拉伯语和犹太语的李教授,并拜访了地质学家塞奇威克。

休息之余,达尔文决定到苏格兰旅行。他从格拉斯哥出发,到了英威涅斯山谷,住了8天,研究类似奇洛埃河谷的地质学上的阶地。相对于伦敦的恶劣天气,达尔文对苏格兰的大自然景色感到特别愉快,对美丽的晚霞非常欣赏。

夏天,达尔文回到了伦敦,写了一篇关于这种阶地的论文,发表在伦敦皇家学会的《会报》上。这篇文章的结论是错误的,达尔文后来一直为此文羞愧。他使用排他的方法得出惟一的理论解释--海的活动。事实上,这个阶地是因冰川块构成的堤坝而形成的。

下半年,达尔文开始写关于珊瑚礁一书。他的工作方式仿效莱尔的作法:分两次工作。第一次,连续工作二小时,然后去散步办事。第二次,散步或办事完后又埋头工作,完后去吃午饭。

1838年10月,达尔文阅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且是在他充分准备接受生存斗争这一理论的时候……以前,他已经有过“适者生存”的这一想法,现在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可以据以工作的理论”。达尔文感到惊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力求被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终将消灭,其结果可能就是新物种的形成。

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指出,人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而人的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增加的,达尔文把这种关于人按很快的级数增长的思想应用于动物和植物,但他并没有注意到,他实际上驳斥了马尔萨斯,因为马尔萨斯的理论以人为前提而非动植物。

二、结婚

达尔文旅行回来,他消瘦得近乎憔悴,他的脸被热带太阳晒成深棕色,前面的头发有些稀疏而且有些秃顶,高高隆起的前额更加明显,鼻子和嘴之间出现深深的皱纹,眼睛里也失去往日的神采,使他看上去比27岁的人要苍老得多。

这种变化对埃玛·韦奇伍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她和达尔文之间,虽然有感情的维系,但有一个天然的障碍:她几乎比他整整大一岁。传统的习俗认为,女人不应该嫁给比自己小的男人。但现在,这个障碍已不存在了,达尔文看起来无论从哪方面都要比她成熟和老练得多。埃玛放心了。

如果埃玛天真地认为,达尔文一回到家就会向她求婚,那她真是会大失所望的。在梅庄的日子,他每天享受打猎的闲暇和乐趣,对埃玛与家人期待他向埃玛表明的意向只字不提,这让埃玛十分痛苦:

“我不能理解他,我确实感到他爱我,而且我知道我也爱他,可他就是什么也不说,仍然把我当成他喜欢的姐姐来对待。”

实际上,达尔文愿意与埃玛为伴。他对她殷勤关怀,使她痛苦的心灵稍有些慰藉。他有时也在她的脸蛋上轻轻地亲吻一下,而且也已经开始拥抱她了,这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非同寻常,已经有了某种“默契”。

达尔文迟迟不肯表露他的心迹,是因为他的思想一直处在科学事业和婚姻家庭的矛盾之中。他既向往婚姻,乐意有个情投意合的伴侣、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可又怕这些事情浪费他宝贵的时光,使他不能专心从事研究工作。他矛盾地在笔记本上列了一张结婚和独身生活的利弊表,但仍然无法确定下来。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的经济问题。他还没有一个有收入的稳定职业,他不能靠自己的父亲或是梅庄的嫁妆来养家糊口,可结婚后最现实的问题是经济负担会大大加重,这会让他喘不过气来。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也可能是达尔文不结婚的原因,即为未来的性生活感到恐惧。多年后他与自己的一个儿子谈起青春期性的问题时承认了这一点,“那时我是一个年轻的傻瓜。当时我真的以为性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下流的事情,根本没有认识到爱情能够使它变得纯洁而美好”。

1838年他成为地质学会的秘书,有了固定而微薄的收入,达尔文很高兴,他有一种自食其力的感觉,再加上科学论文的报酬,他开始考虑婚姻的可能性了。

8月间,他衣着整齐地来到梅庄作短期访问,并向埃玛正式求婚。埃玛高兴极了。父亲和乔赛亚两家人欢天喜地。本来,他们对这桩婚事都没有抱多大希望了。乔赛亚喜出望外地写信给罗伯特·达尔文医生:“你我两家本来就有许多纽带,我相信,这一新的结合将会使我们的后代更加兴旺。”

