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9700000031

第31章 社会(1)

(第一节)民族

二千多年前,境内先后有月氏、匈奴等民族游牧狩猎。汉得河西后,设郡置县,徙内地居民实边垦殖。至唐,一直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唐安史之乱后,为吐蕃所据。宋、元时,吐蕃人、西夏人和蒙古人在此环湖放牧。21世纪初出土的西夏扁壶元瓷等就是这一历史的实物。明洪武时,境内只有少数蒙古人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军营里和屯垦队伍中,几乎是青一色的汉族人。清时,由于八旗军的驻防和满族官员的迁调以及明遗蒙古族的归附,区内再次为多民族杂居之地。康熙时,县人孟良允开设“同文社”,招纳汉、满、回、蒙、藏等民族的学子入社学习,一时成为盛举。乾隆时,阿拉善蒙民受朝廷特许驻牧于县境东北。因蒙人生产、生活习俗与汉民族有异,加之天旱少水,草场渐为荒漠,便逐步流向大漠深处。至清代末期,境内少数民族已经寥寥无几。

民国时,境内除个别公务人员系少数民族(多为回族)外,常住居民99%以上为汉民。县北柳林湖与内蒙阿拉善盟旗毗连,长期以来,交往频繁,偶而也有汉蒙通婚者。通常是汉民或嫁或娶,移住于蒙地者多,蒙民男女落户于本土者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构成状况同民国时期无大异,只是因工作调动及婚姻等因素,使该县从未有过的彝族、土族等民族人口定居于民勤县。1953年人口普查时,全县22.44万人中,有回族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少数民族78人,其中回族22人,藏族26人,蒙古族10人,满族11人,彝族8人,土族1人。

至1985年底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城市的20人,农村的5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少数民族110人,其中回族22人,藏族23人,蒙古族21人,满族12人,彝族7人,土族25人,维吾尔族1人,裕固族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增加到14个,人口达298人,其中回族132人,藏族39人,蒙古族51人,满族7人,彝族9人,土族19人,维吾尔族4人,裕固族1人,苗族3人,壮族1人,布依族3人,朝鲜族4人,东乡族18人,土家族5人。

(第二节)人口迁移

据姓氏谱碟记载,民勤今日的居民,其历史户籍大体可分为因戍边而入籍、由宦游而侨寓、缘商贾而居家、伙移民而安室和当地土着五种。

一、天下民勤人

旧志载永乐十五年(1417年),全县有2413户、6517口,到一百余年后的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却成了1871户、3363口,全县人口减少了52%。清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丁兴旺。乾隆时,开垦柳林湖,全县人口增至7万人,仅柳林湖就有2498户。期间,民勤人口就开始向新疆迁移,以求官、谋业或耕牧,先后定居奇台、库车、乌鲁木齐等地。

道光年间全县人口达到18.45万人。同治年间因饥荒、兵荒、疾病,人口减少2万人,外迁内蒙、新疆1万人。民国6年(1917年),民勤逃难他乡4万余人,两年人口下降6万余人,全县人口只有12.5万人,是道光年间的三分之二。民国16年(1927年),民勤发生强烈地震,人口死亡和外流严重,人口大量向毗邻的内蒙古阿拉善盟、河套、新疆、宁夏银川等地迁徙。民国18年春,马仲英杀戮市民达4600人众,农村居民闻风而动,远遁他乡。民国24年(1935年),全县人口恢复到13.5万人。期后,饥荒接踵而至,苛捐杂税繁重和征丁有增无减,贫困至极的人出走谋生,有的惨死路边沟壑。到民国29年(1940年)时,人口下降到11.1万多人。

民国37年(1948年),全县仅存10.441万人。在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等地因仕途、经商、谋生的民勤籍人约50万之众。时有“天下有民勤,民勤无天下”之民谣。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系清乾隆与嘉庆年间镇番(民勤)县移民屯垦所在地,原名“镇番户”,1952年改名为“正繁户镇”。据王氏族谱载,仅王氏族人达三千余众。在移民新疆途中,也有半途流落于张掖、酒泉、安西、敦煌等地者。

