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2300000073

第73章 体育艺术(2)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二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这样,人类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的技能。

商周时期,铜、铁武器相继出现,武器的内容更加丰富,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

唐朝时,统治阶级开始实行武举制,并授予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等。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在街头巷尾打场演武,十分热闹。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着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余剩技》等。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着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是我国着名武术拳种之一。“太极”一词源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指至高、至极、唯一之意。太极拳的取名,就寓有此意。

太极拳始于何时,创自何人,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些甚至带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清人陈鑫所辑,《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曰: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始祖讳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散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有人据此认为太极拳是陈卜创始的。

陈卜是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家族第一代人,其后代陈王庭造太极拳之说传闻颇广。陈王庭是明末清初人,他曾率领温县军民英勇抗清。入清后,他隐居乡里,晚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见《陈王庭遗词》)。

唐豪先生曾于1932年专赴陈家沟调查,发现陈家沟的太极拳动作,有很大一部分取自明朝着名的武将戚继光所撰的《纪效新书·拳经》中的动作。

据说在清朝初年,陈王庭参照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研究了道家黄庭关于呼吸的方法,融会贯通,创长拳十三势,章出了一套太极拳,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今人方古、武术史研究家顾留馨皆持此说。

据《清史稿·王来咸传》载:清朝中叶,河北出现了太极拳,其拳法出于山西人王宗岳,“其法式论解,与百家之言相出入”。直至清末,传习者愈来愈多。王宗岳,是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上过私塾,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具心得。所着《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因此,王宗岳又被人认为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今人旷文楠则认为,太极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太极拳的一些招式、动作、要领、方法,早已分别在古代的拳术和导引中引用了。到了明代,武术家们出于增进健康的目的,才将这些拳法和导引术加以糅合而章制成太极拳,以陈王庭、王宗岳贡献最大。所以太极拳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独创,而是经过武术家们长时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而成的。

少林武僧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岳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和十九年(495年)兴建。嵩山少林寺僧练习拳术最早见载于《早唐书·稠禅师传》。唐朝初,少林寺僧曾帮助唐太宗出征王世充,立下了“飜城之功”。寺僧有功者13人,战事甫定,秦王李世民就赐武僧们庄田40顷,并扩充庙宇,建立僧兵达五千余人。少林寺昙宗和尚是一位武术高手,曾两次智救唐王,战功赫赫,后被李世民封为大将军。

北宋末年,金军侵入中原,占领潼关。河南尹范致虚起用少林寺武僧赵宗印为宣抚司参议官兼节制军马。赵宗印以僧人组织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后来被金兵打得大败。原来赵宗印只会空谈用兵的大道理,实际上并不真懂军事。

明朝时,少林武僧曾奔赴沿海,在抗倭斗争中大显身手。据古籍记载,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江浙,兵备道任环召少林寺武僧击贼。少林武僧朱发靛面,挥动长剑,屡败倭寇。有不少武僧战死于疆场。

在明末清初,少林武僧还曾参加过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兴起后,陕州知州史记言为抵抗义军,出私财招募兵士,就是聘请少林武僧训练士兵的。

由此可见,少林武僧基本上是站在历代统治阶级立场上“尽忠”的,所以统治阶级称颂少林武僧是“定乱策勋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有些人把少林武功的起源、少林武僧的作用过于美化、神乎其事,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古代的击剑运动

击剑运动在我国发展较早,流传甚广。

早在西周时,击剑就已出现,春秋时已相当发达。当时统治者以观赏击剑寻欢作乐,他们豢养剑客,作为竞技场上的牺牲品,每场比赛均以一方死为之结束。《庄子·说剑》一文中曾描绘过这样一个情景:“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者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庄子对此大加抨击,认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但是,击剑运动在民间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出现了众多剑术高超的武术家,如越女、鲁石公等。《吴越春秋》中着名的“越女论剑”故事,便是生动写照。越女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说明当时的人对击剑中的呼吸、动静、虚实、内外、顺逆、攻防等矛盾双方关系处理的重要性已有深刻认识。

三国时期,盛行以剑会友和以剑论武。剑道在这个时期出现较复杂的招式,出现了竞技性质的比赛,竞争激烈。三国时曹丕在其《典论·自序》里曾记下一件他本人亲历之事:一天,曹丕与邓展一起饮酒,席间论及剑道。曹指出了邓的一番错误说法,并向邓展表示,若不信服,可以较量一番。邓展经曹一激当即表示愿与之较量。恰巧当时他们正在吃甘蔗,于是曹邓二人以蔗代剑交手比试,结果丕三中邓臂。邓不服,要求再比,在第二轮比赛中,丕又击中其额。

