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8100000011

第11章 江南莲花

第十一回江南莲花

陈家在京城就买的这个四合院,前后三进院落,不过边上还有一溜房,到大比之年总有浙江的才子前来借住,陈老爷喜欢帮助读书人,他自己就是康熙四十二年进士,也知道当初进京赶考的苦楚。后院住着些女眷,正院是主人住的,前院也就住着几个家人。算算家里也有二十人,就靠老爷这点俸禄,其实维持不了,还好海宁老家还能从田产中拿出点来。

这次太太带着大家回去老家,同时也给家里减点负担。太太特别叮嘱了喜娘:“都是做娘的人了,要为孩子多想着点,虽说出了京,那盯着你的眼睛可没少,你也知道你男人不希望你出事连累大家。”

喜娘点了点头,太太对自己的底细清楚,怕得就是连累整个家族,所以太太的话自然要放在心上,这当官的人家更是要在乎这点,虽说回江南,为了这个家自己就不应该见到不该见的人,何况还有人盯着自己。

一个月后,太太就带着大家回到了陈家老宅,这陈家在海宁这一带算是的大户人家了。喜娘还是带着儿子在厨房帮忙,只是这段时间也看不见四爷,不过据老太爷说四爷跟着王爷在江南一带办差。

江南夏日的雨后,池塘里的荷花都开了,碧绿的荷叶衬着洁白的荷花,如同画中,喜娘划着小木船,她要采些荷叶,莲子什么的,夏天这些东西不用费什么钱买,这个季节就要备些莲子。江南的女人干这些事很娴熟,她虽然好久没回江南了,但这一切让她想起了少女时期。“娘,我不开心。”阿寿撅着小嘴。喜娘看着儿子,笑着说:“又谁惹你不开心了?”阿寿皱起眉头:“为什么我们是下人?”“怎么了?少爷欺负你了?”“今天少爷新衣被墨弄脏了,先生罚我了。”“错了就要受罚啊,也许你没错,但我们是下人,先生也很难做的,他也是没法。”喜娘对孩子说。

“娘,我们不做下人行吗?”阿寿天真地望着娘。江南的日子,邬先生闲来无事,也就在书房里教陈家几个孩子,阿寿虽然不是正式学生,却也跟着一起学习,另外帮少爷们磨个墨端个水。

“你不干活,谁给你饭吃?陈家对我们不薄了,外面吃不着东西饿死的不知有多少,何况书房的差事一向来就是好差事,因为能学文识字,知道百里奚的故事吗?”

阿寿点点头,这个故事是听邬先生讲过。

喜娘说,“你说他是下人吗?”

“哦,我很敬佩他啊,先生说过他的故事。”

“一个人如果有才华,总有出头的日子。”喜娘笑着看着儿子:“你见过荷花小时候的样子吗?”“没有。”“出污泥而不染,它幼时长于淤泥之中,你看它们现在美吗?”

“美啊,娘。”

“你现在感到自己比人低一等吗?其实身份的高低是人自己定的,你要觉得自己是最高贵的人,有着高尚的品德。”喜娘摘了个莲蓬,剥了颗莲子塞进儿子的嘴里。

“娘,我不是要做圣人了吗?”阿寿嚼着莲子:“圣人我不想做,和娘在一起就好了,我们开开心心。”

“美得你,一家能够在一起生活,有饭吃,那就是最幸福的。”喜娘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喜娘回过神,拿起了放在篮里的半块饼,递给阿寿。

“娘,我吃不下了,喂小鱼吧。”阿寿说着要把饼往水里丢。喜娘一把夺下了饼放回了篮子,又往篮子里抓了些莲子,放了些莲蓬:“给王婆婆送去。”王婆婆是孤寡老人,原来有个儿子,在三年前钱塘大堤绝堤时被冲走了,家里本无田地,日子过得苦,太太是个好心人,让她帮府上做些针线,但人老手脚慢,糊口都困难。

婆婆收下了新鲜的莲子,笑着说:“人老了,连摘个莲蓬头这种事都做不来了。”却又进屋为阿寿端出了碗红糖鸡蛋,看着他吃下去才放他走。

“娘,以后你别叫我去了,我都吃饱了,可婆婆还灌我吃鸡蛋。”阿寿说。

喜娘笑着说:“只有贵客来,主人家才给吃的糖鸡蛋,你得了便宜还卖乖,看来你要挨了饿才知道什么叫饱。”

