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6100000039

第39章 寒流中的真诚:包尔汉在1996(7)

转眼间,包尔汉已经在监狱里关了4年。4年,一千多个日夜,他的生命,他的时间,都是在铁窗里运行的。

又到了深秋,花草枯萎,树叶凋落,一行行大雁由北向南急急飞去。风带着寒意,吹遍了大街小巷,吹进了拉希达住的小屋。她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她和包尔汉一起被捕后,关在同一个监狱里。所以要关拉希达,无非是逼迫她揭发包尔汉的“罪行”。有什么好揭发的!她爱自己的丈夫,更相信自己的丈夫。

结婚30多年了,耳濡目染,我深感他是一个正直的人,爱祖国的人。特别是1949年9月以后,他更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尽心尽力地工作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如今,把无数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的身上,是多么的不公平啊!我是他的妻子,我了解他,决不能帮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往他的头上泼污水……

使拉希达不可理解的是,11个月之后,竟然把她放了出来,要她回北京去。

回北京!这是她早已向往的,那里有她的家,有她的儿女。她恨不得立即就动身。不过,那得和包尔汉一起回去。包尔汉还在监狱里,让她一个人回北京,她不同意。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能走,我要留在新疆,这里离包尔汉近,随时能了解到他的情况。因此,她拒绝了那些人的威逼,婉谢了好心人的劝说,出了监狱,又回到新疆大学那间破烂不堪、四面透风的小屋。

拉希达,你多么痴情又多么天真啊!你想离丈夫近一点,但他们就是不准许你见到你的丈夫。真是咫尺天涯!你每一次去探监不是都遭到了拒绝吗?无论你怎样要求,怎样讲道理,谁也不听你的那些话,轻则不理睬你,重则催你快走,还不时加进一些呵斥、讥讽和嘲笑。在他们的眼里和心目中,你早就应该和你的丈夫划清界限,揭发他的“罪行”,甚至和他离婚。野蛮,怎么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

每当他们要你和包尔汉划清界限时,你就会想起那一段情结。

你还是一位青春少女的时候,在新疆伊宁市当教员。当时的伊宁,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是个进步思想活跃的地方,特别是在青年人中间,经常举行集会,进行热烈讨论,反对专制残暴,向自由民主。你就是这些青年人中的一个。有一天,包尔汉到了伊宁,在一个学校里给青年做报告。你坐在听众席上,看着那魁梧的身躯,英俊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敬意。尤其是他说到,新疆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能分裂出去,不能让外国侵略者占领的话,更是撩动着你胸中火热的爱国之情。这之后,你们便认识了。你向他说你的看法,你的观点,你的向往和追求,得到他的赞许。当然,这个时候,你对他还是尊敬,根本没有想到会和他一起生活,成为坚贞不渝的伴侣。

真正使你们结合在一起的是新疆的全省民众代表大会。1934年4月,盛世才掌权一周年时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民众代表大会,第二年又召开了第二次全省民众代表大会。你作为伊宁市的妇女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你又见到了包尔汉。由于思想观点和认识上的一致,你们不仅熟悉了,而且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慕之心。因此可以说,把你们联系在一起的,既不是权力地位,也不是单纯的男女之情,而是倾向进步的思想,是对祖国的热爱。于是,你们便在第二年,即1936年2月结婚了。

婚后,你们的爱情是美满的,但生活却是多难的。就在你们结婚两年之后的1938年4月,包尔汉被盛世才逮捕入狱,你便成了“叛逆眷属”。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多么残酷而漫长的考验!

