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6200000035

第35章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 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 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无为法中的有为法

读《金刚经》,千万莫作玄妙想。《金刚经》基本上是南北朝时代的普通白话。鸠摩罗什是西域人,对中国先秦文化的了解肯定是有限的。先秦文化由于其主要传媒工具是竹简丝绸等,文字的简洁就成了必须的要求,到了南北朝时代,纸已普及,除了文人墨客还会以仿古为荣之外,大量的文字还是白话。读读陶渊明的诗及汉乐府便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作为一代高僧鸠摩罗什,不会在文字上故弄玄虚,只不过是佛学本身的深刻辩证特征,加上古印度文化的宗教文化特点,这些都融会在他翻译的经文中,佛经在文字上的障碍唯此而已。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陆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是大半具备的,只要有意识剔除包裹在佛经之外的印度古文化的宗教文化因素,读通佛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对于大陆的读者也要小心另外一个陷阱,那便是本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通行的那种不论评论什么文化,都要进行一番“阶级分析”的毛病。再就是要小心西方古典文化中,绝对的物质第一,物质精神两分家,主客体两分家的思维弊病。

只要大家不把佛经当成宗教圣典、阶级斗争的遗迹、纯理论的思想体系去理解,就文字本身说文字本身,你不会读不懂佛经。

第十二品,像南先生那样仅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解释也行,也说得通。如果剔除经文包装的宗教文化外衣,解释起来,便更符合释迦的本意。

我们作一番串讲。

“复次”,汉语可译成“再者”。这明显是接续第十一品的最后一段话,“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所以我们批评昭明的随意分品,这里明显不能分割,这属于汉语言文字的基本常识。加上一个“尊重正教”标题,也说明昭明并不明白释迦的真实用心,释迦是不喜欢宗教文化的,只不过在古印度那样一个宗教文化盛行的文化背景下,他不能不借用宗教文化符号。如若不信,请回忆一下释迦的“十四不正问”,马上就明白了释迦牟尼对宗教迷信是如何断然绝然否定的。在佛经中“教”字的使用,更多的是“教育”的意义,基本没有“宗教”的意义。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随”字的本义就是“随便”、“随时”、“随地”,用我们今天的汉语的俗语翻译,就是“聊天”、“砍大山”、“闲侃”、“摆龙门阵”,英语“chat"正是此义。也就是说有人闲扯中提到了《金刚经》的名字,或是提到经中的随便哪几句,或是和他的思想类似的观点,比如我们今天大陆上的人,出口就是辩证法的道理,也算是“随说是经”。一句话,沾边就算。南老不明白,这里不存在宗教文化的传播行为。当释迦发现本愿之后,人类文明便进入了“明明德”阶段,不管你自觉不自觉,你的一切言语都属于“明明德”的范围。

“当知此处”南先生解此四字时说是经文放的地方,明显是个口误。这个“当知此处”是联系“随说是经”的,便不应是经文经书放在哪里的问题了,而是这个“聊天”的地方、时间。一切可以和《金刚经》的标题、文字、内容以及类似金刚经的观念结缘的地方,都是阿赖耶识中流出的金刚种子,无漏种子。这里没有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对象,什么时间,什么民族,什么文化背景的区别。还是那句话“沾边就算”。

需知这是因缘法,是无为法中的有为啊!人类文明乃至“宇宙—生命”系统已经进入了“明明德”阶段,金刚经的观念必然渗透到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啊!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理解这一句,就必须剔除佛学经文的古印度宗教文化的包装。供养佛、法、僧是古印度宗教文化的习惯,这习惯在今日的南传、藏传佛教地区仍然流传。鉴于这种文化习惯,供养即是尊重义,包括宗教仪式的磕头烧香膜拜之类,但比那个宽泛得多,其他文化的“尊重”习俗也包括其中。话又说回来,在一段历史时期,不尊重也是“尊重”。先结缘,早晚有一天,释迦这个愿力会兑现的,会被你尊重的。佛学最讲究的是穿透三世,过去、现在、未来,首先是布缘、结缘,一旦缘分成熟,愿力必然兑现。这是必须破了“四相”的人才能理解的。但是,你现在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也不要紧,早晚你会达到的,反正你已经成了佛了,最少是未成之佛。千万不要迷信你的大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南老一再声称自己是反对迷信的,他在解释这段经文时,却又落到迷信的陷阱中了,他认为《金刚经》经纸包烧饼油条,便不是尊重弟子了。

南先生,你不懂无为法呀!

