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7200000017

第17章 “拜佛,不应贪吝”的思想(1)

1.拜佛,不应贪吝

一切众生的心理在基本上是贪的,贪得无厌,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贪是追求外面的事物,你的就是我的;吝是我的别人碰都不能碰。学佛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是否有一点贪吝的心念?

南怀瑾先生讲到:贪在佛家所讲的三毒中位列第一,被视为佛门大禁。他深信贪之毒,所以他自己从小到老,不论贫穷、富有与否,都回大把拿出自己的积蓄布施众人。

而佛经中的故事中经常会将引起人贪性的钱财视为毒蛇猛兽。

一天,释尊带着阿难在舍卫国的原野上漫步。

释尊忽然停步说:“阿难,你看前面的田埂上,那块小丘下藏着可怕的毒蛇!”

阿难停下了脚步,随着释尊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之后也说:“果然有条可怕的大毒蛇。”

这时附近有个农夫在耕田,他听见了释尊和阿难的对话,听说田里有条毒蛇,便走过去探看,在那块小丘似的土包下,他发现了埋在土里的一坛黄金。

“明明是一坛金子,可这些和尚偏偏说是毒蛇,真不懂他们怎么想的。谁能有我这样的运气,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一坛黄金,带回家去,下辈子也不愁吃喝了。”农夫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挖出那坛金子。

原先穷困潦倒的农夫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现在突然发了笔横财,自然乐不可支,开始大量地添置着新衣、家具,顿顿都吃精美的食物。同村的农夫们颇感疑惑,流言四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就传到官府,官吏把他找来问话说:“听说你向来很穷,最近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是偷的吗?快从实招来。”

农夫无法回答,他被扣在官府,整日逼问,不胜其烦,但又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小偷。家人花钱买通官吏,只希望能保住他一条性命,但所有的钱都花光了,仍然救不出他。

农夫最终被宣判了死刑。受刑这天,农夫望见断头台,心中懊悔不已,口里不断叫嚷道:“那的确是条毒蛇啁,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世尊!”

官吏听见这怪异的言论,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就打算一问究竟。

官吏把农夫叫来问道:“你犯了偷盗罪,受刑时不断地叫嚷:‘那确是条毒蛇啊,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世尊!’到底是什么意思?”

农夫惶恐地禀告官吏说:“大人啊!有一天我正在田里耕作,释尊带着弟子阿难从这里经过。他们看见埋藏黄金的地方,都说有条毒蛇,是条大毒蛇,可我却不相信,偏偏挖起金子搬回家里。我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才明白黄金是条大毒蛇的真谛。黄金能使我富贵,也能使我丧命,它实在比大毒蛇更可怕啊!”

有得有失,松弛有度。过于铺张或吝啬,都容易被金钱所累,钱财不仅应该取之有道。而且应该用出去。不然,堆积如山的黄金、钞票与石头、试纸无异。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我的妻子非常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禅师你能否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开示,让她行些善事呢?”

默仙禅师答应了信徒的请求。

默仙禅师来到信徒家里,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但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供养。

默仙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道:“夫人,你看我的手.如果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如何?”

夫人回答:“如果手天天是这个样子,这是畸形呀!”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开,问道:“假如天天这样子呢?”

夫人:“这样子也是畸形!”

默仙禅师立刻道:“夫人,您说得不错,手,总是拳头、总是手掌这都是畸形.钱财,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为出。”

人世的畸形可谓多矣,人们却总不自知。

明代文化名家吕坤在他的《清心寡欲是修身养心的良药》一文中这样写道:

将流水堵塞,水就会多起来;把水放干,就会枯竭。惟有有仁德的人才能让其流泄,惟有有智慧的人才明白疏通的道理。

世上害人的,就是“多”,叫人想多要的,就算美。美味让人多吃,美色让人纵欲,美声让人多听,美物让人多贪,美官让人多求,美室让人贪居,美田让人多置,美寝让人多逸,美言让人爱听,美事让人多恋,美景叫人多留,美趣叫人多恩,这些都是灾祸的媒体。不美那么人不会多要,不拥有太多就不会招致灾祸。并不是不爱美,而是担心灾祸降临。鱼只见饵而不见钩,虎。只见肥羊而不见陷阱,猩猩只见美酒而不见猎人,并不是看不见,而是迷惑于它所喜爱的东西而无暇顾及其他。此心一冷,那么热闹的景物不能人;一淡,那么艳冶的事物不能动。假如能认识到困穷抑郁、贫贱坎坷是吉祥,那就可以与他谈道了。

以过分溺爱的方式来疼爱子女,却不想这样会害了他们;以过分迁就来表达对子女的宠爱,不曾考虑会使他们道德沦丧,甚至导致过错或杀身之祸都不知悔改。这都是妇道人家所谓的仁心。世间因为自己过分溺爱而又被溺爱所害的,十个人当中就有九个。

耳、目、口、心、四肢都停留在封闭的状态,是养德养生之道。也许有人会问:视、听、言、动、思都不启动吗?回答是:时常关闭而有时开启,只要不使事情荒废松懈就行了。这便是春与夏的区分。

如今养生的人,服补药,练吐纳,逃避危险,躲开艰难,谨慎处世,清心寡欲,这些都实在是很好的方法呀!嵇康善于养生,但他的死亡却出乎他的意料。由此得知,德行的修养是养生的首要问题。只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就算死于刀山火海,那对养生来说又有什么妨碍呢?