但是,你顽强地挺过来了。当你知道包尔汉被捕入狱的消息,便带着出生只有两个月的女儿伊丽千回到伊宁。你把孩子交给母亲看管,自己又到学校里去教书,以微薄的收入,养活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女儿。孩子三岁半时,你的母亲去世了,你强忍着悲痛和思念,抚育女儿,等待丈夫的归来。

伊宁的景色是优美的,漂亮的楼房,整齐的街道,高挺的白杨。可环境越是优美,越使你想到监牢里的残酷,越是思念囚禁在那里的丈夫。这时,又谣传包尔汉已被枪毙。你虽然不知道丈夫是死是活,还是等待着,等待着。

就是在那时,我对他的信任也没有动摇过。现在也是一样,我要等着他,等着他走出监狱,我们一起回北京去。

大概因为儿女们在北京给党中央写的信起了作用,拉希达出狱后就被作为“黑帮家属”,每月发给30元钱的生活费。30元钱,如果在过去,拉希达一定不会看重,可在眼前,已经很可观了。因为她曾经有过连8分钱邮票也买不起的日子,经过在监狱里一无所有的日子,所以,这每月的30元钱,对她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它虽然很少,但总比一点儿没有要强得多。

拉希达拿到钱后,就上了街。她到酒店里买了酒,又去买了蒜。据说,把蒜泡在酒里有营养,可以滋补身子,是包尔汉最需要的。她掂掂手中的钱,毫不犹豫地买了蜂蜜,这也是包尔需要的。等买完了这些东西,剩下的钱已经为数不多了。还够,我自己有饭吃就行了。善良的妻子啊,她除了自己极少的生活费,把每月的钱,几乎全部花到了包尔汉的身上。

这以后,拉希达每隔几天,就带着自己制作的酒泡蒜,带着蜂蜜,转几次公共汽车,到达监狱门口。她要求见一见包尔汉,把带来的东西亲自交到他的手里,可是那些人不让她进,也不让包尔汉出来,东西全是看守人员转进去的。只要东西能转到包尔汉手里,她也就感到满足了一部分心愿。残酷的现实,已经使她不敢抱有更多的奢望。至于拉希达克扣自己而省下钱买的东西,有多少交到了包尔汉手里,就不得而知了。

又一阵冷风吹来,房外树木发出沙沙的响声。拉希达拿过针线,缝起棉衣来。入秋后,她就从生活费里挪出钱,买了棉花和布,准备给丈夫做一身新的棉衣。他的衣服穿了几年,监狱里一定很冷,原来那套旧的,肯定不暖和了,应该做件新的。多日前就开始做了,还没有做起来。

她一针一线地缝起来。这针太重了,好像故意不听她的使唤。几十年来,她什么时候这样做过针线呢?大人的衣服,孩子的衣服,包括她自己的衣服,随时可以从商店里买到。她不是不想做,不愿做,而是没有时间做,她有她的工作,天天上班,参加会议,处理日常事务。年轻时没有做过针线活,到老年时却要做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

“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

不知为什么,也许是触景生情,拉希达想到了那文《四季歌》,她听过那缠绵悱恻、情意真切的歌声。不过那是少妇心迹的流露,她已经是老太太了,当然不会有歌中唱的那种心境。如今这歌也被禁止了,哪里还能听得到,它的罪名一定是“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货色”等。

越是这样想,她越觉得自己缝棉衣有一点像那位“大姑娘”,不由得在心里不出声地唱道:“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不能大声唱,隔墙有耳。若是让那些人听到了,不知又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奴是当年的小孟姜……”

忽然,她感到头脑麻木,神志飘飘忽忽,两眼迷迷蒙蒙。有个女子向她走来,浑身风尘仆仆,怀里抱着棉衣,一步一步,十分艰难,边走边问:“我的丈夫在哪里?我的丈夫在哪里?”得不到回答,她就坐在长城边上大哭起来,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只听轰隆一声巨响,800里长城倒塌了,露出了一堆白骨。那女子蹲下身子,辨识出那就是她丈夫的白骨,便摊开衣裳,把白骨一块块拣拾起来,放进衣服里……

“啊——!”

