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000000014

第14章 3内森在英国初露锋芒

第三章3内森在英国初露锋芒

祈求奇迹犹可,但决不能依靠奇迹。

——犹太名言

无声之中,老罗斯柴尔德已经忠心地为威廉王子工作了10多年,他兢兢业业地为主人疏通着每个财源脉络。但日渐繁忙的理财业务和进出口生意,已让年迈的老人感到力不从心。

他立刻调动五个儿子,帮助他进行各地业务的管理。由于从小便经受父亲的训练,此五子每一个都具有精明的生意头脑,在多年后,无一不成为一方的金融巨鳄,堪称商业奇迹。

尤其是三儿子内森,才能更为突出。他在英国的成功经营,为罗斯柴尔德帝国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罗斯柴尔德的这个儿子,长着圆脸,红头发,翘嘴唇,并有些脱离父亲的脾性。内森从小便不愿意隐忍脾气,做事也比较急躁,稍不顺心,就雷霆暴怒。但老罗斯柴尔德非常器重他。因为,在他身上,老父亲看到了超凡的魄力和胆识,并且内森是个玩 “高买低卖”游戏的顶尖高手,这对于一个生意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优势。老罗斯柴尔德愿意放手一搏,让这个儿子去英国(当时罗斯柴尔德经营的最主要地区)开拓经营领域。

果然,内森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凭着超常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将父亲给予的2万英镑变成了5000万英镑,用大约15年的时间,变成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最初,内森抵达的是英国以纺织称著的曼彻斯特。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他主要售卖纺织品。此时,恰逢英法战争,各国军队都需要大量的衣物等生活用品。同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很不发达,两国交战,直接导致法国内部的资源匮乏。而拿破仑的封锁政策,无疑将这种情况演变得愈加剧烈。所以,英国货在法国成了“热门”。这就给内森提供了一个赚钱的“肥机”。他暗中同法国的弟弟詹姆斯取得联系,计划要进行走私——将英国货悄无声息地运到法国卖掉,大赚一笔。消息同时也传到了老罗斯柴尔德的耳中,老父亲十分同意儿子的这一建议,并表示大力支持。

精明的内森在得到父亲的首肯后,马上活络起来。一方面,他频繁地在当地官员中走动,出手豪阔,以博取他们的好感,顺利地从市场上低价购入商品。另一方面,他将廉价的商品以分批地形式,用走私船队运往法国,然后由老父亲负责以高出两倍甚至三倍的价钱卖出。

倒手买卖之中,这个英国官员眼中“懂规矩”的商人,早就利用英国人狠赚了一笔!他又怎么还会吝啬的那些许的“疏通费用”?内森深谙逢迎之道,进一步英国人的关系打的火热。

只要战争的情形维持一天,便有源源不断地金币滚入内森的钱囊。但,商人嗜钱的本性,让他对财富的欲望日益膨胀。手头的钱在面临大把的机遇面前已支配不开,内森马上给父亲写信,催促老罗斯柴尔德能筹借更多的资金。老父亲接到信之后,一刻也没有停顿,将消息告诉给曾经的“老关系”布达拉斯,希望能通过他,向威廉王子(威廉四世)借钱。

但威廉在钱上,一向是“不通人情”,除非保证有百分百的赢利,否则,休想挪出他手中的一分钱。眼看着面前涨满的钱袋却不能动,这可急坏了老罗斯柴尔德和布达拉斯,而英国那边,内森的性子早已按奈不住,连夜赶回法兰克福。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老罗斯柴尔德、布达拉斯和内森三人在经历一场彻夜长谈后,决定采用“瞒天过海”的计策。他们密谋,将利用威廉对英国公债的兴趣,借口让内森在英国为威廉管理公债,然后成功诱使威廉松开手中的金钥匙。

第二天,清晨,布达拉斯立即动身入宫,展开了游说之旅。正如预料,威廉王子一向看好英国公债,并对老罗斯柴尔德的理财能力非常有信心,毫不犹豫地就将钱汇到了内森在英国的账户上。

一笔15万英镑的巨资从天而降!内森喜出望外,遂将其扣留在手中,继续从事走私生意。财富平台的扩大,给予内森更广阔地施展空间,他的商业才能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不到三年的光景,内森就让这笔钱翻了两番!

