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2300000057

第57章 天文历法(1)

什么是盖天说

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天文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学术思想比较活跃的时代。在这段时期内,涌现出了许多讨论天地结构的学说,盖天说就是其中一种,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讨论天地结构的体系。

早期的盖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倒扣着的大锅,它覆盖着像棋盘一样的大地。这样的天地形状很容易让人们产生疑问:圆形的天怎么能够与方形的大地合拢呢?因此,后来的盖天家们又主张,天好比是圆形的斗笠,地就像扣着的盘子,两者都是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这种盖天说既能克服“天圆地方”说的缺点,也能解释很多天象。

盖天家认为,太阳在天盖上的周日运动一年中有七条道路,称为“七衡”。最内一道叫“内衡”,夏至日太阳就沿内衡走一圈;最外一圈叫“外衡”,是冬至日太阳的路径;其他节气里,太阳沿中间的五道运行。这就是盖天家的“七衡六间”。

他们还主张,太阳只能照射16.7万里,超过这个距离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因此,白天就是太阳走到距离我们16.7万里以内的范围,而晚上则在该范围之外。

何谓浑天说

浑天说也是古代人讨论的天地结构说之一。浑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鸡蛋,大地像其中的蛋黄,天包着地如同蛋壳包着蛋黄一样。

浑天说还认为天球北高南低,绕通过南北天极的轴旋转。垂直于南北极轴把天球平分成南北两半的大圆就是天赤道。与赤道斜交成大约24度角的大圆是黄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过日心并与天赤道平行的圆是太阳的周日平行圈,它代表着太阳每日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天球绕南北极轴旋转一周就是一日。

夏至日,太阳处在黄道最北点,太阳的周日平行圈一大半在地上,一小半在地下,表示着太阳在地上的时间多,在地下的时间少,日出在东北方,日落在西北方。冬至日,太阳处在黄道最南点,周日平行圈有一大半在地下,一小半在地上,太阳在地上的时间少,而在地下的时间多,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

在中国天文学史上,浑天说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设计与制造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浑仪和浑象的结构就和浑天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天文学的有关理论问题的解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宣夜说的认识观

很多人都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杞国有一个人听说天是由气体组成的,日月星辰都漂浮其中,他因此非常担心天体会掉下来,害怕连安身的地方也没有了,于是整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一团会发光的气体,就是掉下来,也是气体落入气体中,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杞人听罢,豁然开朗,心头像放下千斤重担。

在盖天说和浑天说中,日月星辰都有一个可供附着的天壳,盖天说的附着在天盖上,浑天说的附着在像蛋壳一样的天球上,都不用担心会掉下来。但是后来人们观测到日月星辰的运动各自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甚至在一段时间中停滞不前,根本就不像附着在一个东西上。所以就又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宣夜说”。

这种学说认为,天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没有任何形质,因为天离我们太远了,所以我们看它就是一种苍苍然的感觉。日月星辰自然地漂浮在空气中,不需要任何依托,因此它们各自遵循自己的运动规律。宣夜说打破了天的边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广阔的宇宙空间。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中国古代天文学起源很早。殷商时代,据甲骨文记载,已经有了日食、月食的纪录,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春秋战国时期,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已经建立。所谓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古人对星空的分析。

先说三垣,《史记·天官书》将地球上看到的北天极一片天空划为紫微、太微、天市,这就是“三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其次说四象,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内移动的轨道,称为黄道。这是地球上最美妙的处所,因此又被古人视为“黄道吉日”。古人又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分出东、南、西、北四方,并分别用相应的吉祥灵兽代表,即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这就是“四象”(即表示星的形象)。

古人又将每象分七宿(一宿即一撮星的宿舍),则四象共二十八宿。

古代观察天象的仪器

古人用以观测天象的仪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形制是一根直立的杆子,人们通过太阳光照射下的“表”的投影方向和长度的变化来观测天象;一类是浑仪与浑象,浑仪专指测量天体在天球面上坐标位置的仪器,它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的主要仪器。浑象则是我国古代演示天空星象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

“表”是起源最早的天文仪器。它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太阳投影的变化而发明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在太阳光下,很多物体的影子都在变动,于是人们便为了观测的方便,在平地上专门直立一根杆子,通过杆影来研究太阳的运动。最初的“表”,可以是木杆、竹杆,也可以是石柱。它在古书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竿”、“染”、“臬”、“髀”、“碑”、“式”等。古人利用“表”可达到定方向、定节气、定时刻的目的。

