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1600000042

第42章 旧唐书(4)

到了华州,杜甫经常去地方视察民情。他目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诗歌史上的著名诗篇“三吏三别”。“三吏”即《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歌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国破家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所以后人称之为“诗史”,杜甫也被人们称为“诗圣”。

第二年,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杜甫辞去官职,带领全家老小开始逃难。当时,关中闹饥荒,饿殍遍野,杜甫携家人逃到成都,在那里定居下来。虽然在成都远离战乱,但是生活依旧是穷困交加,为了维持生计,杜甫有时要亲自上山背柴,入林采野果,就在那时,饥饿和贫困无情地夺走了他几个孩子的生命。

过了几年,出镇成都的节度使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杜甫是父亲的好友,所以待之甚厚。杜甫性情高傲,脾气褊躁,严武对其尊敬有加,但是杜甫却因为严武与其父相比相差甚远,不大喜欢他。两人之间虽相安无事,但是也常有芥蒂。不过,杜甫这时的生活较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相传他常去饮酒作诗的成都草堂,就是此时所建。

严武死后,杜甫再度漂泊,他去投奔好友高适,去了才发现高适已经故去了。后来他带领家人辗转漂泊到荆楚一带,他这时的代表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杜甫走到耒阳的时候,洪水隔断道路,全家老小忍饥挨饿十多天之久,杜甫还疾病缠身。耒阳县令听说后,亲自将他接到家中,供给酒食。但是,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经透支了他的健康,当天晚上,杜甫就病逝了。

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共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他的诗歌沉郁朴实、言语精练,艺术手法多样,思想内涵深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他那严谨务实的创作态度,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都值得后人学习。

李光弼卫唐

安史之乱能够平定,那些优秀的将领功不可没。当时最出名的将领有两个人,一个是郭子仪,另一个就是李光弼。

李光弼,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其父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则天当政时,归附唐朝。李光弼很小就喜读书,善骑射,年轻时已经是武艺超群。他在王忠嗣手下任兵马使时,很受喜爱。王忠嗣常对人说:“日后能代我统兵的,只有李光弼。”安史之乱时,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

李光弼接受任命后,率兵直出井陉(河北境内),与各地唐朝武装一起,参与平定战乱。他先后在常山(今河北正定)、九门、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地大败叛军。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李光弼与郭子仪在常山会师。不久,他率部与安禄山手下大将蔡希德、史思明、尹子奇在嘉山展开会战。他身先士卒,将敌人杀得铩羽而归。史思明为了逃命,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这一仗,李光弼声名远扬,唐军声威大震,河北有数十个郡县的人们纷纷起来围剿叛军,归顺唐军。

李光弼很有谋略,即使身处险境也能临危不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率十万大军进攻太原。此时,李光弼的精锐部队都在南方,留守太原的士兵还不满万人。有人建议李光弼加固城墙来防御敌军,李光弼不以为然。他率领士卒在城外深挖壕沟,用挖出的土造了几十万块土坯。敌人攻城时,他就用大炮还击。叛军使用大炮轰击时,他就用土坯来修复毁坏的城堡。他还让人深夜挖掘地道,趁着夜色,不断袭击叛军。史思明不断受创,疲惫不堪。眼看久攻不下,史思明宣布退兵,就在这时,李光弼主动出击,歼敌七万余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因此这次大胜,李光弼被朝廷封为郑国公。

李光弼爱兵如子,他立下赫赫战功,朝廷给予了很多赏赐,他却将封赏全部拿来与士兵们分享。但是他也严于治军,只要犯了军法,不论是谁,都严惩不贷。他曾不顾圣命,斩了不服军令的御史崔众和兵马使张用济等。因此,有人说,李光弼治军有方,古往今来都不多见。

李光弼和其他九位节度使一起保卫邺城(今河南安阳)时,撤退的途中,他看到其他部队的士兵肆意抢掠百姓财产,甚为忧虑。于是,他下令严禁自己的士兵抢劫百姓。沿途的民众看到他军纪严明,都非常敬佩。

