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6700000012

第12章 自卫与成长(1)

本章尝试提出较为系统化的成长理论,因为我们一旦接受了成长的观念,自然就会出现许多细节的问题。成长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儿童为何成长,或是为何不成长?他们如何不成长?他们如何知道该往那个方向成长?他们如何才能避免走入病态的方向?

毕竟,自我实现、成长与自我等都是高度抽象的观念。我们必须去接近实际的发展历程,去接触原始的资料,并走向具体的、生活的事实。

不过,这些都是远程目标。实际上,以健康的方式成长的婴儿与孩童,并不为远程目标,或遥远的未来而生活;他们忙着享受自己,他们活在实际的生活里,而不是准备去生活。他们究竟怎么能如此自然、毫不费力地安然成长,能发现真正的自我?我们如何才能协调存有与变化的事实呢?成长并非纯粹只是一个远在前头的目标,自我实现不是,自我发现也不是。在儿童身上,成长并非特别立下的目标,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他并不寻求成长,而是发现成长。对于成长、自发性与创造力而言,缺陷动机的法则与应对巧妙的法则皆不适用。

纯粹存有心理学可能引起的危机在于静态的倾向,或者是对有关运动、取向和成长的情况未能作周全的考虑。我们通常容易把存有的状态和自我实现的境界,描写为如涅一般的完美境地。你一旦达到彼处,便止于彼处,好像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满足于此一完美境地,寂然不动。

我发现,令人满意的答案竟然十分简单,也就是说,只要下一个前进的步骤在主观上比我们先前熟悉,乃至达到了令人厌烦的满意状况,要更令人喜欢、更令人愉悦,而且就其内在而言更令人满意之时,成长便自然发生。我们之所以能知道什么对我们最合适,其唯一的方式就是在主观上认为它无可取代,比什么都好。新的经验本身就有价值,无需任何外在的规范。它本就具体证性,本身就是有效的。

我们成长不是因为它对我们有好处,不是因为心理学家赞同,不是因为有人告诉我应该这么做,不是因为它可以使我们长寿,不是因为它对全人类有益,不是因为它会带来外在的偿报,也不是因为这样才合乎逻辑。我们如此成长的理由,与我喜欢选这块点心而不选那块点心的理由是相同的。我早已说过,这也是谈恋爱或选择朋友的基本法则,也就是说,觉得亲吻这个人要比亲吻那个人来得愉快;与甲交朋友比与乙交朋友主观上觉得较为合意。

按照这种方式我们得知自己的专长、喜好或所恶,得知自己的口味、判断力与才能之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按照此种方式,我们得以发现自我,并回答“我是谁?”“我是什么?”这类终极的问题。

前进的步骤,后悔的选择都是率性而发的,是由内而外的发展。健康的婴儿和儿童,安处于存有,是存有的一部分。他会随意而率性地感到好奇。他爱探索,他充满惊奇和兴趣。即使当他不为任何目的,不为应付什么,当他充满表达力、率性自然、且不因为一般性的匮乏而引发的动机时,他也会试着发展其能力、向外探索、感到被吸引且充满兴趣。他会去把玩世界,对世界感到惊奇,并操控世界。探索、操控、体验、感兴趣、作选择、愉悦、享受,这些都可视为纯粹之存有的属性,并且会导向变化——虽然变化的方式是静态的、偶发的、未经计划的,也不是故意期待的。率性自然且充满创意的经验,可以且必定在无需期待、无需计划、未有先见、没有目的、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产生。只有当儿童自己感到腻了、厌倦了,他才会真正地转向别的,或“较高层次”的兴趣。

接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就产生了。什么会使儿童踌躇不前?什么阻碍成长?冲突何在?成长除了向前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方向?为什么向前成长对某些人这么困难且痛苦?在此我们必须更充分地觉察到未获满足的缺陷需求所具有的固执与退化的力量,安全感的诱惑力,为避免痛苦、恐惧、损失和威胁而发的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以及为了向前成长需要的勇气。

每个人心中部有两股力量。其中一股力量用于寻求安全感与免于恐惧的卫护,它倾向于后退、恋栈,因此害怕离开母亲的子宫与怀抱以求成长,害怕面临机会的挑战,害怕危害到既有的一切,并对独立自主、自由与分离感到恐惧。而陷于心中的另一股力量,则朝向自我整合、自我独一性而发展,朝向使自我能力完全发挥其功能,并在面对外在世界时充满自信,同时使人能够接受内在最深处的、真正的、下意识中的自我。

我可以把以上所叙述的一切,用一个图表来表示,虽然十分简单,但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教学上,都十分有用。自卫的力量与成长的倾向之间所具有的基本对立与冲突,我认为是属于存在的,是深植于人性之中的,现在如此,未来也永远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把健康成长的历程视为一系列无止境的自由选择的情境,在一生中不时地出现在个人面前;而每次出现,个人都必须在安全的快乐与成长的快乐之间、依赖与独立之间、退步和进步之间、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作一选择。安全有焦虑也有快乐,成长一样也有焦虑也有快乐。当我们对成长的快乐与对安全的焦虑大于对成长的焦虑与安全的快乐之时,我们便是正在向前成长。

