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1400000011

第11章 生活篇(2)

魏文侯看到大臣们这样欣赏自己的表演,就更加的高兴了。于是就即兴做了一首赋,当他朗诵到:“让我的话无一人敢违背”时,乐师突然停止鼓琴,并将案上之琴举起来向魏文侯砸去。刚才那其乐融融的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代之而来的是紧张的氛围,两旁的大臣吓得瞪直了眼。魏文侯也大惊,幸亏两旁武士手疾眼快,一把抢过乐师手中的琴,并牢牢把乐师按在地上。

魏文侯实在太生气了,本来自己今天心情很好,却被乐师搞得一塌糊涂。恨不得一口一口撕下他身上的肉。他坐在桌旁,吹胡子瞪眼,喘着粗气,怒视着乐师。两旁大臣都有些害怕,心想,这个乐师,太大胆了,竟然敢打大王不是找死吗。

乐师却神态自若,安静地趴在地上。魏文侯看到乐师竟然这种表情,就更加气愤了。大喊:“执法官来了没有?我要治这不知天高地后的乐师的罪。”

执法官忙快步跑到魏文侯面前,弯腰鞠躬,说:“大王,您有何吩咐。”魏文侯说:“按照我国法律,臣属打君主,应该判什么罪?”执法官说:“禀报大王,应判死罪。”说完,魏文侯喊道,“听到没有,快把这浑蛋乐师给我拉出去,砍了!”

说完,摔袖就要走,乐师听到这,忙说:“大王,臣有一言,请您听我说完,再让我去死吧。”魏文侯不耐烦地说:“快说,快说,我一刻也不想再见到你。”

乐师说:“过去,尧、舜为君主时,唯恐自己的话没人反驳。后来桀、纣为君主时,唯恐有人反驳他的话。今天您所讲的话和讲话时的神态颇像桀、纣啊。我心中气愤,心想一定是他们的灵魂附到了您的身上,因此,我举琴就打。我是在打桀、纣的灵魂,让他们不要依附在您的身上,也使您成为暴君、昏君。我在打他们,不是在打您啊。”魏文侯听到这,知道自己错了,就命人把他给放了。

哲理点拨:自己讲出的话不许别人反驳,这是何等的霸道,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就是如此。世上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说出的话百分之百正确,因而就该允许别人提出异议和意见。

鲁婴泣卫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城门卫士的女儿名叫鲁婴,生得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这天,是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大伙儿正玩得十分开心的时候,鲁婴却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来。

她的一位好朋友发现了以后,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便走过去悄悄地问鲁婴:“你到底是为什么事而伤心哭泣呢?”

鲁婴睁开泪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后说:“白天我听人家说,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欢打仗,缺少爱心,当时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刚才大伙儿在讲故事时,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所以就哭了。”

这时,早已围上来的一群姑娘们都争着来劝慰她:“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这跟我们鲁国有什么相干?再说打仗,那是诸侯间的争王争霸,你一个平民家的女儿,管得了吗?为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着!”

鲁婴听了这番话,很不以为然。她说:“我的想法跟你们不同。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年,有个宋国的大司马打了败仗,逃亡时经过鲁国,他的马就将我家好好的菜园子踩了个乱七八糟,使我家平白无故地遭受了损失。去年,越王勾践为复仇而攻打吴国,鲁国国君为了讨好越王,就在民间搜寻美女去献给他,结果将我的姐姐选中了。后来,我的哥哥前往越国去探视姐姐,又在中途被吴越混战的将士所杀害……”

说到这里,鲁婴早已泣不成声,难以自持了,围在一旁的姑娘们也难过得一个个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鲁婴才停止了哭泣,继续说道:“这两件事告诉我,打起仗来是没有国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现在,卫国的王子又是这样喜欢打仗,而我却只剩下一个弟弟了,说不定哪一天灾祸又会突然降临到我们姐弟头上,这又怎么能不让我担心害怕呢?”