破除迷信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所谓的唯物主义者,这些人太狭隘了,非是自己亲眼见、亲耳听才算,凡不是自己可以可能用眼耳鼻舌身意接触的都是虚妄。不管怎么说,这种态度比之崇拜鬼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破除迷信的第二种办法是,对于一切神鬼神灵之类,给以人间的地位,神说话人放屁没有分别,皆不用崇拜;但也皆崇拜。因为我能知神说话人放屁,便是法身本有之灵光的显现。这种灵光是通过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反映出来的。这是佛学的观念,与唯物主义只有一步之遥。最少二者是近邻。看似不否定什么,不肯定什么,实是肯定一切。平常事也好,奇异事也好,皆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皆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平平等等,无有分别。“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讲完了关于迷信的道理,再回到经文本身“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塔”、“庙”又是古印度文化宗教特色的东西,此处只取庄重义,尊重义,别无其他神异之处。

南先生在此大讲《金刚经》的“感应”有多大,这是迷信,不懂因缘法的迷信,所以他才会强调,有尊重与不尊重的区别。

“感应”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反复强调的愿力,而只是南老所说的《金刚经》,只是思想方法,有感应吗?感应的来源到底是什么?

如果感应的来源是“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那就不应该有什么分别,因为这个大愿是针对一切众生说的,不管出现什么缘分,善缘恶缘,都可不用管,结局都是“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被灭度者。”

佛的大愿是对一切众生说的,又是从一切众生本有的愿望中来的,所以才会入一切众生心即入一切因缘,凡结了这个缘的便是佛。佛没有身相,是依一切相而显佛相。此时此地,凡与《金刚经》有缘者,皆是佛,皆是佛缘的显化,所以一切塔、庙是一样,应该受到尊重。不尊重也是一种尊重,因为大愿面对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灭度,无分别心。那么,也就是结缘就算。吃不透这个内涵,就不要讲《金刚经》,就不要讲无为法。无为法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是包含着无分别心的。

南先生是大讲过八识转四智的,“无分别智”不正是佛的四智之一吗?

这里附带说一下,法相宗关于八识转四智的“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皆包含在“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之中。“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稍有佛学常识的人,一看就明白了。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正是把最神圣的东西,即古印度文化认为最神圣的塔、庙之类,与人们聊天之类的小事等同对待。皆是与佛的大愿结缘的一种表现。

佛学大乘佛法是“普度众生”的无上之法,不是一句空话,不是给人们几个原则让人们去修去证的法门。这是佛学与一切学说思想的根本不同处。舍去了这一点,说大乘佛法,谈大乘佛学,恰如既要脱离中国国土,又要问别人北京在哪里,那是永远也找不到的。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这一句与前文“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以及第十二品“随说是经”,正好是交待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受持四句偈为他人说,不管此人及接受者的心态如何,皆得无量福报(即成佛)。第二层次,随意如何说此经,包括提名,说经,触及经的内容,都算,心态是否严肃庄严慎重,都是如见佛的塔与庙一样随便,都可以成佛,只可能是因缘较前者稍疏一点,成佛会晚一点。在这里释迦的用词特别讲究:“当知此处。”也就是不单指“随说”之人,也包括说的对象,及这个时空,皆可作佛塔、庙对待,你只要在其中,距离成佛就不远了。下文“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就是一个证明。也就是说凡是“随说”之处,便是有佛之处。 此处众生被度是必然的,只有时间早晚之别。到了“何况有人”一句,那就比第一层更进了一层了。“尽能”二字正对“乃至”。 “乃至”是“哪怕只是”,“尽能”则是“尽其所能”。第一类是指读得极少,第三类指读得极多。

这种人,即原文的“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请注意,在这里,经文并没有明确强调读诵者,如南先生强调的那样,非按《金刚经》的全部智慧悟道不可,不然就成就不了“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后世之讲经人到了这里总是要加上“修持”“实证”“开悟”“六度波罗蜜”“修道资粮”诸如此类,一堆又一堆。我告诉诸君,你们本末颠倒了,完全曲解了释迦的本意,给众生设了无数的障碍。阻碍众生与《金刚经》结缘,其罪大焉,但也无罪,因为你根本阻挡不了。

经文在这一段中的语言次序是非常明确的,不是非要悟了道,实证修持之后,才算与《金刚经》及《金刚经》所介绍的“灭度”大愿结缘;而是说一旦你与《金刚经》结了缘,便算是被灭度了,今后早早晚晚会“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修与不修,悟与不悟,证与不证,都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愿望可以达到的,主观愿望是“非因缘非自然”的妄想。一个众生在某一段生死中,修与不修,证与不证,悟与不悟,皆是“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因缘轮转的果,释迦的大愿也不外于这个大系统。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的出现,《金刚经》的出现,都是法身本有,又因因缘成熟才会产生的,所以,只要结缘了,就是成佛了,就像今日的人不再吃树皮,必是吃粮食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绝对不能对佛学作主观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的解释。

释迦有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即令一切众生成佛的大愿,你知了就表示你的缘分到了,“尽能受持读诵”不过说明你的缘分比别人深厚一些而已。你在这一生或者“下一生”就可以“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这个缘由是天地宇宙结的,不是你的,你没有你。你的心“本来无一物”,既不惹尘埃,也不存在修成佛的问题。只不过是“灭度”大愿的出现,证明“宇宙─生命”系统中本有的“灵光”——“明德”不会黯淡,不会很快走入低潮。整个系统如此,你才能够“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现代人出门不想坐车的有几人?不能坐车的有几人?

