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1600000053

第53章 宋史(2)

狄青一开始只是一名低级军官,他英勇善战,多次在战争中充当先锋。他冲锋陷阵时,都会将头发披散下来,然后头戴青铜面具,手持长枪在敌营中横冲直闯。西夏人见了,都以为是天神下凡,胆战心惊,无心再战,因此狄青多次立下战功。他在西夏四年,参加了二十五场战斗,身中八箭,但是从来没有半点畏惧之情。有一次,他在安远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但是看到敌人卷土重来时,他仍旧是一马当先,杀入敌阵。手下人见状,也纷纷跟在他后面杀出。狄青因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声名远扬。

康定元年(1040年),经略判官尹洙见过狄青后,对陕西经略使韩琦和范仲淹说:“狄青有大将之才。”在他的推荐下,范仲淹和韩琦接见了狄青。范仲淹对狄青非常赏识,狄青告别时,他拿出一本《左传》送给了他,说道:“为将者如果不知古今,只能算是匹夫之勇。”狄青从此开始发奋读书,将秦汉以来的将帅兵书都熟烂于心,逐渐掌握了用兵之道。

侬智高在云南发起叛乱时,北宋多次派兵围剿都失败了,宋仁宗为此甚为忧虑。

狄青此时刚刚就任枢密副使不到三个月,他听说西南战况后,主动上书请行。他说:“我出身行伍,只有用领兵打仗的方法报效国家。如果陛下给我一支部队,我一定能剿灭叛军。”宋仁宗认为他很有勇气,就将讨伐侬智高的事全部托付给他。

狄青率兵到达云南后,命令部下不要轻易出战。广西将领陈曙藐视军令,私自领兵出战,在昆仑关被敌军杀得大败。狄青知道后,将陈曙抓起来,然后加上临阵脱逃的三十个将领,一起处死。从此以后,军令一出,无人不从。狄青按兵不动,然后虚张声势,佯装要从各地调集粮草,与敌人打持久战。侬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不打算速战速决,就放松了警惕。狄青趁敌人不备,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占领昆仑关。侬智高出动全部军队与宋军交战,狄青冒着箭矢,手执白旗,指挥骑兵从两侧攻击敌人,敌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狄青领兵直追,侬智高见大势已去,放了一把火逃走了。有人在火中找到一具穿着龙袍的尸体,就建议狄青向朝廷汇报说侬智高已死。狄青说:“宁可让侬智高跑了,我也不敢以欺骗的行为冒取功名。”

宋朝时,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每个士兵脸上都要刺上字。狄青行伍出身,当然也不例外。他后来经过打拼,身居高位,可是他脸上的字还赫赫在目。宋仁宗认为他脸上的字有碍观瞻,准备让人用药水给他去掉。他对皇上说:“陛下不问门第,因军功而提拔了我。我想让字留在脸上,用来勉励部下为国效忠。”宋仁宗对他的话非常欣赏,就不再勉强。因为狄青面带刺字,时人都称他为“面涅将军”。

狄青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有勇有谋。宋人笔记中曾有记载,说狄青为了鼓舞士气,每到战时,都准备好一枚两面形状相同的铜钱。他在誓师时,都会将铜钱拿出来做占卜用。他说:“若是正面朝上,则我军必胜。”结果连掷数次,得到的都是正面。军中将士都认为王师有神灵相助,因此信心大增。

狄青不善言辞,为人谦虚谨慎,知恩图报。曾有阿谀奉承之徒说他是唐朝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听后,正言说道:“我能建功立业,只是机缘巧合罢了,哪敢与狄公相提并论。”那个谄媚之徒听后,灰溜溜地走了。狄青每次打了胜仗,都会将功劳让给别人。他手下的好多将士,都因为他而得到升迁。当年尹洙曾经大力推荐他,尹洙死后,狄青周济他的家人长达数十年之久。