1839年1月29日,就在达尔文差两个星期满30周岁的那一天,他和埃玛在梅庄教堂举行了婚礼。他们到威尔士度了一个短暂的蜜月后,达尔文便带着新娘一起回到伦敦。由于两位新人的父亲的慷慨资助,他们在上高尔街十二号租了一座漂亮的、有花园的房子,房子的内外都布置得极其雅致。

婚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达尔文夫妇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接待客人的来访,到最亲近的人和熟人朋友那里赴宴和回访。人们的访问可能使达尔文比他的妻子更加激动。

夫妇之间互敬互爱,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埃玛把每一分柔情都献给了丈夫,她从不干涉丈夫的工作。当达尔文由于疾病和神经抑郁变得暴躁易怒时,埃玛默默地忍受着。她和丈夫从未发生过严重的争执。

频繁的来客使埃玛应接不暇,可她总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招待着客人。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个时髦的、大方的少妇,不久前在梅庄时还是一个腼腆的姑娘。她为丈夫的朋友们举办的各种简朴而实惠的家宴,得到了许多客人的称赞。

埃玛在蜜月期间就怀孕了,同年12月27日她生下了第一个男孩威廉。孩子胖乎乎的很可爱,为家庭增加了不少欢乐,并且孩子成为达尔文研究人类表情问题的观察对象。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他就观察孩子的表情,还把有关东西记录下来。达尔文相信,在这样的早期,一些最复杂最细微的表情,也一定会有一个逐渐的和自然的起源。他对儿子的观察后来反映在他写的《论感觉的表现》一书中。父亲爱孩子的情感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他本人都觉得有点意外和不可思议。

结婚一段时间以后,达尔文夫妇几乎放弃了社交活动,过着非常安静、深居简出的生活。

1841年3月2日,埃玛又生下一个女儿安妮,比威廉小15个月,这个讨人喜欢却娇弱多病的小可怜,一直是达尔文的掌上明珠。

埃玛保持了韦奇伍德家庭多子的传统。在15年中,她为达尔文生了4个女儿、6个儿子,其中有3个夭折。孩子们在智力上都有非凡的天赋,打消了人们对堂表兄妹通婚会有各种问题的顾虑。

从这以后,埃玛为这个未来的科学巨人和他的家庭贡献了一切。她温柔而又细心地照料着身体状况不佳的达尔文,在他后半生几乎形影不离地陪伴他每一天。正是埃玛把他从忧郁、狂躁不安中拯救出来,让达尔文过着安静、愉快的生活。

埃玛尽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以适应达尔文的要求。她不干涉他的工作,只是在休息时同他呆在一起。她想尽办法减轻或消除他的烦恼,为他弹钢琴,给他读他喜欢的小说,或者陪他去散步。每逢达尔文生病时,她耐心地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达尔文对她说:“埃玛,像你这样照顾我,使我觉得即使生病也是值得的。”她为他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所以达尔文后来的一切成就,少不了埃玛的功劳。达尔文由衷地赞叹:“她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妻子。她的价值比等于她体重的黄金还要宝贵!”

达尔文也对埃玛温存体贴,倍加爱护。他们的夫妻生活就像一幅美丽和谐的图画。

三、知识消化储备

达尔文继续他的事业。

他继续整理自己的地质论文,特别是《珊瑚岛》和《南美洲的巨漂砾和冰川》。他在地质学会作了《关于火山现象之间的联系》的报告;他研究《贝格尔号动物学》的鸟类部分,研究他搜集的鸟的生活方式和分布情况。

在资料收集的理论思考这个阶段,达尔文一直从事关于物种和变种的研究工作。他请求福克斯将那些杂交而生出来的鸽子、鸡或鸭,包括杂交的死去的非洲猫的骨骼给他寄来,让他进行研究。

1841年初,他的著作《珊瑚礁的构造和分布》出版了。

这本书在研究者看来有四大特点:

一、内容的广泛性:达尔文掌握了研究对象所有的详细资料;

二、高度的概括性:达尔文寻求并且找到了最能说明被考察现象的规律;

三、克服了总结时的各种困难:他研究并解决各种出现的困难,并予以解释,避免授他人反驳以口实;

四、全方位观察研究对象:达尔文从地质、地貌、动物等方面来研究,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个广义上的博物学家。

《珊瑚礁的构造和分布》分为六章:

第一章:达尔文考察了环形岛、珊瑚岛。以基林岛为例,描写暗礁外缘的珊瑚,围成礁湖的珊瑚式的藻类地带,礁湖本身,下沉到礁湖底层的沉积物,靠吃淤泥和珊瑚的动物,暗礁和小岛屿的变化情况。

