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1600000044

第44章 新唐书(1)

用兵如神的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他文韬武略,才能出众,加上是隋朝大将韩擒虎的外甥,因此深受隋朝大臣们的器重。

李渊在太原招兵买马时,李靖觉察到李渊有异心,因此向朝廷告发他。朝廷派人捉住李渊,准备将他押回江都,但是走到长安时,由于天下大乱,道路不通,就没有成功。李渊起兵后,抓住李靖,准备将他斩首。李靖被押到刑场时大呼:“大人为了平定天下而起兵,如今大事未成,为什么就要因为私人恩怨而杀害勇士呢?”李世民欣赏他的胆识,就在李渊面前为他求情,李渊这才放了他。李靖因为此事对李世民非常感激,从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李渊称帝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起兵反唐,领人攻下夔州。赵郡王李孝恭奉命讨伐不力,被杀得大败。李靖见蛮夷凶猛,决定智取。他于夜间率八百铁骑奇袭敌营,得手后急忙撤出。夷兵在后面穷追不舍,谁知李靖早在险要处布下伏兵,等蛮夷追杀至此,大军一起杀出,蛮夷抵挡不住,被斩杀无数,俘虏五千人。李渊听说后,非常高兴,一改往日对他的成见,还特地下诏奖赏了他。

李靖精通兵法,用兵如神。他带兵打仗时,善用奇兵,因此,屡次获胜。

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后梁萧铣政权在李渊建唐后,依据依靠长江天险,与唐朝分疆而居。李靖认真分析了敌我的形势后,向唐高祖上书,陈述了消灭萧铣的对策。唐高祖非常高兴,将三军之事悉数委任给李靖。李靖接受任命后,开始建造船只,组织士兵练习水战,为南下江陵做好准备。是年秋天,秋雨连绵,江水暴涨,唐将见状,都以为李靖会等到洪水退去后再进兵,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现在江水暴涨,敌军肯定防范松懈。现在不进军,更待何时?”他力排众议,率两千首战舰,顺江东流而下,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十月份就兵至夷陵(湖北宜昌)。

当时,萧铣的骁将文士弘率领数万精兵驻守在夷陵附近的清江上,李靖见敌军士气强盛,就避其锋芒,伺机待发。赵郡王李孝恭按捺不住,领兵出战文士弘,被杀得大败。文士弘得胜后,趾高气扬,纵容手下士兵四处抢掠。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迅速指挥城内的唐军出战,文士弘军队措手不及,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李靖毙敌一万,缴获战船四百多艘。

李靖到达江陵后,萧铣见大势已去,只好出城投降。诸将都劝李靖杀了萧铣,以免再生祸害。李靖说:“荆南地处偏远,要想让民众真正归顺朝廷,不能靠杀戮,应当靠仁义。”他号令严明军纪,严禁士兵骚扰百姓。于是民众对唐军真心悦服,江、汉之地望风归附。十多天后,萧铣的十多万援军赶到江陵,听说萧铣已经真心归顺唐朝,也都放下兵器,不战而降。唐高祖见李靖仅用两个月就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农民领袖辅公祏攻占丹阳(今江苏南京),举兵反唐。唐高祖命李孝恭和李靖为正副统帅,讨伐辅公祏。辅公祏见唐军势重,派冯惠亮率三万精兵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两万步骑驻守青林,并在长江上扯起铁索,迎战唐军。李靖分析敌情后说:“如果直攻丹阳,另两处肯定会派兵支援,短时间内肯定难以攻下。如果先去攻打冯惠亮,丹阳方面肯定按兵不动。既然这样,咱们不如各个击破。”李孝恭认为他说的有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让李靖率兵攻打冯惠亮。李靖经过苦战,战败冯惠亮。然后撇开陈正道,率兵直逼丹阳城下。辅公祏见状,无心再战,弃城逃走,后被唐军活捉。辅公祏兵败后,江南的局势完全平定下来。 唐高祖听说后,对李靖的军事才干钦佩不已,他说:“李靖就是叛贼的克星啊。与古代的良将韩信、霍去病等人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太宗即位不久,突厥颉利可汗趁唐朝政局变化之际,率兵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一路长驱直入,直指长安,唐太宗见形势危急,亲临渭水桥,与其歃血为盟,定下合约,颉利可汗才引兵退去。时隔不久,突厥国发生动乱,唐太宗趁此机会,命李靖领兵突击突厥国。