其实阿寿哪里饿过肚子,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阿寿,如果娘死了,爹也死了,你怎么办?”喜娘说着抚摸着孩子。她的心中不免有点寒,其实四爷做的事不免让自己担心。

“我去给人做工,自己养活自己。”阿寿说,他以为给人做佣人不难。

“你还那么小,谁要你啊,太太是看我们可怜才留下我们的。”

“那我怎么办啊?岂不是要饿死?”小孩子的心中竟然有了恐惧。

“是啊,老弱孤寡你说可不可怜?没人怜悯,饿死在街头的事古来有之,你还不珍惜食物,要有报应的。”

孩子低下了头,喜娘抱住了这个孩子,对于孩子自己能给他的就那么多。

从莲塘那里回来,阿寿就喜欢上了荷花,一回来就往邬先生那里跑,问先生赞美荷花的诗。邬先生问他为何要学这文章,“我喜欢莲花!好看!莲子好吃。”先生就教他了段古文《爱莲说》。可是念着念着,孩子哭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很喜欢,我想成为先生一样的人。”

“你这孩子,喜欢我穷书生什么?”

“先生虽是师爷,却是个好人,有学问,还会讲很多故事。”

邬先生笑了:“你好好学,等你认识字了,就可以自己看书了,先生这文章故事都是书里看来的。”

小小一段美文,让阿寿难忘,邬先生看他没什么事,就说要他学些字,可以自己看书,这样就不用总缠着自己讲故事了。所以在玩耍之余学起字来。邬先生每日也就教孩子读书,阿寿也没地方去,每日就呆在先生处。

过了科举之年,大家都又回京城了,太太当然是担心老太爷的身体,老太爷身体也越发不好起来,但是皇上的意思还要让他干上几年,家里没有个女人不行,再说喜娘那手做菜的工夫不是人人都学得了的,太太又带着大家回到京笠居住。当夏天皇上到承德时,大臣们都要赶到承德居住,喜娘自然跟着陈家到承德服侍。皇上在京里,官员们才会回各自的府邸。

夏天的午后,府里来了位客人,说是经过这里来歇脚的,那是位老先生,说是老太爷的故人姓高,只带了个随从。太太正好带着小姐少爷出门,所以邬先生就接待了他。先生让喜娘给他们弄点吃的,自己和那位老先生谈得非常愉快。阿寿在边上小声念着先生教的古文《爱莲说》。

那高先生看见阿寿就问:“这孩子叫什么?”

“我叫阿寿,陈家仆人,先生是做什么的?”

“我嘛,四处经商。”高先生说。

“非也,先生饱读诗书,一定做学问的。”阿寿说。“先生的朋友基本是些品德高尚的读书人。”

“邬先生,没想到你身边有那么个小机灵。你长大想做什么?”

“我只想象先生一样做个读书的正人君子。”阿寿说。

“你一个佣人读什么书。”进来倒茶的老仆说道:“小孩子没事干跟着邬先生几天,没想到学了满嘴文诌诌,见笑了。”

“这就是你不是了,读书是不分贵贱的,谁说他将来成不了大器?”高先生说。

“是啊,阿寿是我见过最乖的孩子了,从小就有志向。”邬先生说,“他父亲在雍王府当差,以后怎么也得让他进学堂吧。”

“是啊,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不过我看他跟着先生到比外面混吃的秀才强。”两人一番寒暄,阿寿听到母亲叫他就跑进厨房去帮忙了。

阿寿把外面的事说给母亲听。母亲就笑了。

高老先生并没有等到老太爷回家,和邬先生倒很投缘。喜娘看是老太爷的客人,烧菜时格外注意,因为这些文人往往是要面子的,什么文字忌讳,弄不好得罪人。估计饭后一时辰了,那老爷子也该走了,只见邬先生起来送客了,却还送了一篮儿点心给那老爷子。

喜娘进邬先生房收拾,先生却是很开心的样子,知道他们估计是味儿相同。

“喜娘,你做的点心越来越好吃,连刚才那位老先生都问我要。还有今天菜也不错,东西虽然简单,但见你用了心思,好个清水芙蓉羹,可是今天试的菜?”