拉希达觉得那女的就是她自己,那白骨是包尔汉的。顿时,她的眼前一片昏黑,双手抱着头,惨叫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她稍为清醒一点的时候,痛苦的嘶喊已变成了嘻嘻的笑声。

拉希达先是坐在那里,呆呆地笑,没有一点动静,头脑里也是一片空白。

笑着笑着,她又哭了起来,哭得那么悲痛,那么伤心。

突然间,她又站了起来,在屋子里转了几圈,迟钝的目光像在寻找什么。猛地,她看到床头上的一张画像,便走过去,将画像高高举起来,走出屋门,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脚步踉踉跄跄,双手剧烈发抖,目光凝滞。

她走到一个垃圾堆前,扑通一声坐在上面,双手摇动着画像,嘴里还是大声呼喊着口号,声音颤抖而凄凉,借秋风传得很远,很远。

听到呼喊声,有人走出屋子,一看是拉希达,都神色慌张起来,同情而又惋惜地小声说:

“她疯了!”

“是神经受了刺激!”

“太可怜了!”

“她一个人在这里,怎么受得了!”

“又不是犯的死罪,怎么能这样没完没了地折磨人呀!”

有几个人走向前,去搀拉希达,想把她送回屋里去。可她就是不愿意,先是坐着不起来。人们拉起她以后,她又是推又是搡。她的劲很大,有的人被她推得趔趔趄趄。最后,人们还是把她送回了屋子里。她好像也累了,静静地躺在床上。

拉希达得的是精神分裂症。

人心都是肉长的

温煦的阳光,吃力地从门窗缝隙里辐射进屋内,带着一丝丝一缕缕微凉的暖意。跟随阳光吹进屋内的风,也不像前些日子那样凛冽寒冷了。5月,在大江南北,在黄河两岸,早已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时节,可是在大西北的乌鲁木齐,乍暖还寒的春天,才迈着沉重的脚步姗姗而至。

在监狱中的那间牢房里,包尔汉缓缓地从木凳上站起身来,踏着几平米的地面踱来踱去。来到新疆5年多,进入监狱也有4年多时间的包尔汉,已经是年近80岁的老人。他的身体消瘦虚弱,难得见到阳光的脸色苍白枯槁,两腮下陷,颧骨突出,惟有那两只眼睛,依然十分明亮,清澈中含着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他走了一会,在窗前停住脚步,向窗外注视。隐隐传进几声鸟语,送来花的淡淡清香。他静静地看着,不但没有欣喜之色,反而蹙起双眉。哦,身陷囹圄,处于逆境中的老人呀,你在看什么,想什么呢?

噢!他在看缕缕金色的阳光,怎样驱赶着不愿退去的寒冷;他在看片片初吐的嫩叶,预报着春将来临的信息;还有那偶尔从树梢头掠过的鸟儿,撒下几声好听的啼鸣……他在想,大自然已经从严寒里走了出来,为什么我们的政治气候还是冰封雪锁呢?

几年来,他一直被囚禁在这牢狱里,根本看不到文件,很少听到广播。他曾经想要个收音机,却遭到了拒绝。那些“不行”的回答后面,分明是说,要收音机?想听敌台广播吗?所以,他只有一张《人民日报》。每天报纸一送来,他就仔细阅读。虽然他知道报纸上的消息,有许多是不可相信的,但他还是要看,他想从字里行间,察看政治风云和人心的动向。尽管他不在位,不需去谋其政,但他仍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心。在报纸上那些热热闹闹的宣传报道里,在和看守的接触中,他似乎看到了人民思想上的向往,生活上的艰难。

想到生活,他就想到拉希达,想到孩子。拉希达已回到北京去了。开始时,他并不知道,只是觉得好长时间没有收到拉希达捎来的东西了,酒泡蒜、蜂蜜等等。过了很久,收到从北京寄来的包裹,有吃的有用的,就是没有信。孩子们到是来了信,信上说到他们的妈妈时,语言含含糊糊,似有难言之隐。这更引起了他的猜疑:是发生了什么意外?还是生了病?要不然,她一定会亲笔写信的。