贞观四年,李靖率领三千铁骑,顶着刺骨的寒风,一路冲杀,直到距离颉利可汗的营帐还有几里的地方才被人发现。颉利可汗听说唐兵到来后大惊失色,李靖派人去见颉利可汗,说此次前来,是奉唐王之命前来慰劳。他见颉利可汗放松戒备后,又趁机派人离间突厥各部落的关系,然后趁着夜色,突然发起袭击,突厥人措手不及,被杀得四散而逃,颉利可汗丢兵弃甲,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唐太宗听到消息,高兴地说:“当初李牧率五千人与匈奴作战,虽然失败了,还是被人写进了史书。现在李靖仅靠三千骑兵就大败颉利可汗,一洗我渭水之耻,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靖虽然战功显赫,但是从不居功自傲。他每次上朝,都沉默寡言,从不和别人争辩什么,朝中皆称他为忠厚之人。李靖的妻子张出尘,人称红拂女,原是隋朝大臣杨素府中的侍女,因对李靖一见倾心,遂前往投奔,与之结为秦晋之好。两人相濡以沫,情投意合。张出尘去世后,李靖思念成疾,身体也每况愈下。李靖病危时,唐太宗亲往探望。李靖去世后,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唐太宗下令按照霍去病坟墓的样式,为李靖夫妇建造坟墓。

白袍将军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薛仁贵家境贫寒,务农为生,少小就爱读书、喜枪棒。父母去世后,他想迁移祖坟,其妻柳氏对他说:“真正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把握时机。现在皇上亲自领兵出征辽东,正是用人的时候。你如果抓住这个机会,报名参军,求取功名之后,再为父母迁坟也不晚啊。”薛仁贵听后,就辞别妻子,加入了张士贵的队伍。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于洛阳领兵出发,出征高丽。部队到达安地的时候,高丽军队前来应战。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住,无人能救,情势危急。薛仁贵看到后,手握方天画戟,白衣白袍,挺身而出,只一下就将一员高丽将领刺于马下。他在敌军中横冲直闯,所向披靡,直杀得敌军胆战心寒。唐军士气大振,紧随其后,齐心协力将敌人杀退。事后,唐太宗李世民立即召见了薛仁贵,对他厚加赏赐,还提升他为游击将军。从此以后,薛仁贵声名远扬。后来,唐军在辽东历经百余仗,薛仁贵立下无数战功。唐军从辽东班师时,唐太宗对薛仁贵说:“对我来说,得到辽东不算什么,得到将军才是最让人高兴的。”可见薛仁贵本领超群,深得太宗赏识。

唐高宗即位后,任命程名振、薛仁贵再次出征辽东,薛仁贵在这次征战中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金山之战中,薛仁贵身先士卒,全力冲杀,领唐军取得大胜,将高丽精锐部队全部歼灭。石城大战时,有个高丽战士是个神箭手,他一连射死了十多个唐朝士兵,很多唐朝士兵看到后都非常害怕,畏缩着想往后退。薛仁贵看到后大怒,一个人骑马向敌阵冲去。他在马上一箭将那名神箭手射倒,然后又活捉了他。自此,薛仁贵威震辽海。他带兵攻下扶余城后,一连几天,有四十多座城市直接向唐军投降。唐高宗听到后,亲自写诏书赞赏了他。

薛仁贵不但能征善战,还具有优秀的政治才干。他攻占高丽后,唐高宗让他留守平壤。他严禁士兵骚扰百姓,还修葺学堂、寺院,赡养老人,抚养孤儿。他发展生产,严惩盗窃,平息匪患,还大力提拔和表彰那些才能优异、品德高尚的人。高丽国上下,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敬佩不已。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纥九姓铁勒(九个部落联盟)举兵进犯唐边,薛仁贵奉命征讨。出发前,唐高宗宴请众将士时对薛仁贵说:“我听说古代的神射手能射穿由七层铁片铸就的铠甲,今天你可以用五层的射射看。”薛仁贵应命张弓,一箭就将铠甲射穿了。唐高宗大惊,赶快命人拿出更加坚固的铁甲赏赐给他。