“是啊,难为先生常为我品菜了,只是今天好像运气不错,没太难吃吧?”

“这道菜清爽鲜香,入口就化,特适合年纪大的。”

“嗯,刚才我看见那位老先生和阿寿有缘,又想起老太爷年纪大了,总要试下适合老年人的菜。”喜娘笑着说,“我这也是为报答先生老爷尽自己力量。”

第二天,这位老先生又一次来访,老太爷早早就叫喜娘准备了饮食。

高先生长得清瘦却有精神,他是现在陈老太爷的客人,对于喜娘来说也没特别的印象,这些读书人喜欢在陈家会文,因为喜娘烧得江南小菜选料精口味好。每次他们来喜娘自然要准备酒菜,忙上忙下,老爷们要和这些学识渊博的先生们吟诗谈文,少不得要些饮食。

喜娘正忙着,四爷推门进来。喜娘问道:“你怎么有空溜出来?”

“主子都出去了,还不许我们奴才溜出来啊。”说着把手伸到了茴香豆里面。

“这是老爷待客的,别拿,你要吃,里面盆里有,阿寿在屋子里写字,你去看看。”

四爷进去一看,阿寿还真的像模像样在桌子上描红,于是坐了下来,看孩子继续写字。

鸳鸯丫头说老爷听说四爷来了,请四爷也去和个诗什么的,说是客人高先生想见见来自雍王府的陈爷。

“鸳鸯,我难得来趟,说过我不想见什么客人,我又不是你陈府的人,我是来陪你姐姐的。”

“姐夫,又不是我请你,也不是老爷,是今天来的客人高先生说你在这里,他是你的亲戚,说姐夫你才学好,让你也去凑个热闹。”

四爷纳闷了,于是问:“高先生什么样的?”

“五十多吧,瘦瘦的。”

“就说我回去了,我不想去,也不认识什么高先生。”四爷真不想见什么人,想想这陈世倌也是发昏了,让人家到这里来瞧自己。就自己带着儿子回屋。

喜娘已经为四爷和孩子准备好了两样小菜,就放在桌子上,四爷也知道这时厨房忙,不可能回来,自己就和孩子一起吃起来。

“怎么这么大的谱,请不动你这小子。”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四爷猛一抬头,看见皇阿玛穿着一件极为普通的长衫站在自己门口。

“今天陪着朋友过来,不想你就在这里,就过来看看。只是我是你的长辈,你怎么连见都不见。”高先生望着四爷。

阿寿却叫了出来:“高爷爷。”

高先生说:“把高字去了,直接叫爷爷,不显生分。”

“小的实在不知道是高先生来了。”四爷起身让座。

儿子阿寿看到了老先生却不生分,继续坐在那边,当然他不知道发生什么,四爷忙把他从座位上抱起来。

“让他坐吧,你也坐,我们一家人,也不是什么外人。”

“先生可是特地来瞧小的的?”

“你有什么好看的,我是来走走,不想遇上了你,我看你在这里倒逍遥,清闲着,不如过去陪我们几个老古董一起唱和一番。”

“孩子的娘还没回来,这个小的我可要带着,所以不太方便。”

“这有什么?孩子带身边就是了。”

四爷看也没法退掉,只好去,其实他心里是一百个不原意,阿玛平时挺严厉的,自己向来就喜爱顶着,成年后虽然学得服从了些,但是从骨子里就没服过,就连吃口饭都要管。

“姐夫,孩子我来带。”鸳鸯丫头说,“你去吧,老爷等着你呢。”

小饭厅里并没有别的什么人,竟然就只有高先生一个客,陈老爷就留下了福禄伺候,自己都退了出去,其实陈世倌心里很清楚他们是谁,只是瞒着家人。

“我们父子好久没谈过了吧,说实在我对你的确关注得少,除了那些政事就没和你好好谈过家事。”

“阿玛日理万机,自然不能顾小家。”

“这次借了陈家这块地方也实为避人眼目。自从上次你从徐州回来还没和你好好聊过。”

“其实我家的家事根本无法和政事分开。孩儿实在不想再参与家事。”

“朕是孤家寡人,别看我儿孙满堂,其实哪能享受到常人的福气啊。”

“历来帝王之家少欢乐,我只羡慕佛家道家之理,想做个逍遥的散人。”

“你以为你能做得了吗?”