包尔汉猜得对,拉希达是病了。但是包尔汉并不知道,他的妻子病得很厉害。一年前,拉希达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女儿伊丽菲拉把她从新疆接回北京,住进了精神病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出院后住在政协临时给找的一间房子里。她的病虽然好了,身体也得到了恢复,但是还是受不了刺激。比如,她不敢出门,不敢到街上去,因为只要见到民警、交通警,她就以为是来抓她的,就会大喊大叫,就会奔跑不止。唉!

这些,包尔汉当时并不知道,孩子们怕他担心,不敢在信上告诉他。但他心里清楚,是自己的遭遇株连了她,株连了孩子们。他们因为我吃了不少苦头,我对不起他们!

包尔汉越想心里越急躁。他恨不得立即弄清自己的问题,立即飞出这牢房,飞到北京,看看亲爱的妻子,看看可爱的儿女。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他又颓然地坐在木凳上,目光死死地盯住对面的墙壁。墙壁已经很久没有粉刷了,原来的白色变得黑一块黄一块,水浸的痕迹,如同一幅现代派的绘画,一会儿像蜈蚣在爬行,一会儿像群魔在乱舞,一会儿像骏马在驰骋,一会儿像雄鹰在飞翔……变幻不定,捉摸不透。

他把目光收回到油漆斑驳的小木桌上,头脑还正兴奋,一种痛苦难耐的兴奋。刚进来时,没有这张木桌,后来要他写交代“罪行”的材料,才不知道从哪里弄来这么张桌子。此时,桌子上有几张纸,这也是供他写交代材料用的,一次没有用完。他把纸拿过来,用手轻轻抚平,然后握起钢笔,想写点什么。可是笔停在半空,久久没有落到纸上。

他有好多话要说,有好多话要写,可一时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从哪里写起。一阵风穿窗而入,吹在纸上,纸变了位置。包尔汉把纸重新摆正,把笔放下,眉宇间皱起疙瘩,越皱越紧。他凝思了好一会儿,思路似乎清晰了,他又拿起笔。这一次,笔尖触到了纸面上:

独坐于牢里,

寂寞没人陪,

昼夜独自愁,

更著被陷害。

一气写下这4句,他又停住了手,昂起头,显然在思索下面应该写什么。院里的广播又响了,是一篇报纸的社论。包尔汉听了几分钟,笔又落在纸上,接着写下去:

无限忠于毛主席和党中央,

无限仇恨帝修反,憎恨入骨髓。

虽然扣到头上肮脏帽,

但良心万世晶莹洁白。

曾研究,已得明白,

只有在阶级社会里致委屈。

人虽无罪清白,

却也容易玷污……

写完之后,他在结尾署上“包尔汉”三个字,看了看,又写上“1973.5.18”的字样,匆忙折叠起来,压进被子底下。如果被人发现,不知又会从鸡蛋里挑出什么骨头呢?

这一切做完之后,包尔汉长长出了一口气,仿佛胸中的愤懑已倾吐出来,浑身轻松了许多,才觉得太累了,想歇一歇。

他和衣躺在床上,眼睛看着天花板,出起神来。这已是第二次在狱中写诗了。第一次是1939年11月底,在盛世才的黑牢里,写的就是《崇高的敬意献给毛泽东》,距这一次已有34年……

笃笃笃,有人敲门。他答应一声,来人便推门走进屋内,是个看守的战士。要是过去,包尔汉见到看守的战士进来,会提高警惕。

不过,这时的包尔汉,已经不害怕看守他的战士们,战士们也不像过去那样对待他了。

这些年轻的战士们,思想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浅浅的阅历,使他们难以辨清诡谲的政治风云。开始,他们看到押来这样一位70多岁的人,又听说这是个“里通外国”的坏人一下子就怒火满胸膛。这还了得!我们入伍当兵,就是为了保卫祖国的,怎么能容许有人“里通外国”呢?于是,便怀着“无比仇恨”来对待包尔汉,哪还管他是个70多岁的老人?