后来,狄青因为嘴上的毒疮发作,病重去世,年仅49岁。宋神宗登基后,希望能重振国威,但是一直苦于朝中没有可用之将。他想起狄青智勇双全却英年早逝,悲叹不已。为了怀念狄青,宋神宗下令将狄青的画像挂在宫中,并厚待他的家人。

范仲淹改革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他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到朱家,为其取名朱说。他了解自己的身世后,决心要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在外求学时,昼夜苦读,一天煮一锅粥,困了就用冷水洗一下脸,饿了就吃冷冻的粥块。

1014年,宋真宗去亳州朝拜太清宫时,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城里的人听说皇帝从这里过,都挤到街上去看。只有范仲淹如往常一样,埋头苦读。有人拉他去看热闹,他踌躇满志地说:“将来再见也不晚。”次年,范仲淹果然高中进士。他考取功名后,立马将母亲接到身边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范仲淹。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他见当地海堤失修,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农田民宅也饱受海潮虐待。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重修海防堤堰。张纶欣然赞同,他命范仲淹全面负责治堰。范仲淹率领数万民夫,奔赴海滨,捍海治堰。不久,就修成了一道数百里长的长堤,为当地的海盐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当地的流民重返家园后,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建造了范公祠。同年,范仲淹因为政绩显著,被调回京师做了大理寺丞。

西夏入侵时,范仲淹请求去边疆保家卫国,宋仁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他派往延州。他到达延州后,与韩琦一起选拔民兵,淘汰老弱,修建壁垒,在边关竖起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西夏军多次进攻延州,都以失败而告终。范仲淹还时常指挥将士,偷袭西夏军,让西夏军疲于应付。以至于西夏军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能轻易攻打延州,小范胸中有雄兵百万,不好对付。”范仲淹文武兼备,治军有方,在他的提拔下,西北军中出现了很多名将,如狄青、种世衡等。他还对羌族恩威并施,让他们取消与西夏的合约,追随宋廷。在范仲淹和韩琦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西北边防局势得到了好转 。

宋仁宗时期,政府财政开支膨胀,百姓负担加重,地方暴动与骚乱频繁。宋仁宗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多次向范仲淹等人征求执政策略。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总结了从政二十多年的经验,写出了一份《答手诏条陈十事》,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改革思想和措施。这份文件中提及的改革内容主要有:一、严明官吏升降制度,对官员实行政绩考勤。二、限制侥幸做官和升官的途径。三、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有用的人才。四、改革地方长官制度。五、均衡公田。六、兴水利,重农桑。七、整顿军备,建立府兵制。八、推行恩信,将赦令严格落实到底。九、严肃法令,删减执行法令时冗杂的政治程序。十、减轻徭役,关注民生。

宋仁宗看过《答手诏条陈十事》后,对范仲淹的改革思想表示赞同。他传令下去,除了建立府兵制这一条之外,其他的全部施行。于是,在宋仁宗的大力倡导下,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就拉开了序幕。

新政仅仅施行了几个月,北宋的政治局面就改善了许多:官僚机构得到精简;科举考试中增加了理论性文章的考核,很多有才干的人被选拔出来;那些凭借门第做官的世家子弟,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农村修建了很多水利设施;全国普遍建起了学校。

新政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群起而攻之,污蔑新政和改革派。他们说改革规模过大,容易引起国家动乱。又说一些官员在新政实施过程中营私舞弊,新政中纰漏过多。保守派在朝堂上下议论纷纷,不停地在宋仁宗面前说改革派的坏话,宋仁宗也开始动摇了。他在新政实施一年零四个月后,下令废除新政,终止一切改革措施。宋仁宗不但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其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还将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人士相继逐出朝廷。

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范仲淹清正廉洁、力主革新的思想却永远为后人所敬仰。范仲淹64岁时,病逝于徐州,有《范文正公集》等作品传世。

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包拯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饱读经书。他二十八岁考上进士后,因为父母年事已高,就没有出来做官。父母去世后,包拯直待守孝期满,才出来做官。