浑仪与浑象是中国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天文仪器。但在隋唐以前的古代记载中常把浑仪和浑象统称为浑天仪,隋唐以后,多用浑象与浑天象来称呼天球仪,这就比较明确地把浑仪和浑象区别开来了。

浑仪是由许多带有刻度的同心圆环及中间设有窥管组成的一种观测仪器。其主要用途是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有时也能测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象是在一个大球面上刻画或镶嵌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的演示天象的仪器。可能由西汉人耿寿昌发明。

仰仪是什么仪器

仰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由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

仰仪的主体是一只直径约3米的铜质半球面,好像一口仰放着的大锅,因而得名。仰仪的内部球面上,纵横交错地刻画出一些规则网格,用来量度天体的位置。

在仰仪的锅口上刻有一圈水槽,用来注水校正锅口的水平,使其保持水平设置;在水槽边缘均匀地刻画出24条线,以示方向。在正南方的刻线上安置着两根十字交叉的竿子,呈正南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仰仪的中心,把一块凿有中心小孔的小方板装在竿子的北端,并且小方板可以绕着仰仪中心旋转。

仰仪是采用直接投影方法的观测仪器,非常直观、方便。例如,当太阳光透过中心小孔时,在仰仪的内部球面上就会投影出太阳的影像,观测者便可以从网格中直接读出太阳的位置了。尤其在日全食时,利用仰仪能清楚地观看日食的全过程,连同每一个时刻,日面亏损的位置、大小都能比较准确地测量出来。

简仪: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

简仪是郭守敬于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该仪器的结构和使用上都比浑仪简单,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故称简仪。

简仪的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环面平行于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环”;另一个是直立在赤道环中心的双环,能绕一根金属轴转动,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夹着一根装有十字丝装置的窥管,相当于单镜筒望远镜,能绕赤经双环的中心转动。

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有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金属轴,支撑着整个观测装置,使这个装置保持着北高南低的形状。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赤道装置,要比欧洲人使用的赤道装置早500年左右。

世界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

我国是一个地震发生较频繁的国家,《吕氏春秋》云:“周文王立国八年(公元前1177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这可算是我国关于具体可靠的地震的最早记载。

到了汉代,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又称地动仪,制成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关于这架仪器,《后汉书》中记载:“地动仪以精铜制成网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酒尊就是酒坛)仪体内有一根高且细的铜柱称为“都柱”(类似惯性运动的摆),都柱在仪体内居于顶天立地的位置,是按古代天柱之说设计的。都柱旁有八组滑道(装置在摆的周围和仪体相接联的八个方向的八组杠杆机械)。外面相应设置八条龙,盘踞在八个方位上。每个龙头的嘴中含有一个小铜球,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

地震时,传来地震的震波,倾斜的都柱倒向地震方向的滑道,倒到尽头后推动杠杆,通过杠杆作用引发一个牙机,龙首打开,铜球当啷一声掉在下面的蟾蜍口里。司仪之人根据落球的方位,便可报告地震发生的方向。

地动仪制成以后,安置在洛阳,并且观测到了永和三年(公元138年)陇西发生的一次六级以上的地震,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

五星与五行

所谓五星,就是古人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由于这五颗行星在天空上像纬线一样由东向西穿梭行进,所以也称作五纬或五曜。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五颗行星,有关木星的记载甚至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战国时期就有了五星的说法,最初,这五颗行星分别叫做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这也是古代对这五颗星的通常称法。

之所以把这五颗星又分别叫金木水火土,那是用地上的五个元素配上这五颗行星产生的。《史记·天官志》中说“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其中,阴阳与日月相符,五行也相应于五星。

金星,古称太白、明星、大嚣,因为金星在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就数它看起来最为明亮了。早晨,它出现在东方黎明前的夜空,人们又叫它“启明星”;傍晚,它出现在西方日落时的天际,人们又称它为“长庚星”。《诗·小雅·大东》中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古人误以为启明与长庚是两颗星,所以给它起了两个名字。而实际上都是金星,只不过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不一样罢了。

木星,古称岁星或岁,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岁字就是指岁星。岁星在《史记·天官书》中还有摄提、重华、应星、纪星等别名。木星在五星中是体积最大的一颗,所以古人特别注意对它的观测。《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道,“岁星之所居,五谷丰昌。”把木星的周期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可能因为木星和太阳活动周期相近。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居十二次的一次,所以被称为岁星。

水星,古称辰星,它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看上去总是在太阳两边摆动。古人把一周天分为十二辰,每辰约三十度,因此将水星称为辰星。在《五星占》中,水星还被称为小白。