第二章:他谈了堡礁,宽阔的水道--礁湖把它们和陆地分割开来。他用若干例子说明堡礁的形状和结构极其近视环礁的形状和结构。

同类推荐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驱逐倭寇:戚继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驱逐倭寇戚继光传奇的一生。
  •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出发、介绍罗伯特·波义耳——这位出生于英国的、“物理学奠基者、化学之父、气体科学创始人”的生平及伟大贡献。
  •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张箭,男,1955年生于成都。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本科,1982年夏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应届考取川大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夏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川大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今合并为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热门推荐
  • 坏孩子变恋爱者

    坏孩子变恋爱者

    一个高中的男孩被老师给予重望,但是半个学期过去,他从坏孩子变成一个恋爱者,他一直深爱者一个女孩,可是他却只敢偷偷的看着那个女孩,不管是什么时候,看见那个女孩就会不自主的笑起来,最后他跟女孩表白,女孩不答应,但是他表白了多少次后,女孩会同意吗?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宝马品牌文化和内涵:宝马如何赋予驾乘以全新境界,在时尚的消费群体中达成品牌认同,同时告诉读者宝马品牌是怎样做到代表一种欧化的经典生活方式。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旧念

    旧念

    每个人的人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事,在不经意间出现在脑海,有时候真的想回到过去,回到原来的地方,回到原来时间,重新寻找自己,寻找自己儿时的梦。
  • 有狐来兮:总裁的神秘萌妻

    有狐来兮:总裁的神秘萌妻

    一场迫不得已的联姻,名不见经传的慕家幺女和权倾一国的叶家公子皆为夫妻。婚后,叶公子平静的生活彻底天翻地覆。“总裁,叶太太做饭的时候把厨房烧了!”“总裁,叶太太在给您送饭的路上和纪小姐吵起来了!”“总裁,叶太太说您要是再不吃饭她就把你的古董都低价出售!”直到那一天“总裁,我们没有找到叶太太。”那一天,叶先生抱着另一个女人与叶太太擦肩而过,那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叶太太了、、、
  • 纸上谈婚:首席的呆萌妻

    纸上谈婚:首席的呆萌妻

    她爱的人结婚了,新娘却不是她,她学人家到夜店一醉解千愁。一觉醒来,身边多了个美男子,她震惊,目光呆滞地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对方:“怎么回事儿?”美男子作羞涩状,委屈道:“昨晚你喝醉了,人家好心救你,你却恩将仇报……”“停!”强大的心脏受不了,洛云唯赶紧打住:“出了这个门,谁也不认识谁!”没想到美男子却一脸坚决:“不行,你要对人家负责!”面对着一双小鹿一般的眼睛,某女扶额:“大哥,你还是隔壁公司的那个腹黑首席么?”话未说完美男邪魅一笑:“老婆,你可以来亲眼验证一下,你老公的腹肌,黑不黑。”
  • 妖孽同居

    妖孽同居

    开了本新书,名叫《百鬼禁忌》,当初《妖孽同居》其实没有写完,结局几章是后来补上的,留了许多遗憾。新书在塔读,作者名是千钧四两,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PS:《百鬼禁忌》中的第十二个故事,幽冥花篇中,有小狐狸和凌钰转世后的角色客串。
  • 异界转世魔女

    异界转世魔女

    穿越异界变成魔族公主,一代学霸就这么被兄弟坑了。在大陆最广阔的陨落森林中修炼了一年,等自己好不容易走出森林,发现兄弟已经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还不断的在折腾,什么茶叶啊,丝绸啊,都给弄了出来,你们丫的还留条生路不,商业被堵了就不说了,还特么来追杀自己这个魔族大boss,不发威当自己病猫啊!看我的禁咒……
  • 漫水随

    漫水随

    微弱的阳光从窗缝透进房间,感觉眼睛被刺痛年轻女子匆匆伸手去挡。“医生,她这样可以出院吗?”一旁的中年女子满脸担忧的问。“没事,她只是太久没有接触外界,稍微不适应,慢慢引导自会好的。”白衣的男子走过去拉上窗帘遮住光线。当我清醒的第一天,就呆在这灰暗的病房,没人告诉我原因,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从醒来一直缠绕着我,每当绞尽脑汁思考时,医生总会用“慈爱”的眼神告诉我“过去如烟云,即使想起也没有意义,不如从现在起好好生活。”他好像有魔法,看着他的眼睛,听着他的声音,会感觉脑袋空空,然后闭上眼睛美美睡上一觉。后来“我是谁?”好像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