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9100000023

第23章 最后的孤独(5)

在美的问题上,尼采表现出强烈的非道德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他认为,美是超越道德的,是生命的本能活动。同样,对审美者来说,美是感觉和体验,而不是理解和思考。“梦”和“醉”是美的基本状态,也是艺术创作和审美存在的基本前提。

梦是艺术的美丽外观,“这是一切艺术的前提,也是部分诗歌的前提”,有艺术气质的人总是通过梦来阐释现实,并在梦中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是一个梦!我要把它梦下去!”因为梦境比现实更真实、更完美,人在梦中更投入、更动情、更纯粹。它能弥补现实的缺憾,它能抑制心灵的创伤。人在梦幻中体验到超现实、超功利、超自我游戏之美、静观之美。这就是日神的功能和作用。

“醉”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的原始生命的自然表现,是激情、是放纵、是疯狂、是亢奋、是痛苦、是狂喜、是迷狂、是陶醉、是毁灭、是再生,它在本质上体现着“生命力的提高和充溢”,是对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对生命的肯定。人在疯狂的舞蹈中忘却人生的苦难,使生命处于彻底解放的状态。

在《偶像的黄昏》中,尼采进一步从生命的角度理解醉。他认为,醉是任何一种审美行为或审美直观得以存在的前提,它调动了人整个身体技能的敏感性,是“力的提高和充溢之感”。舞蹈就是“醉”的形态之一,健壮的身体和柔韧的肢体表达着人的内在生命的癫狂和冲动,它是力量、美与和谐的统一。醉有各种形式,首先是性冲动的醉,这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醉,也是生命中最强烈的冲动,一种暴力,一种征服,一种激情爆发,一种宣泄的渴望,一种在死亡和毁灭中再生的快感,一种占有,一种贪婪,一种支配的欲望,一种强力感的满足。除此之外,醉还表现为酷虐的醉,破坏的醉,因自然而醉,人为的醉(利用麻醉剂之类的药物),意志的醉等等。

尼采把醉引入日神和酒神之中,在《悲剧的诞生》中,日神代表着梦,与酒神的醉相对立,而在《偶像的黄昏》中,二者却在醉中得到了统一,这说明,醉在尼采那里是一个比梦更高的美学感受。尽管如此,在尼采看来,二者的醉态还是有所区别的。“日神的醉首先使眼睛激动,于是眼睛获得了幻觉能力”,而酒神的醉却是全身的“整个情绪系统的亢奋”,同时也就调动了他的全部的表现手段,在暗示中通过对变形的反映非常敏捷地进入各种角色。“音乐是情绪的总激发,又是音乐的总释放”,建筑是伟大意志的醉,伟大风格的建筑,表达的是“最高的力感和安全感”“显示出骄傲、对重力的胜利和强力意志”。

尼采不同意“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认为,如果从反道德的角度说,它是对道德在艺术中的作用的一种反动,就是说,我们“宁肯全无目的,胜于有一个道德的目的”。但是如果由此否认艺术的所有目的,那就如同“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蛔虫”,只能在自己的身体上兜圈圈。其实,在尼采看来,艺术只有与生命相联系才有意义,“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它不仅表现生命的美,同时也表现生命的丑。

最后,尼采还特意谈了美育问题。他认为,美不是偶然的,除个人的生命力外,还与种族、家族和后天的努力有关。“人必须为美奉献巨大的牺牲,必须为之做许多的事,也放弃许多事。”在个人的美学修养中,“必须爱美甚于爱利益、习惯、意见、懒散。最高原则:人独处时也不能马马虎虎。”美的训练“必须首先开导躯体”,言谈举止要“符合有意味的、精选的姿势”,贵族的气质、优雅的风度是从躯体、姿势、饮食、生理学等方面开始做起,而不是从所谓的“心灵”做起。再之,只有在伟大的民族、种族和家族,才可能产生美的人,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尼采的铁锤开始朝偶像砸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免,苏格拉底、基督、卢梭、康德、席勒、叔本华、瓦格纳等等,凡是被历史和现实的人捧为偶像的,凡是不符合他的思想原则的,一个都不能少,统统用铁锤砸得粉碎。例如,他对卢梭就特别反感,他说,尽管我和他都主张返回自然,但我的自然是人的生命本身,而卢梭的自然则是大自然;尼采尤其反对卢梭的平等观,愤然疾呼“给平等者以平等,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决不把不平等者拉平”。这才是真正的公正的呼声。至于卢梭倡导通过暴力革命获得平等,尼采更是反对,认为“贱氓”革命和当政,会带来更大的不平等和流血。在批评偶像及其他们的思想时,尼采不乏机智和幽默。如:

