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9500000011

第11章

在临泽,妇女团除了参加战斗,还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据蓼泉乡新添大队村民李国璧回忆,他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妇女团政治处主任华全双和参谋长彭玉茹,她们是红军派来帮助地方搞政权建设的。在她们的带动下,女红军三三两两,走门串户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在召开的妇女大会上,动员妇女剪发,穿短袄,放小脚,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革命道理。华全双、彭玉茹还经常给学校的老师、学生上政治课。彭玉茹讲课时,鼓励学生们“男儿不学则已,学为国用,方为学之本旨”。在她们的影响下,由黄火青介绍,李国璧人了党。杜红喜、马俊林等1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红军。

1月23日,西路军全部集中在倪家营子。倪家营子南面高、北面低,人们把东面称上营子,北面称下营子。这时西路军总计兵力10个团的8000余人,占据着下营子的全部和上营子的3个村庄。敌人组织了5个骑兵团、3个步兵旅和手枪团、宪兵团围困我军。

西路军占据倪家营子后,首先将主力部队三十军阵地设在西南面,九军设在西北面,在围墙上挖枪眼,构筑防御工事,在敌人进攻的主要道路上布设了鹿砦。随部队进驻倪家营子的女红军包括妇女团、宣传队、供给部、医院等单位的,有五六百人。她们担负着繁重的后勤任务,战斗紧急时,还要参战。至今,倪家营子的群众中还流传着当年女红军的英勇事迹。在红军撤离前沿阵地汪家墩时,有一个女红军战士表现特别勇敢,她一人抱着挺机关枪,一面退,一面扫射,敌人不敢近前,眼看着她往下营子总部撤去。

为了解决部队的吃水,女战士们经常要到离村子两三里外的河里去驮冰,回来化成水。一次卫生队一连二排李副排长去驮冰,路上被马匪的子弹射中左耳,人从马上摔了下来,苏醒后,坚持把冰驮回部队,因缺药医治,两天后就牺牲了。

在倪家营由于据地固守,消极防御,只靠断垣残壁与敌苦战,弹药无法补充,粮食也几乎断绝,全凭肉搏与敌格斗。坚持到2月中旬,虽击退敌人的进攻多次,毙伤敌人无数,敌前线总指挥马元海也负重伤,但西路军的兵力已减员到不足万人。

2月21日,西路军总部认为长期固守无望,决定回师东返,当晚突围。24日进至甘州以西的西洞堡、龙首堡一带,将这里的驻敌一个骑兵旅及宪兵团击溃,毙伤敌400余人。这一胜利,本可以鼓舞士气,趁机摆脱敌人,迅速东返,但陈昌浩过高地估计了这一胜利的作用,认为这是敌人崩溃的转折点,于是又决定重返倪家营子,继续西进。

2月26日,部队重返倪家营子。27日,敌人复以重兵围攻,西路军又与敌血战七昼夜,伤亡惨重,弹尽粮绝,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3月5日夜,西路军被迫突围,向西北转移。3月7日,在临泽以南三道柳沟遭敌包围,又是一番苦战,于11日突围出来,向南准备转入祁连山。

12日刚到梨园口,敌骑兵追踪而至,九军掩护三十军,展开激烈的抗击,夺占了梨园口西山头,与敌几经冲杀,损伤了2个团,被迫后撤,九军政委陈海松、二十五师政委杨朝礼、九军宣传部长黄思彦均壮烈牺牲。在梨园口血战中,妇女团担任掩护的40多名同志大部分牺牲,少数被俘。据当地群众回忆,寺湾一仗,女战士、童子军牺牲很多,仅寺湾一所寺院里,一次就烧死女红军几十名。妇女团二营二连连长吴国秀(四川苍溪人),就是在梨园口战斗中牺牲的。

此时,西路军只剩下3000余人,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总部决定向康隆寺转移。走了一夜,到了马场滩天已大亮,距康隆寺还有4公里,敌人的骑兵又追了上来,我军且战且退,抢占了牛毛山,才立住脚跟。总部的一些机关干部和妇女团的部分同志因走在后面,大部分被马匪的马刀砍死,少数被俘。

从牛毛山撤至康隆寺,敌人紧追不舍。部队又继续向康隆寺以南的石窝山转移,在转移中妇女团再次遭受重大伤亡,团长王泉媛被俘。团部联络员陈洮远只有14岁,她一连打死了几个敌人,终因年小力弱,被敌人抓住,挟上马带走。在马背上,她将背包里藏着的剪刀悄悄地拿出来,对抱着她的匪徒说,后面有人追来了,匪徒一回头,她立即将剪刀刺进了匪兵的喉咙,敌人滚下马来,她乘机催马逃跑,不幸被敌人的机枪打中而壮烈牺牲。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余部1000多人,集中在肃南石窝山,山下敌人2个旅正虎视眈眈地准备发起新的“围歼”。情况紧急,何去何从,必须立即决定,否则将全军覆没。傍晚,在石窝石山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由陈昌浩主持。会议决定保存力量,分散活动,将余部编为3个支队,分散深入祁连山打游击。左支队由三十军余部1000余人组成,李先念带队,右支队由九军余部300多人组成,由王树声带队;另一支队由总部特务团、妇女团、医院、后勤人员组成,由毕占云带队。当晚,各支队即按指定方向行动。