哲理点拨:鲁婴从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间万物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哲学道理,并据此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作出判断,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未雨绸缪的科学态度。

心中无妓

程颢(号明道)、程颐(号伊川)兄弟,世称“二程”,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

有一天,他俩应邀参加一个朋友家的宴会。酒席上,有几个花枝招展的歌妓弹弹唱唱,正在给客人劝酒。程颐看不惯,拂衣而起走开了,程颢却若无其事,大碗酒肉,尽欢而散。

第二天,程颐跑到程颢的书房里,还余怒未息,有责备老兄之意。

程颢看看弟弟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呵呵笑着说:“你还记挂着那件事吗?昨天酒宴上有歌妓,我心中却没有歌妓;今天我书房里没有歌妓,可是你的心里还满是歌妓。”

程颐听了低头一想,自愧学问和修养实在赶不上老兄。

哲理点拨:生活中总是客观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丑恶的事物一味躲避,并不是聪明的做法;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战胜它,在与反面事物的接触中增加抵抗力,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管宁割席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时代是一对很亲密的朋友。有一次,他们两人在菜园里锄草,从泥土里翻出一块黄金。管宁目不斜视,把黄金当作瓦片石块一般,仍然不停手地挥锄;华歆却心中一动,弯腰拾起金块,端详了一阵,才把它掷掉。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炕席上读书。忽然外面鼓乐喧哗,有位高官达贵乘坐华丽的马车经过门前。管宁仿佛没有听见一样,埋头读书;而华歆呢?连忙丢下书本,跑到街上去看了。

华歆回来的时候,管宁用刀子把炕席哗地一割为二,说:“从今以后,你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

哲理点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在交朋结友上也应该以共同的思想作为基础;当然,这种割席分坐、断然绝交的态度也未免过分立异鸣高。一个人既要严于律己,也要乐于助人,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有道德修养。

忠义之臣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献公为了把君位传给他宠爱的妃子骊姬生养的小儿子奚齐,就把太子申生杀害了,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保命,带了几个随从离开了晋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一次,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一连几天没吃上东西,饥肠辘辘的重耳跌坐在一条破席上,仰天长叹:“唉,没想到我堂堂晋国公子竟要饿死他乡!”

一位名叫介子推的随从听后悄悄跑到僻静处,用匕首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烤熟后送给重耳。

重耳一见是烤肉,不问缘由,三口两口吃了个精光。而后,抹了抹油腻腻的嘴问:“哪来的肉,还有吗?”

介子推向上提了提裤腿说:“肉从腿上来,公子喜欢吃,臣愿将另外一个腿肚割下奉君!”

望着介子推鲜血淋淋的腿,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19年后,晋公子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他给所有流亡期间跟随他的人都封了官、加了爵,却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的邻人解张深为不平,上书晋文公,文公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不肯来,晋文公便亲自登门,依旧扑了个空。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一时无计。“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一方,介子推自然会从这一方出来。”

有个大臣献上一计。

文公依计而行,但却始终未见介子推出来。

等大火熄灭后,重耳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根下,发现了介子推与其母亲的尸体。目睹此景,文公放声大哭,追悔莫及。

哲理点拨:知恩图报的人不少,不图报的人却不多。这样的朋友不去珍惜绝对是人生的憾事。

护子心切

中国古代,有位读书人,名叫周豫。一天,一位朋友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鳝鱼,周豫一时技痒,决定亲自煮上一锅鳝鱼汤来尝尝。

他将鱼放入锅中,那些鳝鱼仍悠闲地在锅里游着,周豫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就被慢慢地煮熟了。但鳝鱼在锅中并未察觉水温的变化,因而不会挣扎,所以口感非常好。

等到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豫掀起锅盖时却发现一条鳝鱼的腹部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沸水之中;一直到死,都把腹部露在外面而不倒下。

周豫十分好奇,便将这条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究竟。在剖开的瞬间,他发现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

原来这条母鳝鱼竟是护子心切,而情愿将头和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看到这一幕,周豫不禁潸然泪下,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百般呵护,而自己对母亲却很少关爱,倍感惭愧。遂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并对母亲加倍地尊敬与孝顺。

哲理点拨:面对孩子,母亲始终都是一棵大树,任凭风吹雨打,酷暑严寒,都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庇护着自己的孩子。

相命师

楚国有一个相命师,很会算命,凡被他相过的,都很灵验。

楚庄王知道后,十分好奇,便派人将他请入宫中,问他有何妙法。

“我并不是观察他本人,而是先看他的朋友。”相命师毫不保留地说。

楚庄王不解,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老百姓,如果他的朋友个个品行端正、积极进取,他自己日后也必然有所成就。对于为官者,如果他的朋友都是胸怀坦荡的君子,他也必定前途似锦。而对于帝王来说,如果他的臣子都能忠心耿耿、直言进谏,这个国家就一定会繁荣昌盛。我就是凭借这些,每次都不会有什么差错。”

楚庄王听后连连称是。

哲理点拨:真正的朋友是可以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结交朋友一定要记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

丞相公孙弘

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出生贫苦,所以平时生活十分俭朴,吃饭仅一个荤菜,睡觉盖着普通的棉被。一向与他不和的大臣汲黯遂借故向汉武帝参了他一本。

汲黯向汉武帝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却衣食朴素,睡觉也只盖普通的棉被。其实,他是故意这样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清廉简朴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奏是否属实?”