不过,在火器时代以前,击剑运动无法摆脱战争中攻杀拒防的第一需要,因而很难成为意味纯粹的体育运动。后来,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剑开始失去原有的军事价值,于是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体育运动。

古代的摔跤运动

摔跤是一种较量力量和技巧的对抗性运动,在我国起源甚古,旧称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

相传摔跤创始于黄帝与蚩尤的搏斗。最初是一种头戴牛角,模仿野牛动作相抵的游戏,以后逐渐变为角力的体育和军事训练项目。

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在汉代,角力成为经常表演的一项竞赛活动。如《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三年(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

晋隋以后,角抵已成民间风俗,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时规定,每年举行两次角抵大赛,日期在元宵节和中元节。比赛时,左右擂鼓助阵,优胜者获奖而归。五代时期,摔跤技术强调轻便敏捷,名手辈出,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角力记》。

宋代还出现了女子摔跤。而且在公共场所还常常举行赌彩的“露台争交”比赛,旧小说中描写的打擂台,就是这种场面。

清代设有“善扑营”,专门训练清朝贵族青年摔跤,他们常为王公贵族表演,或与蒙族、回族摔跤手比赛,这叫“官跤”,摔跤手和教练员都是终身职业。

斗鸡趣谈

斗鸡,就是促使两只公鸡相斗的娱乐。春秋后期的贵族已开始有这种娱乐。例如鲁国季孙氏斗鸡,用草芥装备鸡毛,用金属装备鸡爪,结果导致比赛发生争吵。

到战国、秦汉之际,斗鸡开始广泛流行于民间。据说汉高祖的父亲在其故乡沛县丰邑里,卖酒卖饼,以斗鸡为乐。在汉代石刻、画像砖中也能看到有不少斗鸡图。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唐玄宗成立了皇家鸡坊,专门饲养、培育、训练斗鸡。每逢节日盛典时,在大庭广众中展示皇家的斗鸡,故有人称玄宗为“斗鸡皇帝”。

斗鸡在明代还很盛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斗鸡社。《陶庵梦忆》载:“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这种民间斗鸡组织的出现,也可以说明了当时斗鸡的流行。

何谓八音

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八十多种乐器。古人将这些乐器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八类,它们是金、石、土、革、弦、木、匏、竹。这就是所谓的“八音”。所以说,“八音”是我国古代的乐器分类法,也是对乐器的统称。

金是指青铜铸造的章钟;石是指用坚硬的石块制成的磬等打击乐器;土是指用黏土制成的埙;革是指用皮革制成的鼓;弦是指用木料及纤维材料制成的弹拨乐器;木是指用木料制作的板等打击乐器;匏是指用竹管和簧片制作的笙等吹奏乐器;竹是指用竹管制作的笛等吹奏乐器。

箫的历史

“箫”是指一种章管乐器,又名洞箫,以竹制成。箫有着悠久的历史。《风俗通》说:“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说明那时的箫并不是单管,而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制很像飞鸟张开的翅膀。

今日横吹的单管箫,古代叫“笛”,又叫“羌笛”。这种乐器,大约在汉武帝时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最初,它只有四个按孔,西汉音乐家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在背面加一孔。西晋乐工列和在公元247年左右所演奏的箫,已有6个按孔,与今天的箫很接近。

箫大多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厘米左右。其品种很多,其中产于黔东玉屏县的玉屏箫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曾作为朝廷贡品,有“贡箫”之称。

瑟的历史

瑟是我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多用整木制成,面稍隆起,体中空,下嵌底板。多为25弦,也有23弦或24弦的。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用以调节弦长,确定音高。

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的记载。可见,早在西周时期,瑟就已经出现了。

据有关文献记载,古代宴享仪礼活动中,常用瑟伴奏歌唱。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瑟是相和歌与清商乐演奏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宋末元初的熊朋来(1246~1323年)曾章着6卷本《瑟谱》,包括介绍瑟的形制及演奏方法、旧谱12首和他所创新谱20首。从中可知当时的瑟张弦25根,按12律吕半音排列,指法有擘、托、抹、勾等8种,用拇、食、中、无名各指分别向内外方向拨弦演奏。从古代有关诗文的记述推断,瑟似乎宜于表现悲哀幽怨的情调。

古代的章钟

章钟,就是将多个钟按音程高低悬在架子上章成一组,它是我国古代的槌击乐器。

早期的章钟是用泥土烧制的,是陶钟。夏商之际开始出现了用青铜制造的章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了一套章钟,全用青铜铸造,共65件,总重量达5000多斤,章钟分三排悬挂在钟架上,每件铜钟都能敲出两个乐音。

