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5400000002

第2章 庄子其人其书(2)

东郭子更加不明白了。庄子先说道存在于低贱的蚂蚁身上,已经很卑下,但蚂蚁虽贱,毕竟还是生灵;后来又说道在梯稗草中,梯稗不但没有灵性,而且还是农夫要铲除的害草,比蚂蚁更加低贱卑下;存在于砖瓦堆里,砖瓦没有生命,比草还更低贱卑下。在他看来,道是伟大的、高尚的、纯洁的,怎么可能存在于这些低贱之物中呢?所以他非常疑惑地又问:“怎么愈来愈卑下了呢?”

庄子又指着厕所说:“在屎尿里。”

东郭子以为庄子是在戏弄他,气得说不出话来。庄子见他铁青着脸不说话,猜到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先生所问的,本来就是没有接触到的实质。曾有个名叫获的市场监督官问屠夫关于检查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越往猪的下身摸就越能摸出猪的肥瘦。你不要想得太绝对,道是不会脱离具体事物的。不仅最高的道是这样,最伟大的言论也是如此。‘周’、‘遍’、‘咸’三种讲法,字面上虽不同而实际一样,其内在的含义是相同的。”

说到这里,他见东郭子气色已缓了不少,又继续说:“让我们试着一起来邀游那虚幻的空境吧!总的来说,那里是无边无际的。试着无所作为吧!淡泊而宁静吧!漠然而清静吧!和谐而闲适吧!我的内心是如此的空虚,要去时不知要到哪里,返回来也不知到何处,来去不知哪里是个头;驰骋在广阔虚无的境地,有智慧的人进来也弄不清楚边际何在。道与物是没有界限的,物与物却有界限,就是所谓物界。没有界限的道又有界限,是因为有界限的物中包含着无限的道。说到充盈虚亏,哀败肃杀,道使万物有充盈虚亏而本身却没有充盈虚亏,使万物哀败肃杀但本身没有,使万物有本末之分但自身却没有本末之分,使万物出现聚散变化而本身却没有聚散变化。”

庄子曾和宋国的太宰荡讨论仁孝问题。太宰荡问庄子仁为何物?庄子回答说:“虎狼是仁。”

对于什么是“仁”,各家各派虽有不同的解释,但无非是从亲、爱的角度来讲。虎狼残忍成性,正反仁之道,怎么可以说虎狼是仁呢?太宰荡当然知道庄子善说寓言故事,但并非那种信口开河之人,于是问道:“这话怎么说?”

庄子说:“虎狼父子相亲爱,怎么不是仁呢?”

太宰荡见他从这个方面来说,也就无话可说了。他又问:“那什么是‘至仁’呢?”

庄子说:“至仁就是没有亲情。”

说虎狼是仁已经很出格了,但庄子却说虎狼父子相亲爱,勉强还可以说通。但现在又说:“至仁就是没有亲情”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太宰荡于是据理反驳说:“我听说过,没有亲情就不会去爱,不爱就谈不上孝顺。能说至仁就是不孝吗?”

庄子不以为然地说:“不对。至仁太崇高了,孝本来就不足以来说明它。这并不是说它超越了孝,而是说它与孝没有关系。向南行走的人。走到楚国的郢都,向北看是望不到冥山的,为什么呢?距离太远了。所以说,用尊敬来履行孝道容易,要忘掉亲情就难了;要忘掉亲情容易,要忘掉我就困难了;让亲人忘掉我容易,让我忘掉天下人就困难了;忘掉天下人容易,让天下人都忘掉我就困难了。具备天德的人连尧、舜这样的明主都会忘掉而不愿做,造福子孙万代,天下却无人知道,难道只是叹息着侈谈仁爱忠孝吗?孝悌仁义、忠信贞廉都是人们用来勉励自己而束缚天德的,不足以称道。所以说‘至贵’,就是连国君的宝座都毅然抛弃;‘至富’,就是倾国的财富也不屑看一眼;‘至愿’就是把一切名誉都抛个干净。正因为这样,道是不可改变的。”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朴归真,把一切社会伦理道德,包括当时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孝悌仁义、忠信贞廉都作为对人们推崇至道的束缚而给予否定,这种叛逆在当时是需要非常超人的胆识。

4.逍遥于世,我行我素

庄子一生中与惠施接触最多。庄子在惠施任魏相时曾到过魏国,后来惠施被张仪所逐,逃到楚国,又被楚王送到宋国。惠施此时正值官场失意,向来好辩善辩的他正好与庄子来往辩难。此时的他们既是相互批驳攻击的论敌,又是互相尊敬的好友。《庄子》一书中就保留了许多二人之间的辩论。

庄子所追求的,是绝对的精神自由,他所探讨的,是存在于蚂蚁、梯稗、砖瓦甚至屎溺等等中的无所不在的道,他所主张的是无为。这些学说都与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如何强化统治、富国强兵,怎样兼并土地,打败对手等问题沾不上边。因此惠施批评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多大用处。”

庄子当然清楚惠施是批评他的学说与社会需要相差太远。但是,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用与无用就是相对的了,没有无用也就没有有用。庄子正是采取避实就虚的手法,单从有用与无用的相对性来驳斥惠施。他说:“知道无用才能和他谈有用。天地广袤无垠,没有边际,但人所用的不过是容足之地罢了。然而如把立足以外的地方都挖到黄泉,人们所站的这块地方还有用吗?”

