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9600000012

第12章 齐鲁文化——圣人之乡(3)

这个出身于刀笔小吏的宋江,幼攻经文,长于权谋。一方面在衙门他是个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的押司;另一方面又能伏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是个名闻江湖的豪杰。他身为官府小吏,却又担着杀头灭门的危险,为晁盖通风报信,他一方面谨遵父训,誓死不肯上山,却又和山寨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在江州惹了杀身之祸,被梁山好汉救出,这才死心塌地随晁盖上山,坐到第二把交椅上。这样一个官私两通、左右逢源的宋江,到了梁山以后,决定了梁山的命运——心存朝廷,念念不忘招安。

招安,说白了,就是屈服、投降。然而,山东人却不去计较这些。在他们眼中,宋江是个英雄,是个江湖豪杰。他们看重的是宋江讲义气,忠于朋友,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由此看来,山东人在“讲义气”、“讲交情”的招牌下,有时候做得很过分,不免陷于“愚忠”,有些“意义用事”和是非不分,是受儒家“忠孝节义”观念熏陶太久、“毒害”太深,以至于不能自拔。

一帮顶天立地的好汉,因大头目宋江执意招安,为兄弟们谋个“更好的出路”,陷入朝廷权奸的算计,一百单八个好汉,最后四下飘零,落得个凄惨的结局,真正是其事可感,其情可叹,其遇可哀。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水泊梁山不复原貌,但此地所记录的众多水浒故事和遗迹却保存了下来。随着《水浒》电视剧的热播,这里更是热闹非凡。整修一新的“宋江寨”,威风地雄踞虎头峰顶,聚义厅和其他建筑一应复原,108好汉的彩绘塑像和大幅壁画熠熠生辉,厅前“替天行道”的杏黄旗高悬柱头,黑风口“黑旋风”李逵像犹在,义军的晒粉场、演武场、天书阁、宋街也已渐次修复。

从古至今,忠诚、守信用、讲义气的观念深深地渗透沉淀在山东人的灵魂深处,构成了山东基本的性格和品格特征。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他们过去忠诚于自己的国家与君王,出现了忠勇正直的蒙恬、田横、诸葛亮、房玄龄等;他们现在忠于自己的党和国家。

齐鲁大地是优秀共产党员层出不穷的沃土,在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这里涌现的先进人物的模范群体总能给全国人民带来激励和鼓舞。几十年来,山东人中间出现了许多忠诚之士。

四、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自远古时代,以齐鲁为代表的山东地区就确立了堂室、栏厩、宅院为结构的家庭居住模式,孟子称作“五亩之宅”。数千年来,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成份。

1.创收富民

山东地区庭院经济的开发始于齐鲁立国,姜尚、管子、晏子、墨子、孟子的富国思想中都有发展庭院经济的主张,反映着鲜明的庭院创收的富民意识。

管子认为,“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具备,国之富也”,“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很显然,管仲已把庭院经济纳入他治齐的经济政策之中。

孟子把庭院经济纳入其“仁政”措施。他向梁惠王构画了一个田宅、农桑、禽畜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经济蓝图: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不像孔子那样不关心耕稼园圃。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孟子特别留意四邻的生业。东邻杀猪,也要问个为什么。孟母失口说了个“啖汝”,只好当真从东邻买肉以明不欺。再联系孟母断织的故事,这买肉的钱应为纺织所得。所以,上述主张来自孟子对邹鲁庭院经济的经验,带有向梁惠王交流的性质。

墨子没有孔孟那么多的人道、伦理情感,他对整个社会的批判都从尊重私有财产出发,以劳动者外在的物质功利为价值取向。从“入人园圃,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到“入人栏厩,取人马牛”;从“小为非”到“大为非”,通过非道德数值的递加、积累,来论证自己的思想主张。可以说,墨子是第一个阐明齐鲁人庭院保护意识的思想家。

北魏青州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除农业知识外,详细记载了树果的培植嫁接,禽畜的饲养医治,农业副产品的加工等,可以说是庭院经济的总结和指导性著作。其体例和创意来自山东人独特的经济眼光。