左支队在李先念的率领下,急行军三昼夜,摆脱了敌人,在冰天雪地的祁连山中艰苦行军40多天,于4月底进入星星峡,与党中央派去接应的陈云同志会合,为党保存了700多名骨干力量。

右支队由王树声率领,于3月15日进至黄番寺地区,与尾随之敌马彪激战两天,直至弹尽力竭,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少部向东南突围后,分别化装回陕北。

由毕占云率领的这一支队,在石窝山时,将剩余的300余名女战士集中起来,统编为妇女团,陶万荣任团长,赵明英任副团长。这支部队,从石窝山出发,担负掩护任务,吸引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遭敌重兵围追,损失惨重。西路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曾日三,地方工作部部长吴永康及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部分被俘。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张琴秋、妇女团特派员曾广澜、团长陶万荣等同志分别被俘,至此,妇女团的历史使命也随之结束了。

狱内外坚持斗争

虽经西路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5个多月共歼敌3万余。但终因种种原因及战略上的失策,未能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扭转失败的局面,致使西路军2万余名将士,逾万人血洒战场,英勇牺牲。许多领导同志也捐躯戈壁滩,壮烈殉难。有近万人不幸被俘。据了解,这些被俘红军中有4000多人分别被关押到张掖的韩起功处和武威的马步青处。敌人以惨无人道的手段,对被俘的红军战士施行种种残暴的酷刑。马匪将成批的被俘红军枪杀、刀砍、活埋、火烧、吊打、炮轰,其惨状令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特别是活埋的酷刑,使不少同志惨死。仅张掖一县,就有东教场、王母官、牛王官、大滩等10多处活埋红军的“埋人坑”。有1500余人被强迫充当了青海的壮丁,从河西押交南京国民党政府,还有5000余人被解送到青海做苦役。据1979年民政部的统计,流落的红西路军战士,在西北各省有1000余人,甘肃有近700人,青海有210人,宁夏有105人,新疆有几十人。

被押送到青海的女红军,拘禁在青海陆军医院的有40多人,在中山医院的有数十人,马匪将被俘的原新剧团的女战士编成一个跳舞队,随后又从皮毛厂、羊毛厂做苦役的女红军中抽调一部分,将跳舞队扩编成剧团,取名新剧团,归敌第一百师管辖,又称“百师新剧团”。这些被俘女战士长期过着屈辱的生活,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折磨。有的被马步芳赏给他的下级做妾,有的遭马步芳的军政要员污辱,凡不顺从者即遭毒打或杀害。

但是,敌人的凶残并没有使红军女战士屈服,她们想方设法同敌人展开斗争。新剧团的同志们除了利用演出的机会,巧妙地与敌斗争,还利用剧团有出入自由的条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战友、保护自己的同志。如原妇女团长陶万荣同志就是趁剧团扩编时,打人剧团掩护起来的。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张琴秋同志,也是在她们的掩护下免遭敌毒手的。后因叛徒告密,暴露了身份,敌人将张琴秋、陶万荣、吴仲廉3人解往南京。1937年9月,党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同志多次同南京政府交涉,3人获释回到延安。

1935年5月,敌人将新剧团的同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押送至张掖韩起功匪部,另一部分仍留西宁。押送到张掖的红军,很快在狱中组织了临时地下党支部。王定国、刘德胜、邱均平、蔡文良同志为支部成员。同年8月,当地的民主人士高金城受兰州“八办”的委托,到张掖营救红军伤员和失散人员时,与狱中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从此,狱内外互相配合开展了营救工作,收容失散的红军去兰州找“八办”再转赴延安。有一次,地下党支部探听到张掖县监狱里关押着红军领导刘瑞龙、魏传统等8位同志,王定国就同高金城商量营救办法。高金城用米汤将情况写成密信,连夜送到兰州“八办”,由谢老转报党中央,并通过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组向马步芳交涉,终于救出刘瑞龙、魏传统等4人。孙玉清等4人因被押送青海而未能获救。8月,地下党支部研究确定王定国、徐世淑出狱,配合高金城开展营救和收容红军的工作。高金城借医院需要护士为由,同韩起功几经交涉,使王、徐二人到福音堂医院担任护士。她们有时身穿白衣在医院工作,有时以送药为由出入监狱,有时又以下乡出诊为名,到民乐、山丹、倪家营等地探听红军的消息。在她们的多方努力下,找回了失散的200余名红军战士。