惠施点头说:“确实没有用。”

庄了说:“那么无用的用处就很明显了。”

在惠施看来,庄子的学说离现实实在太远了,宏观得超越了人们的实际生活,空虚玄远,大而无有,于是批评说:“我有这样一棵大树,人家都叫他做‘樗’。它的树干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它的小枝弯弯曲曲而不合规矩,长在路上,匠人们都不看它。而今你的言论,大而无用,大家都抛弃。”

庄子回答说:“你没见过猫和黄鼠狼吗?它们或低伏着身子,安静地等待着出游的小动物;或东西跳跃掠夺,不避高低,却常踏中机关,死于网罗之中。再看那牦牛,庞大的身子好像天边的云,虽然不能捉老鼠,但它的作用很大。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还愁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寂的乡土,广漠的旷野,任意地徘徊于树旁,自在地躺在树下。不遭斧头砍伐,没有东西来侵害它。即使没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害处呢?”

庄子认为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用处,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从哲学角度来讲,没有什么“大而无用”的东西,“无用”本身就是“大用”。因而惠施对他的批评就无着落之处。但是,惠施对此仍然不肯罢手,继续批评庄子“大而有用”的说法,他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下使其成长,结出的果实有五石之大;用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不够;把它割开来做瓢,却又没有像大水缸一样的容量。不是不大,但我认为它无处可用,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反驳说:“你真是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制造不龟裂手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客人听说后,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还是卖了罢!’这个客人得了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正值越国犯难,吴王就派他为将,冬天和越人水战,因为有此药,大败越人,于是吴王割地封赏他。同样一个不龟药,有人因此而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之大的葫芦,为什么不当作腰舟使其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的心还是如茅塞一样不通啊!”

庄子与惠施还曾对人的有情与无情进行过辩论。惠施认为人是有情之物,而庄子恰恰相反,说人是无情之物。惠施问庄子:“人是无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施反驳道:“人如果没有情,怎么能叫做人?”

庄子回答说:“道给了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怎么不能叫做人。”

虽然道和天给了人们的形体容貌,但情由何生,人是否有情,庄子并没有作正面回答。惠施见状忙追问道:“既然称为人,又怎会无情?”

庄子知道混不过去,就重新届定概念。说:“这不是我说的无情。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为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经常顺任自然而不用人为地增益。”

庄子的意思这才清楚了,他的无情是要保持精神上的恬静,不受外界功名利禄的干扰,顺任自然。

惠施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他经历了无数激烈的政治斗争,因此在他看来,人情为人所固有,因而,当人们的感情被激发,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生命才有意义,也只有那时,人才成为人。所以他不同意也不能理解庄子的顺任自然。于是反驳说:“不用人去增益,怎么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

庄子深知惠施一生贪恋功名利禄,斤斤计较于名实之辩,当然不懂得自然之道。于是不客气地批评说:“道给了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不以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现在你却驱散你的心神,劳费你的精力,倚靠在树下歌吟,依靠几案休息;天给了你形体,你却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

有一次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清澈的濠水里,鱼儿摇头摆尾,游来游去,非常的悠然自得。一向追求自由,以自由为最大快乐的庄子见到这种情境,立即触发了对自由的渴求,无限感慨地说:“鱼儿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这是鱼儿的快乐啊!”

惠施擅长逻辑思辩,理智思考,对庄子这种审美的移情心理很不理解。于是质问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惠施的提问虽然颇煞风景,但却正中要害。庄子是回答不上的。但机智的庄子却以避实就虚的方法,反问道:“你又不是我,怎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庄子的反问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人鱼异类,不能沟通,因而但凡是人,都不可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所以,惠施可以从一般推及个别知道庄子不能知道什么,而庄子则不能由人类行为推及鱼类而知道鱼儿是否快乐。惠施虽然善于细析万物之理,却没有抓住庄子的错误所在,而是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给以反驳。他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很明显的了。”

惠施是沿着庄子的思路来反驳的,采用的是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的方法,但他没有抓住庄子错误的实质,留下了漏洞,因此使庄子有了诡辩获胜的机会。庄子见惠施上当,笑笑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就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庄子对生命有极深刻的领悟。他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蹲坐着,边敲着盆子边高歌。惠施很不理解他的行为,对他说:“你妻子和你生活多年,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身死,你不哭也就算了,还要敲着盆子唱歌,这岂不太过分了吗?”