火星,古称荧惑,因为火星的红光荧荧似火,而且它在天空中时而由西往东,时而由东往西,很迷惑人,故名荧惑。此外,古人还将火星的红色同雷厉风行的执法官联系起来,又将火星称为“罚星”或“执法”。《广雅·释天》中记载道,“荧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

土星,古称镇星。土星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岁镇一宿,好像轮流坐着二十八宿一样,所以被称为镇星。

在“五行”中,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就是运动变化、运动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内部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物种状态的抽象概括。

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古人把五行学说纳入预测术的范畴,以全息系统的观点,来观察、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事,并依据自己的理论体系,综合推衍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细节。

史籍中的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以着名天文学家哈雷名字命名的着名彗星,它每隔76年绕太阳一圈。我国是最早发现和记载哈雷彗星的国家。

《淮南子·兵略训》记载,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时有“彗星出”;之后,《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公羊传》:“孛者何?彗星也。”再后,《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厉公十年(公元前467年)云“彗星见”。

但以上三次记录由于文字太简,均未被世界公认。被世界公认的最早一次哈雷彗星观测记载是由《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彗星光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比外国最早的记录早228年。

从公元前240年到公元1910年的2000多年间,哈雷彗星共出现过29次,每一次中国都有详细记录,早期最详细的一次记载见于《汉书·五行志》汉成帝元延元年条,共百余字,将哈雷彗星的出没时间乃至视觉速度,描绘得栩栩如生。宋、元以后,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越来越精确,记载越来越详细。

这种长期连续的观测记录是我国所独有的,也表明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古代对流星的记载

我国古人对流星雨、流星的记载是很早的。古书《竹书纪年》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

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夏四月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在公元461年出现的一次令人惊心动魄的天琴座流星雨,《宋书·天文志》更是做了十分精彩的记述:“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晚而止。”

据统计,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纪事有180余次,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了大约10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大约7次。

在《史记·天官书》中还有“星坠至地,则石也”的记载,这是对流星体坠地便成为陨石或陨铁的解释。到了宋代1064年,中国着名科学家沈括更是首次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陨石,而欧洲到1803年以后才知道。

新星和超新星

有些星辰的亮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强,甚至达到10万倍以上,这就是新星;有的亮度会增强一亿甚至是几亿倍,这叫做超新星。以后它们又渐渐暗弱下去,犹如在星空中做客似的,因此中国古人称这类天体为“客星”。

我国是最早记载新星的国家。商代的一片甲骨上刻着“七日己巳夕,……新大星并火。”意思是:七日(己巳日)晚上,有一颗很大的新星出现在大火星的近旁。这片甲骨的年代是公元前3300年左右,比欧洲的新星记载早1100年。

同类推荐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提督军门窦瑸传(已出版)

    提督军门窦瑸传(已出版)

    《提督军门窦瑸传》共二十七回,从窦瑸少年时击鼓鸣冤、伸张正义、中举科考、弃文习武,到青年时乾隆侍卫、铅都剿匪;从中年时封金存库、智擒妖道、海湾奋战、拼杀疆场,到晚年时灯下课子、修复书院一生中曲折的历史。他遭艰险而不退,受荣奖而不骄,遇辱耻而不惊,九死一生,为国效力,历经皇家三代而高官厚禄,不居功自傲,不贪图钱财,可谓一代福将,读了使人拍案叫绝。
热门推荐
  • 师父,我错了

    师父,我错了

    月羽思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了师父,因为师父很温柔,比她那些皇兄好多了。第一次,“小思,你干了什么?为什么你的师兄脸肿了。”月羽思积极认错,“师父我错了。”“下次不要这么欺负你师兄了。”第二次,“小思,长老为什么变成了那个样子?”“师父,我错了。”“嗯,下回别这么干了。”第三次,“小思,书阁的书还有我养在后山的兔子呢?”“师父,我真的错了”月羽思可怜兮兮的道。师父看了自家的徒弟一眼,悠悠的说,“不行,我心疼了。”徒弟,“啊?不要啊!”
  • 留学生

    留学生

    小说记录了主人公易添及其一群情投意合的留学生朋友独特,有时甚而荒诞不经的成长、恋爱、留德历程。由于大多没有父母伴读,寂寞、虚无、叛逆成为他们在德国留学的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主题。他们在这种孤寂,近似隔绝的环境中慢慢磨练了自己,语言班学习、学籍登记、缴纳保险、租赁房屋、拼伙做饭、打临时工、参加各种派对、到申根国家旅行,一切的一切,他们必须亲自完成,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会因此而迅速自立并变得成熟、抗压,小部分则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而无法自拔,最终走向彻底的虚无、崩溃。
  • 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凡命师