同类推荐
  • 回龙山下

    回龙山下

    取名于作者三台县祖居老宅后的一座小山,主要收集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诗词文章159篇。作品分盛世微言、琴趣盎然、兴观群怨三个部分。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结集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集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粹。
  • 书生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书生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书生累》精选“2006年散文家”李辉的散文,分“沧桑看云”“请勿为死者落泪”“谁在看远处的星星”三辑,收录《消失了的太平湖》《清明时节》《秋白茫茫》《绝响谁听?》《把雾喊开》等名篇,恰如其分地体现李辉的散文风格!
热门推荐
  • 青梅嫁到,竹马总裁太傲娇

    青梅嫁到,竹马总裁太傲娇

    秦深深和楚墨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只是,别人青梅竹马喜结连理,她的竹马却对女人无比嫌弃!喜欢他,是秦深深埋在心底的小秘密。害怕告白后会把楚墨从自己的生命中推开,所以,她不曾奢望过告白。只是,令秦深深没想到的是,先斩后奏,情商low爆的闺蜜为了让她暗恋成真,竟然不惜给楚墨喂药。迷乱的一夜过后,醒来的楚墨厌恶的说道:“自己吃药,你没资格生下我的孩子。”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套装上下册)》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辉煌的顶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细节的作用,他们会自我要求从点滴做起,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人脉储备。
  • 龙侠

    龙侠

    这个城市,由我来守护,只要给我黄金的话;我会守护到,你破产。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一个女人的江湖

    一个女人的江湖

    作品追溯一名女子和高中时期的四个伙伴曾经的那段叛逆而激烈、最终走向逃亡与妥协的别样青春,层层悬念逐层拨开,故事始末抽丝剥茧:黑帮人物与中国新闻记者之间发生的这段美仑美奂、凄美决绝的爱情故事,不仅是无法释怀的青春记忆,更是对人性的剖白和解析,看似潇洒,却分外苦涩……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的语言颇有风格,故事自我,情感独立,不管是情爱描写还是生活片段,嘻笑怒骂信笔拈来,议人议事老到深藏。
  • DNF之死亡旅途

    DNF之死亡旅途

    因为恋人的意外去世,李超沉浸在游戏之中不能自拔。一次意外让其来到了神秘的阿拉德大陆。为了心中的执念,为了还能回到那熟悉的家园。李超开始了疯狂变强之路!
  • 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分析

    本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认识消费心理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与动机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行为分析等。
  • 傲世邪皇

    傲世邪皇

    穿越到崇尚斗技的异世大陆,却没有修炼斗技的能力,一次偶然的奇遇,竟让他的斗技范围进阶速度超越天才级的存在!飞速的进步,惊险的奇遇,非凡的能力,恐怖的斗技,赋予他万年的使命。从血泊中走来的英雄,注定要傲视九重天!
  • 直播帝国

    直播帝国

    斗鱼小员工撞破上司奸情,被逼的家破人亡,重生到斗鱼出世前夕,一手创立了举世无双的斗牛直播平台。想来直播?男的请自便,女的得展示才艺!比如......想看直播?这里有草根主播,有LOL界泰斗,有职业队员,有明星,有世界名人,比如faker,小智,小苍,小漠,蛋糕,冯提莫,五五开,炫神,mini,饼干,超级小杰......。直播分类?游戏,户外,元气,影视,棋牌......
  • 叶随风逝

    叶随风逝

    一个心地善良的丑女,却意外得到了七色花,从而卷入了修仙纷争。丑时,无人问津;漂亮时,蜂拥围堵。唯心不变,明见万里。从丑到美间,追寻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