到目前为止,这点看来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但对于大部分力求客观化、大众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者而言,却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已采取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实验和理论,以便说服研究动物动机的学者们,请他们注意,在需求的减缩上必须加上杨葛所谓“快乐的因素”,才能解释迄今在自由选择的实验中所获得的结果。例如,糖精并无丝毫减少需求的性质,然而白老鼠宁可选择糖精而不选择白开水,可见一定与味道有关。

此外,我们观察到,在经验中所体会到的主观的喜悦,是可以归属于任何有机体的某种属性。也就是说,这种属性不但属于成人也属于幼儿,不但属于人也属于动物。

由此而展现出来的可能性,对理论学者而言,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或许所有这些高层次的抽象概念,诸如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心理健康等,其所适用的解释,也同样适用在动物身上所作的胃口实验、对奶娃娃自由选择所作的观察,以及对职业选择和有关均衡作用的多方研究等。

当然,这种“通过快乐而成长”的公式,使我们不得不假定,就成长的意义来说,凡是尝起来好的,一定也都是对我们比较好的。而且我们依然相信,假如自由的选择是真正的自由,而且选择者不会由于生病或惊吓过度以致无法选择,他便一定会聪明地做选择,并选择朝向健康与成长的方向。

我们已经作过许多实验来支持这一假设,但是这些实验大多数都还只限于动物的层面,至于有关人类的自由选择,则必须进一步作更详尽的研究。我们还必须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体质方面和在心理律动层面之所以会作坏的、不智的选择,理由何在?

我的系统理论之所以偏好这种“通过快乐而成长”的观念,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也就是说,借此我才发现,这一理论可以十分圆满地与动态理论,亦即与以下诸位学者所提倡的各种动态理论相吻合。这些学者是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夏克特、何妮、弗洛姆、仙洛、雷荷、兰克,以及罗杰士、卜雷、孔布斯、安杰尔、奥波特、高斯坦、莫瑞、慕斯卡达斯、波尔斯、布根达、阿沙吉奥里、弗朗克、周拉德、梅义、怀特等人。

我批评古典弗洛伊德学派的学者(其极端者)倾向于把一切视为病态、对人类步向健康的各种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清楚,而且总是通过有色眼镜来看一切。但是,成长学派(其极端者)也同样脆弱,因为他们通过另一种色彩的有色眼镜来看一切,经常忽略了病理学、软弱、以及成长失败等方面的问题,前者好似充满罪恶的神学,而且只有罪恶;后者则好似丝毫没有罪恶的神学,因此也不正确、不实在。

此外还必须特别提及在安全与成长之间所具有的另一种附带关系。表面上看来,向前成长习惯于采取小步伐的方式前进;而每向前一步,都是由于先有安全感才可能踏出,从安全的母港向未知的领域伸展;因为可以撤退,所以大胆前进。我们可以拿刚在学步、要离开母亲的双膝、向陌生环境探索的小孩为例,他总先附在母亲身旁,用眼睛张望房间的四周,然后开始走出几步,且不断地要再度肯定“母亲——安全”常在,于是这种摸索范围越来越大。这样下去,小孩可能摸索到危险、未知的地方。假如母亲消失,他立刻就会陷入焦虑之中,立刻停止摸索,而只希望早些返回安全,甚至可能丧失其能力,例如他不再用走的,而改用爬的。

我想我们可以将此例案加以普遍化而不致有误。安全得以确保,才能允许较高层次的需求与冲动浮现且朝向优势,而后成长。若安全受到威胁,则表示会朝向更基本的基础而后退。这也就是说,如果要在放弃安全与放弃成长之间作选择,通常都是安全获胜,安全的需求比成长的需求更占优势。这样就扩大了我们的基本公式。一般说来,儿童只有在觉得安全的时候,才敢健康地迈向成长,所以,想要儿童成长,必须先满足他的安全感。儿童之所以无法被迫推向成长,是因为未获满足的安全需求一直隐然留在背后,不断地要求满足。安全的需求愈能获得满足,对儿童的阻碍就愈少,需求愈少,便愈不会降低儿童的勇气。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儿童已经觉得有足够的安全,而选择新的前进步骤了呢?唯一方法就是借着儿童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真正知道什么时候招呼他前进的力量,超过招呼他后退的力量,以及什么时候他的勇气胜过了他的恐惧。

每一个人,即使是儿童,都必须为自己作选择,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因为那样会使他变得软弱无能、削减自信并且混淆他在经验中觉察自己内在愉悦的能力,混淆他觉察自己的冲动、自己的判断、与自己的感受能力,并混淆他能够将之与别人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能力。

假如这一点完全正确,假如儿童本身必须自己作决定以便成长(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主观的快乐经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信任个人内在的终极必要性,与由环境而来的助力的必要性相互调和呢?因为他的确需要助力,若没有助力,他就会吓得没有胆子前进了。那么,我们如何帮助他成长呢?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会危害到他的成长呢?

