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2300000063

第63章 教育科举(4)

与谢启祚这样大器晚成的“幸运儿”相比,那些在科场中耗尽青春年华,乃至熬到白发皓首、老死他乡,仍未捞到半点功名的考生,更是不胜枚举。清代有一考生,连年应考,每次都名落孙山,连个秀才的资格都没考上,以至80岁时还不得不去应童子试。一考官得知此事后,便戏谑地送了一副对联给他:“行年八秩尚称童,可谓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教师的称谓

教师的称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系教国子之官。“师”原是商、西周军队的组织单位。西周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子弟,开办了“国学”,由高级军官“师氏”任教。

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何谓师?《说文解字》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一般指直接从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还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从史书中看,先秦时期就有师傅、师长、先生此类称谓。这些称谓意思接近,生命力强,甚至今日仍在使用。不过,“师傅”现在常指教育教学之外,其他行业的老师;“先生”增加了对男子的尊称和妻子称丈夫的更多含意。

至于“老师”则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到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老”与“师”并称,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一概称教师为老师了。

明清两代时曾称主考官为老师;清末办学堂,称教师为教习;辛亥革命后,因教师同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免,所以又称教师为教员。现在的“讲师”,则是区别于教授和助教的教师职称名衔。

“先生”的由来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指代的对象有所不同。

早期,先生的含义就是指先出生的人,引申为长辈、有见识的人。《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此处,先生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战国时期,先生均是对有德行长辈的称呼,如《战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将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汉朝时期,喜欢在先生前加个老字。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乾隆之后,官场上这种称呼已不常用。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颇为流行。交际场上,对老年人都一律称之为老先生。

学生为何称“桃李”

中国人喜欢在赞颂老师弟子多、贡献大时,说他(或她)“桃李满天下”,为何把学生比作桃李呢?

《韩诗外传》载: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个大臣叫子庋,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他失势了,免官失职一落千丈,由他推举入朝做官者却都视而不见,没一个人帮他的忙,他只好一个人逃到北方去了。

在北方,子庋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说受过自己恩惠的人忘恩负义,在他落难时无动于衷,不来帮助他。

子简笑着回答说:“你慢慢听我分析,如果你在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就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夏天长出刺还会刺人,到秋天也不能利用它的种子,你提拔的人都是不应提拔的。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选择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此后,人们便把培养人才称“树人”,把提拔起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如果一个老师教的学生非常多,就称之为“桃李满天下”。

“门生”浅谈

“门生”一词,在春秋时就出现了。孔子聚徒讲学,对亲授业者或转相传授者都称之为“门人”。战国时,“门人”除了指受业弟子外,还指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这些食客都有一定的才能,属于“士”阶层。

东汉时,“门生”是指弟子的弟子,即转相传授者,但一些不是以学问相师承的钻营投机者,也攀附权贵为“门生”,以作升官的阶梯。魏晋南北朝时此风愈炽,门生实际已变成豪族的扈从了。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科举的主考官称“座主”;及第者,就称为“座主”的“门生”。同时,在学问的师承关系上仍然沿用“门生”的称呼。而到了现在,“门生”的称呼已经渐渐消失了。

何谓“高足”

“高足”是一种尊称,指别人的门生。这样称呼时,既是对门生的褒扬,也包含着对老师的尊敬。

其实,“高足”最初的意思是指良马、骏马。汉代的驿站里备有三等马,分别为高足、中足、下足,高足就是上等快马。汉代《古诗十九首》有“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之句,诗中的“高足”也是快马的意思。

后来,“高足”由良马、骏马之意逐渐演变为指人的才能高,《世说新语·文学》记有郑玄与马融之事:“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是说郑玄拜马融为师,却有三年没有见着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他知识。这里的高足弟子即指才能高、成绩好的弟子。

“高足”在这里充当的是形容词。以后又由此意演变为指别人的高才门生,再后来,就泛指别人的门生了。如《荡寇志》第一百零七回:“东方先生,乃张师兄高足。”此处的“高足”也就是“得意门生”的意思。

入室弟子

《晋书·外戚传·杨轲》记载,“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这里的“受业门徒”和“入室弟子”是分开说的,显然不是同一个意思。由此看出,“入室弟子”与一般的“弟子”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才是“入室弟子”呢?

《论语·先进》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可能是“入室”一词最早的来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识的深浅,就好像从外面走进屋子,子路得其门而入,已经到了升堂的境界,只不过没有能再精深一些达到入室的程度罢了。

先说一下“堂”。在古代房屋建筑中,房子的各部分都有特定的称谓和顺序安排。一幢房子里,最前面的必定是“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才称为“室”,“室”的两边称为“房”。成语“登堂入室”,是说只有先到了“堂”才能由此通往“室”。

由此看来,《论语》中的“入室”一说,如果就程度而言,已经有了深一层的感觉。由此,“入室弟子”也就好解释了,既然已是“入室”,必定是指学生中得师傅真传,学问或技艺造诣高深的人。

“老九”的由来

“老九”可能有人会以为它只是一个序号。其实不然,在我国,“老九”有着特定的指代意义,泛指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将知识分子叫做“老九”或“臭老九”的说法就非常盛行。这个称谓源于“九儒十丐”说。

“老九”一名的渊源,可追溯至元代。忽必烈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因为统治阶级为蒙古人,南宋有识之士不仅口诛笔伐,而且纷纷率众奋力抗元。因为领头的往往是些知识分子,元朝廷中的一些王公贵族因此将读书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南朝读书人诡谲多谋,都是些刁钻小人;人一旦读了些诗云子曰,就要想入非非,不听驾驭,本朝之制,‘儒士与厮养同役’,须当永久依循”。