圣人说:“你不应说谎。”尼采说:“我的哲学先生,要谨防说真理。”

“任何人的花费归根到底不能超过他所拥有的,个人如此,民族也如此。”

“艺术有权做纯粹的蠢事。”“纯粹的蠢事使人复原。”

“骂人对一切穷鬼来说是一种满足。”“自由主义就是使人类畜群动物化。”

“人们不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婚姻,——而是把它建立在性冲动、财产冲动(女人和孩子是财产)、统治冲动的基础上,最后这种冲动不断为自己组织最小的统治单位——家庭,需要孩子和后嗣,以便也在心理上保持权力、影响、财富的一个已达到的尺度,以便为长期使命、为世纪之间的本能团结预作准备。现代婚姻已经丧失其意义,——所以人们废除了它。”

1888年lO月15日,在自己45岁生日的时候,尼采写下了自传《瞧,这个人》,书名原是判处耶稣死刑的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P.彼拉多在谈及耶稣时说的话,正是他把耶稣钉上了十字架。尼采,一个几乎终生都在与耶稣斗争的人,最后,也以耶稣自比,连信的末尾也署名为“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尼采认为,自己也如耶稣一样,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然而他的思想将永远地流传下来。

也许有什么预兆似的,这本自传体散文,带有给自己盖棺定论的意思。他在书中,记叙了自己的生平,梳理了自己的思想脉络,评述了自己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其中既有深刻的预见,也有一些自大狂式的呓语。

在书的最后一章,也就是《为什么我是命运》的开头,尼采说:“我知道我的命运。总有一天,我的名字要同那些对可怕事物的回忆联系在一起——对那史无前例的危机的回忆,对那最深刻的良心冲突的回忆,对那挑起与迄今为止一切被信仰的、被要求的、披上神圣外衣的东西对抗的、决断的回忆。我不是人,我是炸药。”

在书的结尾,你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近乎是声嘶力竭的呼喊:“——你们认识我吗?——狄奥尼索斯是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对头……”是的,他太渴望与人交流了。可是,我们认识他吗?

这本书出版后,尼采于1888年初和年底,分别给国王威廉二世和首相俾斯麦写信,并赠送了这本自传。从信的内容看,他此时已将自己冲圣化,从狂妄自负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尼采即使在身患疾病的情况下,依然有着强烈的改造社会的欲望,他把自己的著作说成是决断“人类命运的”经世之宝,但1888年底写给俾斯麦的信,既是“致意”,又是“敌意”,所谓请求,又不知所云,先后矛盾,不着边际,思维紊乱,具有明显的精神错乱的迹象。

尼采给两位大人物写信大概还有另一个原因,他的内心有着一种恐惧感,害怕因自己的学说遭当局迫害。6月20日,他写信给加斯特:“我明白,我的‘强力意志’学说将来会首先在德国受到压迫和限制。”同年10月,他写信给勃兰兑斯,怀疑瓦格纳的信徒正在通过德国皇家途径查禁他的书,甚至德国皇帝本人也参与其中。11月,他又为自己刚刚出版的《瞧,这个人》而忧郁,“我就担心不久会有一场小地震要发生。”之后,他的病症更加明显。