庄子解释说:“并不是这样。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会不悲伤呢?可又一想,她原本就没有生命;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化而成气,气化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化回到死。这样生死相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当她静息于天地之间的时候,我还啼哭,这样做是不合自然往复、运行的道理的!所以才停止了哭泣。”

庄子为人不求名利,不愿为官,他一生中除了早年为生活所迫做过短期的漆园吏之外,不曾再做过什么官。当时的君主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的网罗人才。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士人,只要得到君主赏识,他就可以为卿为相为将,邹忌、商鞅、乐毅、范睢、蔡泽等人都是这样。而对那些稍有名气的士人,更是趋之若鹜,唯恐求之不得。因此,对像庄子这样有名气的士人,尽管他清高孤傲,心直口快,既无韬略,也无权术,还是有人赏识。《庄子?秋水》记载:“一天庄子正在濮水之上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向他致意,说:“想有劳先生到楚国去掌管国家大事。”庄子却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王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多年了,楚王仍将它用布包着、用竹盒装着,珍藏于庙堂之内。请问,这只龟是宁愿死了留下骨头让人尊崇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在泥水里爬行呢?”两位大夫想了想,回答说:“当然是愿意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在泥中爬行!”于是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也是愿意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在泥里爬行的那种人!”

同类推荐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本书是一本叔本华人生智慧的精粹集。编译者赵华民从叔本华的所有著作中,精挑细选翻译出了最有价值的214句话。包括如何磨练意志力、如何洞悉生活本质、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锤炼强大的心智、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等八大板块。这八大板块基本囊括了叔本华智慧的精髓所在,对帮助年轻人洞见人生本质、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板块中的内容都紧扣主题,阐述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理,行文深入浅出,绝不艰深晦涩,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热门推荐
  • 金箓祈祷早朝仪

    金箓祈祷早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 归墟风云

    归墟风云

    我相信,总有一天,所有的凡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都能够拥有和天地神魔对抗的力量,永远都不会再受到任何势力的压迫和制约,无论是东海还是幽都,甚至创世主神,都会尊重真正属于我们的自由。如果神灵真的代表真理,那么为何世道如此不公,卑劣的人为所欲为,让真正善良纯洁的人受到侮辱和伤害。如果大荒生灵终其一生都只能注定成为神魔的棋子,那么这神灵的存在又意义何在?!
  • 青春残念手册

    青春残念手册

    你看啊,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家境优越,外貌出众,成绩优秀,运动万能,交际广泛,恋爱幸福。更有一些人,比你有钱,比你帅,比你聪明,比你健康,比你健谈,比你幸福还和你抢饭吃。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人还怎么死都死不完。所谓青春,其实就是这样一些人聚集在一起享受度过时光的过程。而diao丝们只能默默的蹲在角落里,等着你来一层一层的拨开他的心,而你也只能发现心包胸膜、纤维膜、浆膜、心外膜、心肌、心内膜、右心耳、左心耳、冠状窦。所以说,现充什么的都去死把!【话说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 位面霸主

    位面霸主

    问世间谁能不死,没用永恒的帝王,也没有不老的容颜,妄图长生者,终究逃不过时间的洗礼,万载之后,辉煌逝去,徒留一抔黄土,无尽位面,无数天骄,秦战逆天崛起,誓要成为掌控诸天万界的无上霸主。
  • 暗香

    暗香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四十年代出生的铁路技术高级工程师周桂欣的一生。小说从他考上江南理工大学讲起,以他与失散多年的初恋情人夏丹的重逢作为结尾,讲到了他与孙教授的师生情、与夏丹的恋情、与家人的亲情,以及与童养媳即后来的妻子张翠翠的情感纠葛。
  • 碳纪元

    碳纪元

    故事起源在一个只有有一颗行政星的主权国家。这个国家虽小,却具备战略价值,属于各方权衡的一个地方。混乱的地方才好摸钱,这不是庸俗,只是为了生存。要说为甚这枚没情调,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吗,所以得问罗德的家长,因为罗德的监护人是个碳基机器人,机器人的脑袋里,生存之第一法则。机器人学三定律那只是近古时代科幻小说家对硅基机器人的假想,实际上现在也证明这种假想也只是个假想,已经被证伪。故事就是罗德这个在碳基三进制全智能机器人监护过的的家伙的混迹故事。
  • EXO从此结束流浪

    EXO从此结束流浪

    最困难的选择无非只有两个选项,敢,或不敢。----边伯贤时间是会偷心的贼,我已不知不觉爱上你----朴灿烈这一次,既然再次相遇,我就不会放手,不会让他再次消失----夜冰妍就算没有结局,我还是很喜欢你。----吴世勋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改变是从另一个人的到来或离去开始的。----kris其实我恨透了自己一味逃避还有懦弱的样子,可是怎么办我爱你啊!----lay
  •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老习惯、新习惯、好习惯、坏习惯、小习惯以及无处不在的各种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习惯,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形成各种习惯的性格。郑重地劝谕读者,要区别习惯的好坏,别让习惯牵着走。要警惕潜意识的误导。不当消极被动的奴隶。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别囿于习惯的藩篱,被习惯所左右。从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 心渊

    心渊

    男孩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成长为男人?跌落心渊,如何爬起来?一个身世成迷的男孩被精灵、矮人、侏儒收养,成为丛林规则的制定者,但比起丛林,人世间的磨难犹有过之,看主角如何从一头魔狼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