    超凡命师

    看相算命,寻龙点穴,阴阳八卦,五行风水,老祖宗传下来的的东西总有不少人试图将它发扬光大。不过其中绝大部分人做的都是错的,因为他们从学的那一天开始就错了。所以,你经常能看见算命的算不到自己马上就要挂了,看风水的把自己看进了泥石流里。大道至简,但也至秘。要学到正法,只能依靠机缘。杨凡就碰上了一场机缘,此时,他的人生正陷入低谷之中,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一名命师,而且,立志成为其中的最强者——超凡命师!
  • 凌世妖后

    凌世妖后

    惊醒,她摆脱孤儿杀手身份,是爹疼娘爱且十分稀有的古代独生女,不愁吃喝穿,金山银山一座一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止这些,她是南云太后宠爱的郡主,是凤溪大统的继承人,是宥澜青城的倾城公主,是卿寐负有盛名的将军,是尧栾名望颇高的国师,是磊岭昕城的城主,是薛卢的挂名宠妃,还是尉清长公主的面首。她一手易容术天下一绝,她一袭蓝衣天下倾心,她一众权力天下纷争,她一群追逐者天下谓妖。她不懂其它,她只愿权遍天下,荣华无数,八国势力尽在手中,她意欲凌世。但,是谁,让她舍弃天下,与之天外飞仙?是谁,让她全心相付,与之生死不离?她此生最爱的人,是天下无双的他;而此生让她又爱又恨的对手,是她,名曰凉歌的她......本文女强vs男更强,身心干净,专情不二。宠溺无限。【“再相配的两人不相爱又如何能在一起?”】【凉歌和星晨都这么说......】
  • 恋上复仇三公主

    恋上复仇三公主

    她,冰冷。她,任性。她,可爱。活泼的她们是高傲的公主,她们是高贵的女王……她们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容貌。为了报复隐瞒了身份进入了贵族学院,她们的眼中充满了嗜血与愤恨!当然,她们的复仇之路不会充满血腥的,还有酸酸甜甜的爱情。他,冷漠,霸道。他,高贵。他,花心。帅气的他们是天子骄子,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王子……遇上了我们三位公主之后会怎么样呢?
  • 见闻录:欧文经典散文

    见闻录:欧文经典散文

    散文先贤的贡献灿烂丰饶,必须努力从散文史的高度上把握散文艺术发展脉络,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散文艺术达到的高度和动人魅力。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散文名著的经典性。除已知的有显赫地位的公认具有散文文献价值的名著,还应该注意到那些可能存在的缺口,那些不显眼的永恒的文学火种,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名著,这对于一套系列展示散文名著的丛书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将是叫人感到遗憾的失误。
  • 食色天下2

    食色天下2

    宴喜堂厨艺大赛意外获胜之后,苏乐和好友高大宽一同前往钱塘,参加举世瞩目的中法美食交流活动。在精武武校力挫群雄,在闹市街头怒砸豪车,一路上经历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战斗。不承想,交流活动竟然事故频发,各方人物暗中出牌,搅得钱塘天翻地覆,更牵引出一位神秘的江湖大佬。随着苏东来浮出水面,苏乐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然而刚刚相认不久的父亲病逝了,除了留下巨额财富,还留给苏乐诸多江湖恩怨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经过思量,苏乐决定回到家族接管父亲的千机门,扛起应有的重担。此时,江湖各门派蠢蠢欲动,千机门内部则各有心机,可谓内忧外患,箭在弦上。面对层出不穷的陷阱和刁难,初次掌舵的苏乐如出笼之虎豹,渐渐显露出自己的惊人天赋
  • 再世情缘之王妃归来

    再世情缘之王妃归来

    她知书达理、温柔贤良、德容言功样样出众,乃京城众多女子之楷模。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是众多皇子的表率。他们俩本是男才女貌、佳偶天成、璧合珠联的一对恩爱夫妻。但由于身边亲人的算计和宫廷的阴谋诡计,两人被迫分离,阴阳相隔。她死里逃生后,发誓要为她夫君,也为她自己讨回一个公道。于是经历重重的磨难之后,她白手起家,在江湖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拥有了属于她自己的势力。三年后她强势回来,要查清当年的真相为夫君报仇。在与宫廷众人对抗的过程中,她发现她的夫君重生后以另一个身份守护在她身边,于是两人相认后再续前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