威廉王子对内森的“管理”才能十分满意,随后又将几笔资金划拨给他,投买国债。此时,内森和父亲才大松了一口气。看来,长期的运作资金有了稳定的来源,而未来的无数金币已在他们头脑中哗哗作响了。

手握上万资产,头装无数商机,内森这个作风果敢,思维敏捷的犹太人,在英国大展拳脚。他依靠走私及投机获得的巨额利润垫底,逐渐走上了伦敦交易所的顶层,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获得无尚的声誉!

同类推荐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本书通过经纪业务佣金率、承销费用率对证券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在搜集整理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解决了目前对中国证券业市场行为的研究缺乏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问题。
  • 现状·问题·对策:庆阳市“三农”问题研究

    现状·问题·对策:庆阳市“三农”问题研究

    本书包括十个专题:农村组织制度建设、农村市场制度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 电话营销真功夫

    电话营销真功夫

    本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剖析了电话营销的实质。前半部分探讨了电话营销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各种沟通技巧;后半部分主要针对电话营销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教读者灵活处理。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热门推荐
  • 至尊丑妃:夫君,妾很丑

    至尊丑妃:夫君,妾很丑

    一朝穿越成王妃,荣宠美貌都没有,小眼,趴鼻,脸长痘,右腮上还有一处烫伤的疤,明明休书在手,却仍是犹如笼中之鸟逃脱不得,媵妾的羞辱与折磨,丈夫的冷酷与无情,一步步将她逼上绝路。当她终于逃出王府,却无意中揭露出种种过往,身世成谜,遭遇追杀不断,猜疑背叛接踵而来。浴血归来的她终于凤印在手,武林为主,且看粗陋丑妃如何登凌绝顶!位及至尊!
  • 女神的男神,求饶命

    女神的男神,求饶命

    我尼乐20岁大一,堂堂正正一个真屌丝,一个扔到人海里都辨别不出来的脸蛋,一个扔到人海里找不到的身高,还有一堆扔到人海里迷失了都没钱没人报警的家人!但是我安乐在进大学时遇见了我生命中的女神,我拿起屌丝的旗帜为自己宣扬着:我要逆袭!逆袭还没开始,就被女神的男神,蔡皓堔给盯上了。从此尼乐被苦逼扳弯成小受的生活开始了。
  • 史上最强农田

    史上最强农田

    农盛大陆,以农为尊。这里没有灵气,没有斗气,只有农气;这里没有丹田,没有气海,只有农田;田昊无意之间在地球上发现了一块神奇的彩色土地,穿越来到农盛大陆,才发现自己的身体里居然藏着一个史上最强农田。是农田,当然要种点东西了,别人的农田一辈子只能种一种作物,可我的农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啥?种田要优质土壤,还要啥?营养液,还要啥?第二阳光。一样还没有呀,怎么办?去找呀。
  • 妃笑倾天下

    妃笑倾天下

    官家庶女,被逼进宫。只想安安稳稳静候一生,谁知后宫阴险,步步惊心,万般无奈之下,高处走钢丝,妃笑天下。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本书基于史实,以客观公正的视角,通过整理当前最新研究资料及成果,向世人展现了张学良将军的戎马生涯。全书共分十一章,前五章探讨了张学良的生平和处世,他与日本人、蒋介石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接下来五章涉及张学良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及后果;最后一章叙述了张学良被幽禁的情形。结论部分分析了张学良对中国现代史所作出的贡献。
  • 王俊凯我希望你真的爱我

    王俊凯我希望你真的爱我

    她一生是否平凡普通还是看他们是否相遇,遇见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坏事,但是他们在一起很快乐……粉丝守护了王俊凯十年,日后是王俊凯守护她……一生一世的守护
  • 神的眼睛

    神的眼睛

    如果有一天,神的眼睛被蒙住那将会发生什么。
  • 那年我们的青春盛宴

    那年我们的青春盛宴

    此间,那份我们所珍视的青春,留下的亮丽回忆,一步一步的带着我们走向高峰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