1949年9月,民勤解放后,外流人口纷纷返乡。至1949年末,全县有户3.72万,人口19.97万。

1957到1963年,自然灾害严重,浮夸风泛滥,县域人口外流加剧,全县人口从1956年底的24.15万人降到17.6万人,减少6.5万。近5万民勤人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定居在内蒙古巴音、河套、吉兰太、额济纳、阿右旗等地。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全国大办工业,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县域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因招工外走他乡,在兰州、白银、武威、金昌等地定居。80年代,石羊河来水量逐年减少,湖区居民人均耕地不足2亩,且无正常经济来源,大批居民举家外迁北走内蒙、西上新疆自谋生路,生态难民越来越多。西渠镇煌辉村原有8个社,200多户,从1986年开始,村民迫于生计奔走他乡,2000年达到最高峰,净剩91户,其中3到6社只剩2~3户。煌辉村4社原有居民24户,这些人绝大多数搬迁到省内其他地方和临近的内蒙古等地,2003年只有盛汤国、盛禹国兄弟2户、5人。

2003年1月起,县政府为保护持续恶化的生态,通过投亲靠友、教育移民等方式启动政府移民计划,有组织地把湖区人口向县外迁移,但更多的移民是自发的迁移。是年,县政府分四批迁移1037人,抵达新疆奎屯、昌吉、军湖、芳草湖等地农场。当年向外迁移1615人。1991至2005年间迁出县境67310人,迁入50429人,净迁出数16881人,绝大多为教育移民人数。1998年至2003年,湖区群众投亲靠友,去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新疆的有1.2万多人。

从清代至2005年,民勤已经约有60万人迁离了故土。

二、生态移民就水

为了缓解地下水位过快下降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县开展生态移民就水工程。1973年开始,迁大坝、薛百、三雷、羊路、新河、中渠等乡部分群众成立“昌宁开荒队”,于县城西南50千米处的尖沙窝垦殖。1983年成立昌盛乡人民政府。2004年底,昌盛乡并入昌宁乡。至2004年底,昌盛乡移民已有5个村、39个村民小组、691户、2995人。现在该处房舍毗连,绿树成荫,道路纵横,一片兴旺景象。1991年开始,县政府又组织东湖、中渠、西渠、红沙梁等乡镇部分群众向南湖乡迁移,至2004年底,南湖乡移民约有480多户2000人左右。绝大部分移民的生活条件比迁移前均有所提高。

三、人口密度

民勤县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据民国28年(1939年)调查统计,每平方公里为12.2人。1970年,每平方公里为14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每平方公里为15.19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56.5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84亩。1991年,每平方公里为16.61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71.22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77亩,人均播种面积为2.41亩。2000年,每平方公里为18.92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95.01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68亩,人均播种面积为2.59亩。2005年,每平方公里为19人,以绿洲面积计,每平方公里198.9人,每人占有耕地面积3.1亩,人均播种面积为3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3.6亩。

四、人口分布

民勤县为农牧业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1953年,全县总人口224413人,其中农村人口217254人,占总人口的96.9%;城镇人口7159人,占总人口的3.1%。1958年,大办地方工业,大量从农村招工并允许职工家属进城,至1960年,城镇人口达12404人,占总人口的6.4%。1962年调整政策,精减机构,裁减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1964年城镇人口下降为5631人。1965年以来,城镇与农村人口相对保持稳定。

1979年后,随着工业和商业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劳动效率提高,农村人口逐步转向其它行业,城镇人口增长较快。1985年,城镇人口为12658人,占总人口246583人的5.14%。1990年,城镇人口为17875人,占总人口263163人的6.79%。1995年,非农业居民为23567人,占总人口279809人的8.4%。2000年,非农业居民为27643人,占总人口302987人的9.12%。流动人口也逐年增加,2000年达14324人,占总人口302987人的4.73%。2005年,非农业居民为63930人,占总人口309000人的20.7%。