要把清心寡欲作为药材中的“四物”,把食淡当做“二陈”,把冷静地反省自己作为药材中的“四君子”。这些都是价值连城的良药、不可言说的良医,从自身的途径寻找就行了。

仁慈的人长寿,是因为了解生命的道理;沉默的人长寿,是因为他的元气稳定;愚笨的人长寿,是因为他的元神稳固。和这些相违背的都是歪门邪道。假若不是如此,就不合乎常理。

盗贼是拿着凶器的男人,美色是带着暗器的女人。每个人都知道盗贼杀人劫物的可怕,却并不知道美色也照样劫财杀人。真是可悲呀!

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命脉。元气散尽,天地万物是长寿还是夭折就可以预测。所以万物生长茂盛,造化的元气就会耗散。树上的果子结得太多就会伤及树根,小草萌芽根部就会虚弱,费用大的家庭会贫穷,言行多的人会精力耗尽,这些都只是歪门邪道。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彻底看破了这些。

饥饿、寒冷、病痛、瘙痒,只有我自身才能体会得到,即使是父母也不知道;衰老病死,惟有我自己独自承担,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无法替代。自己爱护自己,自己保全自己的方法自己不去留心,那将依赖什么人呢?

气有作为却没有知觉,神有知觉却没有作为。精,既没有知觉也没有作为,但它却是有知有为的根本。精,与上天合二为一,本性隶属于水,而水又生气;气,属于纯阳的,本性隶属于火,火又生神;神,是深奥虚无的,本性当属无,却又依附于有。精盛那么气就盛,精衰则气就衰,所以蒸饭用的瓦盆水干了就不可再蒸。气存那么神也存,气亡则神也亡,所以蜡烛燃完了火就会熄灭。

气只要能够喘息,声音只要能听到即可,千万不要耗费太多,不然就会耗尽无声无息的生命的真体。

俗话说“纵欲忘身”,“忘”这个字最值得玩味。昏惑记不清楚叫做忘,被欲念迷惑住不醒悟,感情浓厚时就不会顾及其他的事情。夜气清明时,每件事都记得清楚;着迷的地方,就想不起来了。沉湎于其中的人应该惊心回首啊!

世上害人的,就是“多”;过分溺爱子女等于害;盗贼是拿着凶器的男人,美色是带着暗器的女人;树上的果子结得太多伤根,小草荫芽根部就会虚弱。纵欲忘身,人们如果不修养自己的品德,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钱财去修身养性也不会善终的。

2.多了还想多,有了更想有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资是资产,是有形的物质;财是金钱、钞票等。累积财物,拼命赚钱,赚了又赚,多了还要多,有了更想有。

南怀瑾先生说:我自己就当过官,自己有感受,而且也见多了别人的贪多的样子,我太清楚多的危害了。贪心不足蛇吞象,没钱想有钱,有钱想钱多,世上的人们就是在“有”与“多”的“欲海”中上下翻腾,每每被碰的头破血流,却乐此不疲。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一日,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

佛祖于是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连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死在了钱袋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吝啬鬼,守财奴是为自己赚多少钱都舍不得花,而贪别人财物,以不正当午段赚取钱财之人,下场会更惨。

有位年轻人和他的舅舅结伴到各地做买卖。他们来到一个国家,遇到一条大河。

舅舅先渡过河去,看看对岸的情形。他沿着河岸走了不远,看到一间小茅屋,走近一看,屋里有一个寡妇,还有一个小女孩。

母女俩看到一个商人走进来,女孩对妈妈说:“妈!咱们后屋里还有一只大盘子,很多年没用了,不管值多少钱,卖了比搁在那儿好。最好能换一颗洁白的珍珠,我真想要一颗珍珠!”

母亲想想也对,便走进后屋,从一堆没有用的破烂杂物中,翻出一只没有用的盘子,拿过来给商人看。

商人用力轻轻刮了一下,立刻发现盘子是金的,真是无价之宝。但他并不想让这对母女得到这么多钱,就假装很鄙视的样子,把盘子往地下一摔,轻蔑地说:“我以为是什么宝贝东西呢!别让这不值钱的破铜烂铁弄脏了我的手!”随后就走了。

接着,那个年轻人也过了河,正好沿着这个方向来找他的舅舅。

女孩见又来了一个商人,再向妈妈提出换珍珠的事。

妈妈知道女儿的心愿,可是她又不愿意再碰到刚才那种令人尴尬的场面。

她轻声对女儿说:“刚才那事教人多难堪哪!还是算了,别换了。”

女儿却不同意,说:“他们不一样啁!您看这个年轻人的相貌,和善又正直,完全不像刚才那个人一副贪婪的样子。”她不听母亲的劝阻,又将盘子拿给年轻人看。

年轻人一看,告诉她们说:“这只盘子太值钱啦!这是用非常贵重的紫磨金制成的。我要拿我所有的货物和您换,行不行?”