9月,王定国因工作需要回到兰州“八办”。在谢觉哉、伍修权同志的领导下,继续开展营救西路军的工作。她通过做高金城夫人牟玉光的工作,了解关押红军的情况。牟玉光是兰州有名的产科医生,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太太有广泛的联系,通过她了解到哪里有关押的红军,就立即通知“八办”想法交涉,予以搭救。妇女团政治处主任华全双就是这样营救出来的。一次牟玉光告诉王定国,兰州一个收容所里有一些失散的女红军战士,王定国就以“八办”需要炊事员为由,要回了柳秀英(张秀英)、罗民秀二同志。这样又先后找到失散红军战士几十人。这些同志大多回到了延安,少数年老有病的也由组织资助回到老家。

红西路军妇女团虽同西路军一起,征战河西,血洒戈壁,而不幸失败。但是,她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业绩,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难忘的回忆

何福祥口述丁文建整理

我是湖北红安县人,生于1911年,因为家里穷,10岁就给人家当童养媳,受尽了苦。那时,我们家乡一带很封建,女孩子到了12岁就不让出大门,只在家做针线。可我小小年纪就当了童养媳,种地、做饭,里里外外什么活都干。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后,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16岁的我就跟着舅舅在罗湾参加了游击队。因为年龄小,又是女娃子,我就当了通讯员,送情报,传递消息。同年底,由游击队的罗秀英介绍,我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2月,游击队编人红军十二师,我在师部当看护。

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中,我上前线救护伤员,左腿负伤,但我仍坚持在前线,为此荣立二等功一次。1932年7月,蒋介石集中20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十二师驻湖北的四姑墩,经过连续几天的激战,部队伤亡很大,按上级的部署,部队连夜撤离了驻地,因为时间紧张,没来得及通知医院。我们在医院紧张地救护伤员,直到第二天才知道部队已经转移。我因为年轻体壮,分了轻伤员100来人,看清了路线,便带领他们挑着12担药品和枪支弹药,急行军赶了三天三夜,终于追上了部队,师部给我记了头等功。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经陕南转移到四川北部,开辟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1933年,我调到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是郑义斋。我先后在总供给部的工兵营、子弹厂、袜厂、被服厂工作,任排长、连长等职。1934年11月,由李开英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川陕根据地建立,使广大妇女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纷纷参加了苏维埃革命运动,加入了红军。当时加入到四方面军的女战士有8000多人。这些女兵真能吃苦,行军时一人背四杆长枪、两袋干粮。每个人背上都磨出了一层硬茧,可没有一个叫苦怕累的,也没有一人掉队当逃兵的。那时,我们一心只想着闹革命,向往着革命成功,过上幸福的日子。

1935年,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撤离了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路上的艰难,就像电影上反映的一样,革命意志不坚强的人,是坚持不下来的。长征到阿坝时,组织上调我到党校学习,康克清也在党校,任支部书记。当时在党校学习的有好几百人,女同志比较多。因为当时男同志主要上红军大学。我们在党校,也是一边行军一边学习。1936年10月,长征到甘肃省的会宁,我们和一、二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开始长征时,随四方面军长征的女同志8000余人,到这时也只剩下3000余人了。我们四方面军是两过雪山,三涉草地,备尝艰辛,在漫漫长征路上,饥饿寒冷,疲劳疾病夺去了多少女战士的生命。

长征结束,我也从党校毕业,组织上派我去妇女先锋团任二营营长。我去时妇女团刚成立,团长是张琴秋(有误),曾广澜是政委兼特派员,华全双是营教导员,李开芬是团部秘书。我记得还有赵应兰、张怀碧也是妇女团的干事,王泉媛是西渡黄河后担任妇女先锋团团长的。妇女团当时有8个营、9个连,约1000人,清一色的女兵。每人发有武器,按正规部队配备,妇女团归西路军总部领导。

1936年10月下旬,我们妇女团随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渡过了黄河,开始了艰难的西征。刚一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马步芳、马步青率兵十数万在后紧追,沿途我们不断与马匪打仗,大大小小的战斗有数百次。一条山战斗,妇女团配合参加了。我记得有个排长负了伤不能走,晚上部队撤离时她不愿给我们增加负担,要求留下掩护。经我们再三劝说,她也不肯随队撤离。迫于形势,我们只好把她留在一家地主的围墙里,并给她留了一挺机枪。天亮后,马匪不知道我们已经撤退,从四面围了上来,她一个人抱着一挺机枪阻击敌人,一直到子弹打光,她也壮烈牺牲了,当时年仅19岁。