(第三节)人口构成

一、性别构成

1972年以来,民勤县一直倡导男女平等的婚育观念。1998年开始,又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坚决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引产。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共有57839户、258947人,其中男130118人,女128829人。男女性别比为101:100。1995年底全县年未总人口为279809人,其中男140483人,女138433人。男女性别比为101.5:100。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民勤县共有72589户、302085人,其中男155964人,女146121人。男女性别比为106.74:100。2005年、全县总人口为309000人,其中男161125人,女147875人。男女性别比为108.96:100。民勤县计生工作,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办公室、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8部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

二、年龄构成

民国时期,人口出生率较高,但医疗保健条件差,小儿麻痹、白喉、脑膜炎等疾病和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饥饿,死亡者甚多,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人口年龄接近成年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活条件改善,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幼儿成活率提高;老年人不正常死亡减少,人口呈年轻型结构。1972年后,大力提倡晚婚晚育,人口年龄结构又向成年型过渡。1986年至2005年,人口年龄结构一直处于成年型。

三、文化构成

明清时期,民勤教育事业居河西各县之首,地方人士办学设校不遗余力,考生成绩为各县之冠。明、清两代河西各县科举取士,民勤一直位居前列。民国期间,全县有各中心国民学校共计20所,教职员77名,学生1964人;国民学校141所,教职员142名,学生6245人;私立小学1所,教职员10名,学生270人。中等教育相对发达。民国23年(1934年),县长牛载坤重视发展师范教育,创办师范传习所1所。民国24年(1935年),与毛业传习所合并,改设职业补习学校,又相继改设为县立初级职业学校。民国31年(1942年)春,奉令改设为县立初级中学,有教职员20名,学生202人。

民国35年(1946年),在国内专科以上各校毕业的甘肃学生共1254人,其中民勤就有41人,占3.3%,居全省第10位。若以人口比例计算,民勤约2500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民国后期,全县有人口11万多,学龄儿童人数约为18000人,学生总数约9400人,就学人数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5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视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为218533人,其中大学毕业生312人,大学肄业23人,高中毕业生17116人,初中毕业生35479人,小学毕业生89601人,文盲、半文盲人数66580人。

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为225513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025人,高中毕业生23230人,初中毕业生60558人,小学毕业生92650人,文盲、半文盲48050人。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民勤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为272650人,其中有研究生44人,大学本科生575人,大专毕业生4305人,中专毕业生5267人,高中毕业生30899人,初中毕业生89665人,小学毕业生109294人,文盲、半文盲32601人。

四、行业构成

历史上民勤县居民职业以农业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交通、财贸、金融、教育、卫生、气象、计划生育、邮电通讯、广播电视、乡镇企事业等各行各业均有了大的发展。1998年,中央对企业“抓大放小”的政策实施以后,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个体从业人员增多,行业结构进一步转变。2005年,全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48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0.8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78万人。

五、职业构成

民国36年(1947年),有议员8人、官员52人、公务员149人、军人17人、警士18人、教员129人、学生2900人、农业人口64521人、矿业从业人员47人、工业从业人员12921人、畜牧业从业人员15人、医生17人、其它从业人员307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新生的行业不断增多,至2000年11月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被调查15975人(其中女7718人),其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94人(女9人),专业技术人员995人(女424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99人(女56人),商业、服务业人员554人(女274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3755人(女6823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75人(女131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3人(女1人);未工作人口情况为在校学生1166人(女534人),料理家务者1543人(女1194人),离退休276人(女44人),失去工作能力者689人(女375人),未工作正在找工作者57人(女33人),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者42人(女17人),其他189人(女104人)。

六、婚姻状况

旧社会是包办婚姻,青年男女不能自主。一般讲“门当户对”,早婚早育情况突出。普通人家男婚年龄16~18岁,女婚年龄15~17岁;殷富之家年龄段略低;贫困潦倒之农民终生不婚娶,有财有势者往往一妻多妾。还有“指腹为婚”、“童养媳”、“娃娃亲”等各种陋习。

