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6300000001

第1章 法家学派与法家智慧(1)

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手腕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儒家只是治国的门面和装点,法家才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用到。重视法家智慧,研究法家智慧,依然对我们当今时代有着积极的意义。

1.法家学派思想概述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而闻名,他们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因为秦始皇极端地使用这一种方略来治国,所以秦朝很快就灭亡了。后世的封建王朝虽然不像秦朝那样极端,但没有一朝不用法家思想的。汉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汉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国策,宣称“以孝治天下”,但汉朝很好地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和法律体制,形成了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法制的体系结构,这一结构的简单描述就是外儒内法。所以,法家思想在我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消亡和冷落过。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国家政权、伦理道德、时代要求、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的思想简略介绍如下:

一、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二、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三、“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四、“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五、“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2.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商鞅的生平及其思想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战国中期政治家。出身于卫国贵族,名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40年,因有功于秦,秦孝公封卫鞅于商(今陕西商州市)15邑,号为商君亦称商鞅。商鞅少年时代喜读刑名之学,到了青年时期,他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才干的人。最初,他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孙痤手下做小官,深得公孙痤重视。公孙痤临死对魏惠王说:如果不用卫鞅,就把他杀掉,决不能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把公孙痤的话当成耳边风,既不重用,也没有杀他。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就来到秦国。他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引荐,与秦孝公面谈了三次。前两次商鞅讲的是行帝王之道,孝公不感兴趣,听听就睡着了。第三次讲“霸道”,富国强兵,孝王听得很高兴。从此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重用。

商鞅的一生,可谓是大有作为的一生,人们称赞他是思想家、改革家、军事家,他对人类历史的主要贡献有两大成就:一是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法治思想体系;二是在中国形成了官僚政治体制。因此,商鞅变法被看作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商鞅的法家智慧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

(1)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实行以法治国是商鞅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实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理”,也是现实社会“必为之时势”。为了推行法治,首先必须“立法分明”。法是判断是非功过和施赏罚的惟一标准,万民百姓都得一体遵行。

其次,颁布成文法,并解释清楚,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商君书·定分》)

再次,法令颁布后,严格执行,使人们对法有信心。“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商君书·修权》)

总览商鞅的法治思想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法是治国三要素——法、信、权中的要中之要。商鞅认为,法是君臣共同遵守的;信是君臣共同确立的,只有权,才属于君主,由他单独掌握。君与臣,无论是谁,都不能“释法而任私”,不能“以私害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国家必乱。权属于国君,但要依法用权,法与信,为君臣共有,谁都不能违背,这样,国家就会有良好的政治秩序。

第二,君主以法为准绳来行使自己的权力。商鞅主张君主要有绝对的权威,君主必须牢牢掌握权力,并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他说“权制独断于君则威”,这就是说君主的权力是不容许旁落的,国家的大计必须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虽然他还没有明确提出对君权的制约问题,但他是主张以法来限制君权。在商鞅看来,君主只能依法行事,与民众一样,无权做任何违法的事情。

第三,使民知法守法。商鞅之法,对于民众原则是“求过不求善,借刑以去刑”,强调刑罚,主张严厉。商鞅倒也并不讳言于此,他承认法的目的是胜民、制民,而决不能让民胜法,“民胜法,国乱”。为了让民众知法、守法,商鞅主张在法的问题上不搞神秘主义,而提倡公开。

第四,设置“法官”。商鞅主张,在中央即天子周围,设置三法官:一设于宫廷中,即最接近国君的一个;二设于御史和丞相那里;三设于诸侯、郡、县。这些法官的职责有二:其一,“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群众读书少,甚至不识字,要知法就去找法官;其二,如果有官吏为非作歹,“遇民不修(当为循)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罪告之”。做官的不好好为官,法官就对其提出起诉。这实际上就是法律咨询、法律监督的思想。

商鞅在法律思想上独特之处在于,他以“重刑”著称于世,公开主张“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商君书·赏刑》);并针对儒家的“以德去刑”,提出“以刑去刑”的主张。在他看来,禁奸止过,不但不能用轻刑,即使重罪重罚、轻罪轻罚也不行。商鞅重刑思想为实行严刑峻法创造了理论依据。秦始皇具体实践了这一理论,并将商鞅的片面性绝对化的重刑理论推向了极端,结果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

(2)不法古、不循今的社会发展观

法家是在新兴地主阶级推翻奴隶制,建立和巩固封建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思想政治派别。因此,他们在哲学上首先面临的课题是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古与今;如何对待社会变革等重大问题。法家主张,历史上没有永恒不变的制度,时代变了,制度也应该改变,既反对复古,又要改变现状,就得创新,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否则社会将停止不前。

商鞅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应法古。商鞅把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趋势,作为反对循礼守旧、坚持变革的理论依据。