母亲很高兴地说:“当然好啦!”年轻人连忙找到舅舅,借了两枚金币,雇人把货物运过河来。

舅舅一听外甥要换这只名贵的盘子,就趁外甥去河对岸运货时,赶快到这母女俩的家,装作很大方的样子说:“其实您这只盘子不值什么钱,不过,看来你们的生活也不富裕,我就拿几颗珍珠和您换吧!我亏点就亏点吧,谁让我是个好心眼的人呢?”

那女孩的母亲已经看透他这套把戏,气愤地说:“好啊,你又来了!告诉你,我的盘子已经和一个好心的年轻人讲好了,他拿他所有的货物和我交换。你想拿几颗不值钱的珍珠,就换走我的盘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你这个贪财、奸诈的骗子!吃我几杖再走!”

商人见苗头不对,赶快逃出来,一口气跑到河边,气得捶胸顿足地叫道:“给我那只宝贝盘子!”由于悔恨交加,一气之下竟吐血而死。

当他的外甥来找他还那两枚金币时,他已经断了气。

年轻人难过地说:“舅舅啊!您因为太贪钱,而失去自己的性命,实在是不值得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机会来临时,不要嫌小,不要嫌少,抓住小机会,大机会自然会跟来,人生不能重来,一味贪求更大,更多的机会,就什么也得不到。

几个弟子向一位老禅师请教人生的真谛。

老禅师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老禅师吩咐说。

弟子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禅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老禅师问。

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老禅师再次问。

“师父,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弟子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弟子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得是。师父,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师父,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弟子一起请求。

老禅师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贪欲乃是一把锋刀,不甚将会自毁于此,甚至毙命。所南怀瑾失生倡导年轻人,尤其是身处商海的年轻人去学佛参禅。并不是非要修身养性,禅就是那迎风而上的坚盾,它可以净化你的心灵,保护你的身躯。所以,适时甩开欲望之害,平静地看待一切得失,无贪便是无害。

3.学佛人要随时反省

像我现在别的什么都不可以不要,一听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有本好书就贪了,只要有人打电话告诉我:“老师啊!这里发现一本好书。”“什么书?”“唔!好!好!快寄来!不管多少钱。”还是贪啊!……我是有错就要坦白出来,学佛人自己要随时反省。

求名求利不要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南怀瑾先生在此说得是:宋之问。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悲白头翁》,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

当希夷读到“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

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已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

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同类推荐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灵异奇谈之阴阳眼

    灵异奇谈之阴阳眼

    清明节到了,小丑也给大家讲一讲我的亲身经历。我叫赵羽,捉过鬼,降过僵尸,看过阴兵过境,走过黄泉路,曾游走阴阳界……想必众位也猜出来了,我是一个阴阳先生,先天的阴阳眼给了我太多惊喜和忧愁。外人看来我的生活神秘诡异,有人还觉得我过的非常刺激。面对这些看法我只能一声苦笑。下面我所讲得,对你们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故事,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个故事……
  • 大魔导

    大魔导

    魔法师的孤独,这个世界不懂——布莱尔…………………………………………………………QQ1群:29409369QQ2群:29409531QQ3群:27992736进群敲门砖:大魔导歪歪频道:77358952,大家可以常驻。
  • 隐秘的岁月

    隐秘的岁月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和追求的长篇小说。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大举反攻解放区,许多解放区遭到破坏,与上级失去联系,小龙山区委书记赵俊林带领张二江、小胖子、杜小春踏上了寻找组织的征程。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崇敬,让他们在历经失散、牺牲、被俘和蒙冤之后,终于找到了组织……
  • 武仙途

    武仙途

    本书讲述一个修真家族里的一个年轻人的故事,在修真家族他因为没有天赋而被规则淘汰,其父亲却一心想其过上凡人神仙眷侣的生活,但是他却自强不息,或许大家会以为我写废柴流,不过你看了就会有惊喜。其他不透露。
  • 劣质英雄

    劣质英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废材成长为超级英雄的故事。当然,就像许多次品货一样,这是个劣质的超级英雄。
  • 水律央天

    水律央天

    一个市井小混混元律因一次意外变成了水系学院之首洛雨学院的新生,开始了一段奇特的练功之旅,一步步的成为了学院最强者,却不想灾难也一步步逼近。
  • 你的高薪是设计出来的

    你的高薪是设计出来的

    薪水操之在我,是自己合理策划的结果。《你的高薪是设计出来的》不仅给职业人肃清了获得高薪的错误意识,还为其设计了一条通往高薪的职业路线。
  • 沧蓝传

    沧蓝传

    犹如一个奇怪的梦,总是在脑海浮现,勾勒出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在梦中品尝了那种得到的幸福,失去的悲痛,我泪流满面的想起了那仙界的各路神仙,想起了凡间修行千年的旅程,想起了那个凡间界的沧蓝派的故事……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 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摄氏39度的激情

    摄氏39度的激情

    该书选编了60余篇日记体小说作品。包括《羞涩的少女情怀》、《心的碰撞》、《脆弱的爱情》、《剪断情丝》、《欲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