同类推荐
  • 登陆诺曼底

    登陆诺曼底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鲜卑帝国

    鲜卑帝国

    本书以鲜卑帝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北魏为主线,通过对北魏王朝兴盛、衰亡的描写,让朋友们了解从三国到隋唐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解开一个接一个的谜团。
  • 地奇

    地奇

    猎地之奇妙,赏自然之壮丽!四大国度为争夺大地之心岩溶心核展开了一场气势恢宏的自然之战!
  • 唐朝封神

    唐朝封神

    睡一觉竟然穿越了,而且自己竟然是李恪,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有个系统。。。于是大唐因我而改变
  • 清末英雄传之沧海横流

    清末英雄传之沧海横流

    作品简介:小说以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为依托,用简洁鲜明而不失细腻的笔触,形象描绘了主人公们的反海盗、捉土匪、中科举、反贪官以及与封建落后势力作斗争而最后辞官的传奇经历,提出了忠臣与英雄人物在那沧海横流的封建落后势力的强压下是难以发挥作用的,需要后来几代人不断努力,国家才有前途的主题思想。作品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有蕴含哲理的清新笔调与刻划人物的心理的叙事艺术,把独特海域风光和诱人气息的海洋文化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作者:蕃炘
热门推荐
  • 沫,不是你

    沫,不是你

    年少轻狂的他碰上呆萌纯真的她,一时就陷入了爱。但天不随人愿,她被迫离开了他,而他却也因为她沦落地狱。多年后,逼不得已当她重新遇到了他:对不起,因为我的自私而害了你....“呵,苏沫然你不觉得你现在说这些太晚了吗?你的心难道是铁做的吗?”...匆匆青春那些年,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 荒芜纪:大世主

    荒芜纪:大世主

    万千世界,无数位天才鼎力而现,一位位妖孽天才群雄争霸。在这个神魔乱舞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世道本无情,在这个肉弱强食的世界。他,一位废材,在这个世界该怎么生存下去,一步步走向王者之路,掌苍穹,破乾坤,他才是大世主!
  • 好梦长向别时圆

    好梦长向别时圆

    梦圆,一个承载着上一辈美好期盼的名字,历经生活的洗礼,最终长成一棵屹立挺拔的橡树。
  • 虚域

    虚域

    三十年后的地球不是地球人的世界。外星外来统治者洪烈大统领拥有筑基的力量。无数冒险者蜂拥而至,位面世界诞生无数宝物。重力世界、三国世界、太空世界。。陈诚终一日成为进化者、超能者。艰难筑基,开启修仙问道的传说历程。。
  • 谈美人

    谈美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世帝凰:魅世女王祸乱天下

    逆世帝凰:魅世女王祸乱天下

    当血冥封印解除,看她如何从一个人尽皆知的废材重生为绝世妖孽!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寒冥血月无奈的看着眼前的妖孽“帝绝殇,你敢不敢再无耻一点?”帝绝殇眼角上扬“小冥儿,你有这种要求,我怎么可能拒绝呢。”若干年后,寒冥血月看着眼前身受重伤的妖孽“帝绝殇,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帝绝殇虚弱的笑笑,美得触目惊心“心之所属,倾心相护!”寒冥血月泪如泉涌。
  • 股惑

    股惑

    本书为一部聚焦中国散户的长篇力作,书中讲述了散户们围绕着股票的涨涨跌跌在股市中的喜怒哀乐、命运沉浮,生动地阐述了“股性”与“人性”这一深刻洞见。借助股市、股票、股民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和一幕幕悲喜交加、跌宕起伏的故事,作者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站在更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股市,审视人生。
  • 花花女遇痴情男

    花花女遇痴情男

    一个花心的女生遇到痴情男生,看如何转变、、、他们的故事好有趣的,快来看哦!
  • 茫茫人海我寻觅

    茫茫人海我寻觅

    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寻觅真爱。历经磨难,幡然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