包拯起初担任的只是知县一类的小官,但是他同样做得很好。有一天,一个人来到县衙,说自己家的牛舌头被人割掉了。宋朝时,政府禁止百姓私宰耕牛。牛舌头没了,牛就要死掉,而牛主人肯定也要背上私宰耕牛的罪名。包拯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桩陷害案,他对牛主人说:“你回家将牛杀掉卖肉,但是不要说是我让你这样做的。”牛主人回家后,按照包拯说的一一照办。没过几天,就有一个人跑到县衙,控告牛主人私杀耕牛。包拯命人将那个人抓起来,那个人喊冤不止。包拯说:“人家杀牛是迫不得已,要不是你陷害他,将他家的牛舌头割掉,他哪敢如此。”那个人听了,不再狡辩,赶忙低头认罪。从此,包拯神机妙算的名声就传了出去。

包拯不仅断案如神,而且为官清廉。他任端州知州时,端州出产一种名贵的砚台,是朝廷钦定的贡品。以前很多本地官员为了贿赂京官,都会以进贡的名义大肆征收砚台。包拯上台后,决心要摒弃这种陋习。他下令工匠们只按照朝廷规定的数目制作砚台,多一块都要造册上交。后来他离开端州时,将自己在公堂上使用的砚台也一并造册上交。当地百姓爱戴他清正廉明,就偷偷在他的船舱里藏了一块砚台。他走到江中心发现后,立即将那块砚台丢入水中。后来,百姓将他抛掷砚台的地方命名为“墨砚沙洲”。

包拯进京后,不久就被任命为谏官。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多次弹劾权幸大臣,在朝廷内外赢得了清名。

宋仁宗宠妃张美人的伯父张尧佐身无所长,但是他通过钻营,被朝廷任命为三司使。包拯上书说:“张尧佐这样的人如果能做大官,恐怕会人心不服。”宋仁宗不悦,又加封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并没有因为皇上生气而罢手,他接连三次上书,终于让宋仁宗罢了张尧佐的官。

三司使张方平依仗权势,假公济私,霸占了商人刘保衡的家产。包拯知道后大为震惊。他在奏章上说:“张方平作为朝廷命官,却巧取豪夺,实在是罪无可恕。不加以严惩,恐怕不足以平民愤。”张方平见状,忙多方打点,但是终被罢官。朝中权贵见了,都胆战心惊,不敢再恣意妄为。

汾州知州任弁,利用职权,动用一百多个士兵为自己制造驼毛绸缎。包拯知道后,在朝中参了他一本。按照宋朝规定,他不但要为自己的罪行做出赔偿,还要被罚充军。宋仁宗念在任弁对朝廷有功的分上,将他判处流放。包拯知道后,力求皇上收回成命,量罪定刑。宋仁宗没有办法,只好收回成命,将任弁充军。

包拯先是被朝廷任命为龙图阁大学士,后来又被任命为开封府知县,总管京城大小事务。他嫉恶如仇、清正廉明,为此,很多权贵非常忌惮他。他见很多权贵私建园林楼阁,侵占惠民河河道,妨碍漕运,就下令将那些楼榭全部拆除。一个权贵见状,赶忙伪造了一张地契,说他用的那块地是自己的。包拯见他妄想用假地契蒙混过关,将他押上公堂,狠狠打了一顿板子,然后又在皇上面前弹劾他。京城那些恶人见了,都噤若寒蝉。

包拯中正耿直,大公无私。他不但爱民如子,而且执法不避亲党。过去老百姓去官府告状的时候,都要通过小吏转交状纸。包拯上任后,为了方便百姓,命令打开官府之门,老百姓可以直接到他跟前告状。京城的百姓都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有人因为他明如镜,清如水,直呼他为“包青天”。他的侄子包勉担任地方官后,贪赃枉法。包拯知道后,怒不可遏,将他依律斩首。他大义灭亲后,又亲自回家向兄嫂请罪。

包拯64岁时去世,死后,宋仁宗为了表彰他忠孝两全、铁面无私,谥其号为“孝肃”。开封的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在开封府旁修建了一座包公祠,四时香火不断。