“正是我心存善念,所以我不忍看到人受苦,所以我的确做不到。”

“你阿玛难啊,比你更难,自己的儿子我怎么忍心去害他们,可是我不动他们,他们就要了你的命,这朕是动还是不动?”

“孩儿知道阿玛是菩萨心,阿玛是个善心的人,那些邪恶之人就是看中了这点,满口仁义却做着大逆不道的事,当断不断更害人。”

“是啊!阿玛不是瞎子,谁好谁不好哪能不知,只是都是朕的臣民,如同朕的爱子,朕舍不得。”

“当断就应断,否则会后患无穷,哪怕这骂名,也是难免的,大恩比小恩好。”

“难得你能这么说,我以为你是怪我太无情故意离开的。”

“阿玛莫怪,最初孩儿的确如此想,你知道我和兄弟们的关系都很好,他们突然变故,孩儿自然是接受不了,现在孩儿理解了阿玛的心思,不会做那么任性的事了。”

“你能回来就让朕看到了你的善心。”

“孩儿一直在读佛家经典,自己已经感到感悟了。”

“是啊!你和原来大不一样,是哪位法师点化的?”

“恕孩儿不能说。”

“朕原来一直担心你是否有颗善心,现在朕放心了,但是你还是有些喜怒无常,控制不了自己。”

“孩儿一定会改,孩儿觉得现在已经好了不少。”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看着刚才你抱着孩子,那孩子真是命大,可能那孩子就是降你的人。孩子他娘姓什么?可有来头?”

“姓钱,只说是江南人,不肯道出家里人。”

“那是自然,怕连累家人。”

“我原以为她是个粗俗女子,岂知道她琴棋书画都会些。”

“你那几个妾基本都是汉人,虽说是入了旗的,可不会讲满话,据我知道这女人会说几句,但是那孩子会吗?”

“她没教孩子,所以阿寿说不好国语。她学过,我也教他们了点,她前阵认了个干爹是老满洲的旗人,所以还能说上几句,不过孩子不愿意学。”

“怎么能不学呢,他是满人,连老祖宗的话都不会说,像样吗?她娘呢,她应该也变了吧,会认我们旗人做爹。”

“其实是那老头在南边对我们有救命之恩,喜娘不再觉得旗人都是坏人了。”

高先生笑了。

同类推荐
  • 非常梦

    非常梦

    本书作者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22个奇梦进行了解读,展现那一段段纵横捭阖、风云激荡的历史。包括“梦寐以求:武丁大王梦傅说”、“飞熊入梦:周文王梦姜太公”等。
  • 神鬼三国

    神鬼三国

    赵云身具真龙血脉,一心潜修,只愿重返仙界,与天地齐寿!殊不知,各种事情接踵而来,让他应接不暇……关羽拜师白猿真君!马超身具涅槃灵源!贾诩乃妖狐化形!黄忠师从紫虚上人!曹操究竟是谁?吕布又是谁?张角、张宝、张梁最终何去何从?一场阴谋下,谁能逆转乾坤?
  • 茅台故事365天

    茅台故事365天

    本书艺术地记录了茅台酒的千年史,从不同的侧面,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全维呈现了茅台酒的成长和发展。所收故事成稿以三种方式构成:一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二是从公开征集的茅台酒故事中择优选取的别人的故事,三是从茅台酒集团公司获取和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与茅台酒相关的民间传说、外交轶闻等历史的故事。
  • 明朝十讲

    明朝十讲

    国有几千年说不尽的历史,诸多英雄人物与成败往事都如过眼云烟,让人看不清楚。关键线索正系在明朝的身上。牵动这一线索,明朝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几千年的历史也变得亲切而清晰。明朝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二年,但这并不意味明朝已经过时。明朝作为帝围的典型样本,关于它的话题值得读史之人细细品味,并细细为它的种种病症开出自己的药方。这也许是明朝历史之魅力所在。阅读明朝的历史,需要胆量,因为那里处处充满着阴谋与杀戮;品味明朝的历史,则需要一种温和的态度。
  • 唐帝