他经常一个人在都灵大街上漫游,而且感觉自己像王子似地受到人们的尊重。他给母亲写信描述道:“这里待我犹如一位王子,每个人,下至我的小摊贩们,除非他们为我拣出他们出售葡萄中的上品来,他们就不罢休。”他还写信给奥弗贝克,说他自己要掌握世界的命运:“我本人正在给欧洲宫廷写一份建立反德联盟的意见书。我想把这‘帝国’捆扎在铁甲车中,挑动一场绝望的战争。在我没有左右年轻的皇帝以及附属物之前,我决不停止工作。”

四、最后的疯狂

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的阿尔贝尔托广场散步,看见一个马车夫,一手拽住缰绳,一手用鞭狠狠地抽向马背。可怜的马,在车辕里苦苦挣扎。马车夫又打又骂,马摇着头痛苦地嘶鸣着。尼采从远处跑过来,泪流满面地抱住马的脖子,结果摔倒在地,昏了过去。房东费诺把尼采送回房问后不久,他就出现精神错乱。第二天,他给加斯特发出了一封信,信写在一张小纸片上,而且,字写得很大也很潦草:

“我的音乐大师加斯特:

给我唱一支新歌:世界光辉灿烂,所有的天空喜气洋洋。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

之后,尼采所写的信中,署名就相当混乱,“尼采一凯撒”“狄奥尼索斯”“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等。

8日,奥弗贝克赶到都灵,将尼采送到巴塞尔的精神病院。医生诊断为精神错乱症和渐进性麻痹,当时的诊断书上是这样写的:“瞳孔有差别,右大左小,反应很迟钝。斜视,集中于一点。高度近视。舌苔厚,无偏视,肌肉无震颤!面神经分布很少障碍……膝反射增高……无正确的疾病知觉,自我感觉极好,感到高兴。据称八天以来有病,常患剧烈头痛。这种病也发作过几次,其时病人自我感觉很好,感到高兴,最喜欢在街上拥抱所有的人,同他们亲吻,最喜欢从围墙上向高处爬。”13日,尼采的母亲从南堡赶来,看着儿子躺在病床上发呆,禁不住潸然泪下。这位苦命的女人,25岁守寡,拉扯着一对儿女,到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依然不能让她歇心。女儿37岁才成家,却跟着丈夫到巴拉圭,过着一种动荡的日子。儿子本有美好前程,到如今,家没成不说,还落下这么个病,怎不让她伤心呢!眼看着尼采的病情一天天加重,17日,母亲又将尼采转院到德国耶拉,住进了耶拉大学宾四文格大夫的精神病所,直到第二年3月,尼采才搬进母亲在耶拉临时找到的房子里。

尼采在住院初期,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大吼大叫,有一次竟然卡住母亲的喉管,差点把她掐死。后来情况有所好转,他也比过去安静多了。1893年后,尼采几乎不能走路,他要么坐在轮椅上茫然无语,要么倚靠在床上或沙发上。1894年10月15日,好友多伊森为尼采祝贺50岁诞辰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情景:“我清晨就去了,因为我不久以后就得动身。他母亲把他带进来,我向他问好,对他说他今年50岁,同时递给他一束鲜花。对这一切他毫不理解。只有鲜花引起他片刻的兴趣,然后也把它放到了一边。”

1897年4月20日,母亲弗兰西斯卡撇下一对儿女,怀着深深的眷恋和不安,离开了亲人。妹妹伊丽莎白承担起照顾尼采的重任。她把尼采接到了魏玛,在尼采以前的女友冯·莎丽丝帮助下,他们住进了西尔伯格别墅,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渐渐地,这个地方成了德国文化人积聚的地方。1897年8月7日,凯斯勒伯爵慕名拜访尼采兄妹,在这里他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尼采:“他睡在一张沙发上,强壮有力的头一动不动,似乎它对脖子来说实在太重了,半个头向右侧坠下。他前额饱满,散乱的深棕色头发,同样散乱而隆起的髭须;眼睛下面,宽而深棕色的眼眶深陷在厂一毛下;在他暗淡无神的、肌肉松弛的脸上,还有由思维和意志所挖掘出的横纹,不过似乎看不大出来了,渐渐地趋于平坦了,表现出无限的倦意,他双手蜡黄,血管是绿紫色,还有些肿胀,和一具尸体相差无几。靠着沙发有一张桌子和一个高靠背椅,以免笨重的身体由于活动不灵而跌落下来。他因闷热的空气而疲惫不堪。他的妹妹一再爱抚他,亲昵地叫着‘亲爱的,亲爱的人儿’,还是唤不醒他。如此看来,他不像是个病人或一个精神病患者,而是更像个死人。”