李光弼接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后,史思明决定与其决一死战。他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向汴州开来,并一鼓作气拿下汴州。李光弼听说后,无所畏惧。他先敌军一步进入河阳城,然后整顿人马开始组织防御。他先派手下猛将守住易守难攻的要塞,然后对部下说:“看我们的旗帜行动,连挥三次之时,诸位务必要全力进攻。退后者格杀勿论。”于是,士兵们全力向前。一个士兵不战而退,他命令将其斩首。一个士兵作战勇敢,他命人赏给他五百匹绢。不久,他最钟爱的部下郝玉也退了回来,李光弼马上命人去斩郝玉的人头。郝玉大叫:“我不敢违抗命令,是因为马匹中箭才退回来的。”李光弼给他换了马,让他继续作战。后来他连挥三次旗帜,全军上下奋勇出击,史思明大败而归。

李光弼为安史之乱的平定立下了不世功勋,朝廷为了表彰他,在凌烟阁上添上了他的画像。还让他担任了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封临淮郡王。但是,唐德宗李豫即位后,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这两个人都与李光弼不合,因此,时常在皇上面前中伤他。自从被强命进攻洛阳失败之后,自己率兵镇守临淮,二三年间不敢入朝一次。待到他57岁病死徐州时,还将自己积攒的财务拿出来分给部属。他去世后,朝堂上下都哀悼不已。

贪财好色的元载

元载,唐朝凤翔人氏。他本不姓元,他幼年丧父,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给元景生,他就跟了元姓。元载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道学。他家境贫寒,每次参加考试都是步行前往。元载头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唐玄宗年老时喜欢谈玄论道,他专门下诏选拔庄、老、文、列四子之类的人才。元载就在这时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

唐肃宗即为后,元载担任了主管财务的度支郎。他因为善于察言观色、能言善辩深受肃宗喜爱。唐肃宗为了锻炼他,先是让他外出总领漕运事务,后来又将他调回京城,委任要职。当时李辅国专权,元载为了进一步向上爬,将自己的几个女性亲眷都送给李辅国做老婆,借此讨得了李辅国的欢心。他与李辅国搞好关系后,有一次去拜见李辅国时,他含蓄地将自己想当宰相的意思说了出来。李辅国果然是权势遮天,第二天就让元载当上了宰相。元载为自己的聪明庆幸不已,从此对李辅国更是俯首帖耳。

唐代宗即位后,李辅国成为了首辅。他经常在皇上面前赞赏李元载聪明能干,加上元载也善于琢磨皇帝的心思,因此,唐代宗对元载也极为赏识。李辅国死后,元载失去了一面靠山。他只好亲自出马,花重金攀上了内侍董秀,让他随时为自己报告皇帝的一举一动,所以,唐代宗一有什么动静、想法,元载立马就能知道,然后在皇上面前说出来的话都很讨皇上欢心,因此,唐代宗对元载非常信任。宦官鱼朝恩仗着唐代宗宠信,多次与元载作对,元载对他又恨又怕。不久有人在唐代宗面前告发鱼超恩,说他有不轨之心。唐代宗虽然不信,但是见鱼朝恩骄横刁蛮,目无法纪,逐渐疏远了他。元载见鱼朝恩失势,趁机与北军将领一起谋划,在皇上面前大肆诬陷鱼朝恩。次年,鱼朝恩终于被唐代宗杀掉,元载开始独揽朝政大权。

元载出身贫寒,人们原先认为,他官至高位后,一定会像那些出身寒门的贤人一样清正廉洁。但是大家都错了,也许是小时候受够了缺吃少穿带来的苦,他做了宰相后,开始忘却根本,变本加厉地搜刮钱财。他以朝廷开支入不敷出为借口,下令地方对百姓征收重税;他卖官鬻爵,将行贿、受贿公开化,助长了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他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了全国最豪华的住宅;他在全国各地置办房产、地产,仅仅在长安城,他就有几十处房子。那些投机钻营之辈见他如此贪财,为了和他拉上关系,都争先恐后,向他进献珠宝、美女。元载做了几年宰相,搜刮了无数珍宝,据说,元载家仓库里的东西应有尽有。当时有人说:“宰相大人府里的宝贝,皇宫里都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可见元载肆虐、贪婪到了何种地步。