北齐琅邪人颜之推还把庭院富家的经验作为家训告诫子孙,“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筑室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琅邪颜氏以文学传家,却以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治家守业之本,显然是来之于山东庭院富家的传统。

直到今天,山东人对房前屋后、庭院栏圈都要精心规划,从不闲置。这种劳动致富的自觉意识,使山东人对“非机杼之物”从不起非分之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普通百姓或许不熟悉孔夫子的这段话,但他们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墨子反对窃人牛马桃李的主张与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偷鸡摸狗的“小为非”被山东人所不齿,轰轰烈烈的“江洋大盗”的胆气则为人们所钦服。

2.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中国人往往为树果披上生命的灵光,为禽兽赋以人的名字。比如桃李为弟子、槐树为三公、石榴为多子房,由此而衍生出“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说法。人兽之别本来有强烈的道德界定,可自古中国人就人与禽畜互名。先秦时的狗就有名字,山东、河北人呼猫为男猫、女猫。龙的传人称儿子为“犬子”,山东人名多“禽”,孔子名儿曰“鲤”,弟子名司马牛。颜之推讲,“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这种以人度物的现象,反映了树果六畜已是庭院中不可分割的一员,是中国人热恋故土家园心态的折射。远离家乡的人,望见家中的老槐树,家中的鸡狗,都会倍感亲切,它们就是家园的代表和象征。

现代常见的树类,大都已在古代扎根于齐鲁宅院。《诗·齐风·东方之日》有“折柳樊圃”的诗句。榆树春生榆荚,可良用救荒。《齐民要术》称“能种(榆)千顷,岁收千匹”。古人称槐树为三宫槐或守宫槐。北宋莘县人王伦亲植三株槐树于庭院,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其子王旦果然在宋真宗时拜相,成为一代名臣。直到今天,山东仍多柳、榆、槐等树,各地还有以此命名的村庄。

“瓜桃李枣”是山东人对庭院百果的概称。管仲治齐,大力提倡种植瓜瓠百果。值得一提的是齐鲁的吊瓜和葫芦,几千年来一直生长在庭院,至今也没移植到田间。

中国传统的六畜是马、牛、羊、猪、狗、鸡,其广义应包括骡、驴、猫、鸭、鹅等所有的家畜和家禽。

古人以车代步,马多为有车的富家所养。孔子讲:“有马者借人乘之。”冯谖说孟尝君“狗马实外厩”。直到民国,山东的富户门前都竖有拴马桩,有的用穿鼻石直接砌在墙壁上。高大豪华的宅院,再拴上几匹马,显得十分气派。至于其它家畜,更是山东人的家常生业。曾参家养猪,曾父烹猪以存教,与孟母如出一辙。

齐鲁人民同树果六畜在庭院内共处了几千年,对它们倾注了太多的辛劳和感情,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们用人的情感去挖掘树果六畜的文化意蕴,体味出人生哲理、社会人伦和道德价值观念,使树果六畜成为人的文化载体和符号,并以此显示人的主动立场和主体地位。

古代山东人从树果六畜中引发和体味出为人处世的哲理和原则,并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吉凶祸福之中。

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尊客面前不叱狗”等成语,都是各阶层人们体味出的处世哲理。山东人从远古就有着逢凶化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招风之桐,三公之槐特别受人青睐;桑与“丧”谐音,一般不栽在门前;男女婚姻,要看属相是否相和;梨不分着吃。这些都反映了脆弱的小生产者对“凶祸”的恐惧,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在被动、命定意识的背后,透露出一种以自己的智慧、进取来主宰生活的主动意识。

五、齐鲁饮食文化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就是素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中国孔府饮食文化。应该说,在中国食苑艺术中,与文化渊源最密切的,大概要属孔府饮食文化。孔府饮食文化在孔子饮食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历时2500余年,传承70多代而常盛不衰,自成体系。这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1.孔府“佳宴”