公孙弘回答:“汲黯说得一点也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的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廷指责我,自然是我的不对。我位列三公而生活如同小吏一般,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幸而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才能听到对我如此的批评。”

汉武帝听到公孙弘的这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哲理点拨: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不但不辩解,且全部承认。这便是他高人一筹的智慧。很多时候面对别人有意的指责或诬陷时,我们并不需要辩解,这时只会越辩越乱,甚至起到负面效应,最后让事情更加复杂。

戴高帽

袁枚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做县长,赴任之前,去向老师尹文端辞行请训。

老师见到他后,问道:“这次去上任,有些什么准备?”

“我准备了100顶高帽子”。袁枚答道。

“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老师不满地说。

“社会上的人都喜欢戴,有几人像老师这样不爱戴的。”袁枚不慌不忙地说。

老师听后点了点头,认为他说的话很有道理。

当袁枚出来,同学们问他与老师谈得如何?

他笑着说道:“我送出了一顶。”

哲理点拨:许多人嘴上说不喜欢戴高帽子,其实心里又愿意接受高帽,于是便有人顺应人心送“高帽”。

徒手斗虎

北魏的皇族中,有个名叫可悉陵的人,生得高大魁梧,性格勇敢坚毅,又练得一身好武艺,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很受皇室器重。

在可悉陵17岁的那一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带着他一块儿到山林里去打猎。

陪同皇帝出行的这帮人个个身怀绝技,善使弓箭,勇猛无比,打猎对他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只一会儿的工夫,他们便捕获了许多野味,有山鸡、野兔、鹿等动物。

大家心里都很高兴,边说边笑,兴致很高。忽然有人察觉旁边的树在微微颤抖,传出一阵草叶的“沙沙”声,好像有什么动物在快速行走。就在这时,丛林中突然蹿出一只猛虎。它大吼了一声,吼声震得地动山摇。

人们惊出了一身冷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听得一个人大喊道:“大家保护好皇上,看我的!”说话间,人已到了老虎跟前。大家定睛一看,原来说话的是可悉陵。

可悉陵没有拿任何武器,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斗起来。老虎的尾巴用力一掀,眼看要扫到可悉陵身上,可悉陵却灵巧地避开了这次攻击。大家回过神来,弯弓搭箭想要帮可悉陵的忙,可悉陵却喊道:“我一个人就可以对付,请大家不要插手!”大伙只好放下手中的弓箭,眼睁睁地看着可悉陵和老虎周旋,心里暗暗为他捏一把汗。

可悉陵躲过了老虎最为凶猛的攻击,找准机会跳到老虎背上,揪着虎皮死死按住虎头,抡起铁拳向老虎的天灵盖使劲地砸下去。也不知打了多少拳,可悉陵累得不行了,才发现老虎已经七窍流血,死了。于是可悉陵把这头老虎献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没有过分称赞他,说道:“本来我们可以不跟老虎纠缠,找准机会逃走,要是实在走不了,大家一起上,也能够轻易地把老虎打死,而你偏要徒手和老虎搏斗,你的勇敢和谋略确实超人一等,但应该用来造福国家,而不应该把它浪费在这种不必要的搏斗上。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不是太可惜了吗?”

哲理点拨:人的才能应该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能为了出风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胡石塘的斗笠

元朝有个文人叫胡石塘,在当地颇有名气,后来,他到京城应聘,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了他。

上朝时,胡石塘的斗笠戴歪了,但他自己一点也没有察觉。元世祖问他道:“你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

“全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胡石塘自豪地回答。

皇帝笑他说:“你连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还说要平天下?”

结果没有任用他。

哲理点拨古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光有满肚子空泛的理论,却连一些小事都做不来,这种人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为了掠夺别国的财富,常常把百姓驱上战场。一天,他问孟子:“我治理国家也够仁义的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百姓饥寒交迫,我就把那里的灾民转移到河东去,同时还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遭饥荒时,我也同样办理。我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地爱护百姓。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未减少,我的百姓也未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您是喜欢打仗的,就让我用打仗来做个比喻吧!两军交战,战鼓咚咚一响,士兵们奋勇冲杀,其势锐不可当。可有一方士兵却十分胆怯,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还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才停下。这时候,这个逃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人,说他胆小怕死,你看对不对呢?”

梁惠王说:“太不应该了,跑五十步的人,不过是没跑到一百步罢了,他们也是逃跑啊!性质一样,实际上是一回事,我要有这样的士兵,非杀了他们不可。”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怎么能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呢?”