大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对医药、天文、地理、农学、化学、数学等都很精通,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他晚年的时候还编写了《梦溪笔谈》,这本书反映了北宋时期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毫不吝啬地称赞说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可见沈括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沈括生于钱塘江的一个官僚家庭,他的母亲出自书香门第,对于他的影响很大。沈括从小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将家中收藏的书籍读完了,在他跟随父亲出去的时候,对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也有所了解,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视野,他的聪明才智也开始显露出来。

据说小时候的沈括在读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时,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为什么这里的桃花都快凋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盛开呢?”为了弄清楚这个疑问,他决定要出去实地考察一番,所以约了几个好朋友就上山了。这时候已经是四月了,山下已经很暖和了,但是等他们到了山上,竟然被冷风吹得一直在发抖。这一下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得晚一些,是因为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要低。他的这种探索的科学精神是从小就养成的,之所以长大后能写出《梦溪笔谈》这样的科学巨著,是离不开这种精神和方法的。

说到《梦溪笔谈》可以说是沈括一生成就的总结,也是他最杰出的代表。当然,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科研成果,他还记载了当时别人的许多创造和发明。比如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他才让世人所了解。可以说活字印刷术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沈括也有功劳。

当时沈括正在钱塘江的老家,他无意间看到一个老工匠用黏土做成了一个个的小方块,还在上面刻上字,之后放到窖里面把这些黏土烧硬,这样黏土上的字就成了活字。虽然在北宋之前就已经有了印刷术,但是非常麻烦,在木板上刻字,如有一个字错了,那么所有的字都需要重新再刻,这样用起来很不方便。这种活字的方法出现之后就方便多了,沈括看到之后非常感兴趣,就将毕昇的发明做了详细的记载,世人才由此得知活字印刷术的来历。

同类推荐
  • 将军百战身名裂

    将军百战身名裂

    天汉二年,李广利伐匈奴,李陵独率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最终遭遇如何?PS:参加征文的一个历史小短篇,时过境迁,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 逐天下

    逐天下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历经过去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无数英杰!汉末又见三国,热血奔腾,豪迈凝霜,以战止战,战之可也!风雨飘摇的大时代,一个现代的民工苦力因为意外成了一个黄巾反贼,斗朱儁,战卢植,最终他的前路在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QQ群骁骑营:167162336
  • 历史年鉴之1919

    历史年鉴之1919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次元之中华崛起

    次元之中华崛起

    一个国家的军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抵御外来入侵!维持国内和平!促使国家政治有一个良好的循环!这一些都不是最终目的!抵御入侵不如打击入侵!维持和平不如去斗争!促使政治良好循环不如让政治分别开花!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科技?创新?掠夺?不!这一切都不是根本,根本在于人民!有人民才有国家,有人民才有科技才有创新,才有后来的发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无人敢于轻视,无人敢与入侵,依靠什么呢?武器?科技?原子弹?不!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依靠的就是人民!人民的团结,人民的创新精神!它不存在于历史,却根源于历史,只是因为某些因素它进入了次元空间!且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穿越来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节点!
  • 炎师天下

    炎师天下

    "傲行天下逍遥者,唯我炎师!”天下最大的官商成为他的经济源泉,百变性感的美人成为他的间谍头子,鲁班高超技艺的传承家族成为他的工程部门,隐匿于暗夜的杀手是他忠诚的刺客,溜须拍马,口舌如簧的马屁精们竟然为他宣传广告,利用一部《金瓶梅》,各类子弟竟然与他称兄道弟,关系纠结,所有人爱他的智慧,赞赏他的度量,但害怕他的心机和霸道。这股庞大的组织被称为------炎师,一个让他纵横天下,逍遥人间的工具!一个穿越到古朝的保镖的魅力人生!-------------------------------------PS:1.本书坚决反对11,但也坚决支持因为感情的升华而进行的身心交流。2.本文是架空历史,所以较真者,本人将拉出古墓大学士与你辩论。3.本文秉着人道主义精神,坚决抵制太监。推荐其间,麻烦给我个书架,收藏下,感激不尽!
热门推荐
  • 心城.爱已如风