他说:“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故为必治之政,战必勇之民,行必听之令”(《商君书·画策》),这是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之理,据此来“为必治之政”,“行必听之令”;实际上是认为一切社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是顺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不法古、不循今就必须改革,改革的整个过程充满了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新旧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鞅变法”首先遇到的斗争是与甘龙、杜挚之争。甘龙认为:圣人是不改变人民的礼俗来施行教化的,智者是不搞变法来治理国家的;按照人民的习惯来进行教化,不费功夫而功效明显。依据成法来进行统治,官吏熟悉而人民安定。如今要变法,不按老规矩办,换一套办法约束人民,恐怕天下都要议论甚至笑话国君的。

商鞅则针锋相对,他认为:常人安于守旧,学者为有限的知识所束缚,凭这两条,都只能当官守法,而难于超越于成法之外,再有较高明的见解。夏、商、周三代,礼制不同,但都可以为王;春秋五霸,做法不同,但都称了霸。所以智者制定了法度,而愚者为法所制,跟拘泥于礼制的人是不好谈大事的,和为法所束缚的人是讲不通变革的。

杜挚又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即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变更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更换器具。商鞅则反击道:前世的教化并不一样,我们效法谁者呢?古时帝王的做法也不是再因袭的,我们又以谁的礼法为准呢?在变法过程中也遇到重重阻力和斗争,尤其是和王公贵族的斗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贵族们为了破坏变法,竟煽动成千人到京城闹事,并唆使太子犯法。商鞅不顾冒犯太子,竟果断地对太子的两个老师分别处以“劓”、“黥”刑,同时严厉地镇压了破坏变法的顽固势力,把那些“乱化之民”尽迁边地,从而保证了新法贯彻执行,最终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但他因变法而得罪了众多的王公贵族,而又成了这场斗争的殉葬品。

商鞅因变法而死,但“秦法未败”,为秦始皇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商鞅不仅是先秦变法卓有成效的政治家,而且是形成法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他以重法著称,自成一派。辑录、记述商鞅思想的《商君书》从秦末一直流传至今。

2.慎到的生平及思想

慎到(约前395—前315年)是赵国人,曾在当时与田骈、接子、环渊等人同在赫赫有名的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号称“稷下先生”,他的学说见于其著作《慎子》。《慎子》一书,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介绍说有“十二论”。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有42篇。慎子的著作今存7篇,为清道光年间金山钱熙祚所整理。

慎到的思想发端于道家黄老学派,庄子在其《天下》篇中讲到:“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慎到闻其风而悦之”,抓住了慎到思想的出发点。

受慎到思想影响较大的是申不害与韩非。申不害讲究势,受到慎到的启发。韩非维护和发展了慎到的“势治”学说,提出了“抱法处势”的理论。在韩非子的著作中,特辟了《难势》一篇,对慎到的势治学说进行辩难。

慎到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法治”,而实行“法治”就得尊法、尚法。作为法家的主要理论家,其势治理论,备受人们关注。他认为君主持国的奥秘不在别的,而在于“势”。势,是由法权构成的,一有权,二有法。君主拥有了权和法也就拥有了势。他把君主与权势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高飞,君主有了权势,即使像桀那样昏庸,也能令行禁止;如无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能,也无法管理百姓。君主没有权势,法律就不能得以推行,推行法令只能靠“势”,而不能靠“德”,所以他反对儒家的“德治”。他还主张,国君不做具体工作,具体工作在“事断于法”的前提下应按其所能让臣下去做,以充分调动臣下的积极性。

慎到的尚势思想,不但为推行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法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历代统治者都知道“势”的重要性。严格的等级制度,巍峨的宫殿,高置的龙座,威严的仪仗,动辄让三公九卿下跪的圣旨,无不是“势”的具体化。

慎子有较成熟的法治理论。他说:“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明君动事分功必由慧,定赏分财必由法,行德制中必由礼(《威德》)。“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逸文》)

慎到的思想,既要顺应自然,又强调法的作用,反映了时代的需要。

慎到主要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阐发,因此在法理学方面有突出的建树,对于法家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

首先,慎到认为法是“至公”的准则。“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他把“法”看作为规范一切人的行为的最公平的制度。

其次,慎到指出,“法”的最大作用和目的就在于“立公弃私”,从而把公与私、国与家、法令与个人爱好明确地区分开来。他说:“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而弃私也。”

再次,慎到提出了“立公弃私”的具体方法,即“事断于法”和以法“定分”。

所谓“事断于法”,即严格按照法令规定办事。所谓以法“定分”,就是确定各种职责、行为和权利、义务的界限。

慎到主张“法治”,又很重视权势和君主的作用。在权势、君主、策略手段等因素之中,他把权势放在首位,认为权势是尊君和尚法的前提。

慎到认为,从事政治和推行“法治”的关键不是君主道德的高低或者才能的优劣,而取决于君主权势的大小,因而对于权势的重要性和权势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之,慎到的尊君、贵势和尚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尊君在于强调集中权力,又反对专制;贵势在于推行“法治”,却并非权力至上;尚法在于“立公”,坚决反对“行私”。这种立法为“公”,以势行法的观点成为法家“法治”学说的思想基础。

3.申不害的生平及思想

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37),亦称申子,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曾在韩昭侯时任相15年。为政期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曾使韩国一度“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于世。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