九姓铁勒率十万精兵占据天山,想凭借有利地势抗拒唐军。他们先派几十员骁将气势汹汹地前来挑战,薛仁贵看他们来势凶猛,连发三箭,射死了三个人。其余的人吓坏了,赶紧勒马回奔,敌军见此情景,立即陷入混乱之中。薛仁贵趁机领兵掩杀过去,九姓铁勒抵挡不住,只好投降。后来薛仁贵征讨躲进沙漠深处的铁勒残部,同样大胜而归。当时军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在将士们的口中,薛仁贵仅凭三箭就将威胁唐朝边境十多年的铁勒族荡平,可见其功勋卓著、深得人心。

薛仁贵一生南征北战,很少吃败仗,他最大的一次失败是青海大非川之战。薛仁贵与副将郭待封商量好,让其带二万人看守粮草,自己率军冲破敌军后,再回旋与其会合。薛仁贵带兵打到乌海,大获全胜。但是郭待封违反薛仁贵的命令,带着粮草前进,被吐蕃大军阻挡,丢了粮草。薛仁贵见前无救兵,后无粮草,只好退兵大非川。后来吐蕃举全国之兵前来围攻,薛仁贵只好与吐蕃讲和。朝廷追究责任的时候,认为薛仁贵指挥失当,将其贬为平民。

但是时隔不久,辽西又起战乱。唐高宗想起玄武十二年五月,夜里天降暴雨,水淹万年宫之时,为了唤醒自己,薛仁贵冒死蹬在门框上大声呼叫的事,将他召进宫,对他说:“当年水淹万年宫,要是没有你,恐怕我早就葬身水底了。你灭铁勒,平高丽,为国家立下大功。乌海失利,我处罚了你,这件事我至今还难以释怀。如今辽西不稳,除了你恐怕没有别人可以领兵出战了。”于是再次重用了薛仁贵。

公元682年,已经69岁的薛仁贵开始了人生的最后一次征战。突厥人在大同与唐兵对阵时,问唐朝派来的将军是谁,兵士答道:“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将军被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可能还活着?”薛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看到活着的薛仁贵,纷纷下马跪拜,然后拨马就走。薛仁贵趁机率兵追击,俘虏几万人,缴获马匹、粮草无数。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薛仁贵因病在雁门关去世,享年70岁。朝廷专门派人将他的灵柩送回了他的故乡,沿途州民闻听其死讯后,当道跪哭,哀声震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从小知书达理,性格刚强。他年少时曾随父母四处周游,因此颇有见识。她十四岁时入宫,入宫时她的寡母杨氏哭着向她告别,她正色说道:“侍奉圣明的天子,不是人人都可以的,岂知不是幸事?何必要做出这种儿女情长的态势呢?”

太宗有一匹马名叫“狮子骢”,性情暴躁,难以驯服。武媚娘知道后,对太宗说:“给我铁鞭、铁锤、匕首这三个物件,我就可以驯服它。”太宗惊问其故,她说:“马不服,就用铁鞭鞭打它。如果用了铁鞭它还是不听话,就用铁锤敲它的头。铁锤还不行,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生性爱马,对她的方法不甚赞同,也感觉武才人作风强硬,霸气非凡,自此疏远了她。

唐太宗生病,武则天在旁边伺候时和太子李治有了感情。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被按照宫中旧例送到庵里当了尼姑。一天,唐高宗经过那里的时候见到了武则天,武则天看着高宗无语凝噎。唐高宗想起以前的事,心中百感交集。当时,萧淑妃专宠,王皇后为了对付萧淑妃,将武则天接回后宫。