一条山的战斗,西路军打了胜仗,俘虏了好多敌人,组织上派妇女团给俘虏做思想宣传工作。我们告诉他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我们到河西不是为占地盘,而是要到新疆去,打通国际路线,和苏联一起结成抗日联盟。并给他们讲了共产党的政策,后来把他们全部释放了。

同类推荐
  • 古城秋实

    古城秋实

    我的家乡福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初秋是美丽的,站在青龙山顶极目远眺,红瓦绿树和流光溢彩的屋顶交相辉映下的城区,银光闪烁、蜿蜒而下的内夹河和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田园,起伏逶迤的山丘和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热门推荐
  • 女修穿越日常

    女修穿越日常

    金身被毁,神魂重创,元婴女修士乔晴靠着本命法宝方才护得一缕残魂逃出生天。但是,被附身的身体资质有必要那么差,命运有必要那么悲惨么!没关系,资质差咱就慢慢养,命不好咱就,慢慢改。手握功法,逆天改命,重走人生路。可是,重生君,系统君,空间君......又是什么鬼?
  • 小猫儿的邪恶大人

    小猫儿的邪恶大人

    五年前的夏夜,女子在蔷薇花架下救了一个男子,亦不知道他的身份,突如其来的未婚妻,被盗走的画,她对他的爱意已被恨意所蒙蔽。消失五年后,再次见面的两个人。在家族的利益纷争中,被挖掘出的一切肮脏的交易,和依旧相爱的两人。早已不是年少的少男少女,青葱岁月,爱过的记忆,女子的承诺,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南方有令秧

    南方有令秧

    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商户人家的女儿令秧,在自己十六岁那一年嫁作休宁唐家的填房夫人,唐氏一族是徽州数一数二的富户,丈夫唐简虽比令秧大上几轮但中过进士,入过翰林院。然而在令秧成为唐家夫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唐简便因意外离世。二十九年没有出过烈妇的唐氏一族,表面上为着光耀门楣,暗里觊觎朝廷旌表贞节烈妇的好处,像灾民求雨那样期盼令秧成为烈女,他们用尽各种手段诱导令秧殉夫,为了生存,还是天真少女的令秧踏上了艰难而又凶险的烈妇之路……
  • 梦归处

    梦归处

    我总是在想,很多年后,当我翻开钱包,看到里面那张残旧的一元和厚厚的一叠随手贴时。是不是还能记得,那天所发生的一切?又是不是还能想起,那七年的长梦,最终归于何处?作者微信号:ReadInCloud微信名:云中书欢迎关注查阅更多小说,谢谢支持!
  • 诛神创界

    诛神创界

    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民族,其能力令神人都为之妒忌,至使遭受神人灭族,只有极少数族人逃离了灾难,而该族后裔风羽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从此踏上走向颠峰的道路,而陪伴他的却只有铁血和柔情。
  • 全民武装

    全民武装

    虫族入侵?不怕,将它们打回去。家族迫害?不怕,咱有高人相助。面对阴谋?不怕,实力是硬道理。美女陷阱?不怕,对爱忠贞不渝。一个小人物自强不息的奋斗史,看主角张仁凭借自身的努力,闯过一道道难关,拆穿一个个阴谋,就算面对虫族的灾难,也无所畏惧。最后站在世界之巅,兑现佳人的承诺。命运的齿轮,从这一刻开始。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本书可能有点慢热,耐心看下去,一定会给你惊喜。
  • 超能灵眼

    超能灵眼

    吕域是杀手界的一个传奇,却在一次任务时连续失利,对方有一个西方的高手,这让吕域不得不到d国去,一次意外,吕域得到了灵眼,从此鱼过龙门,随即在机缘巧合中,踏上修真之路,从此踏上人生巅峰!作者qq:1042703321
  •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本书全程展示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所有操作流程,详细解读了两大核心报表的填报与处理技巧,并从账务处理的7大关键入手,介绍了如何把控12种税目申报缴纳,从而使得没学过财务的管理者也可以正确进行财务决策,通过一套账轻松规避财税风险,将隐患解决在账面之外。
  • 缘分是擦肩而过

    缘分是擦肩而过

    从小热爱芭蕾的萧楚兮一直想要进入世界上赫赫有名的bat芭蕾学院,师傅的再三阻拦,双胞胎姐姐夏薇的出现,男友江亦辰的也渐渐疏远她,让楚兮的生活从此改变,bat芭蕾学院和萧楚兮有着种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 赤脚仙尊

    赤脚仙尊

    年少的张长生在五岁掉进石洞中,获得仙缘。七岁被老神医相中收为弟子,开始学医之路。九岁拜入山南门,遭修仙者毒手却侥幸存活。他将何去何从!十岁意外的获得修仙者的物品,开始了修仙之路。十二岁,正式入得修仙门派青云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