到了这里,“受持”二字我们不特别去讲,人们也便清楚了。说“受持”只是拿到手结个缘就行了,能修得如南先生说的转了色受想行识也只不过是结了缘,二者平平等等。不过我们提醒诸位注意一点,我们的色受想行识,又有哪一分钟不在“转”呢?还是莫作神秘想,但也当作神秘想。上万年来,百十万年来我们身上的毛不是褪得差不多了吗?我们的尾巴不是只褪得只剩下一截寸把长的小尾骨了吗?这百十余万年,有几个人是真修了的?真悟了的?真证得了的?像南老这样的大师,简直是凤毛麟角,但众生中终于有了五十亿六十亿人类了。这转变色受想行识,也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的大德至善啊!

我们如何能不感谢这位修行五劫而成佛的阿弥陀佛呢?除了感谢,我们什么也干不了。他不需要我们的感谢。

同类推荐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热门推荐
  • 冥婚秘录:鬼夫

    冥婚秘录:鬼夫

    每一次危机蛰伏,他都霸道显现。忍我百般刁难却仍旧阴魂不散。那日,父亲离去头七,后妈小妹将我配作冥婚。再次醒来,我竟与鬼共处。壁咚,表白,纠缠。让我费劲百般心思却都无法驱除。直至那次,他化作帅气人形,而我……
  • 婚然自成

    婚然自成

    在结婚四周年这天,我被逼离婚了。之后我遇见了一个男人,他用温暖和守护让我沉沦,我藏掖着对他的爱,像小偷藏掖着不可见人的赃物一样。可是一眨眼,他成了我痛不欲生的根源。后来他对我说,“我爱你。”我对他说,“我们离婚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荒寂天道

    荒寂天道

    当经历生死后,方能明白人间至真至情。重生再活,能否战胜内心挣扎?两世为人,只为天道正途?不,我只为兄弟佳人!
  • 重生无极

    重生无极

    他只是21世纪的一个猥琐高中生,结果一次偶然,他穿越到了异世大陆,一个废柴身上,所有人都嘲笑他,戏弄他!!!!又一次偶然,他惊奇的发现:自己竟有魔兽血脉!!!一次奇遇,魔兽血脉爆发,他蜕变成了“变态”,一切得罪过他,嘲笑过他的人都诧异了。而就应如此,他的命运开始突变,一次次的生死探险,他变得成熟而又魅力了!!!.........
  • 异界殖民总督

    异界殖民总督

    我来到,我看到,我征服科学和魔法的碰撞,文明和愚昧的战斗,实力和谋略的交锋文明之花,却只能用铁和血来浇灌
  • 寥若星辰止

    寥若星辰止

    被渣男伤了心的柳芷星跑回了老家疗伤,意外遇上了廖若辰。廖若辰的爱是卑微的,是易碎的,但拥有她,却是幸运的。他说:只是一眼便记住你,目光紧随你。当柳芷星遇上廖若辰一切的苦难都已停止,迎接两人是的满满的幸福。请和杨杨一起走进廖若辰与柳芷星,一起来细细品味寥若星辰止的故事吧!
  • 无限的进化

    无限的进化

    诡异陨石来来无尽的折磨,丧尸、虫族末世的来临到底是巧合还是阴谋,一位平凡的少年成就了怎样的辉煌。
  • 做局

    做局

    并购、重组、改制、上市……在财经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些字眼,原本代表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理性思辨与务实抉择,却一度被扭曲成为部分公司做秀……
  • 笑品千界

    笑品千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又了解多少?带你进入大千世界,希望能找到属于你心目中的世界。笑品千界或许有的是一带而过,或许有的会细致的描写。或许根本不会出现,一切慢慢顺下来。大千世界之中有多少强者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永远都是适者生存。家族林立的世界,为家族而战。国家纵横的世界,金戈铁马为国家而战。杀人如麻罪恶滔天的魔头,为喜怒而战。太多太多的不一样。
  • 代嫁炮灰:妾上枝头

    代嫁炮灰:妾上枝头

    被迫为妾,十年折辱,含恨而终!涅槃归来,遇神杀神遇佛轼佛!贪心伯母敢占据家产?也得看她应不应。白莲花堂姐想祸水东流逼她为妾?看她如何步步反攻!守住家产,庇护亲弟,顺便给自个找个好人家。只是,王爷,小女子真不嫁你!许为王妃?请十里红妆来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