人类的饮食活动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意识之上的,但是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却并非仅仅基于生存的因素。孔府饮食文化则是由于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确切地说,孔府饮食文化是借饮食活动的种种形式,来反映中华民族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的思想意识。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有完整系统的饮食理论体系。

孔子两千多年前的饮食言论,是后世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所在。孔子有关饮食的言论主要被记录在《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觚不觚,觚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完整地关于饮食要求的论述,它从食料的选择、食品的加工、烹饪的火候、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进食过程中的食量、酒量、礼仪规矩等,都一一作了详尽的规定。孔子的后代,在历时两千多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先祖的饮食训导奉为圭杲,无论迎迓“圣驾”举行的华筵,还是节日宴欢、日常膳食,无不以此为标准。

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后裔承袭居住的地方,其浓厚的文化背景堪称天下第一。这里是名符其实的“道德文章”、“诗礼传家”的府第。在这种历史的氛围中,无论是宴饮的礼仪规格还是菜点的命名,或是从规格讲究的祭孔活动到“衍圣公”的日常饮食活动,无不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独特的美学风格。孔府菜的命名就是最好的佐证。如“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怀抱鲤”、“带子上朝”等。其中许多菜点的形成和流传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因而带有浓厚的文化痕迹。

事实上,孔府饮食文化虽然形成于素有“道德文章”之誉的“圣人”府第,但是其真正的创造者却是无数不见经传的庶民百姓,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孔府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子的饮食思想中,提倡科学饮食,强调食养效果,重视饮食的时与节、量与度。在孔子看来,食是养怡人生、保健身体的根本所在。孔子的后代亦以此为要旨,从食品、菜肴的制作加工到食物的配合以及饮食的环节,都非常讲究。食品有荤有素、有软有硬、有干有稀、有酸有甜,五味俱全。

孔府的饮食活动,不仅重视饮食品种的内容和质量,而且还非常看重饮食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意义。如孔府的高摆席面,四个高摆饰品点缀其间,高摆上嵌有与席面相吻合的“龙凤呈祥”、“万寿无疆”等吉祥用语。餐具与饮具不仅美观典雅,而且排摆的高低有序、错落有致。至于食品的造型,或形态典雅,或寓意隽永,或生动形象,其色、香、味、形、器、质的艺术配合可谓巧夺天工、登峰造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毫无疑问,饮食活动发展到高水平,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美味可口的食品只有赋予恰到好处的表现形式,才能增加食的意趣,提高食的境界。孔府饮食文化恰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意境,它融饮食活动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为一体,使孔府饮食文化达到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

总之,孔府饮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气概,历时数千年,纵横南北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地方饮食、民间饮食、家庭饮食为一体,充实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孔府饮食文化。可以说,孔府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各个层面的集中表现者。它既是一种饮食活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她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乃至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绝无仅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2.鲁菜

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鲁菜还精于制汤。汤有“清汤”、“奶汤”之别。《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清汤的记载,是味精产生之前的提鲜佐料。俗称“厨师的汤,唱戏的腔”。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分别代表内陆与沿海的地方风味。

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山青水秀,果香鱼肥、素有“渤海明珠”美称。“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是历史上对烟台酒楼之盛的生动写照。山东风味独特的海鲜菜。以烟台为代表,仅用海味制作的宴席,如全鱼席、鱼翅席、海参席、海蟹席、小鲜席等,构成品类纷繁的海味菜单。青岛不仅有景色秀丽的海滨风光供人游览,也有佳肴供人品尝。青岛也以善烹海鲜驰名,基本属于福山风味,但又不乏本地特色,口味注重清淡、鲜嫩,讲究花色造型。山东菜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而又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形成的,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将鲁菜烹饪艺术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采取了继承和发扬的方针,从厨的一代新秀在茁壮成长,他们正在为鲁菜的继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同类推荐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 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社交礼仪、国学常识、中外未解之谜、文化典故等知识。
热门推荐
  • 太古妖尊