1900年8月20日,尼采不慎患感冒,高烧一直退不下去,这个坚强的斗士,在同死神苦斗了5天5夜后,终于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妹妹伊丽莎白记下了当时的情景:“1900年8月20日,哥哥突然患感冒,发高烧,呼吸困难,似有肺炎的并发症。忠诚的医生想尽可能消除他的痛苦,但两三天后,医生已经知道无力挽回了。24日正午,我和哥哥相对而坐,他的面容突然改变,激烈的发作再度袭来,哥哥终于失去意识倒下。就在这时,可怕的雷雨漫天盖地而来,似乎这个高贵的灵魂,已随着雷电,先升登天堂。黄昏时分,他吐出一口气,意识也有恢复的征兆,好像想说些什么。次日凌晨2时,我请他饮一些食物,他似乎看得见我,示意我把灯罩移到一边,高兴地叫我‘伊丽莎白’,我满心欢喜,以为他的危险期已经过去。然后他睡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一直祈祷,但愿这是复原的熟睡。

但那高贵的面容突起变化,转为深浓,他再一次睁开那双宽阔、湿润的眼睛……安详地、无忧无虑地,向四周投下严肃的一瞥,然后轻轻合拢,永远闭上了。”

时间是1900年8月25日中午,正好是个星期六,忙累了一周的上帝,也陔休息了。或许他在休息时又会不经心地造出一个魔鬼来,那没准又是狄嗅尼索斯的再生呢!

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说:“尼采才死了呢!”唉,这世道,说死的不一定就死得了,说不死的不一定就活得下来。谁知道呢?神秘的世界总给好奇的人留下窥视的隐秘。我们走着瞧!

8月27日,在尼采档案馆举行了遗体告别。尼采躺在黑色的棺木内,身上覆盖着红色的锦缎,棺木四周簇拥着许多鲜花,凯勒斯伯爵临时给尼采做了个石膏面模,他看到“尼采的面庞塌陷、缩小,已像孩子脸一般大小了。他那灰白色的大胡子遮住了嘴边痛楚的表情”。三年前,他曾留宿在尼采的家里,夜里,病中的尼采一声长吼让他胆战心惊,那是狮子般的吼声。如今他平静地躺在棺木中,等待着人们对他盖棺定论。

追悼会开得很隆重,尼采的生前好友大都来了,还有许多市民都纷纷涌来,以敬畏和羞涩的感情拜谒这位生前孤独的人。28日,尼采的遗体安葬在故乡洛肯镇他家的祖坟旁。50年前,尼采曾亲眼目睹年幼的弟弟躺在了父亲的怀抱里,现在,他也归入了他们的行列。尼采从这里来,如今又回到了这里,躺在亲人的怀抱里,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这是否也是尼采的永远循环呢?

教堂的钟声敲响了,人们背诵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文字,围着银十字架的棺木鱼贯而过,并随手往棺木上撒三把土。尊重尼采生前的交代,没有请牧师到墓前祷告,加斯特作了简短的致词,他最后祝福道:“让他的遗体安息罢!他的英名将对一切来者都是神圣的。”

这时,天上飞来一只信天翁,这是尼采年轻时歌颂过的那只信天翁吗?

“噢,真不可思议!它仍在飞翔吗?