同类推荐
  • 请你温暖,无论这世界多冷漠

    请你温暖,无论这世界多冷漠

    微信时代最受欢迎的睡前美文 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在书写最真实的自己,对应躲躲藏藏不想面对人生的自己。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包含温情、感动、善良、柔软。用最具情怀的语言,写最美好最打动人心的故事。它们存在于儿时的记忆、当下的经历、对未来的期许……少年的怦然心动,青春的美丽印记,成长中的伤与痛、笑与泪,奋斗中的追寻与迷失、对爱情的憧憬与醒悟,通过这本书,一一与你分享。让你在最深刻的感动中,获得最抚慰人心的共鸣与领悟。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什么使金牌员工创造出10倍于普通员工的成绩——习惯!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人生就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本书让你拥有一流工作习惯,成为企业的NO.1!
  • 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2011)

    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2011)

    为大力宣传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集中展示当代大学生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昂扬风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4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各地高校巡讲。本书收录了6位报告团成员的报告稿及巡讲活动期间有关媒体的新闻报道,旨在引导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深入实践,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创业信心,坚定报国理想,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创造美好人生,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 给青春期女孩看的枕边书

    给青春期女孩看的枕边书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是身体发育的迷惘?是与父母、同学交流的困难?还是遇到的各种挫折和伤害?在本书中将为读者解开青春期的全部秘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快乐的青春之旅:认识身体的变化、理解青春的情感,与读者探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的艺术,和读者一起面对成长路上所遇到的挫折与失败。
  • 商务口才

    商务口才

    日常生活中,总能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也很勤奋,但是办事的时候却并不顺利,几乎事事碰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会说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好口才是一个人纵横商场的“通行证”。
热门推荐
  • 呼唤

    呼唤

    “呐,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被赋予生命都有活下去的义务。”“恩,肩负着责任,苦涩以及难以启齿的伤痛。”“这就是我的世界。”
  • exo之放手让回忆走

    exo之放手让回忆走

    三年前,男友的奇异离世,让她痛苦万分。三年后,和男友长得八分相似的温柔总裁走进了她的世界,于是两人相爱了。此时,神秘离世的男友突然出现。在温柔总裁和青梅竹马的前男友之间她会如何取舍。爱情的背后影藏着怎样的秘密?当真相被一层一层的揭开,(她)他们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
  • 吃出苗条身材

    吃出苗条身材

    胖人很多都是吃出来的,没有节制或不加选择地饮食,往往最后都吃成了肥婆。摆脱身上赘肉、告别痴肥人生,是多少男人和女人的梦想。我们编写的这本书,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一讲胖人是如何吃胖的;然后告诉大家,关于如何通过饮食疗法,让自己变瘦的秘诀。需要提醒的是,减肥不是一夕之功,需要坚持不懈;失败的减肥经历,往往很多都是缺乏毅力的结果。有了科学的减肥方法,剩下的事情,就是自己持之以恒。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吃出苗条身材》这本书里,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绝密宝典。
  •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从当今餐饮市场的实情出发,浓缩作者实战精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翔实的案例,揭秘多家成功餐饮店的经营绝招,并有针对性地做出诊断、形成制度、设置流程,让广大餐饮管理者能够拿来即用,全方位提升管理效率。
  • 异世界情缘1

    异世界情缘1

    漫天火光将她带到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异世界,她遇到的第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子欺骗了她;第二个狂烈如火的男子也欺骗了她;第三个如水晶般透明的男子还是欺骗了她。但这背后却隐藏了一个巨大秘密和三颗无悔真心……
  • 2023我没有走

    2023我没有走

    本小说纯属作者的幻想。内容也纯属虚构。只是把自己对三小只满满的爱寄托在这部小说里。希望四叶草宝贝可以来多多阅读我写的这部小说。
  • 最强分身

    最强分身

    平凡少年秦逸无意中得到了一条小壁虎分身……哇靠!它竟然是一条远古天龙!!!!-----------2月14号开始,【日更两章】-------汉森将军:什么?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敌人,敌人影子都没看到?横川总裁:稀金原料!我们需要大量的稀金原料!那个中国少年凭什么不肯卖给我们伟大的大和民族?慕容夜:分身的神秘冒险,蜕变。主角武力的提升,修炼,商业帝国的扩张,身边美女很多很多……好吧,我承认这是一个庸俗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只有两点。一是【成长】,二是【踩人】。
  • 梦幻之巅

    梦幻之巅

    <神秘未知的浩瀚大陆,奇幻纵横的远古大穹,犬牙交错的势力争斗之中总有着两大神殿的身影。无尽海洋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十大家族的争斗主宰着大陆,世界谁与争霸?凌风,修罗血族后裔,天生八系体质,如何踏上上大陆的巅峰,梦幻般的存在?-
  • 译黎梦琪

    译黎梦琪

    她叫译黎,是我的闺蜜,她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我叫梦琪,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在初中时,无意遇到了她,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世界上会有如此与我相像的人······
  •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本书阐述了一种李开复认为可以导向成功的思维方式,还收录了一些李开复在给学生的回信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