武则天刚强而有计谋。她刚入宫时,对王皇后卑躬屈膝,很快就博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就常在唐高宗面前为其美言,高宗对其大加宠爱。萧淑妃失宠后,武则天就开始对付王皇后。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天皇后来看孩子,和孩子玩了好大一会儿才回宫。皇后刚离开,武则天就把孩子偷偷扼死,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将孩子用被子盖好。后来,唐高宗过来看女儿时,发现孩子早死了。武则天放声大哭,唐高宗也非常伤心。他问宫人都有谁来过,大家都说只有王皇后来过。皇上大怒:“皇后何故如此恶毒!过去她和萧淑妃不和,现在又做出这等坏事。”武则天看到这里,趁机又在唐高宗面前说了王皇后很多坏话。

唐高宗决定废黜王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坚决反对。而武则天的亲信李义府等人却上书请求立武则天为后。高宗犹豫不决,后来李世觐见。唐高宗向他征求意见,他说:“这时皇上的家事,何必管外人怎么看呢。”于是,唐高宗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贬黜出京城。

武则天当上皇后不久,就经常帮助皇上处理国事。后来唐高宗患上风眩头疼病,难以再处理朝政,于是大权旁落,武则天完全把持了朝政。时间一长,武则天的飞扬跋扈让唐高宗难以接受。恰好有人对高宗说武则天暗行巫术,诅咒皇上,唐高宗决定废了武后,他找来上官仪,命他起草废后的诏书,武则天得到消息后很快赶来。她看到诏书,厉声责问皇上:“这是什么?”皇上无言以对,只好说一切都是上官仪的意思。武则天立即下令处死了上官仪,从此气焰更盛。高宗病重时,担心李唐天下不保,下令传位给太子李弘。但是武则天很快就把李弘毒死了。

高宗死后,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没多久,武则天就把中宗贬为庶民,改立睿宗,自己还上朝听政。徐敬业想拥立中宗,就在扬州领兵造反。武后派李孝逸率大军征讨,徐敬业兵败被杀。武则天对大臣们说:“徐敬业何其有才,都被我杀掉了。你们要是想造反,就赶快,不想造反的就老实点。”群臣畏服。有人看出武则天想称帝,就趁势造谣。一个叫法明的和尚写了四卷《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应为天下之主,武则天非常高兴。睿宗为了保命,主动提出让出皇位。武则天假意推辞一番,就接受了。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号曰“圣神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很多积极有力的措施。她劝农桑,薄赋役,大力发展农业。武则天曾多次亲临考场,主持科举考试,她还首创“殿试”制度。她眼界开阔,知人善任,因此选拔、任用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武则天执政时,姚崇、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中兴之臣都受到重用。对于边疆少数叛乱,她一面进行严厉打击,一面采用温和的民族政策来缓和关系,无论是讨伐契丹有功的曹仁师和张玄遇,还是在边疆大力屯田的娄师德,她都不吝封赏。总之,武则天在位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复兴、百姓富裕,国家景象大有“贞观之治”的遗风。

武则天才智过人,用人有术,但是也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她为了排除王皇后和李唐旧臣,用尽心机,不择手段,向来为后人所不齿。她重用武氏家族,起用酷吏制度,宠信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自己的功绩抹上了不少污点。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当时身边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两人。宰相张柬之等人借口诛杀张氏兄弟发动政变。他们率军杀进宫闱,诛杀张氏兄弟后,逼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恢复李唐国号。公元705年11月,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享年81岁。她死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上立有“无字碑”,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第一酷吏来俊臣

同类推荐
  • 异世帝王之召唤猛将

    异世帝王之召唤猛将

    穿越异世,幸运的成为皇帝,可惜,整个国家内忧外患,内有大臣要反他,外有强敌环绕,随时都有可能皇位不保!幸好附带召唤系统,华夏大地上的英雄豪杰等待他的召唤!三国白马银枪赵子龙,水浒豹子头林冲,隋唐门神秦叔宝,汉初名士陈平张良!林崎觉得打下天下也不是那么难!可是这个爆表是怎么回事?大唐太宗李世民,大汉太祖刘邦,乱世之奸雄曹操,宋太祖赵匡胤,草原上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过这都没什么,我有强兵猛将,便斗一斗你们这些太祖天骄!建了个书友群;471119640,欢迎进来玩
  •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在近三百年的风雨岁月里,苍茫的山河之间缠绕着几许挥之不去的疑云和梦魇,泛黄的历史册页交织着血泪情仇的奋争和苦难,历史的波涛里更是飘荡着难以言说的激情梦想和家国离乱。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历史的壮阔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壮怀激烈、荡气回肠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回味。本书通过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分门别类地堆积起那个封建王朝的逸闻秘史,以轻松的文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清朝庙堂与江湖之间角角落落的风景。局部文本貌似戏说,却有史实为依据。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 三国不演义