恰如星星一般,也像永远一般,

飞翔在高空……”

同类推荐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雷锋

    雷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也许是无情的战争造就了他们,也许是特殊的职业为她们戴上了神秘的光环,她们大多集美丽。狡黠。勇敢、坚毅、敏捷的物质于一身,她们擅长用最有效的方式诱捕“捕物”,而采用的武器的智慧与美貌,曾肩负过艳谍使命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这样说过:“秘密战争不能没有女人,除非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男人。”
热门推荐
  • 蓝菲烟重生路

    蓝菲烟重生路

    从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冷兵器时代穿越而来,前世的爱恨情仇并未随风飘逝。再无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份,飞扬洒脱的性格也被现实磨砺的低调内敛,只有昔日的誓言依旧深藏心中,半点不曾忘记。没有强有力的家族背景,并不是长袖善舞、惊艳绝伦,最终的归宿也不会是金碧辉煌却埋骨无数的高大宫殿。年轻有为的总督、高傲的国王、争夺皇位的王子,哪一个才是记忆中生死相随的那个人?**************************作者因为生孩子,坐月子期间是设置的定时发稿,请大家见谅
  • 网游之他心我无恋

    网游之他心我无恋

    “你知道吗?每个我喜欢的人都有喜欢的人。““我亲自把他们撮合成一对了啊。”大哥哥你喜欢我吗?——“我是永远不会喜欢上你的。”——“对不起,我食言了……”走在夕阳铺满的小道上,“我想问你个问题,为什么最后的那个翅膀我死都得不到啊。”“在这啊,这个根本没有加进系统里。”他翻着口袋,找出了一个像装戒指的盒子。“我突然不想知道了。”他硬把那个盒子塞进她手里,“你想多了,这是一对耳钉。”
  • 爱的修行:你若爱,生活哪里都有爱

    爱的修行:你若爱,生活哪里都有爱

    爱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人不仅要对自己敢于承担责任,还要对亲人、朋友、伙伴有一种担当和勇气。爱在,责任就在,要播撒阳光,就要心中有阳光;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别人。爱是一种在患难之中永恒不变的承诺,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爱是一种包容,一种体贴。包容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纯真的爱,它能容纳世间万物。用一种无私的爱来包容身边的一切事物,包容自己,包容他人,你的心灵就会洒满幸福的阳光。
  • 谁的沧海成就桑田

    谁的沧海成就桑田

    她是笼中鸟,是他打开了笼门,给了她翅膀,本是再美不过的故事,却输给了时间,一人心倦,一人深陷,两两相厌……
  • 逍遥农民俏村花

    逍遥农民俏村花

    文二狗是一个普通农民,意外得到神秘水壶,从此改变人生的轨迹,踏入时代的巅峰。
  • 大唐神捕

    大唐神捕

    唐懿宗年间,长安大理寺监狱惊现越狱事件,在逃跑四名人犯中,有一个人犯是长安有名的女诗人鱼玄机。越狱事件使得皇帝震怒,指派京兆尹杜璋负责侦破此案,经过一番排查之后,发现人犯逃往五台镇的踪迹,结果顺利在該地抓获鱼玄机,却在归来的路上被神秘组织截杀于峡谷之中。长安武侯刘二郎临危受命开始对鱼玄机等人进行追捕。刘二郎发现此案有诸多疑点,遇到了很多诡异事件,就在此刻,刘二郎不知自己陷入更为凶险的阴谋漩涡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起天扬

    风起天扬

    有风的地方,便有我。在梦看到扬界,总是辉煌。
  • 求生学院

    求生学院

    只有失去过才会珍惜,只有痛苦过才有幸福.当平民子弟进入充满人类黑暗面的求生学院时,他又会迸发出怎样的光芒?
  • 异界大乱斗

    异界大乱斗

    "爹,我不要练剑,我要当灵师!"灵力觉醒是人生最重的一道关卡。一旦顺利通过,那么注定了将来的人生不会平凡。因为这代表从此以后可以修炼灵力,最不济也会成为让人们敬仰的灵师。如果机遇不错,一跃可进阶成为灵宗。不仅是实力,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凌雨哲在灵师界不灭的传说……
  • 放开我的女孩儿

    放开我的女孩儿

    怀有上古神龙血脉,“八世轮回,九九归真!”10岁进入上古道器苦修十年,空有一身实力,不懂得运用,元婴期再回世俗磨练,从一个愣头青修炼者变成万年修炼奇才,与兄弟,红颜踏上复仇之路,追寻永生之迷,一步步走上真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