    唐帝

    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遭遇滑铁卢,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林萧在杀死背叛自己的女友之后,成功穿越到唐朝,称为李建成的二儿子安陆王李承道。不甘心再次死去的林萧为了活下去,奋起反抗。只是天不随人愿,本想做一个逍遥王爷的林萧不仅没有做成,还背负起了开创贞观盛世的重大责任。且看一个现代人成为大唐储君之后如何收复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李靖、张公瑾、牛进达这些牛掰人物。大唐的历史将会在林萧手中被改写,大唐的荣耀将会在林萧手中光照四海,大唐的盛世,将会在林萧手中更上一层楼。他是西方国家的上帝,更是亿万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唐帝》。
热门推荐
  • 知音

    知音

    洪水之中被救起的少年施海清,在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记不起任何之前的事情,他有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的脑海之中始终回荡着一首曲子,他的脸被人整过容,他的身上装着一本从来没有见过的书——是曲谱却又不是曲谱!
  • 狮子吼(残缺本)

    狮子吼(残缺本)

    《狮子吼》八回,清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书名取睡狮猛醒怒吼之意。本书长于思辨和议论,短于人物形象塑造。运用荒诞手法,集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于同时,共同从事反专制、争民主的正义斗争,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幻想艺术境界,在古代小说中是极少见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辑的一套系列丛书。该套丛书由一系列法律释义组成。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部分参与立法的同志编著。该丛书坚持以准确地反映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内容为最基本要求,在每部法律释义中努力做到观点的权威性和内容解释的准确性。对于保护公民的婚姻家庭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修正后的婚姻法对1980年婚姻法作了若干重要的补充和修改。
  • 秋夜喜友人宿

    秋夜喜友人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真婚假爱,总裁老公太危险

    真婚假爱,总裁老公太危险

    为挽救公司,她答应父母的请求替姐出嫁。明知道他心里只爱着自己的姐姐,她却仍然义无反顾……萧辰逸,萧氏集团唯一的继承人,T城女人都想攀上的男人。他高贵英俊,却性格冷漠,虽游戏人间,但却对向家长女向海珊情根深种。婚礼殿堂之上,他掀开她的头纱,沉静冷毅的脸上未现半点波澜。一片掌声中,她成为他的妻,从此她有了另一个身份——萧太太。新婚之夜,他流连在女明星的身边,第二天更是出双入对,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半个月后再见,他笑着问她:“宝贝,处心积虑成为萧太太的感觉可好?”
  • 鬼枭无双

    鬼枭无双

    千年功散,一朝再重头。是自暴自弃,还是奋起向上,重头再来?且看魏革以弱鬼之身,身怀无上杀意,籍借一柄剔魂刀,一颗冥灵珠,踩踏前世天才,屠戮今生劲敌,重修鬼道,逆天改命。鬼修等级:纳息、冥基、阴丹、鬼婴、半神
  • 美人谋:陪嫁庶妃

    美人谋:陪嫁庶妃

    权利之争她只能是牺牲品,流落青楼,沦为棋子,可她却不甘屈辱,只身挑起复仇大业,只为有朝一日卧看闲花流水。她不是祸水,却做了‘祸水’该做的事。依烛对镜,点上那倾城一顾的遗世梅妆,只为引那该引之人,诱那该诱之心。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奸商相公,啵一个

    奸商相公,啵一个

    蓝衣女子眉眼弯弯,手飞快的在算盘上拨动着。“相公,刚才我在别人面前夸赞了你一句,勉为其难的把主位让给了你,而且还亲自为你端茶送水,为你去掉零头,相公你要付我三千万两银子!”身旁摇着扇子的妖孽男子嘴角轻挑,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嗯,是吗?前日为你抢了太子殿下最爱的楼盘,放火烧了七殿下的商铺,还打了九殿下的红颜知己以及。。你相公我在国宴上为你赚的面子,去掉零头,打个五折,还请娘子尽快偿还你相公我五百万两——黄金!”于是乎……“相公,不要这么说嘛,我只是在开个玩笑的。”说完某女就丢下了手中的算盘立刻逃的无影无踪。奸商相公VS奸商娘子,奸商娘子,完败!
  • 康平县乡土志

    康平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