“厮养”,古代称为人服役、地位低微的人。《汉书·路温舒传》:“愿给厮养,暴骨方外。”劈柴养马之人为厮,给事烹炊之人为养。《魏书·孝文帝纪》:“诏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婚。”所以,“儒士与厮养同役”,就是把当时的知识分子列入地位低贱之列。

事实上,元朝实行的是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等级制度壁垒森严。他们把人分为十等,一等是政府官员,二等是普通的政府雇员,三僧,四道,五为医生,六为技术人员,七为手工业者,八乃娼妓,九乃读书人,最差的十等为乞丐。将读书人(儒)列于娼妓之下,可见元朝统治者将读书人看得如何卑贱,暴露出他们仇视读书人的险恶心态。

既然读书人排在第九等,这“老九”的借称便因此而来。

“师范”的由来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西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扬雄在他的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他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

《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书:“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评》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师范”已作为一个词组而出现了。

最早的学生运动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丞相公孙弘和大儒董仲舒的积极建议下,武帝下诏,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它设在长安城西北十里处,史称为长安太学。

太学建成后,很多人到这里就学,这些人中大部分思想解放,反对保守,不为名教所缚,敢于干预政治。

西汉哀帝时,鲍宣任司隶,他为人正直,心忧天下,曾多次上书劝谏时政,得到朝野一些有识之士的尊重。

有一次,丞相孔光违反规定,驾马车在京城中奔驰,鲍宣见后,不畏权贵,依法办事,拘留了孔光的下属随员,没收了犯禁车辆,以示对丞相的警戒。孔光见此,遂以“以下犯上”为借口,诬罪鲍宣,反把鲍宣下到狱中欲治以死罪。

后来,太学生知道这件事后,个个义愤填膺。太学生王咸在校园竖起大旗,奋臂高呼:“要救鲍司隶的都到这儿来。”立刻就得到了1000多人的响应。在王咸的领导下,学生们拦阻孔光车辆,据理力辩,声讨孔光。接着又直奔宫廷,不畏严格的等级法度,集会于皇宫阙下。1000余人联名向哀帝上书,慷慨陈词,力辩鲍宣之冤。

在太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哀帝迫于压力,赦免了鲍宣死罪,改为髡钳(割头发)。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学生运动。

同类推荐
  • 对联大全

    对联大全

    本书将历代对联分门别类,包括节日时令对联、喜庆祝贺对联、哀挽对联、名胜古迹对联、行业对联、趣巧对联等。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热门推荐
  • 十三克拉的爱

    十三克拉的爱

    天空的剧情是阴晴圆缺,乌云与阳光变换最悬殊的背景,夕阳与清晨代表开始与结束的钟声。大海的剧情是潮起潮落,海水漫过沙滩上的小脚印,那是一段小插曲。一块石头有等待至风化的枯燥剧情;一颗小草有一岁一枯荣的循环不息。而我们的剧情,是看着一切沧海桑田,慢慢老去。
  • 周日之后

    周日之后

    那人说,一周有八天。而那星期八啊.....(被一拳头正中人中)谁特么这么蛇精病啊?!
  •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乖乖砸回家

    总裁乖乖砸回家

    唐糖糖十五岁时和侄女第一次去了所谓的大城市,结果好玩,砸了一个帅哥。帅哥就帅哥吧,只是这帅哥为什么那么腹黑,那么奸诈?咱不说别的,就说称呼,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要先逼她叫他哥?再逼她叫他亲爱的?最后还逼她叫他老公?再说职责,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读书时必须每天打电话报告?出来时必须到他的公司上班?上班了为什么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恶梦啊,恶梦!唐糖糖很头疼的扶额,然,后面的凌沉俊泯嘴一笑,慢慢的靠过去环住她“糖糖,你当初砸了我,就得负责一辈子!”且看大灰狼如何把小野兔给吃干抹净还让兔子给他下仔的!!!!
  • 人生不设限(中英双语版)

    人生不设限(中英双语版)

    一本撼动数亿人心灵的勇气之书!没有一本书,比力克的故事,更能带给你希望!他一出生连四肢都没有,跌倒再跌倒。一直被人嘲笑。经历漫长挫折与黑暗。从失望到绝望再到充满希望,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他要告诉你什么叫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在心灵强大的旅程上如何做一个强者。我相信没有一本书比力克胡哲的故事更能带给你希望!
  • 死亡APP

    死亡APP

    我是个无业游民,实在找不到工作,只能打零工然后做推广APP的任务,后来有人推荐了我一个软件,只要我完成上面发布的任务,就能得到一大笔钱,我试着接了一个任务,完成后真的提了几百块,于是我开始疯狂接任务,可是接了任务我才发现,这些任务的发布者,都不是活人。
  • 无良老婆求宠爱

    无良老婆求宠爱

    从准姐夫变为丈夫,不过半月时间,顾凉希从落难千金成为了万人瞩目的聿太太。小姑子是这么告诉她的——我哥他那方面不行,嫂子你加油!于是乎,顾凉希穿着睡裙在男人面前态度坚定——老公,我是不会嫌弃你的!可就在聿太太准备出墙找新欢的那一天,聿斯然终于忍无可忍!
  • tfboys之紫婷诗

    tfboys之紫婷诗

    广东三千金,来到重庆,并碰见TF,后来成为邻居丶同学丶同桌丶男女朋友,夫妻。这些都很辛苦的啦
  • The Water-Babies

    The Water-Bab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云初落:警花娘娘纨绔爷

    风云初落:警花娘娘纨绔爷

    她是武学世家的后代,赫赫有名的警界之花,转生为叶家单传之子,因纨绔扬名五国的小王爷。既然天命如此,那这一世,她便要活的更够本!张家公子打她一掌,她便还他十张,东方家老头欺她一寸,她便还他一丈!哪怕你是天皇老子,本王也照斩不误!(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