元载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他厚颜无耻,行径与小人无异。他依仗皇帝宠信,让自己的儿子、兄弟都担任了朝廷重要部门的高官。元载的妻子王氏凶悍无比,她纵容儿子在外面强抢民女,胡作非为。有人看不惯,向朝廷告发她,元载知道后,不但不敢责备妻子和儿子,还利用手中的职权,对揭发他们的人打击报复,将那个人治罪下狱。元载畏惧王氏,不敢过多纳妾,但是他在家中养了很多妓女。每逢闲暇时间,他就让这些妓女表演一些淫荡、龌龊的节目。他的家人都跟他一样寡廉少耻,每到这时,都兴致勃勃地围坐在一起观看。那些清廉、正直的大臣听说后,都羞于与他同朝为官。

大历十二年(公元764年),有人揭发元载卖官鬻爵,朋党乱政,唐代宗下令将元载处死。元载的老婆孩子都被赐死,他千方百计积累起来的万贯家产也全部被官府没收。

奸相卢杞

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他的祖父卢怀慎曾经官至宰相,有老好人之称。他的父亲卢奕是卢怀慎的次子,安史之乱时,被敌军擒获,不屈而死。卢杞因家荫而踏上仕途。但是,他虽然出身于忠良之家,却道德败坏,阴险狡诈,与祖父和父亲大不相同。

卢杞身材矮胖,相貌丑陋,脸色发蓝,很多人看到他,都以为自己大白天撞到鬼了。卢杞知道自己长得丑,但是谁要是因此而嘲笑他,他一定会誓死打击报复,很多人曾因为他的长相无意间得罪他,最后都被他整得家破人亡。郭子仪生病时,大臣们都前去探望。郭子仪为人不拘小节,同僚来的时候他也不让侍妾回避。后来他听说卢杞前来探望自己,早早就让侍妾、婢女躲开,自己单独待在房间里,专等卢杞前来。卢杞走后,家人惊问其故。郭子仪说:“卢杞这个人,面目丑陋,心胸狭窄。你们要是看到他的那张脸,肯定会发笑。那样的话,他就必定记恨在心。他日后得势时,一定会报复,所以我才让你们走开。”

同类推荐
  • 汉末的幸福生活

    汉末的幸福生活

    带着随身空间穿越汉末,种种田,养养鱼,遛马斗狗,赶羊放牛。打打杀杀非我愿,逍遥种田才自在。
  • 《黄帝传》之命世之英

    《黄帝传》之命世之英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他因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本书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了黄帝的丰功伟绩,语言优美,可读性强
  • 带刀首辅

    带刀首辅

    穿越大明嘉靖年间,成为江湖一流刀客。原本只想随波逐流,却意外卷入锦衣卫、东厂与朝堂纷争之中。从此步入仕途杀恶吏、斩贪官、战倭寇、闯辽东……凭借手中战刀,胸怀韬略,平步青云,成就一段带刀首辅的传奇。
  • 三国之华夏英雄

    三国之华夏英雄

    一颗淘气的脱轨小行星让地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他,背负着拯救全人类的使命来到了群雄逐鹿的三国乱世,究竟是泯灭在茫茫人海中碌碌无为的终老此生,还是驰骋疆场一扫群雄,一切都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 我的大宋生涯

    我的大宋生涯

    南宋初年,西北出了一个才子,子曰:伯虎。伯虎性刚烈、正直、热肠,他仅用一年时间,便进士及第。他建铁厂、铸铠甲;创理工,铸火炮;办学校、兴教化;修水渠、开荒田;练精兵、伐强金,收复中原。又西灭西夏、北伐蒙古,一统寰宇。他架空皇帝,创立内阁,铸修战船,征服大海。……萌新新书,还望支持、指正。这是我的一本书,我会认真的将它完结。刚刚建了一个群,希望大家能加下,群号:550794387
热门推荐
  • 大明圣徒1645