    三国不演义

    没房没车没存款的三无青年陆友,为了女朋友的幸福,为了300万酬劳,毅然签下了穿越任务合同。双臂过膝浑身是毛的返祖人猿是刘备?带着个绿帽子胡子像个掉毛拖把的就是关羽?满脸络腮胡头发竖起长的像狮子狗的是张飞?人妻控盗墓贼曹操?女扮男装的周瑜?是三国,还是恶搞?是穿越,还是阴谋?
  • 斗战三国

    斗战三国

    新式三国玄幻,纯历史迷慎入!已经完本,放心阅读!_______少年自襄阳而出,人生就此改变。人才挤挤,坐拥强大宗师团,自建豪奢仙城,对天下枭雄指手画脚,弹指间天地翻覆。这是三国史上的一次玄幻大冒险。改变异域格局的少年王者,正在向你走来……
  • 浮梦菁华

    浮梦菁华

    逝年华,已成刹那……杀尽天下,倾塌一瞬间!
热门推荐
  • 仙途长生传

    仙途长生传

    仙道飘飘..前途却是渺渺.·~~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资质中庸者,如何能够脱颖于修仙之上,主角被逼走在绝路之上,却侥幸窥得修仙之道..他该如何寻仙,又该如何修仙,而在杀伐和斗狠之间,如何又能保全小命?巨仙老魔比比皆在身侧而过,到底何去何从?是归于众怪之列,还是将那天地也搅个翻覆崩裂?
  • 狠绝帝绝世五王女

    狠绝帝绝世五王女

    一个王爷之女长于皇女光环,母亲下落不明,父亲竭力寻找,一家三口可有团聚之可能?得知阴谋之时她倾尽天下之力只为报仇!
  • 废后风华惊天下:邪君追妻

    废后风华惊天下:邪君追妻

    她是皇后侄女,他是贵妃之子。为了保住表哥的太子之位,为了家族,她欺骗了他,还间接害死了他的母妃。他登上帝位,强迎她为后,让她成为后宫的笑柄。折磨和错过,让她在后位上渐渐心如死灰,诈死出宫,朕的皇后,想逃哪里去!你得陪我一辈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六十颂如理论

    六十颂如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我爱你i

    TFBOYS之我爱你i

    梺溪无论怎样都不会想到自个与男神的相遇如此无语
  • 走婚

    走婚

    云桂西部有一个特殊的村子叫做麻姑村,麻姑村里全都是女人,而我和我的朋友就是因为这群女人,妄图贪香享受,最终却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惊魂之旅......
  • 江淮异人录

    江淮异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温存已寂北城

    温存已寂北城

    他是她小时候的玩伴,但是多年后他再一次回来找她只是邻居告诉他她已经去世了是因为她的父亲所逼,所以他就帮她报复他的父亲只为他。当他多年后再一次遇见了她他是否还会认出她并且和她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切的一切将开始,该来的总会来,免不了的当然是小三的纠缠和她前男友的不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 纵横之仙界

    纵横之仙界

    龙传说中的生物,有人的地方就有龙的传说。“图腾”“龙王”“生物之祖”这些代名词为龙族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可谓是人人心中敬如神。传说中的龙与人类相处的非常和睦,每当人类面临危机的时候,龙族会大显神威,救危难于水火,一次次的保住了人类的香火,使人类代代相传。其实,龙并不是传说的生物。遥远的上古时代,生活着一群强大的生物,它们有完美的力量,有天然的元素控制天赋,它们强大而贪婪,它们主宰仙界,奴役仙人,为它们收集天下的宝藏,并将其藏于洞府,过着贪婪的生活,它们就是——龙族,仙界共同的敌人。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