哲理点拨:我们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乌鸦笑猪黑,自家不觉得”的情况。其实二者都黑,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因此在平时不要刻意去讥笑别人,搞不好反会弄巧成拙,使自己成了大家的笑料。

治驼背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热门推荐
  • 小故事悟人生

    小故事悟人生

    每一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当从青涩懵懂到睿智成熟后,留在心头的是阅尽人生百态之后的从容。与其蓦然回首,不如让我们现在就开始领悟真理,感悟真谛,少走弯路。本书就本着这种帮助您走出困惑和烦闷的观念,以给您激励和鼓舞为宗旨,通过智慧篇、口才篇、创业篇等十六个章幅的分类,汇聚了近200个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影子。让我们启阅其中,收获其外,在体味别人人生的同时,反思和感悟自己的人生。
  • 重生之宠妻升级路

    重生之宠妻升级路

    风宁霜以为自己会这样一辈子凄凉下去,只是没想到某一天会重生。当重生后,碰上绝世好男人,她是抓住呢?还是抓住呢?还是抓住呢?
  • 先婚厚爱

    先婚厚爱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结婚是顺理成章的事。爱?我会疼你宠你一辈子,让你爱上我。其实就是被逼婚的失恋女水墨遇到腹黑大灰狼,被他拐回去以后的温馨甜蜜生活。
  • 重生之我是路人

    重生之我是路人

    前世的死亡,本以为重生后可以随心所欲,不为谁停留,那一眼万年,却将她钉在原地,隔着一步之遥,却不敢上前说爱你。如此平凡无奇,却卑微不顾一切痴迷,宁可心痛也不肯放过自己........你可知?(并不是全是悲文,有欢乐忧愁,有轻松也有沉重,希望亲们喜欢,支持……)
  •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20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20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化解疑难,不可或缺的智慧心法;开悟思路,步步为营的人生航标。前车之鉴,50个谬误道尽一生常见认知误区;智者点拨,50个谬误助你轻松跨越人生险境。人生最可怕的是与谬误如影相随,却无法自知。二十几岁决定人的一生,而谬误导引你坠入万劫不复的糟糕险境。本书为你扫除关键时期的所有拦路虎,让你轻松迈入成功的快车道。
  • 末日重临之异族崛起

    末日重临之异族崛起

    一场席卷多个世界的灾难爆发,人界的丧尸危机后,世界重新恢复秩序,然而六年后,因为东岛国野心,灾难重来,危机升级。异族沉睡的太久了,有人忘记了我们的存在,该亮出獠牙了……
  • 蜜宠娇妻:霸道机长带我飞

    蜜宠娇妻:霸道机长带我飞

    爱上了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外星人机长,追起来好费力!她撒娇卖萌各种招数用尽,他却只会挑高眉头问她是不是又晕机。你难道看不出我在勾引你吗?她在内心咆哮着。招数用尽后没办法,她索性用了最笨了方法!得手之后,她又满足又得瑟:“机长大人,我们来日方长。”他却食髓知味,慵懒的朝她伸出手:“我改名了,我叫方长,来吧宝贝。”她瞠目结舌:“你,有话能不能好好说!”“嗯,我做,你说。”好悲伤,外星人的体力太好了,我在外太空求救啊,SOS!有没有人啊!
  • 胡桃匣子守护神

    胡桃匣子守护神

    她在学院大冒险时捡到古老的胡桃匣子,打开匣子,出现一个守护神。是天降好运,还是恶灵缠身?对恋爱充满憧憬的新闻系女生上野晴,无意中释放出被关在胡桃匣子中的守护神克瑞斯,从此过上与神同居、不得安宁的精彩生活。
  • 重生之无价王妃

    重生之无价王妃

    她,江南第一美人,本想安安静静做个好姑娘,却被人陷害失了清白,好不容易嫁给了原静侯,结局是:庶出妹妹怀上了他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化为一滩血水,表姐和他联合起来使得她家破人亡!这一世,她发誓做一个强者,斗妹妹,斗表姐,在商场上玩转乾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一不小心惹上了三朵桃花:第一朵,人称一世风流的逍遥王爷;第二朵,上一世的相公原静侯;第三朵,文武双全的冷面荣亲王。三朵桃花,三种爱情,三种命运。哪一朵会成为甜美多汁的水蜜桃?哪一朵会成为蛀虫的烂桃子?又有哪一朵压根儿不会结果?情路漫漫,何处为终?相逢本是错中错,青丝断,梵镜碎,苍天裂,锦水潺潺,与君长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