    大明圣徒1645

    1645,这是一个沉沦的时代,这个如同银河灿烂繁星一般古老而又辉煌的伟大国度与民族缓缓沉入了不见光明的深渊。1645,这是一个悲哀的时代,无数的炎黄贵胄,华夏正朔为黑暗践踏蹂躏,亿万生灵永远的带着满腔的悲哀与哀号陷入了沉湎。1645,这是一个叹息的时代。文明的转折、民权论的盛行、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文明的兴起都渐渐归入了虚无,从此开始了长达四百年的血腥荆棘之路。
  • 王者归来绝傲公主

    王者归来绝傲公主

    她曾是先皇最疼爱的小公主,战场上消息传来却不知去向,同胞皇弟无奈替她瞒天过海。她女扮男装混军营,三年后边疆一位大将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又三年,曜王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是敌国的太子,邪魅的眼神是死神的呼唤,冷酷的话语无人反抗,厮杀的身姿是死神的镰刀。战场上无一败绩的他却接连多次被她戏弄,他发誓要她受尽百般酷刑方可出出尽心头气,在她失踪三年重新归来后……一次四国间交流,他当众以皇后之位求娶;而她双手作揖无所谓道,“皇兄,皇妹的王府还缺一个曜王妃……”
  • 桃园秘史

    桃园秘史

    ~~心之所向,想象力之所及,将是吾人足迹之所至~~世界很残酷,也很美好,请:武装,而非伪装自己;真实,而非现实地活着。这本破书,给你勇气!
  • 金牌猎人:倾世狐妃帝王宠

    金牌猎人:倾世狐妃帝王宠

    表面温柔,实则心狠寡情的帝君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宠上了天。御书房,皇妃哭诉:“倾儿姑娘如今已是皇上的人,却丝毫不懂宫中规矩。”“是朕允许倾儿不用向任何人行礼的。”宫人来报:“皇上,倾儿姑娘与凤妃打起来了。”皇上一言不发废除后宫,从此,六宫无妃。宫人再报:“皇上,倾儿姑娘说了一句碎碎平安便把商夏进贡的琉璃花瓶给砸了。”“倾儿可曾被伤着了?”“回皇上,未曾。”“将宫中所有响声清脆的上等瓷品送去给倾儿姑娘。”宫人再报:“皇上,狐狸仙尊要带倾儿姑娘周游列国。”“关上龙央宫的门,放狗,咬狐狸。”幽王谋反,“皇兄若要想要皇位,朕大可拱手让出,若想要倾儿,轮回三世也不可能。”朝臣进言:“皇上,妖孽横行,国家必亡啊!”她勾唇,红衣银发,站在狐狸群中,笑得嚣张恣意:“陛下,你可愿与我归隐山林,从此再不过问朝堂之事?”【超级宠文,女狠男更狠】
  • 妃常逆天:穿越重生之嫡女风华

    妃常逆天:穿越重生之嫡女风华

    【慎入!】她,本是21世纪冷血杀手第一人,一次任务的失败,让她丧命,醒来后竟发现穿越!姐妹情敌的针锋相对,各路美男的疯狂追求,看她如何面对阴谋算计,消灭障碍,成为一代传奇!
  • 废材邪尊

    废材邪尊

    曾经,他满族被屠,他血染天地!曾经,他经考验如废材,身体却封印着神秘的力量!曾经,他满头银发怒斩苍穹!只为还她一分安宁。当曾经成为曾经,命运的齿轮早已开启。一个少年,背着一把上古凶剑。骑着一头变异的神兽,开启一段废材逆袭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北山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斯波克博士教育羊皮卷

    斯波克博士教育羊皮卷

    本书分为家庭生活的新开始、新生儿篇、婴儿篇、幼儿篇、学龄前期等十部分,内容涉及家庭育儿的方方面面,全面阐述了作者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