    心城.爱已如风

    因为喜欢你,变决定一直努力去追寻。大学的那段时光永远是那么值得怀念与致敬。而我那么多美好的记忆都是因你而开始。
  • 迷失第一季

    迷失第一季

    在这座空城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清醒,仿佛都在看时光的界限,渐渐的习惯了这座冰冷的城市,有时候会想,也许会一直住在这里,总体而言,也许大家并没有任何家的概念,家对于某一部份人来说,只是一间租住的小房子。而每一个人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罗明只是众多人之一,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之后,带着自己的梦想,只为自己的灵魂讲述,希望文字。能更加深入您的心灵,给所有的空人一种物理治疗。这本书也是送给兄弟的,愿你们永远幸福!
  • 太后有疾

    太后有疾

    天降大任必先苦心志,可是洞房没入,皇帝老夫君死了怎么破;俗话还说:母慈子孝,哀家这么和善,怎么就招来披着羊皮的小皇帝一只;俗话又说:披着羊皮的不仅是狼,还可能是狐狸,于是哀家就这么被坑了;总结,且看黑心帝王与被坑小后娘互捅刀子的欢脱故事。
  • tfboys之一生只爱你

    tfboys之一生只爱你

    女主们去重庆游玩,碰巧遇见tfboys,从此开启了一段虐心的爱情故事。。。
  • 阔少请签字

    阔少请签字

    “哼!你个贱女人,当初千方百计地让我娶了你,现在居然敢给我出轨!我告诉你,你是我龙擎天的女人,就算我不要你,你也别想着勾搭别人!”龙擎天狠狠地捏着季馨儿的下巴,无情地说道。“龙擎天,既然你不爱我,为什么还要锁着我。”季馨儿双眼含泪,哽咽地说道。知道了自己的婚姻不过只是一场交易,季馨儿毅然决然地签署了离婚协议书:“龙擎天,你不就是想要我季家的财产么,我已经找律师把我手里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你了。现在,我手上有份离婚协议书,你签字吧。”
  • 泯灵

    泯灵

    无聊之余,想写一部小说和大家一起分享,不是什么才子,小说不足之处还望创世的朋友们多多指点,多多教诲。
  • 诡谈

    诡谈

    七月七,景湖畔。前尘往事,今日再来寻你。铜镜、镇尺、王陵、诅咒、胭脂等等一切谜团。终究在我抽丝剥茧的探索下,展露出曾经的真相。
  • 神迹之幻城

    神迹之幻城

    幻,冥想之物,思绪空间,存在亦或不在,都只在你信与不信之间……这本是一座空城,许多年前,一些发现自己有不同于常人能力的人,因受到人类异样的对待,而选择远离……于是这座孤城住进了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因此就有了幻城……她,圣域的幸存者,背负着孤独,寻觅宿命;他,幻城的咒术师,谁能打开他冷如冰霜的心;他,生长在嗜血的冥界,被世人所恐惧的他,那份心底的温柔为谁而存……
  • 这不是真相

    这不是真相

    一件离奇死亡事件,将欧阳云筹拉入无限的阴谋之中。一次次新线索的发现,又一次次断了线索。是顺着线索走,还是有人部下的圈套,被牵着走。命运让他们相遇,道路却总那么坎坷,他们的爱情之路能否走下去?让他带着我们看看这真相的背后是否是真相。
  • 魔王的千年恋

    魔王的千年恋

    千年前,她是天上的百花仙子,无意间救了他,在此之后他天天缠着他,两人日久生情,无奈天公不作美,他们的恋情被发现,百花仙子被送上斩仙台,而他,只能拿着她的一丝魂魄去轮回。千年后,她是一个阴年阳月所生的孩子,总是被人追杀,意外拜师,成为九州的姣姣者。当她的身世之谜解开时,当被卷入一场阴谋时,她该何去何从,而他,是怎样留在她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