    太古妖尊

    擎剑起,一念诛敌!弹指间,崩天踏地!手握太古,脚踏坤乾!以无敌之姿,踏出太古圣路!诛神灭仙,唯我太古妖尊!
  • 破墟传记

    破墟传记

    前途坎坷,天路渺茫,男儿自一胸抱负觅一个地老天荒亦无悔;神鬼挡道,妖魔乱世,勇士当满腔热血战一世天翻地覆也不回。在这片大陆,修真文明与玄幻文明博杂;在这个世界,世俗国家与传承宗门共舞;在这里,修真教派与妖、魔、鬼、兽各族纷争!这里,有和平,有战争!有柔情,有热血!这里,有修真仙侠!有斗气玄幻!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玄幻与修真的碰撞……(PS:想写一个斗气与修真并存的世界,里面会有剑仙,也会有斗者,貌似斗破与仙剑相结合的世界吧!这是一个尝试,也是我的梦想!要完成这个梦想,当然得靠读者们的支持!点击,收藏,推荐有了,稳定的更新就有了!更新的速度,就看读者支持的力度!)
  • 冥婚诡谈

    冥婚诡谈

    嫡姐娇贵,庶姐难缠,我还未及笄就被迫出嫁,喜堂装扮的像灵堂,没有红一色黑,拜堂的夫君是纸人,还能更吓人一点吗,洞房的纸人居然真的动了,被个纸人吃干抹净,还有谱儿没谱儿了?诡异的老管家,满是血腥的灵堂,人鬼不分的神秘夫婿,当我一步步靠近真相,只找到一口棺材和一个没有署名的牌位,当我撬开棺材时一双冰冷的手掐着我的脖子低低的说:“娘子,擅闯禁地者死!”
  • 浩然

    浩然

    异世界来者,女鬼,妖狐,书生暖饭加香,神佛治下,各路妖魔,诸天之间天才骄雄与之争艳开放。
  • 一世仙枭

    一世仙枭

    穿越仙门,誓要修成无上真仙。借助天马行空的头脑,神通自成。炼丹,炼器,阵法,学起来样样精通,更有创新。不炫耀,不招摇,低调修炼乃是行事作风。奈何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麻烦滚滚而来,烦不胜烦。既如此,唯有斩落一切阻碍,尽显枭雄本色。
  • 咒印之王

    咒印之王

    一个经历坎坷的少年,命运的又一次打击让他仰天长啸。世道为何如此不公,卑劣的的人为所欲为!而真正纯洁善良的人却饱受欺辱和磨难!从此,属于他的传奇开始了!这里有奇绝的咒印功法,瑰丽的咒印符纹,精彩的咒印武技。本书修为层次:一阶,二阶,三阶,王阶,皇阶,帝阶,天阶,圣阶,神。
  • 妖纹

    妖纹

    林凡是修真界一个小门派中彻彻底底的小人物。他有一亩灵田,饲养灵兽十几只,但每月只有可怜的一点晶石。可是有一天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从小佩戴的一块玉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此以后,凡是被他杀死的妖兽,魂魄竟然都会莫名其妙的被吸入到珠子之中,而且林凡竟然有了奇怪的能力,就是能够施展出那些妖兽的法术,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身体竟然有妖化的现象!玉中世界,种仙草,养灵兽,从此逍遥快活。
  • tfboys之浪漫遇见

    tfboys之浪漫遇见

    这是tfboys与亚洲三大千金的浪漫情史,在这一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呢?尽请期待吧。
  • 伪天使的爱情之路

    伪天使的爱情之路

    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温柔优雅,却是地狱来的伪天使;他,是冰山一样的帅哥,是迷到全球少女的少男,却独独对乔装打扮的她感兴趣……
  • 照片转换现实

    照片转换现实

    照片转换现实?如果你是一个有着外星机器人弟弟的诈骗犯,恰巧拥有照片转换现实的能力,你会选择如何生活呢?你还在对着照片撸吗?如果照片里的女主角被转换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