这个章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属同一音列,音域宽广,包含五个八度,比钢琴仅两端各少一组音域。在中心的三个八度范围内,有着完整的半音阶。不但可以“旋宫转调”,甚至可以演奏现代和声与复调手法的多声部乐曲。

此外,曾侯乙章钟每件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共2800余字,记录着许多音乐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确的程度。

这套章钟的铸成,显示了我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和音律科学达到的高度,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古琴与古琴曲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

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表示天圆地方。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在我国关于琴的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严密的制琴工艺和众多的造琴名家。南朝梁代丘明(494~590年)传谱的《碣石调幽兰》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明代朱权(1378~1448年)章订的《神奇秘谱》为现在最早的琴曲谱集。

在我国历史上,着名的琴曲有《高山流水》、《酒狂》、《潇湘水乐》、《广陵散》、《幽兰》、《离骚》、《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良宵引》、《秋江夜泊》、《静观吟》等,有些已经失传。着名的琴歌有《关山月》、《苏武思君》、《阳关三叠》。

古代四大名琴

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着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他尤其珍爱这个琴,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绿绮”是汉代梁王赠予着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张琴。“绿绮”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焦尾”是东汉着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隐居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用此木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雅乐与俗乐

雅乐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所用的正统音乐。相传孔子听了尽善尽美的雅乐《大韶》后,竟至“三月不知肉味”。

雅乐最早出现在周公时期,是为巩固统治所制订的一套礼乐制度。西周雅乐有“六代之乐”,歌颂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有“诗乐”,即后来《诗经》中“风”、“雅”、“颂”的内容;有“四夷之乐”及敬神礼鬼的宗教性乐舞。雅乐的应用有严格的等级区别。王的乐队排四面,诸侯的排三面,卿、大夫的排两面,士只排一面。

同类推荐
  • 西部民间传奇故事

    西部民间传奇故事

    西部,既是地域的概念,又是文化的概念。从远古时代以迄,神话与传说,就装点着西部悠久而沧桑的历史,讴歌着西部艰难而不凡的岁月——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作为中国的国粹,对联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始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历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热门推荐
  • 帝少的独家游戏:强娶天后娇妻

    帝少的独家游戏:强娶天后娇妻

    [她,娱乐圈大红大紫的影视天后][他,Z市最大娱乐集团总裁]当她撞上他,他赖上她,一场娱乐游戏,即将展开。“总裁!最近拍戏太累,我要休假!”……“总裁!因为唱歌我嗓子哑了,我要休假!”……“总裁……我怀宝宝了……可以休假吗……”终于,他眉头一皱,扬起一抹邪魅笑容:“可以!但是前提是……快回去带上户口本和我走,民政局要下班了。”“……”
  • 顺风顺水:现代家居装修与布局参考手册

    顺风顺水:现代家居装修与布局参考手册

    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术数类别。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古代风水师在选择居住环境时,往往认为,“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地方最佳。“山环水抱”之处直接受到山水灵秀之气的润泽,无论从磁场学、美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 阿嫣

    阿嫣

    他说:“世间多泥沼,我愿褪了这锦绣风华,与你一同曳尾而行。”我翻山越岭来见你,想要抚摸你的心跳,你的眉眼。简话版:——姐姐不愿,阿若便不做。姐姐在哪里,阿若死皮赖脸也要跟着。——你这没脸没皮的女人!我这一生都不愿再见你,你滚!莫脏了我眼!——我再不做你弟弟。再不依附你活着……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陆家小媳妇

    陆家小媳妇

    凝香是侯府丫鬟,重生后早早赎了身,只是才回家就被邻村陆成盯上了,还带着他两岁的“儿子”一起来。禁不住这爷俩的死缠烂打,凝香羞答答嫁了过去,婚后日子越过越好,忽然某天新皇登门,说要带走他的种……陆成看看家里的两个萝卜头,脸绿了。凝香比他还绿:你再敢胡思乱想试试!
  • 仙苑编珠

    仙苑编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不要再相爱

    我们不要再相爱

    她在他眼里从来什么都不是。他从不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会换不回她。她走了,可是他的心却空了。世界之大,事境变迁,我也只爱你一人。
  • 阴山

    阴山

    真的要进去么?我看了看眼前的灰色石棺,感觉心里慌得厉害。我后悔了。可,我别无选择。咬了咬牙,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我微微颤抖着往石棺里迈了进去……——这是一个由后山开始的故事,这是一个令三代人忌惮乃至是恐惧的禁忌的由来。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超级狂医

    超级狂医

    秦浩,一代医宗乔不三的最后传人,从小重医轻武,习得绝世医术,却被一代天才小魔女霸道逼婚,远走他乡,以一身神奇的医技,成就一代医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