同类推荐
  • 胆量决定财富

    胆量决定财富

    《胆量决定财富》集中了最能刺激大脑神经的文字,让你发自内心地渴望成功,获得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处世建议,摆脱“穷人思维”的捆绑,快速晋升到富人阶层!
  • 谈判说服力

    谈判说服力

    这是一本告诉你最有效的谈判智慧与技巧的书。商务无处不谈判,谈判最终追求绝对说服。谈判需要强大的气场,更需要对人性的非凡领悟。谈判训练专家李力刚集数十年实战经验,从国学和人性层面妙语解读谈判智慧,并从势、道、法、术、器等角度深入阐述决定谈判气场的因素,在谈判者如何修身,谈判中如何开局、进攻、防守、回旋变通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系统性的指导建议。全书旁征博引,却又通俗晓畅;幽默生动,而又一语中的,于轻松明快间指点迷津,可谓企业家个人和团队领悟谈判智慧、提升商务技能的不二教材!
  •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本书是一本大众趣味数学读物,以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为蓝本,用现代方式对其中的45道古代算数题目(如《鸡兔同笼》、《物不知数》、《三女归宁》等)进行层层解析,并辅以大量古今拓展题目,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算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古人灵巧的思维方式。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从古人那里继承思维法宝、提升脑力,还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提升古文水平,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休闲益智类读物。读者对象:大众读者。
  • 沉静力:世界如此喧嚣,你要沉心静气

    沉静力:世界如此喧嚣,你要沉心静气

    沉静不是低头屈服,不是无所作为,不是甘于平庸,而是一种含蓄而又内敛的处世方式与做事风格。它是一种谋略、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品格、一种坚持、一份承担。它需要内心的沉淀,更需要时间的历练。在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疼痛、委屈与压力,要时刻提醒自己,一时的挫折与屈辱算不了什么,这一刻的低调沉静正是为了下一秒的高高跃起。读本书能使读者做到遇事沉着、厚积薄发,见微知著,最终走向人生的最高峰。本书上篇从心智、谋略、情绪、语言、行动、处事六个方面全面细致地阐释“沉住气”的人生智慧,教读者如何做到沉着冷静地对待得失与成败,能够让读者真正地领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沉住气才能成大器”。
  •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本书介绍了如何培养员工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一种专业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对于老板和员工都是一笔财富。
热门推荐
  • 贞观之热血宅男

    贞观之热血宅男

    关志义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小说,时光匆匆,转眼已到而立之年。他发觉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却什么都不精,难怪生活这么不得意。浑浑噩噩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穿越的一天,而且穿到了盛极一时的大唐。一只半解的他如何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生存下去?《贞观之热血大唐》向你展示一个另类的贞观年代,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唐。
  • 神皇的特工美妾

    神皇的特工美妾

    血影,X国最出色的特工。为了盗取Z国的一具千年古尸,陷入了绝境之中。那具千年古尸在危难关头救了她。纵使千年,他的容貌都未曾改变过,俊邪的脸足以令任何一个女子砰然心动。血影所有的手段在他面前完全失效了,即使是寻死都不可以!更让血影难以接受的是他竟然搂住了她,并且占有了她的身体。
  • Evangeline

    Evangel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莅临巅峰

    莅临巅峰

    2004年冬天一处地底所在,一道人影慢慢地朝里走去,嘴里说着他人听不懂的话:这已经是第九次来此处了,为什么……为什么每次都只能存活九年,我为什么不能一直存活,难道……九醒九眠,九生九死,八次重活。究竟为何,是惊天秘密,还是自身问题所在?
  • 诛神屠魔

    诛神屠魔

    千古仇恨血染红尘,遇神诛神见魔必屠。剑指苍天谁是英雄。万年前,神魔之战中,风之子陨落.........万年后,穿越至现代,看他如何走上逆天之路...
  •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超能纪元

    超能纪元

    一名从荒野成长的少年,机缘巧合被第三纪元的外星生命附体,超越地球原始生命,凝结基因符文,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超能进化线路……
  • 蝎子有毒

    蝎子有毒

    故事虽然听似离谱,但是有太多的人相信,所以,每个人都禁不住这样传说的诱惑,但是无论是谁,也不想让这样的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在某中学上,老师在讲有关项羽故事的时候提到了这把刀,由于这是在古代的时候所发生的故事,所以每位同学都很好奇这个故事。好奇于它的色彩,好奇于它的美丽,好奇于它的传说......
  • 萝莉幻想夜:竹马别闹

    萝莉幻想夜:竹马别闹

    她本来是苏氏唯一的继承人,高高在上而处乱不惊,其实却是一个也会迷惘却闭口不提的傲娇少女。一次舞会,一场意外,她被取消了对苏氏集团的继承权,仅从一家分店的店长做起,从零开始重新获得父亲的信任。穿过白蔷薇缠绕着的铁篱,穿过白色的教学楼,坐电梯直达顶层,就来到了苍羽空国际学院特优班的教室。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再度重逢的青梅竹马,喜欢捉弄人的甜美正太,路痴还害怕猫的高冷美男,神秘从未谋面的班主任,学院特优班大有各种奇葩的人存在。只手遮天的敌人和身世显赫的同伴,在名为校园的舞台上,呈现着跌宕起伏的盛大舞会。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